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2800000015

第15章 文渊阁·武英殿——宫内“藏经阁”的玄机(2)

于是,大学士舒赫德召集吏部及翰林院有关官员,详细商定文渊阁官制职掌及各项管理章程。鉴于“文渊阁为图书之府,典籍充积,视宋三馆秘阁,尤为严重”,因而,在官制职掌方面,舒赫德等大臣提出参照宋代馆阁制度,“置文渊阁领阁事二员,以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兼充,总司典掌。置文渊阁直阁事六员,以由科甲出身之内阁学士,由内班出身之满詹事、少詹事、(侍)读(侍)讲学士,汉詹事、少詹事、读讲学士等官兼充,同司典守厘辑之事。置文渊阁校理十六员,以由内班出身之满庶子、(侍)读、(侍)讲、洗马、中(允)、赞(善)、编(修)、检(讨),汉庶子、读、讲、洗马、中、赞、修撰、编、检,及由科甲出身之内阁侍、读等官兼充,分司注册点验之事”。

同时,由内务府大臣兼充文渊阁提举阁事衔,管理日常“管钥启闭等事”;“再设文渊阁检阅官八员,由领阁事大臣于科甲出身之内阁中书内遴选,奏明兼充,令其于检曝书籍时,诣阁随同点阅,更足以昭慎重”。

这一建议得到了乾隆帝的批准,文渊阁官制遂正式定为:“文渊阁领阁事二员,以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充之;提举一员,以内务府大臣充之;直阁事六员,以由科甲出身之内阁学士,由内班出身之满洲詹事、少詹事、读讲学士,汉詹事、少詹事、读讲学士充之;校理十六员,以庶子、侍读、侍讲、编修、检讨充之;检阅八员,以内阁中书充之。”

当年七月,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被任为文渊阁领阁事,署内阁学士刘墉,詹事金士松,侍读学士陆费墀、陆锡熊,侍讲学士纪昀、朱珪等六人被任为文渊阁直阁事;十月,翰林官员翁方纲等十六人被任为文渊阁校理。这些在四库馆内分别担任不同职任的朝廷重臣及纂修官,就成为最早以原衔充任文渊阁各项职掌的官员。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底,第一部《四库全书》告成,并于次年春入藏宫中文渊阁。作为首先入藏中秘重地的首部《四库全书》,乾隆帝对书籍的典藏、管理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和极大的关注。

在书籍的典藏方面,《四库全书》的用纸、装帧以及贮藏都极为讲究。纸张选用浙江上等开化榜纸,纸色洁白,质地坚韧,堪为上品。书册装帧采用绢面包背装,即将书叶正折,使版心朝外,书叶左右两边都向书背,用纸捻订牢,然后用丝绢将书册前后连书背一并包裹糊连而成。

考虑到《四库全书》囊括四部,卷帙繁富,为便于识别和检阅,书册装帧特别采用了分色包背装法,即使用不同颜色的绢面来区别经、史、子、集各部书籍。这就是乾隆帝在其诗文中多次提到的“经史子集四部各依春夏秋冬四色”装潢的办法,即“经部用青色绢,史部用赤色绢,子部用月白色绢,集部用灰黑色绢”,以色分部,一目了然。

乾隆帝有诗云:“浩如虑其迷五色,挈领提纲分四季。经诚元矣标以青,史则亨哉赤之类,子肖秋收白也宜,集乃冬藏黑其位。”至于《四库全书总目》,由于“此系全书纲领,未便仍分四色装潢”,故专“用黄绢面页,以符中央土色,俾卷轴森严,益昭美备”。

为便于使用和保存,还专门制作精致的楠木书函,每若干册书置入一函,衬以夹板,束之绸带,书函的一端可以开闭,函面端楷刻写全书名称、书函序号以及所属部类和具体书名,并饰以与该书所属部类及书册封面相同的颜色。如《尚书详解》一函六册,函面刻写“钦定四库全书”“第二百七函”“经部”“尚书详解”,字迹均为绿色。

