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2800000027

第27章 沈阳故宫——成长中的特型帝都(2)

清入关后大政殿最重要的使用功能是在皇帝东巡盛京祭祀祖陵期间。按照乾隆时期的定制,东巡期间有两项仪式要在这里举行。一是在崇政殿庆贺典礼之后,要在大政殿前颁布宣告东巡谒陵大礼告成的诏书。第二项则是隆重的筵宴大典,一般在皇帝祭祀三陵已毕入住故宫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举行。

相关官员事先已将典礼所用的编钟、编磬等宫廷乐器和宴桌等摆放在殿前,通常的情况是在殿内宝座之前摆设大宴桌一张,供皇帝专用,满、蒙王公贵族的宴桌摆在殿内两边,其他人的宴桌则放在殿旁台基上和殿庭之中,皇帝宴桌以外都称为“跟桌”,数量是整整一百张。吉时一到,皇帝由驻跸的西所行宫乘轿至大政殿升坐宝座,王公官员等在殿前跪迎行礼后各自入座。筵宴开始后,众王公大臣的代表要向皇帝敬酒,而皇帝赐给众人的酒果点心等则由御前侍卫逐桌送上。席间,王公大臣要在由乾隆皇帝亲自填词的“世德舞”乐章伴奏下,每两人一组依次到殿前起舞助兴,还要像入关前大政殿筵宴时那样,由侍卫表演摔跤、翻跟斗等助兴节目,场面十分热闹。这种大宴的参加者,除随驾东巡的王公大臣外,还有盛京地方官员和皇亲国戚、乡贤耆老的代表,每次都不下数百人,而且从乾隆至道光历次东巡都按制举行,成为皇帝在祖先宫殿前款待臣僚和家乡父老的欢庆盛典。

●八旗制与十王亭

在大政殿前左右两侧,各排列着五座方亭。东侧由北向南依次是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则相应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俗称“十王亭”或“八旗亭”。

这些亭子的来历,应从满族独特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说起。

满族人原有一种狩猎组织“牛录”(汉语意为“大箭”),由十人组成,其中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外出狩猎时,同牛录的人都要听从其指挥统一行动。努尔哈赤在征服各部的过程中部众不断增加,便于1625年对牛录组织加以改造创立了“八旗制度”,规定每三百男丁编成一牛录,五牛录编成一甲喇,五甲喇编成一“旗”(固山)。当时编成的八个旗以所用旗帜的不同区分。用黄、白、红、蓝整色旗的分别称为整黄旗、整白旗、整红旗、整蓝旗;另四旗用加镶边的旗帜。即黄、白、蓝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分别称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后来汉字中多把“整”写作“正”,所以就有了八旗“四正四镶”的说法。皇太极时期又在原有的满洲八旗之外新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但旗帜并未改变,所以习惯上仍称为八旗。

“八旗”并非只是简单的部队编制,而是军事、生产、行政合一的组织。编入八旗的成年男子“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既出征作战又从事生产,他们的家属、奴仆也都同在所属的牛录之内。全国的人口、土地和其他财产都置于八旗管辖之下。可以说,入关前的清(后金)国家就是由八旗构成的,国家的重要决策,都是经过八旗贝勒(旗主)大臣参与讨论制定的,皇帝对全国的统治是通过八旗实现的。

沈阳故宫大政殿和十王亭所构成的建筑组合,正是八旗组织在当时国家中重要地位的生动体现。这里举行大型典礼时,呈帝升坐大殿,八旗各级官员都各自排列在所属旗分亭子前,直到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官员在此“坐班”、“朝贺”时仍是如此。在平时,十王亭则是八旗官员处理本旗行政、民事、诉讼等事务的办公场所,通俗地说,如果大政殿是国家的“大衙门”,那么十王亭就是八旗的“旗衙门”。

