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直很忙,可工作的成果却差强人意。要想取得预期的工作成果,就要避免瞎忙,带着方法来工作,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上班;比上班痛苦的,莫过于天天上班;比天天上班痛苦的,莫过于加班;比加班痛苦的,莫过于天天加班;比天天加班痛苦的,莫过于天天自觉免费加班!”这段调侃生动地道出了职场人士对于忙碌无可奈何的心态。可是你反省过自己为什么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了吗?你反省过自己加班的原因了吗?你想过你到底在忙什么了吗?
这种无休止的低效忙碌让很多人的付出与收获严重不成正比,身心也备受摧残。忙,左边一个“心”字,右边一个“亡”字—忙到一定程度,“心就死亡了”。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让老板满意,无论你怎么忙碌都无法得到高薪,无论你怎么没日没夜地忙碌,还是未能成就事业。面对这种悲怆无比的结局,再看看那些整天优哉游哉却成为明星员工的家伙,你心里自然会很不平衡。为什么做同样的工作,付出别人双倍甚至多倍的努力却无法换来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个问题需要深思。并非笨鸟先飞就能迎头赶上,即使兔子不睡觉,乌龟也无法赛过兔子,除非乌龟从路程最短的那条小河游过去。每个人都不是笨鸟,关键在于你以什么样的姿势飞翔。
单伟和孙博同时被一家汽车销售店聘为销售员,同为新人,两人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单伟每天都跟在销售前辈身后,留心记下别人的销售技巧,学习如何才能销售出更多的汽车,积极向顾客介绍各种车型;没有顾客的时候就坐在一边研究、默记不同车款的配置。而孙博则把心思放在了如何讨好领导上,掐算好时间,每当领导进门时,他都会装模作样地拿起刷子为车做清洁。他的公关技术很不错,很快就跟部门领导处得跟一个亲娘生的铁哥儿们似的。
一年过去了,单伟潜心钻研业务和不停提升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不仅在新人中销售业绩遥遥领先,在整个公司的业务中也名列前茅,得到了老板的特别关注,并在年底顺利地被提升为销售顾问。而孙博却因为没有把公关特长用在工作上,出不了业绩,甚至好几个月业绩不达标而濒临淘汰,部门领导也因此冷淡了他,再无铁哥儿们的亲热,全然一副不认识他的样子。他在公司的地位岌岌可危。
故事中的孙博和单伟都很忙,但是单伟的忙是实实在在的忙,是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所以他的忙碌为他的职业大厦建设添砖加瓦,为他的职业之路披荆斩棘。孙博也很忙碌,但是他的忙只是装模作样演戏给领导看,实际上自己的能力和业绩没有得到任何的提升,所以注定了他难以在优胜劣汰、以结果说话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美国的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说过:“勤劳不一定有好报,要学会聪明地工作。”拉金先生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只靠忙并不能保证取得好的结果,只有善于掌控时间,能够时刻忙到点子上的人才能够取得好的结果,成为工作和辛勤劳动的受益者。
世界著名的管理顾问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从事诊断顾问工作时,雇主总会提出一大堆的难题向德鲁克请教。德鲁克总是推开了这些问题,然后对客户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要去做呢?”“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德鲁克不替客户“解决问题”,而是替客户“界定问题”。他抛开了客户的所有问题,并向客户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使顾客明白自己的忙碌最终究竟是为了什么,想要得到什么。德鲁克说,如果顾客离开我们的办公室,他觉得学到了很多新东西,那么不是我的效率太低,就是他是一个笨蛋。可是这个世界上最多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的人。
称职的员工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很清晰地明白自己到底在忙什么。他们会自问:我的目标是什么?只有瞄准一个目标直奔主题去工作,才能省去那些无用的忙碌,才能使自己的付出得到更好的回报。
提升感悟
只有瞄准一个目标直奔主题去工作,才能省去那些无用的忙碌,才能使自己的付出得到更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