书册装函后,即按部类顺序放入专门制作的书架,安置阁中。计经部书二十架,每架四十八函,凡九百六十函,分贮下层两侧;史部书三十三架,每架亦四十八函,凡一千五百八十四函,藏于中间暗层;子部书二十二架,每架七十二函,凡一千五百八十四函,安放上层之中;集部书二十八架,每架亦七十二函,凡二千零十六函,分置于上层两旁。总计一百零三架,六千一百四十四函,三万六千册。

为便于查找翻阅,还另外绘制了《四库全书排架图》,一并庋置其中,需要时按图索骥,循架取书,既方便又快捷。

为表示对第一部抄成贮阁的《四库全书》的重视,乾隆帝还特别允准,在每册书的首页钤盖“文渊阁宝”,末页钤盖“乾隆御览之宝”,由此而开各阁《四库全书》钤印之先例。其后陆续抄成的内廷各阁全书,也因其阁名和成书时间先后而分别加盖不同的钤印,不仅成为各阁《四库全书》独特的标志,也成为人们称呼《四库全书》时均冠以阁名的依据。

随着《四库全书》的入藏,文渊阁的各项管理工作也提上日程。领阁事上传下达,总司其责;提举阁事直接管理一般事务,并督率所辖内务府司员具体从事看守、收发、扫除等各项杂务;直阁事、校理、检阅各员则每日轮流入值,负责书籍的查点检阅等事宜。

为便于管理,朝廷还根据原定章程,在上驷院就近拨出房屋十余间,作为领阁事、提举阁事大臣,并直阁事校理、检阅等官,以及内务府司员、笔帖式等人入值办事之所。

自此而后,“除内务府官员常川照料外”,直阁事校理、检阅等官员,则“每日轮派二人当值,辰入申出,率以为常。遇有查取书籍等事,即令当值校理经管,随时存记,以备查核。其一切上架、启函、翻检、点阅等事,仍令检阅各官会同内务府官员办理。直阁事官亦令不时赴值,公同照料,俾宝文典”。凡遇当值,皆由“官厨设馔同餐,午后乃散”。

日常入值之外,每年特定时期的曝书,也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原拟章程参照宋代秘书省每年仲夏曝书成例,定于每年五六月间曝书。但全书贮阁之后,考虑到当时宫中其他各处书籍例于每年三、六、九月晾晒的实际情形,主管大臣特别奏请将文渊阁曝书改为三、六、九月,以与宫中惯例相一致。这一建议,得到乾隆帝允准。于是,每年数次的文渊阁曝书,成为一时盛事。届期,上自领阁事、提举阁事大臣,并直阁事、校理、检阅,下至内务府司员、笔帖式等各级官员人等齐聚一堂,“将插架诸书按部请出,交校理各官登记档册,检阅各官逐一挨本翻晾毕,即敬谨归入原函,以昭慎重”。

然而,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由于文渊阁所设各项官职分别由内阁、翰林院、内务府和奉宸苑等衙门派员兼任,时间一长,不免出现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的现象。不仅平日司事收发等一般事务彼此推诿,就连每年数次的曝晒书籍,也成了应付差事。

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书籍的管理与保存。乾隆帝认为,“文渊阁提举阁事一员,系由总管内务府大臣兼充,其司员以及看守扫除之人,皆其所辖,呼应较灵”,下令将阁中一切事务“交提举阁事一人专为管理,其领阁、直阁、校理、检阅等官,俱作为兼充虚衔,不必办理本阁事务”。

至于每年数次的曝书成例,乾隆帝也认为,“各书装贮匣页用木,并非纸背之物,本可无虞蠹蛀。且卷帙浩繁,非一时所能翻阅,而多人抽看曝晒,易至损污,入匣时复未能详整安贮,其弊更甚于蠹蛀”,下令“嗣后止须慎为珍藏,竟可毋庸曝晒。其地面一切,亦无须奉宸苑经理。庶专司有人,而藏书倍为完善”。于是,曝书工作奉命停止,他人也不再参与阁事,阁中书籍及一应事务全部交由内务府管理,文渊阁遂成为事实上的“禁御重地”。

《四库全书》与文渊阁

文渊阁《四库全书》贮阁之后,在制定并实行相对严格的典藏和管理措施的同时,还先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覆校以及补遗工作。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五月,乾隆帝驻跸避暑山庄,偶然翻阅文津阁《四库全书》,发现“其中讹谬甚多”,遂下令覆校内廷四阁全书。