大政殿和十王亭不仅体现了当时满族国家的政治特色,在建筑布局和风格上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史书中记载,努尔哈赤、皇太极率领八旗军队外出驻扎时搭设的蒙古包式帷幄,有时就是皇帝用大一些的“黄幄”,而八旗贝勒大臣们则分别用排列在其前两侧的八座“青幄”,大政殿和十王亭的排布、瓦色、造型都与之十分接近。因此,人们也把这“一殿十亭”叫做“帐殿式”布局,视为带有游牧狩猎民族特点的宫殿建筑的典范。

●临朝听政的金銮殿

进入大清门沿御路北行,正面就是清太宗时期的“金銮殿”——崇政殿。中国古代宫殿一般都是由“外朝”和“内廷”(或称“前朝后寝”)两部分组成。其中外朝区域是皇帝临朝理政和举行国家典礼的地方,崇政殿即是沈阳故宫外朝的中心。其正门前至大清门北侧石阶间的殿庭御路两侧,即是典礼时王公官员排班站位之处。殿左右连接翊门各三间,分别称为“左翊门”和“右翊门”,是平时进出殿北宫廷区的通道,而皇帝上殿退朝则是由殿内北门进出。

崇政殿在使用功能上与大政殿有显著不同。首先,作为皇宫的正殿,它是皇帝日常临朝理政之处,也就是通常所说“上朝”的地方。在后金早期的宫殿制度中,俗称为“汗宫里的殿”或“内殿”,而大政殿则是举行较大规模的重要集会时的“大殿”,在一般情况下很少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崇政殿相当于皇帝的“办公室”,而大政殿则更像是一座“会堂”。其次,清太宗时期国家的重要典礼,如元旦和万寿节庆典、太祖实录告成、皇子娶妻公主下嫁、明朝重要官员的归降等仪式,都是在崇政殿举行,而大政殿则是在元旦、万寿节等典礼的主要礼仪结束后大宴群臣的地方。第三,崇政殿也是皇帝接见宴请外邦宾客之处,在皇太极时期,主要用以款待前来盛京进贡、朝觐、通婚的蒙古诸部贵族,国内庆典时的一些小规模宴会也常在这里举行。

清朝入关后,从乾隆初次东巡开始,即规定皇帝亲祭盛京三陵的告成典礼于崇政殿举行,并由礼部编写出详细的程序仪节,正式载入《大清会典》、《大清通礼》等官修国家典籍之中,称为“崇政殿朝贺仪”,通俗地说就是群臣祝贺皇帝祭祀祖陵圆满成功。其仪式一般是在皇帝入驻盛京宫殿的次日或第三日,场面和礼节都要比入关前在此举行典礼时隆重正规。

清晨,礼部和鸿胪寺官员就要把所用的卤簿乐器、桌案彩亭、贺表诏书等一切物品陈设停当,时辰将至,随驾王公大臣、盛京地方官员等按品级高低从殿前一直排列到大清门外。届时,中和韶乐奏《元平之章》:“维天眷我清,一统车书四海宁。法驾莅陪京,祠谒珠丘展孝诚,陟降旧宫廷,思祖德、答天明,佳气绕龙旌”,皇帝入崇政殿升坐金龙宝座,百官进表称贺,三跪九叩。仪式的最后,还要宣读皇帝关于东巡大礼告成的诏书,等于正式向全国公布本次祭陵圆满成功,并以此告慰在盛京开创基业的先皇在天之灵,可见入关后清帝把这项典礼安排在崇政殿也是颇具深意的。

艳丽多彩的外观装饰从使用功能上说,崇政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但是如果将二者的建筑规模作比较,平地起建的五间崇政殿,与坐落在高高的汉白玉台基上的十一间太和殿简直无法相比,何况按照明清宫殿建筑屋顶样式的级别划分,崇政殿的“硬山顶”是最低的,而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则是最高的。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并不难理解,一个是刚刚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另一个则是统治全中国几百年的中原大帝国,“金銮殿”的规模当然会有区别。但是,大有大的风格,小有小的特色,崇政殿在建筑装饰方面的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宫殿都不能取代的。

