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炮塔上的火控系统是以南非的两个瞄准镜为基础,再配之以一个全数字式弹道计算机而成。车长用的周视瞄准镜是顶置式的,其特点是装有一个热成像摄像仪和一个三视场角昼用闭路式数字(CCD)摄像机。炮长瞄准镜装在炮塔侧面,其特点是装有一个热成像摄像机、一个两视场角昼用闭路式数字摄像机和一个1.54微米铝钇石榴石激光测距仪。车长和炮长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一个瞄准镜转换到另一个瞄准镜。瞄准镜上显示的图像显示在车长和炮长座位处的彩色大屏幕上。两个瞄准镜上装有一个自动跟踪系统,这样一来,发射程序就简单多了,射击时间也缩短了。在火炮上还装有一个塔莱斯公司的辅助瞄准镜,万一火控系统失灵,乘员仍能开火射击。
“猎鹰”炮塔已装在“侯赛因”坦克上交付约旦陆军进行使用试验,与此同时,约旦还在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比如,乘员可以在车内有装甲保护的情况下,用装在车体内的备用弹来为自动装弹机补弹;自动装弹机内的装弹量从11发将增至15或16发。在未来的“猎鹰”炮塔上,可能会安装一门类似于“梅卡瓦”坦克上的迫击炮,这种迫击炮将成为杀伤敌方人员的主要武器。此外,一种辅助防护系统将增强该坦克全方位的防护能力。
英国陆军决定对“挑战者”2主战坦克增大火炮口径的若干方案进行调研,阿卜杜拉研制设计局正在推荐“猎鹰”炮塔方案。
印度“阿琼”炮塔:印度是拥有T-72坦克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T-72坦克的改进是印度陆军的一个重大课题。据称,不久之前,波兰PCO公司与印度签订合同,拟向印度提供数以百计的新型炮长瞄准镜,以取代T-72原先的炮长瞄准镜。此外,印度也在对各种三防装置、附加爆炸反应装甲和导航/定位系统等进行鉴定评估。
然而,印度战车设计院提出的方案是用“阿琼”坦克炮塔来代替T-72坦克的炮塔。据战车设计院的资深专家介绍说,这种新炮塔的主要零部件大都与印度本国设计的未来主战坦克的零部件相同,如120毫米线膛炮、火控系统、炮长瞄准镜、驱动系统和辅助武器等。换装这种新型炮塔的T-72坦克被称为EX坦克,EX坦克在2002年新德里军事博览会上展出过。T-72坦克是双人炮塔,而EX坦克则是传统的三人炮塔,显然比T-72坦克稍重(达到48吨)。EX坦克的装甲防护采用与“阿琼”坦克一样的防护技术。此外,EX坦克装有超压式三防系统和GPS导航/定位系统。EX坦克方案正式呈报军方已有两年之久,仍待印度军方拍板。
俄罗斯新型“黑鹰”炮塔:俄罗斯认为“新炮塔就是新坦克”,因此,俄罗斯KBTM设计局用新型“黑鹰”炮塔来改进世界上数以千计的T-55坦克。这种新型炮塔不仅适用于T-55坦克的改进,而且,还适用于T-62、M48、“豹”1和M60等坦克的改进。新型炮塔上安装一门与T-80坦克上类似的125毫米滑膛炮和新型“仙人掌”爆炸反应装甲,并保留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火控系统是以车长周视瞄准镜和炮长顶置瞄准镜为基础的全数字式火控系统。
法国T21中型炮塔:针对坦克的现代化改装市场,1998年,法国Giat公司开始了T21中型炮塔的概念性研究。T21炮塔的特点是,装有“勒克莱尔”坦克上的52倍口径的120毫米火炮和装有18发炮弹的自动装弹机(由装有22发炮弹的“勒克莱尔”坦克上的自动装弹机改进而来),以及全数字式火控系统、“发现者”战场管理系统、装有武器可完全稳定的电驱动系统、模块式装甲和采用开放式结构的电子设备(可供今后安装辅助防护装置、C3I系统、战场敌我识别系统和辅助武器)等。
为了适应M60、“豹”1、T-72等坦克的安装,T21炮塔的目标重量为15吨,并且炮塔外形极为低矮,其正面投影面积非常小,再加上采用最先进的复合装甲,因此,对穿甲弹和导弹的防护能力非常高。
T21炮塔设计制造中的关键问题是炮塔重量平衡的微调问题,因为该炮塔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其潜在用户无需对其现有底盘进行改进或加强。如果T21炮塔与一个30吨级的先进的底盘相结合,就可以产生一种45吨重的符合北约标准的主战坦克,并且在世界坦克市场上可与T-90、T-72和T-80系列坦克一争高下。
乌克兰新型T-84炮塔:乌克兰最终没有与法国合作改进T-84炮塔,而是由乌克兰莫罗佐夫设计局自行研制。新型T-84炮塔是以T-84炮塔为基础,在炮塔上焊上一个尾舱,内装一个自动装弹机。2000年,乌克兰的新型T-84炮塔在土耳其投标,为符合土耳其陆军提出的必须与北约标准接轨的强制性要求,该炮塔可采用120毫米火炮。其火控系统、弹道防护和炮塔驱动装置都与T-84坦克相同。
乌克兰模块式炮塔:在2003年国际防务展上,乌克兰展示了一辆大为改进的T-55坦克。这种新型混合式坦克上安装了一个模块式炮塔。该炮塔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既可以选用符合北约标准的120毫米火炮,也可以选用俄式125毫米火炮。这种新型炮塔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内,120毫米定装弹可装22发,125毫米分装弹可装18发。炮塔辅助武器为一挺PKT7.62毫米并列机枪(携弹量1750发)和一挺NSVT12.7毫米高射机枪(待用弹450发)。
