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二月中下旬,巴西举国欢庆三天三夜。里约热内卢的大街小巷也是张灯结彩、彩旗飞扬,一派节日的热烈气氛。里约热内卢市市长在市长官邸,亲手将城门的金钥匙交给“狂欢国王”,象征着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正式开始。自此,在长达一周的狂欢节中,整个里约热内卢城都要由“狂欢国王”统治,全体市民将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狂欢。人们倾城出动,潮水般涌上街头,男女老少个个浓妆艳抹,尽情地扭动腰肢,挥动双手,大跳桑巴舞。各种音乐、舞蹈、戏剧演出和比赛此起彼伏。盛大的化装游行把节日欢庆活动推向高潮,大型彩车簇拥着选举产生的“国王”、“王后”领先开路,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魔鬼、天使、美女、妖仙、武士、达官、贵人、黑奴等各种奇形怪状的打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演员们随着音乐尽情地展示着自己,观众为自己喜爱的人物喝彩叫好,投去鲜花和彩带。热烈的气氛带动了所有参与其中的人们,台上和台下遥相呼应,演员与观众融合在一起,全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以个人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悦和欢乐的心情。这就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特有的魅力。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巴西人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久负盛名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吸引着大批外国游客,每年约有40万游客选中这个季节前来这个美丽的城市旅游。
相传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始于19世纪中叶。最初,狂欢节的规模并不大,仅限于贵族举行的一些室内化装舞会,人们戴上从巴黎购买的面具,尽情地欢乐。1852年,葡萄牙人阿泽维多指挥的乐队走上了街头。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也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起舞来了,整个城市欢腾起来了。阿泽维多的这一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狂欢节成了大众的节日。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最早并没有固定的场所,由于狂欢节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游行活动都在夜晚进行。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学校建议在市内修建一座桑巴舞赛场,用于狂欢节活动。1983年,著名工程师奥斯卡·涅梅耶尔亲自设计,六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建成了一座能容纳数万观众的桑巴舞赛场。从此,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就有了固定的场所。夜色降临的时候,上下两层的观众席上已经坐满。随着热烈的桑巴舞音乐,各种肤色的人们挤撞在一起,着了魔似的尽情地摇摆身体,汗水混合着尖叫,空气中充满了不可抑制的欢乐。台上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会激发观众沸腾的情绪。悬在高空钢索上的摄像机呼啸而过的时候,观众席上总会响起一片惊呼,随之人浪此起彼伏。
桑巴舞大赛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的一项重大活动。赛场占地8.5万平方米,两侧是看台,中间是桑巴舞队伍行进的通道。每年狂欢节期间,要在这个赛场举行5场桑巴舞活动,其中以第三天和第四天的活动最为精彩。在这两天中,全市名列前茅的14个桑巴舞学校要在这里一决雌雄,评出当年的名次,名列前五名的还要再进行一场表演。
每个桑巴舞学校上场参赛的人数为3800至4000人,分成32个方队,方队之间还设有8辆彩车。参赛内容和配唱歌曲都要有故事情节,全队服饰都要根据表演情节设计。每年各校编排的故事情节内容极其丰富,有表现印第安人历史的,有表现巴西足球的,有表现人们现实生活的。
桑巴舞已经成为里约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也是这座城市给人印象最为深刻之处。
巧夺天工的城市风景画
今日的奥斯陆,约有50万人口,是挪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拥有造船、机械、电子、木材加工、造纸、纺织、食品等工业。从奥斯陆乘火车或轮船可到达瑞典、丹麦、德国等,交通极为便利。
漫步奥斯陆市区,在城市临海的地方,有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风格巧妙结合的大型建筑物,这就是奥斯陆市政厅。大厅前面的广场,有花圃、喷泉,造型别致,富有公园格调。在市政厅附近,有著名的国家剧院和历史悠久的挪威王宫。与这些建筑物相距不远的是城市最繁华的市中心地区。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到欧洲都市的繁荣景象,欣赏博物馆陈列的珍贵艺术品,游览大教堂的古建筑群……而奥斯陆的西郊吸引了更多的旅游者,因为那里集中了奥斯陆城市风貌的精华。
在西郊风景区,有一个美丽的福罗尼尔公园,绿树成荫,花草遍地。尤以独特的、姿态优美的雕塑群闻名。进入公园,是一座石桥,桥栏的柱子上雕有各种造型的人体,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巧夺天工,令人惊叹。公园中央有一座喷水池,池中央有一组形态逼真的人体雕像拱托着一个巨大的铜盘,清清的泉水从盘子中央高高喷起,随后均匀地向四面八方洒落下来,犹如给这组雕像蒙上一层薄薄的白纱。在喷水池周围,有20多棵经过多年精心栽培、生长得十分整齐的树木,每棵树下都有一组男人和女人的雕像,这些雕像有的蹲着,有的坐着,有的互相依偎着。