从建筑样式上说,崇政殿是在东北地区极为普遍的硬山式房屋的基础上,根据皇宫正殿的使用需要加以美化。其殿体高12米,下有一米多高的砖石台基,前后各有加饰石雕栏板望柱的殿阶和檐廊,这样,在造型上已与民间的同式房屋产生了本质区别,成为只有宫殿寺庙中才有的高等级模样。

最能体现崇政殿尊贵地位的,还是其与众不同的建筑装饰。

殿前后红色檐柱都是方形,下面是灰黑色覆莲式的柱础石,上部则用蓝、白、金等颜色绘“披肩”、莲花等图案,外侧是与大政殿相同的兽面。柱顶部分更是精彩,各有一形象生动的木雕龙头探出,而且两两相对,探爪戏珠。龙身和后爪则在廊内,既起支撑作用,又是别出心裁的美化,仿佛神龙自殿内飞出,高贵而富有生气。檐下的木雕莲瓣、蜂窝、如意等与大政殿一式,和方形的殿柱一样属于藏传佛教(喇嘛教)建筑艺术风格,枋上的二龙戏珠浮雕,金光闪烁,横贯外檐,增添了华丽精美的效果。

崇政殿的琉璃构件艺术风格与大清门如出一辙,但整体效果更为突出。墀头部位仍然是上下相叠的几组飞龙、麒麟和瑞草奇花,不过主体图案与大清门墀头色调相反,鲜艳中不失凝重之气。在殿顶和房山上端的正脊、垂脊、博风、山花等部位,也都有五彩缤纷的琉璃构件,以黄、绿、蓝为主要色调,行龙火焰珠为基本题材内容,殿顶四角的羊、狮、龙、海马等“脊兽”,也分别用白、蓝、绿、黄、红等不同颜色。这些多彩的琉璃构件,再加上黄心绿边的琉璃瓦屋顶和檐下的木装修,使崇政殿殿体前后、正侧、上下每一个连接处都色彩斑斓、装饰富丽,与金红相间的木隔扇门、白石青砖的殿基月台,共同组合成崇政殿庄严华美的外观。相比之下,北京故宫“黄顶、红身、白座”的太和殿在视觉色彩上要单调呆板许多。

建造这座宫殿时,满族人的政权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他们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房屋式样,吸取其他民族建筑艺术和技术,按照本民族喜爱色彩鲜艳、火爆热烈的审美习俗,造就了大清国的第一座“金銮殿”,这就是崇政殿的价值所在。

清新华美的殿堂崇政殿室内,是不加天花板的“彻上露明造”,而且五间贯通,不设隔断,上上下下横直相交的殿柱梁架都可一览无余,因此,几乎所有外露的木构架表面,都装饰着彩绘或雕刻,形成了一处龙飞凤舞的空间。

室内的殿柱,下部为红、蓝、白三色相间的“立水”,再往上是翻卷的浪涛和腾飞的金龙,周围点缀火焰流云。七架大梁上的彩画也同样精彩。中段近似半圆形的“包袱”内为红地金龙和如意云朵,两端是各色奇花瑞草,既高贵深沉又祥和自然。五架梁以上及檐枋、角背等处是比较规范的“龙草和玺”类彩画,红蓝相间的主调衬托金色行龙,犹如在殿内搭起一道道腾空飞舞的彩带,再配以椽间望板上所绘蓝天白云,更增添了清新的意境。两侧山墙间外露的屋架,柱头部位仍然是奇异的兽面,连同隔扇门上方蜂窝、莲瓣等装修都是与外檐一致的藏式风格。

