大雨滂沱,洪水成灾。一天晚上,部队接到紧急命令,开赴抗洪前线。
运输连官兵在风雨中列队。李连长讲话:“同志们,上级命令,钢厂扩建工程暂停,我连前往上寺水库抗洪抢险,立刻出发!二排四班上等兵雷锋!”雷锋手缠绷带,面容憔悴,听到连长点他的名,仍然精神十足地应道:“到!”“出列!”雷锋出列。连长命令:“由于你救火负伤,又犯了肠炎,你的任务是留守值班,治病养伤。”“报告连长,这点伤不算什么!”雷锋一把扯掉绷带,“洪水就是敌人!敌人来了,谁能在家里待得住?我坚决要求随队出发,前往抗洪第一线!”部队已经出发,战友们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他的身边。李连长声音威严:“雷锋!”“到!”“服从命令!”“是。”但是,雷锋站在雨中不动。部队快走完了。连首长也要离去。突然,雷锋大声喊道:“报告!”李连长转身:“什么事?讲!”“上等兵雷锋坚决请战!”高指导员向连长使了个眼色。李连长明白指导员的意思,随即下令:“雷锋听令:立即归队,上抗洪前线。”“是!”雷锋激动地跑步前进,很快跟上了队伍。
抚顺郊外上寺水库的水位猛涨,逼近大坝。洪水如果漫过大坝,下游村镇在劫难逃,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抚顺也将成为一片汪洋。情况万分紧急,上级命令,运输连奉命投入夜战,立即开挖溢洪道!
雷锋和战友们一道,顶着暴雨,踏着过膝深的稀泥,挥动铁锹,拼命挖泥。挖着,挖着!突然锹头和锹柄分家了。天太黑,照明设备又不太好,看不见,也来不及找锹。于是雷锋甩掉锹把子,干脆用手挖泥,挖一块甩一块,一口气干了很长时间,只觉得手指头火辣辣地疼,直起腰来,就着微弱的灯光看了看,原来是手指头磨破了皮,流出了血,刚结痂的烧伤也被磨得红肉灿灿。
陈广生不顾雨大风狂,赶到现场了解情况,见雷锋双手鲜血淋漓:“雷锋,你不要命了!快去包扎一下!”薛三元见了,大喊:“卫生员,卫生员!”卫生员应声赶到:“伤员在哪儿?”立即为雷锋擦拭、包扎。刚包扎好,雷锋就抓过一把铁锹,继续战斗。不久,高音喇叭里传来女播音员的声音:“现在广播7343部队陈广生同志的来稿,题目是《轻伤不下火线》。在开挖溢洪道的战场上,有一位小战士,他的名字叫雷锋……”暴风雨袭来,风雨交加。雷锋带头唱起歌:“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狗强盗,消灭了蒋匪军!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战友们跟着一起高歌。工地上歌声嘹亮,镐锹飞舞,溢洪道加速延伸……天亮了,兄弟部队来换班。运输连全体集合,撤出阵地。雷锋在队列中头晕脑旋,突然昏倒。
雷锋在昏迷中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老乡家的热坑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他一伸手,感觉轻松多了。卫生员说:“雷锋,连长让我给你吃了药,打了针,你睡了整整一天,出了一身透汗。怎么样,感觉舒坦多了吧?”雷锋伸胳臂蹬腿:“是的,好多了。谢谢你。”“不用谢,革命战友嘛!”这时,窗外响起上夜班的哨音:“四连集合,上夜班啦!”雷锋听了,急忙爬起身,边穿衣服边往外跑。卫生员拦住他:“雷锋,雷锋同志!你的病还没好!我不能让你走,这是我的职责,也是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雷锋无奈,只好讲道理:“卫生员同志,你说,这洪水是不是跟凶恶的敌人一样?”卫生员真不知该怎样回答他:“这……”雷锋又说:“你说呀!黄继光在朝鲜战场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赢得了战斗的胜利,我们不应该向他学习吗?”卫生员被他的话感动了:“这还用问!”雷锋继续进攻:“那你说,我能因为这点小伤小病就躺在这里不动吗?”卫生员犹豫了:“这……”他一犹豫,雷锋抓起一件雨衣,赶到抗洪大坝,和战友们一道,加紧掘进溢洪道。
全连官兵连续作战七昼夜,为保坝溢洪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上级的嘉奖。雷锋奋不顾身带病请战,忘我奋战,表现特别突出。团党委决定给他记二等功。但是,雷锋并没有沉浸在立功的喜悦中,而是紧皱眉头,望着窗外的大雨发愣。小韩不明白:“雷锋,想什么呢?立了二等功,应该高兴才是。指导员说,入伍当年就立功,而且一立就是二等功,这在战争年代就不多,和平时期更少见。雷锋,你咋不高兴呢?”雷锋望着窗外,头也不回:“我高兴不起来。这么大的雨,肯定有很多地方遭灾。”