公园的最高处,有一座巨大的方形台基,台基的正中,高高矗立着一根类似中国古代华表那样的石柱,石柱表面雕刻着数不清的人体雕像。
自古以来,挪威人以喜爱雕塑,特别是人体雕塑而闻名。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私人居室,都要摆上几尊雕塑佳品,供人欣赏。市内最大的弗洛格纳公园,布局独特,建筑精巧,园内的维格兰雕塑公园更是声名远扬。这里有150组雕塑,形态逼真,各具特色。在奥斯陆,各种各样的雕塑随处可见,简直是一个雕塑的世界。
福罗尼尔公园的背后是海拔371米的霍尔门科伦山,沿着盘山公路可以驱车抵达山顶。在山上极目远望,无边的林海笼罩着一座座山头,悠悠浮动的白云缠绕着山山岭岭。远方的山麓处的许多小湖在阳光下闪耀着翠蓝色的光辉,宛如碧毯上嵌镶着的颗颗珍珠。冬季,这里冰雪覆盖,银白一片,是举世闻名的滑雪运动的胜地。
奥斯陆居民还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有着特殊的感情,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泛舟海上。在奥斯陆,每逢节假日,人们扶老携幼,合家乘游艇出海,或欣赏自然风光,或把竿垂钓,或漫无目的地漂浮游荡。有的人还要穿过峡湾,横越大海,驾艇前往邻国瑞典或丹麦游览一圈儿。因喜爱泛舟海上,游艇便成了奥斯陆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用品。漫步奥斯陆海湾,观赏那些做工精细、式样别致的游艇,对外国游客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乐趣。有一种名叫“斯尼基”的游艇格外引人注目,两头呈现尖形,船体为玻璃纤维加固塑料,美观而耐用。
这里还有海盗
如果说盗亦有道的话,那么挪威的海盗则把这个理念发扬光大,并演化为极致。因为挪威正是由北欧的海盗立国,换句话说,那就是海盗国家化或国家海盗化,可称之为“全民皆(海)盗”了。而北欧海盗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不止于此,他们的影响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的范围,对于欧洲的地理拓展和文化传承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000多年前,维京人主要是指来自北欧诸国(即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的强悍海盗,尤以挪威人为最,因此当时欧洲人更多将维京人称为“Northman”,即北方来客,这也正是今天挪威(Norway)一词最早的历史渊源。在北欧的语言中,“维京”一词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从8世纪到11世纪,维京人以“海盗”的名义四处征战,侵略邻国,令欧洲各国闻风丧胆。
号称维京最后一个英雄的哈拉尔德,在统一挪威的征战中促使北欧海盗向海外拓展,也正是他们发现了格陵兰,移民冰岛,曾一度征服英国,甚至把影响力扩展到爱尔兰……也正是这位英雄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盗”王国,并创建了今天挪威的首都奥斯陆。
如今的奥斯陆已经很难寻觅到千年之前“海盗”的痕迹,即便是奥斯陆的名字,也是在17世纪被重新命名的。奥斯陆在挪威语里指的是“神的草坪”,当基督教传入这片土地后,神的慈悲终于感动了这些爱财嗜血的海盗们,野蛮而血腥的海盗文化开始衰落,桀骜的挪威终被驯服,并渐渐融入到“大一统”的欧洲文明体系中。据统计,在挪威中世纪的200年间,就建造了大约1200座教堂,如今还遗留下30座,其中,造型奇特、气势宏大的海达尔木制教堂最有说服力,也恰恰验证了信仰的伟大力量。从此,北欧海盗也自然而然地渐渐成为一段不可思议的传奇,一个遥远的神话。
挪威之所以“盛产”海盗,自然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分不开,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面向海洋的国家”,挪威蜿蜒曲折的海岸线长达2.5万千米,其中奥斯陆港的滨水区便长达12.8千米。也正是因为有着“湾多港深”的优越条件,所以“靠海吃海”也自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西部海岸线,它是挪威峡湾最为纯净的部分,也是最美丽、最典型的挪威风光。峡湾的水清澈碧蓝,因为水面和海平面一样高,所以没有浪涛喧嚣,倒如湖泊一般平静。然而,这平静之中总有不平静之处。譬如瀑布,挪威峡湾里瀑布之多,可算是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程度,常常是一眼望去,三四条瀑布同时跌落九天,或细若银丝,或粗若白绫。其中有一组叫“七姐妹”的瀑布群,七条瀑布在大约200米之内并排挂在悬崖上,非常壮观。这样的绝色景观,不但带给你视觉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震撼。
挪威峡湾的另一个看点便是万年冰川,也正是冰河造就了鬼斧神工的挪威峡湾。几千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欧洲大陆几乎全被冰河覆盖,冰河的万年“流动”把大地切割出深邃的山谷,造成了阿尔卑斯和高加索那样的崇山峻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因为纬度高、地势高,加上又临海,切割出来的深谷峭壁,遂灌满海水成为峡湾。那瀑布的丰富水源,也正是来自于山顶上广袤的冰原,据说温度从不超出2摄氏度。
正是这样的峡湾和冰河遗迹,既造就了梦幻般的峡湾风光,也深深地影响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挪威人狂野而宁静的性格形成。伟大的风景同样激发了维京人的雄心壮志,使他们乐于幻想并勇于冒险。于是,不安分的维京人扔掉鱼叉,扯起骷髅旗,开始了为追求财富、美女和权势的海盗生涯。也就是说,选择海盗这份“有前途”的职业或事业,他们有这样的天时、地理以及性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