崇政殿室内的宝座、屏风等陈设,并非清太宗时期的原貌,而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根据皇帝的旨意重新设计制作的,在殿内正中北侧,是二尺多高的红漆木制地坪,前三侧二共五组台阶,周围是仿石雕式样的栏板和望柱,这种地坪古代称为“陛”,因为官员们见皇帝时都要跪在下面,所以才口称“陛下”。在陛上后部,又有一类似“殿中之殿”的“堂”,全部木制,外罩金漆彩绘,加饰行龙、兽面等精美雕刻,并特意保持与殿内外原有装饰风格基本一致。其上方的“正大光明”黑漆金字匾,则是乾隆仿照北京乾清宫顺治所书匾题写的。堂陛之内的屏风宝座,是乾隆特命仿北京故宫乾清宫所用加以缩小精心制作的,宝座、屏风各以九条龙作为主要装饰,全部罩以金漆,体现其唯一的使用者——皇帝的无上尊严。屏风上的四言十二句铭文,与乾清宫屏风上的完全相同,是康熙皇帝从古代经书中摘出,作为自己和后世皇帝治理国家的座右铭镌刻在御座之旁的。陈设在龙椅前后的鹤式烛台、熏炉、塔式香亭、甪端、“太平有象”等。都是乾隆年间宫中精制的珐琅礼器,专用于皇帝御座周围,既为熏香之用,也有驱邪诹古的寓意,使得“真龙天子”临朝理政之处更具有庄严神圣的气氛。乾隆、嘉庆、道光几位皇帝东巡盛京期间,都曾坐在这里接受群臣的朝贺叩拜,庆祝自己祭陵大典的成功。

此外,为了表示对这座开国金銮殿的敬仰,从乾隆时起,皇帝还把一些相关的题咏诗章手迹制成匾联悬挂殿内。宝座前的“念兹戎功用肇造我区夏,慎乃俭德式勿替有历年”蓝地金字对联,其上方的“御崇政殿受贺”诗匾,都出自乾隆皇帝手迹,殿北门内上方还挂有嘉庆、道光御题崇政殿诗金字木匾,也是他们留给这里永久的纪念。

淳风不减的后宫

沈阳故宫的内廷部分——即清太宗时期皇帝后妃居住之处。位于中路崇政殿北的高台之上。按照满族人过去在山区居住的风俗,部落里酋长的住宅,都是建在寨子里最高的地方,既便于守卫,又利于观察瞭望。迁居平原城市之初,他们仍然受这种习俗的影响,所以沈阳故宫帝后寝宫建在特意筑起的近四米的高台之上,但大政、崇政两座殿却建在平地。这种“宫高殿低”的情形,与北京故宫的“殿高宫低”正好相反,人们也将其视为沈阳故宫因满族风格而形成的特色之一。

●独具特色的凤凰楼

修建寝宫的这处高台,很像是一座城堡。下面是从平地起建的近四米的高墙,在台上面又有两米多高的围墙,两墙之间有宽二尺左右的间隔,成为环围墙而设的夜间巡逻“更道”,站在更道内时外墙正好到齐胸的高度,与城上防守的掩体“女墙”十分相似。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只要退至台上防御,敌人短时间内是攻不破的。

进出这座皇宫城堡的通道,就是其南侧正中的凤凰楼。这是一座进深、面宽均为三间的三层歇山琉璃瓦顶的楼阁,屹立在高台之上,其下层明间是进出寝宫区的通道,前有二十几级台阶通往台下地面,只要关上大门,帝后寝宫区就成为一座居高临下的森严城堡,因此,凤凰楼的功能也很像是一座居高而建的城门楼。

在皇太极时期,凤凰楼是皇帝后妃们夏日观景纳凉之处,史书中还记载当时清太宗也曾在这里召集诸王贝勒读书讲史。由于凤凰楼是清代盛京城内最高而且最漂亮的建筑物,从城里的各方位都能望得见,所以成为沈阳城著名的景观,“陪都十景”、“盛京八景”中,把“凤楼晓日”、“凤楼观塔”也列入其中。又因为站在凤凰楼上可以看到全城,所以清入关后历代皇帝东巡来沈阳时,都要登楼观景,赋诗咏怀,至今楼内仍然保留着按乾隆题御笔手迹制作的黑漆金字诗匾。

