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施里曼被允许再次回到土耳其进行勘探考察,这次官方限制更为严格。这次他打算发掘迈锡尼——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出征远行的地方。可是在这以后他发掘的东西,没有一件能够和他在1873年那个炎热的早晨所找到的宝藏相媲美。
1890年,68岁的他离开了人世。他被安葬在自己钟情的国家——希腊,受到国葬的礼遇。
他的妻子,索维亚,继承丈夫的遗志,亲自在土耳其和希腊指导发掘工作。为了让丈夫的名字在考古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索维亚·施里曼后半生一直和她的孩子们从事考古工作。施里曼死了,以为自己发现的黄金宝藏会永远保存在柏林的博物馆里,半个世纪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证明他想错了。
三、探索米诺斯文明
爱琴海得名
爱琴文明是由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组成的。克里特文明发源于克里特岛,青铜时代中、晚期文化,又称“米诺斯文明”(源于古代希腊神话中之克里特王米诺斯的名字)。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是古代爱琴文明的发源地,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
神话传说中有两个故事与克里特有关。首先是宙斯诞生的故事。宙斯的父母是天神克洛诺斯与瑞亚,克洛诺斯得知命中注定要被自己的一个儿子推翻,因此便吞下他们所生的所有孩子。为了避免最小的儿子——宙斯遭此命运,瑞亚便恳求其母地神该亚帮忙,将宙斯藏匿并抚养他长大。这个避难之地便是克里特岛。后来宙斯在母亲的帮助下,打败了克洛诺斯,取而代之成为众神之王。
另外,宙斯与天后赫拉结婚也是在克里特岛。赫拉相貌美丽、独占欲强,而宙斯却生性多情,处处风流,这便引出了又一段关于克里特的故事。万能而多情的宙斯变作一只高贵而优雅的白牛,诱使腓尼基王国美丽的公主欧罗巴到了神奇的海岛克里特,并生下了他们的儿子米诺斯。米诺斯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但他专横残暴,惹来了宙斯的不满。于是,宙斯便让米诺斯的妻子帕西菲与公牛交配,生了一个半人半年的怪物,即米诺牛。米诺牛所在的王宫是米诺斯专门请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家达代罗斯修建的,内部纵横曲折、宫殿无数,称为“迷宫”。每9年,有雅典的男女儿童各7名被送入宫中供半诺牛享用,因为米诺斯的另一个儿子安德洛革俄斯死于雅典,此举使是对雅典的报复。雅典国王埃勾斯的独生子,英勇的忒修斯,决心与童男童女同去,杀死米诺牛,免去祖国的灾难。他与老父约定,若胜利归来就将去时的黑帆换作白帆。忒修斯抵达克里特宫后,被米诺斯王的女儿阿雅里德涅深深的爱上,在她与达代罗斯的帮助下,英勇的王子最终杀死了米诺牛。不幸的是,美丽的阿里雅德涅被酒神狄奥尼索斯夺去了,悲伤的忒修斯忘记了与老父的约定,返乡的船仍然挂着象征不幸的黑帆。远远眺望的埃勾斯以为儿子已经葬身牛腹,便痛苦的投身大海而死。这片大海因此而得名“爱琴海”。
神话在某种程度上是文明初期的人们对历史的记载。克里特与天神宙斯有超乎寻常的关系,他在此长大,并留下了自己的骨肉,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希腊神话与克里特文化必然具有紧密的关系,古希腊伟大史学家修昔底德也曾写到,“米诺斯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的君主”。那么,我们能否断定克里特就是希腊文化的故乡呢?考古发掘又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施里曼生前计划做的下一件事便是到克里特去,挖掘克诺索斯的宫殿,他甚至已经确定了挖掘的地点,即赫拉克里昂附近。但由于死神降临,他的愿望未曾实现。不过,施里曼的目的仍是限于找到荷马史诗的物证。真正以追寻希腊文化之源为目的进行挖掘并取得成功的,是亚瑟·伊文斯。
发现克诺索斯宫
希腊是一个岛屿众多的国家,克里特岛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岛屿。这座东西长227千米,南北最宽处为60千米、最窄处仅有回2000米的狭长岛屿,位于地中海的东部,是连接欧洲与非洲的重要桥梁,在古希腊的文明演绎中,它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克里特岛的首府和最大城市是伊拉克里翁,由于有从整个克里特岛发掘出来的重要文物的汇集,该市的考古学博物馆遂成为希腊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搏物馆之一。馆藏中不仅有精美、保存完好的持蛇女神雕塑,还有大量的从克诺索斯宫发掘的壁画。这些珍贵的壁画,忠实再现了盛极一时的古希腊宫廷生活的片段以及关于米诺斯迷宫的传说。
著名的克诺索斯宫遗址距离伊拉克里翁市只有几千米,这座宫殿遗址的发掘也使伊拉克里翁市声名远扬。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君主名叫米诺斯,他以强大的海军称霸爱琴海,并建立起规模宏伟的宫殿——克诺索斯宫,从而揭开了灿烂辉煌的克里特文明的序幕。