文渊阁《四库全书》因与文源阁《四库全书》同在京城,故其覆校工作率先开始。乾隆帝专下谕令,由在朝官员承担两阁全书的覆校工作,“除年老大学士嵇璜不派外,著派科甲出身之尚书、侍郎、京堂以及翰、詹、科、道部属等官,分司校阅。其尚书、侍郎管理事务繁多者,每日每人著各看书一匣;六阿哥、八阿哥及事简之堂官,各看书二匣;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官,每人每日各看书二匣。再,六部司员中,并著该堂官每司各派出一人,每日各看书二匣。”参与这项工作的大小各员不下二百余人,而《四库全书》纂修这项大规模的文化工程,也得以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近代以来,清朝统治由盛转衰,列强入侵,战乱频仍,统治者穷于应付“千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再也无心典籍,文渊阁《四库全书》便一直深宫扃藏,处于无人过问的境地。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文渊阁《四库全书》幸得以保存下来。辛亥革命以后,清皇室尚居宫中,文渊阁书籍仍属内务府管辖。

1917年春,内务府大臣绍英、世续、耆龄等因时移世易,恐文渊阁书籍有所遗失,便派遣堂主事汉章、堂掌稿笔帖式晋昌、锡泉、锡彬等人,按照原目、原函、原卷,对文渊阁《四库全书》进行全面清查,前后历时两月,方始毕事。

同类推荐
  • 汉末黄巾天下

    汉末黄巾天下

    所恨世家,五胡乱华。百姓要的是什么,一饭一衣一屋尔,庶民百姓的力量,发出呐喊吧,宁愿站着死,不要欺压生!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陷落的星空

    陷落的星空

    做官的,只能控制自己的死,却控制不了自己的生。一入官场深似海,从此我不在是我。以历史为背景虚构故事。
  • 明刺

    明刺

    正德皇帝玩心正酣,寻找刺激制造祸端。阳明老兄悟道出关,收拾残局授业在先。朝中阁老手忙脚乱,苦撑社稷力保江山。奸佞小人趁机上位,搅弄天下又是难安。看他一个大明王朝小小教谕,贫困山区的学校校长,如何步步生莲,化险为夷,玩转这个时代的波诡云谲,震慑腐朽僵化的朝堂,给大明王朝带来一番新气象!
  • 强国复兴

    强国复兴

    拥有外贸业务员、键盘政治家、侃爷这三重身份的师思忠穿越到了清末的1890年,而他能够做的也就是一件事情了。“你说我要做什么?我除了反清,建立国家,然后再次把国家弄得强大,让中国这个强国再次崛起而已。反正每一个穿越到了清朝的穿越者不就是这么做的吗?穿清不造反,那个花套电钻啊!所以,不让我的那个花套电钻,为了不让读者失望,为了从读者那里弄些稿费,那我也都只能够反清,然后让中国再次崛起了,没有别的选择了。所以,小鬼子、老毛子、高卢鸡、约翰牛、山姆大叔,不是我要把你们打得如此惨兮兮的,是各位读者大大们要求的,真的不怪我我啊!”师思忠一脸憨笑的说道。
  • 唐朝是这样说的嘛

    唐朝是这样说的嘛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以说不仅在唐朝,甚至在古代中国都是公认的黄金鼎盛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君德消政易,宰相专权误国,边将包藏祸心;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境况因之而急转直下,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割据,内庭宦官专权,朝中朋党相争,边将报警不已;在纷繁的矛盾中,藩镇连兵可使朝廷流亡,宦官弄权能够废立皇帝,强盛的唐朝帝国没有能够再度辉煌起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热门推荐
  • 宙道

    宙道

    未来地球破败不堪,一少年偶得第一宇宙基子,从此一扇神奇的大门为他打开。为了心中的理念往返宇宙之间,为了挚爱披荆斩棘,为了成长同类吞噬...穿越平行宇宙、时间长河寻找能量碎片...为了红颜一笑,摘星揽月...成长的少年膨胀的宇宙融合的至道...
  • 权倾天下:废后重生