同类推荐
  • 三国伐歌

    三国伐歌

    他,心黑手狠,小肚鸡肠,阴损毒辣,视财如命,好色多情。他,穿越三国,为了一个自己的一个士兵而灭了一个军队,为了一个亲人灭了一个诸侯,为了一个女人宁肯选择与整个国家所有人为敌。他,奸诈至极偏又多情,自私至极偏又大义。他叫唐龙,一个混在三国,以不战为名而战,以不称霸为名却偏称霸天下的阴险小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惊雷榜上千秋雨

    惊雷榜上千秋雨

    一纸惊雷榜激起江湖千秋雨。德帝无德失尽人心,皇宫内苑起风浪。虽说巧舌如簧话语如刀。可无奈时光境迁,真相渐渐浮水面。皇位争夺,终将归于何人手?帝位、民心、天下..........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尽在他之手。秋雨即来,终将散去。
  •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全2册)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全2册)

    《后汉书》由南朝刘宋时著名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所记史事,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帝禅位,囊括了东汉一朝195年的兴亡历史。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套装上下册)》收入本纪10卷,点评光武帝、孝明帝、孝章帝、窦皇后、阴皇后、梁皇后等20多位人物。列传53卷,评说刘玄、卢芳、隗器、公孙述、窦融、马援、班超、班固、张衡、董卓、华佗等90多位人物。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套装上下册)》体例分为原文、译文、点评三部分,记历史,写人物,以史为鉴知得失,以人为鉴知进退,是为本书的主旨。   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纪连海的点评,诙谐幽默、设问解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遇见八零后

    遇见八零后

    这是一个80后对过去的记忆,学校生活与农村生活遥相呼应,贯穿了整个童年、少年。
  • 烽烟流轮

    烽烟流轮

    寒冥大陆,分七国,灵国富饶,引无数恶匪尽折腰!.....四国合兵,圣都城破,国君托孤,弱文臣无能欲拼死护少主......万军丛中,老将军奋力杀敌,横刀所向,斩敌救孤。人力所限,从此断头取火,隐姓埋名,天下再无灵之姓氏,待回转记忆,要何为?
热门推荐
  • Time and Life

    Time and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猎爱夺情:调教未婚妻

    猎爱夺情:调教未婚妻

    他的眼眸中反射出她的痛苦和无助,就如同他一样。他们在爱情中相互折磨,彼此撕咬。在伤害与被伤害的同时。他们的心在沦陷,情在纠缠,当他终于妥协在爱面前时?如果没有遇见你的话,如果没有对你动心的话,如果我能对你再冷情一些……那么,我们会不会快乐一些?
  • 绝宠腹黑小冤家

    绝宠腹黑小冤家

    他们是青梅竹马,是邻居,还没出生便被自家母上大人给定下婚约,可是这两的性格都一样不爱说话,但是两位母上大人依然YY着。不过……有时也会破功……“凌筱伊!你在我的房间做了什么!”“没什么呀……就是看到几只小昆虫,无家可归,我就给它们找了一个家……”“你确定是几只?!”她无辜地眨了眨眼,点点头,心里偷乐。
  • EXO勋鹿你是我的唯一

    EXO勋鹿你是我的唯一

    鹿晗:“世勋,你会一直陪着我吗?“世勋:”会的。因为你是我的唯一。“
  • 四肢门

    四肢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影响力的本质

    影响力的本质

    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发现、发展和利用自己的那些潜伏未用的才能。经常参考这本书,将本书作为人际关系的一本工作手册,会使你成为人际交往的高手。
  • 百家武典

    百家武典

    六界长存,屠戮世间万万年!证道归真境!至尊位降临!九星连珠,红尘劫,谁是天启者?
  • 壹拾二年的谜团

    壹拾二年的谜团

    十二年前你的消失,困扰了我十二年的谜团,终于要到了解开的时候了吗!
  •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18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缴获的237万多斤烟土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很快做出向中国出兵的决定。1840年6月28日,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鸦片战争》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鸦片战争的有关内容。
  • 南商的那些事

    南商的那些事

    北商,以武力保全,和活人进行买卖,帮活人运送货物为生。南商,则以方术为生,和死人进行交易为主,帮死人完成未完成的愿望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