BMPT炮塔:俄罗斯乌拉尔车辆厂为BMPT“战斗支援坦克”研制的炮塔上装有四具“攻击”导弹发射器、双联装2A42型30毫米火炮(对付地面目标与空中目标)以及来自佩伦格公司的炮长瞄准镜和车长瞄准镜。炮长瞄准镜提供光学通道、热成像通道和激光测距仪通道,还提供导弹的激光制导通道。车长瞄准镜提供装有激光测距仪的周视微光电视通道。
7.第三代主战坦克的进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陆军由摩托化向装甲机械化发展的历程中,坦克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经历了不断改进和更新换代的演变过程。20世纪80至90年代,各国陆续研制出第三代主战坦克,如美国的M1A1和M1A2、俄罗斯的T-80和T-90、德国“豹”2、英国的“挑战者”2和法国的“勒克莱尔”。它们以广泛采用计算机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显著特征,火力控制、通信和装甲防护性能较之早期的坦克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它们更加如虎添翼,对传统的作战样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海湾战争和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M1A1、M1A2和英军的“挑战者”主战坦克凭借技术优势和空中支援,纵横战场,攻城略地,对战争的最后结局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各国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普遍采用了120毫米口径滑膛炮,射程远,杀伤力大。俄罗斯的T-80、T-90主战坦克装有更大口径的125毫米火炮,除发射常规坦克弹药外,还能发射激光制导炮弹,射程达到了5000米,具有对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进行攻击的能力。数字化计算机火控系统和热成像观瞄设备的普遍应用使得夜间作战时对车辆目标的识别距离达到近5000米,赋予了它们优越的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
在防护能力方面,第三代主战坦克广泛采用了先进的复合型材料装甲,车体和炮塔还可加装爆炸式反应装甲,并装有灭火抑爆系统,对动能和化学能反坦克弹药具有较强的抗毁能力。俄罗斯的T-90和最新型“黑鹰”主战坦克还分别安装了光电对抗系统和主动防护系统,能干扰、压制和对抗多种反坦克制导武器。
对主战坦克进行数字化改造,为今后陆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的M1A2主战坦克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通信设备、车际信息系统和定位导航系统,坦克车长配备了独立式热像瞄准镜和综合式显示器。德国的“豹”2、英国的“挑战者”2和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也安装了先进的作战管理系统和导航系统,大大改善了通信和作战指挥能力,耳更聪,目更明,提高了作战效能。
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世界各大国在加紧发展未来新型作战系统的同时,也在继续寻求对主战坦克的更大改进。提高武器系统性能、增强战场生存能力和信息化作战能力是各国主战坦克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改进方向。
法国最近为“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研制的新型制导炮弹,装有惯性导航仪,可间接瞄准超视距发射,最大射程达到8000米,从顶部攻击装甲目标;另一种榴弹装有延迟引信,射程达到5000米,在目标上空爆炸,攻击建筑物、步兵和装甲目标。另外,激光和电磁能量武器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实用性的成果。德国已研制出一种中等能量激光武器,可用来作为坦克的辅助武器和防空武器,在近、中、远距离上对硬、软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使用可以对人员产生非致命杀伤作用。美国针对城市作战的特点研制出了非致命高能微波武器,并安装在了轮式装甲车上。