神话中的克诺索斯宫长埋于地下3000余年而杳无音信,很多人认为那是子虚乌有的传说。直到1878年,伊拉克里翁的考古学家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在那里发现了古代钱币和陶瓷残片。1879年,古城的发现者、考古学家米诺斯·卡洛凯林诺斯开始对古城进行发掘,但因受到当时统治克里特岛的土耳其政府的强烈反对,最终不得不停止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
正当克里特人与土耳其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时,英国学者阿瑟·伊文思斥巨资买下了这片土地。伊文思是英国工业家之子,对考古事业有着狂热的追求,他坚信这座古城就是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迷宫。1900年3月,伊文思在克诺索斯遗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了与神话传说中相似的宫殿遗址和大量的珍贵文物,使这座规模宏大、结构纷繁复杂、室内装饰精美绝伦的豪华宫殿得以重见天日。
伊文思将他的青春、财富和热情全部投入到克诺索斯宫的发掘和重建工作中,消失了3000多年的壁画、彩绘木柱、陶器等文物,有的被复原,有的就按出土时的情况摆放在原地。现在遗址上所有的壁画装饰都是复制品,原件一律收藏在伊拉克里翁的考古学博物馆中;红色木柱的复制品为混凝土按原样制作而成,以便能够坚固持久。考古发掘使人们对克诺索斯宫有了更全面和真实的了解。
这座宫殿始建于公元前2000年,最后一批建筑完成于公元前1600年。在这400年中,克诺索斯宫曾多次受到地震的破坏,然而地震也赋与了克里特的建筑师们充分施展才华的机遇。他们发挥高超的建筑技艺,使不同时期的建筑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使这座不断被改进的宏伟壮丽的宫殿,体现出流动性、随意性的克里特艺术风格。
伊文思不时遐想克诺索斯宫当年的壮丽景观:楼台、门窗、廊道错落有致,宫殿富丽堂皇,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伊文思估计当时克诺索斯宫所控制的城市有8.2万人口,如果包括5000米之外的港口城市阿米索斯,人口总计在10万以上。宫殿的重要入口和办公地点都在南部和西部,其下面为宫廷的仓库。
克里特建筑艺术的风格在克诺索斯宫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每个建筑单元都较小,室内高度较低,宫殿的柱子都是上粗下细,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建筑群内给排水设施齐全,宫室结构合理。王后寝宫的外间配备浴室和冲水厕所,这种卫生设备在整个古代世界仅见于克里特。克诺索斯宫的宫墙上装饰有大量的壁画,其基本色调是明亮的红、黄、蓝,内容和形式活泼生动,使半明半暗的宫室透出轻快活跃的气氛。
克里特人的绘画题材首选动植物,尤其是海洋生物。克诺索斯宫王后寝宫内发现的“海豚”壁画中,众多的小鱼簇拥着几条恬静、优美的海豚,在珊瑚和海绵间静静地游荡,喷射着水花,表现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格调。人物题材的壁画中.最完整的是一件高2.22米名为“国王——祭司”的着色浅浮雕。画中年轻的国王正在百合花丛中主持祭祖活动。他头戴用羽毛装饰的百花冠,胸前挂着百合花项饰,左手握着麾标,右手上摆至胸前。人物形象富有古典美,肩膀宽阔,腰部纤细,四肢肌肉发达且富有弹性。百合花和蝴蝶也是用极富特色的手法,表现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背景则使用大面积的红色,烘托出祭祖活动豪华与神秘的气氛。
克诺索斯宫中有很多关于牛的题材,最有名的是壁画“调牛图”。画面表现的是三个紧张而又沉着的人物和一头奋蹄摆尾、狂奔不止的牛。牛前后似乎为两个身材修长的少女,她们的手腕和臂膀上戴有环状饰物;牛背上倒立着一个深棕色的人,长发飘逸,动作娴熟。这幅壁画的确切含义,目前尚无从考证,似乎是表现一个宗教活动的场面。但学者们更关心的是画面中间的人是如何跃上牛背的。此外、宫殿中还有带牛形象的雕塑,甚至连高墙上都制成牛角的形状,或许这些与米诺斯及迷宫的传说有关。
米诺斯文明似乎与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克诺索斯宫是根据米诺牛的传说而设计的,还是米诺牛的传说由克诺索斯宫的设计而来,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文明的剪影