乔安山悄悄找到雷锋:“雷锋,你过来。”“什么事啊?这么神秘?”“你是不是又以我的名义往我家寄钱了?”雷锋挠挠头皮:“咳!”乔安山说:“这是第三次了。你……”他笨嘴拙舌,说不出话,只是紧紧握住雷锋的手,掉下眼泪。雷锋批评他:“你看你,大男子汉的,掉什么泪呀!男儿流血不流泪!”乔安山抹去泪:“我没你文化高,不懂这些,只是心里—”雷锋打开红皮箱,拿东西:“好,不说了。你家里闹水灾,连里批你三天假,让你回家看看,这10元钱津贴,你带去给大娘,让她老人家补补身子骨。这一斤饼干,也带给大娘尝尝。”乔安山不知说什么好:“我……太感谢你了!”“又来了不是!我娘没活到新社会,你娘就是我娘,你就让我尽一分孝心吧!”把朋友、战友的长辈,当自己的长辈来孝敬,这是雷锋的独特之处,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体现。乔安山无言以对:“我说不过你。钱和饼干我都收下。那我问你一句话:立了二等功,为啥不高兴?”雷锋说:“我在弓长岭的朋友也来了信。太子河泛滥成灾,焦化厂停工待料,许多生产队的房子和庄稼被淹……国家正在困难时期。”乔安山这才明白:“啊!你是为国家遭灾的事啊!”雷锋,这位普通的小兵,像国家领导人一样忧国忧民。
雷锋终于有一个机会,用他的微薄之力,为国分忧。那一天雨过天晴。薛班长命令雷锋:“今天13号车进行保养,你上邮电局去一趟,帮战友们把这些家信发出去。”
雷锋奉命上街,听见抚顺市望花区在广场上召开战胜水灾发展生产动员大会。大会的实况,通过高音喇叭,传到了街道上。他站下来,凝神倾听。高音喇叭里播出激昂的声音:“洪水吓不倒我们,我们望花区人民,要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以更优异的成绩,来战胜洪灾!……”
一瞬间,雷锋做了个重要决定。他脚步飞快,转眼就奔到建设街的街口。这里是和平储蓄所。雷锋每个月都来存钱,但这次不是存,而是取钱。营业员都和雷锋熟悉。雷锋看看存折上的存款数字:203.00。“就取二百元。”他说。女营业员一边办理手续,一边顺口问道:“家里有急事等钱用吧?”雷锋一时愣住:“家?”又一想,“对,是给家里用。急用。”雷锋说取钱给家里用,急用,并不是拿假话敷衍人家。多少年来,“家”的含义在他心里和一般人不一样。旧社会家破人亡,解放后获得新生。农会是家,乡政府是家,望城县委机关是家,团山湖农场是家,鞍钢是家;当了兵,部队就是他的家。他的眼界和胸怀越来越开阔、宽广,心目中的家也越来越大。可以说,“家”的概念在他心中就是整个国家!经过这次抗洪抢险,他看到和听到“家”里有这么多地区受灾。作为“家”里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他一定要尽一份心意。
雷锋越走越快,说话间,已经来到中共抚顺市望花区委员会的门口。他看到一个房间门口标着“办公室”三个字,便推门进去,走到迎面一张办公桌前,解开军装上衣的纽扣,从衬衣的口袋里取出那两百元钱,双手捧着:“同志,这200元,是我对望花区人民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吧!”办公桌后面那位工作人员,一直在惊诧地注视着雷锋的举动。见他捧着厚厚一沓五元面值的人民币,伸在自己面前,更加不知所措:“这,这怎么行?”雷锋说:“这钱是我的捐献。实在不多。希望它能对灾区人民克服困难有一点用处。”原来是这样!工作人员顿时很受感动,情不自禁地扶住雷锋的双臂,请他坐下,给他倒来一杯水:“同志,你先坐下,喝杯水,休息休息。我—我都被你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是这样,这次洪水是造成了很大的灾害,但政府已经安排了救灾专用款项和物资,号召群众生产自救。至于捐款这事儿,上级没布置过,也没有文件可依。同志,你关心灾区人民的心意我们收下,这钱我们不能收,200元可不是小数目,你还是留着自己用,或者寄回家吧!”雷锋站起身,嘴唇微微颤动:“我没有自己的家。现在部队驻在望花区,望花区就是我的家。我这钱就是给家里用的。我的父母不在了,人民就是我的父母,假如我的父母还活着,我相信,他们一定不会拒绝一个儿子送的钱……”见这位小战士把话说到这个分上,还能怎么办呢?这时,另一位年纪大一点的同志已经在抹眼泪了:“好,好,解放军同志,你不要再说了。我们研究一下,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因为这件事太特殊了,没有先例,没有规章制度可循。但是,我们一定为你办好这件事!”雷锋松了一口气,坐下来端起水杯咕嘟咕嘟喝了个底朝天!党委办公室两位同志商量了一个办法,那位年长的说:“同志,要不这样,钱,我们收下一半,你留下一半。我也是个老兵。部队的事情我清楚。你存这二百元确实不易。再就是捐款人必须签字立据,留下真实姓名。否则,这钱我们绝对不能收。”雷锋很爽快:“行,就按你这老兵说的办!”