提高战场生存能力,是主战坦克改进的另一个重要技术领域。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动能穿甲弹和大口径破甲弹已能穿透1000毫米厚的钢装甲,最新型的RPG-7VR火箭筒能穿透600毫米的钢装甲。在近代的局部战争中,尤其是在城市作战中,坦克乘员遇到的一个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对隐蔽的武装人员在近距离上使用的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防不胜防。增强装甲防护、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已成为各国陆军必须解决的一个急迫课题。今后坦克装甲防护的改进将采用更新型的装甲,如一些国家目前正在研制的钛合金、纳米材料复合装甲和电磁感应装甲,均能大幅度提高对反坦克武器的抗毁能力。能瞬间探测、干扰反坦克弹药的主动防护系统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坦克装甲车辆,使它们能更有效地对抗种类日益繁多的反坦克武器。
8.未来战斗系统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世界进入新的政治和军事格局时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成为各国军队面临的主要战争形态。在全球范围的新军事变革浪潮中,各国军队都在调整和改革自己的作战理论、军队编制,以及武器装备发展思想。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已先后数次调整了陆军发展规划。
从全球快速部署和局部战争中对特殊作战对象作战的特点来看,各国目前的主战坦克存在着远程战略机动迟缓和难以发挥火力性能优势的缺点。因此,立足未来的作战需要,经过缜密的论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21世纪初开始重点发展面向21世纪战场的新型作战系统,以“网络中心战”为新的起点,寻求发展继续称霸世界所需要的陆军武器装备。
保持与未来新型作战系统相适应的信息化水平,是使它们能继续称雄地面战场的重要前提条件。美国的M1A2、德国的“豹”2A6和法国的“勒克莱尔”S3等最新型主战坦克已安装了带高分辨率电子地图的指挥控制系统和定位导航系统,可显示战场态势。2004年,美国陆军又计划将为“未来战斗系统”开发的“系统中的系统”——开放式计算机应用于M1系列主战坦克和“布雷德利”步兵战车。这些系统将通过先进的通信系统在协同战术信息网络中实现互通互联,提高联合作战能力。
美国目前正在研制的“未来战斗系统”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一是以C4ISR为核心,利用空中和地面传感器网络信息资源,实时感知战场态势,增加战场透明度,垄断战场信息权,在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中实施快速、准确有效的指挥控制和精确打击。
二是摒弃多年来各军兵种单一发展作战装备、装备品种日益繁杂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发展多种作战功能高度集成的系列化作战平台,通过网络集约形成陆军的整体联合作战能力。“未来战斗系统”将由18种有人和无人操纵的地面和空中平台组成,包括步兵输送车、车载战斗系统、间接瞄准火炮系统及迫击炮系统、指挥控制车、侦察车、维修抢救车、救护车及无人操纵侦察车、突击车和后勤保障车等地面平台和多个级别的无人机械,由指挥控制车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对它们实施指挥和控制。
三是采用新型的火炮和导弹系统,提供直射火力和超视距远程支援火力,实施精确打击。车载火炮系统除发射常规弹药外,还能发射中程动能和化学能弹药,射程达到2至12公里。“箱装式”导弹可精确制导和巡航攻击目标,由通信网络遥控垂直发射,在战场空域精确布撒,作战距离分别为20公里和40至50公里。
四是地面作战平台的重量限制在18吨左右,可由C-130运输机空运,实施快速战略和战役机动。美国陆军计划在2014年正式装备“未来战斗系统”,形成全新的协同作战能力。“未来战斗系统”是美国陆军有史以来发展的最为复杂、昂贵的武器系统,是对传统作战兵器设计理念的一次革命性创新,因此从论证阶段开始就受到广泛的、高度的关注,并已对各国军队的作战理论和装备发展研究产生了牵引性影响。
参考书目
《坦克》 福特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世界坦克100年》 钟振才等 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
《坦克战》 乔根森等 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坦克》 福特 著,俞建梁、徐春 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坦克战》 赖小刚 编著 新星出版社
《简氏坦克与战斗车辆识别指南》 克利斯多夫·福斯 编著 希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