公元前3000年,当来自小亚细亚或叙利亚的外来移民带着新技术到达克里特岛时,当地的新石器时代的村社已建立很久了。这些外来移民所发现的这块陆地土壤肥沃,以盛产鱼、水果、尤其是橄榄油而出名。它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中间,周围的海面风平浪静,气候条件较宜于用桨或帆推动的小船航行,因而它的地理位置对商业贸易极为理想。水手从克里特岛可乘风扬帆北达希腊大陆和黑海,东到地中海东部诸国家和岛屿,南抵埃及,西至地中海中部和西部的岛屿和沿海地区;不管朝哪一方向航行,几乎都可以始终见到陆地。一点不用奇怪,克里特岛成为地中海区域的贸易中心。它的地理位置不仅对商业发展,而且对文化发展也是很理想的。克里特岛人与外界的距离是近的,近到可以受到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各种影响;然而又是远的,远到可以无忧无虑地保持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这一点使他们获得极大成功,无疑,克里特岛人的文明是古代世界最优美、最有特色的文明。
米诺斯文明的艺术家们并不试图仅仅以艺术品的大小来引人注目,也不关心遥远的、令人畏惧的神或神圣的国王。他们在日用器皿、住宅的墙上和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描绘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到处都有模特儿——自然景物如花、鸟、海贝和各种海生物;日常生活的情景,如种田归来的农夫、与公牛角斗的壮士和翩翩起舞向女神表示敬意的妇女。克里特岛人建造建筑物时关心的不是其外表,而是个人的舒适。克诺索斯城的王宫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千门百户,曲折相通,显然是在好几个世纪里建成的。里面不仅有国王宝殿、接待室和起居室,而且还有占去了王宫一大半的众多的仓库和手工业作坊,这一情形与从事贸易的民族相符。最了不起的要算克里特人装置的复杂的取水和排水系统,到近代为止,还没有谁能超过他们。排水系统安置得非常巧妙,天一下雨,雨水便冲洗下水道,使下水道保持干净;下水道的入口很大,工匠可以到里面进行修理。
妇女似乎享有与男子同样的自由和社会地位。从某些壁画中可以看到,妇女们挤满了斗牛场的露天看台,并实际参加与牛角力的活动。有些妇女甚至还参加战争,这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古典希腊的情况不同,那些地方的妇女深居简出,以家庭为生活中心。
克里特岛人似乎没有给他们的神建造宏大的神庙或竖立巨大的纪念碑,而是在家里留出数尺见方的场地作私人祈祷处。克诺索斯王宫规模宏大,却只有一个很小的房间作礼拜堂。进行宗教礼拜的主要地点在自然界——山顶、森林或石灰石的山洞。最重要的神是一位女神,即古老的大地之母,祭祀大地之母时由女祭士而不是男祭上充任辅祭。没有任何用人或大批动物作祭品的迹象,最普通的祭品为农产品。
克里特岛人中种田的无疑占多数,不过确切地说,他们的文明具有水陆双重性。他们掌握了制海权,他们的文明是海上文明。岛上山区盖满森林,提供了建造远航海船的木材。他们驾着单桅海船,满载着埃及的粮食、象牙和玻璃,叙利亚的马和木材,爱琴群岛的银、陶器和大理石,塞浦路斯的铜,自己岛上的橄榄油和陶器,往返于地中海。只要有机会,克里特岛人还大肆进行海盗活动。史诗《奥德赛》中写道,有一次国王涅斯托耳客气地问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你是商人还是强盗?”这两种职业在当时都被看作是极受人尊敬的职业,没有很大区别,只不过是海员获取自己所需物品时可选择的两种方法。
克里特村社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经济上,似乎都比大陆上的村社更奉行平等主义。克里特岛不像大陆,在几座宏大的神庙和王宫周围是一片贫民区;克里特岛主要由村庄组成,村庄很大,进行宗教礼拜的地点在室外,是村社生活的中心。各家各户通常住在用木头和灰泥造的单独的房子里。可能已有家庭奴隶,不过数目不会多,至今岛上还没有发现专门供奴隶住的房屋。所以克里特的单层甲板大帆船大概是由自由民当划手。各城市都不设城防,这表明克里特岛人认为自己的海上力量足以保护本岛的安全,而且还表明克里特的各个村社和平相处,这与美索不达米亚传统的各城市相互交战的情况正好相反。总之,古代作家把克里特岛称作“伟大、富有、衣食充足”的有福人之岛,是可以理解的。
米诺斯消失之谜
考古学家的研究填补了克里特岛这历史上极光辉的一页。
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相当中国的夏朝),克里特王国的文化盛极一时,在最后的一二百年中,正是米诺斯王朝。当时,米诺斯称雄爱琴海,威震雅典,是联系欧、亚、非三洲先进国家的纽带。米诺斯充分利用了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造船业,并建立了强大的航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支海军。米诺斯所向披靡的舰队,使他的国家与埃及、叙利亚、巴比伦、小亚细亚等区域保持贸易来往,并成为其建立海上霸权进行扩张和殖民的威慑力量,爱琴海诸岛纷纷向米诺斯称臣,雅典也得向其纳贡。无疑,克里特岛是欧洲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奇怪的是,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后,克里特岛上所有的城市,突然在同一时间全部被毁坏了,不久,这个古老的海上霸国便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967年,美国考古学家揭开了这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