雷锋神清气爽地出了中共望花区委的大门,又进了邮电局。他先把战友的家信塞进邮筒,就要了一张汇款单,伏在柜台上填写:收款人中共辽阳市委汇款金额壹佰元汇款人简短附言请市委市政府转送当地受灾群众。
雷锋捐出200元“巨款”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回了部队,谁也没有告诉。他认为,不值得宣扬。当年,200元是什么概念?7元钱在一个省会城市是一位成年人一个月的伙食费!
信息很快反馈到工程兵十团领导机关。两封地方来信,摆在韩政委的办公桌上。信的落款分别是“中共抚顺市望花区委员会”和“中共辽宁省辽阳市委员会”。都感谢雷锋捐款,更感谢部队培养了雷锋这样优秀的战士!韩政委深感震惊,但更多的是欣慰。雷锋—这位普通的士兵,你果真不同凡响,我没有把你看错!作为一位我党我军的老政治工作者,韩政委当然知道,这200元钱的分量,远远超出了金钱的价值!
韩政委立即敏锐地觉察到:这里头有巨大的精神财富需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他把团宣传股长吴广信、俱乐部主任陈广生找来,作出指示:“我的意见,你们俩先去运输连。进一步调查了解四班战士雷锋给灾区捐款的有关情况,把雷锋的事迹整理出来,和政治处主任、组织股长赵玉瑞同志研究一下,形成一个材料,再报团党委。”
吴广信、陈广生立即下到运输连,与连队干部座谈。又来到四班,召集战士开会,再找雷锋谈话。没料到,干部战士反映热烈,雷锋却寡言少语,不太愿意说话。高指导员还带他们两人到雷锋收集散落水泥的旧油桶,捡废旧材料的“节约箱”旁参观。油桶已盛满了水泥,“节约箱”也堆满了“废料”。三人又来到食堂。炊事员指着猪食桶,讲述雷锋注意收集剩饭剩菜倒进猪食桶,避免浪费的事迹。随后,三人到了雷锋宿舍,见雷锋的搪瓷脸盆、漱口杯,里里外外都掉了瓷。忽然一只手伸过来,抢走了脸盆和漱口杯。原来是雷锋,灰头土脸,正要去洗洗。他冲三位干部一笑,抓起衣袜,就要跑,被陈广生拦住。吴广信拎起雷锋的衣物:一件衬衣补了又补,一件印有“治沩模范”的旧绒衣,一条补了十来块补丁的裤子,特别是那双袜子,已经补得看不清原来的模样了。吴广信感叹得直摇头,陈广生从床底下找出两双打补丁的胶鞋……雷锋憨厚地笑笑。突然抢过他的“宝贝”,朝门外跑去。
素材太丰富了。吴广信、陈广生经过夜以继日的紧张写作,一份《雷锋同志模范事迹材料》完稿了,他们把材料先给高指导员过目。高指导员在连队干部和四班战士中征求意见后,一字未动,转到团政治处主任、组织股长赵玉瑞手里。赵玉瑞是内蒙赤峰人,1946年参军,33岁,是位很有经验的政治干部。他看完了材料,即报韩政委,准备听了韩政委的指示再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