    权倾天下:废后重生

    他许她后位,苏家氏族助他一步登天。皇后之位朝立夕废,她被打入冷宫,眼睁睁看着他与庶妹苟且;眼睁睁看着腹中已成形的胎儿被那明晃晃的削骨刀取出;眼睁睁看着自己血肉模糊的孩儿被那刽子手剁成肉酱喂了那苏云雪的猎犬!眼睁睁看着自己血肉模糊,最后,一朝皇后曝尸荒野!今世得以重生,她是从地狱苏醒的魔鬼带着仇恨卷土重来。这一世,她与虎谋皮,运筹帷幄;篡改天命,另立新皇。“你杀我孩儿,我夺你江山!”只是,为何那毫不起眼懦弱无能的皇子,却在登基之时强娶她为后?一直受她掌控的男人,实则才是最凶悍腹黑会算计的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变天尊

    九变天尊

    变身文!不是H文!小众作品,不喜勿入!本文讲诉一个屌丝穿越后从萝莉一步步变身天尊的故事。不多说,开始了
  • 宇宙与梦想

    宇宙与梦想

    这是一片雄奇壮阔的星海世界,无尽的生命种族,无尽的奇地宝藏,无尽的热血传奇,都在这里。
  • 乾天阵诀

    乾天阵诀

    内力和元力,生来相克,究竟谁是正统?为正名,纷争四起。正此时,陈恨天却将两者融为一体,修成了独一无二的绝世神功。一个天煞孤星,七岁便克母克父,他如何才能成就神话呢?
  • 重生好媳妇

    重生好媳妇

    上一世她是被亲生父母满嘴谎言蒙蔽了心智。他们拿着养父母的血汗钱却来告诉自己是他们给了自己上学的机会;他们烧了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只为了让她早点嫁人好拿到高额的彩礼;他们哄着自己拿出丈夫的转业金给娘家盖房子却在动迁分房的时候分文不吐;她被婆婆扫地出门的时候,他们在研究如何将这个没钱没房的女人嫁给一个有钱的老头子。重活一世,张翠莲要远离只认钱不认人的亲生父母,踢开一心想把亲生姐姐卖个好价钱的弟弟。最重要的是,她要报答养父养母一片护犊之情,找到那个甘愿自毁前程理解她包容她迁就她的男人。这一辈子,她发誓要做一个好媳妇!
  • 玉潇

    玉潇

    现代已经成为僵尸的世界,在一个偏僻的实验室里还有一个存活下来的“人”。这唯一存活下来的“人”竟然在这实验室里穿越了!
  • 彼此,在彼岸等候

    彼此,在彼岸等候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红尘舞,舞世尘,前生里,今生后,予卿一锦繁华许,你一世欢颜;墨莲生,生浮梦,晨曦间,暗夜终,给君数度柔情,应汝三生之约。”最后一次命运的轮回。这一世,是她最后一世。这一世,她只是普通的凡人。彼岸花之梦,她的梦。
  • 我创办了共识网

    我创办了共识网

    本书共分为:人生这锅窝窝头、一路驼铃声、智慧的和聪明的、头顶有光环的人若干辑。主要是作者对家乡、亲人、朋友以及儿时的回忆和怀念,对岁月的感慨,以及自己近年来的工作经历等。随着岁月的消逝,这些生命的体验与感悟酝酿出让人唏嘘不已的经典之作。
  • 灵仙渡

    灵仙渡

    白素,生在修仙家族却无法修炼,对修仙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然而一时不慎,走上仙路,才发现大道只有一条,道上之人皆是你不走我走,踩死你没商量。你问我何为仙?嘿嘿,哪有什么仙,插了翅膀就觉得自己是鸟人,俗。你问我道心何在?拉屎还要放屁,无为有道,懂不?你问我为何修仙?哼,我就想问问那个长的跟孔雀一样的男人,拒绝我后悔了没!哎哟喂,师姐,你真啰嗦,师傅喊你回家修炼了。=============================女主有空间不听使唤,有神技供养不起,就连灵根也是越炼越废柴,且看她在悲愤中振作。(新书需支持,还希望养肥的亲们可以先收藏,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