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1500000003

第3章 有用与无用(1)

一旦落入比较的轮回,那么由此而来的有用和无用都会使心目中的世界失去本真,认识上的错位和失位只能使自己也落入无休止的斗争和权衡,那么最不可靠的就是自己了。

千间房屋又有何用

【原文】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降雨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①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逍遥游》)

【注释】

①鹪鹩:一种小鸟。

【译文】

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说:“日月都出来了,而烛火不熄灭,要和日月比光,不是很难么!及时雨都降落了,却依然挑水灌溉,对于润泽禾苗,岂不是徒劳么!先生一在位,天下便可安定,而我还占着这个位子,自觉得很惭愧,请容我把天下让给你。”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天下既然已经达到大治了,而我还要去取代您,我是为了贪图名声吗?而名声是从属性的东西,我岂不是成了从属的东西了吗?小鸟在树上占据一个枝子做窝,偃鼠在河里喝饱肚子,也就满足了。回去吧君主,天下对我一点用处也没有呢。”

拥有天下,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为什么庄子却主张逃避它呢?《庄子》书里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意在说明,权力对人是有害的,它不仅会使人劳神,而且还会使人失去自由,甚至生命。

庄子认为,天下的最高统治者,看似自由,实际上却并不自由,起码作为一个人,他是不自由的。他对天下负有责任,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甚至连自己的人身自由也没有,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自由自在地活动,事实上他只是国家的一个工具、一个符号,一切都要以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他也不敢自由活动,因为暗地里有许多人在窥视他的位子,一有机会就要置他于死地。与其战战兢兢地生活,还不如做一个普通人来得痛快。这就是庄子把权力看做腐鼠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样的结果,就是失去了自我,也即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主性。相反,名和利倒是成了主人,自己反而成了奴隶,自我就成了“实之宾”了。为了名而生活的人不仅被束缚于名的枷锁之中,而且实际上是生活在虚幻的世界之中,因为“名”归根结底是不存在的,一切“名”最终都要消失。所谓出名,意味着别人知道你,可是知道你的人是要死的,而那些从知道你的人那里知道你的人也是要死的,一直到所有知道你的人都死掉,你所谓的名也就无处存在了。而且,我们这个地球终究是要毁灭的,甚至这个宇宙也是要毁灭的,即使你的名再大,到那时还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可见,名,从终极的意义上说,是无所依托的,因而为了名而耗其一生是没有意义的。

许由这段话还表明,人的自然需要本来很简单,不过像小鸟占有一枝、偃鼠喝饱肚子那样,有吃有穿有住,如此而已,其他都是多余的,拥有天下就更是一种奢侈了。况且,天下也是不能通过暴力而拥有的,就像老子所说的:“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二十九章)以强力来占有,必定要失败;要想加以保持,则必定要失去。从表面上来看,国家权力的更替经常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的。然而,暴力毕竟是短暂的,而那些完全以暴力来统治的国家是不可能长久的,秦朝就是如此。秦始皇虽然以暴力统一了天下,但却不能维持天下,不过两代便轰然倒塌。这其中的道理在于,暴力越是强大其所遇到的暴力也会越强大。一方面是由于对方受到了致命的威胁,因而必然导致最暴烈的反抗;另一方面是由于强大的暴力会培养出更多的敌人。

所以,人们可以看到,那些企图以强力来维持统治,或者以强力来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大多是失败的,甚至没有什么好下场。当你不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当你以暴力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以暴力来对待你,强力是决不会偏袒某一方的。

在庄子看来,以暴力甚至生命来占有那些身外之物,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是非常有害的。庄子思考问题的方向与我们相反,人们所竭力追求的那些东西——如财富、权力和名声等,在他看来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还具有负面的价值,伤生害性。因此,只有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尽可能地限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够自由和幸福,因为过多的欲望是导致人生悲剧的根源;而我们总是认为财富越多就越幸福、越自由。尽管多数人很难接受庄子的观点,但我们不得不说庄子是深刻的,只要我们仔细地反思一下人类的行为,就不难发现,正是日益扩张的欲望使人们丧失了幸福和自由,甚至生命。

人类所欲求的东西大多是无用的,正如俗语所说:家有千间,夜眠八尺。虽然有千间房子,但真正有用的也就身子那么大的地方,其他都是多余的。然而人们往往是为了这些多余的、无用的东西而耗费了整个一生。这样的人生能有意义吗?

无用的东西或许有大用

【原文】

宋人资①章甫②而适诸越,越人断发而文身,无所用之。(《逍遥游》)

【注释】

①资:取。②章甫:一种帽子。

【译文】

宋国人到越国去卖帽子,可是越国人剪光头发,身刺花纹,帽子根本就没有用处。

庄子的意思是说,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在一个地方有用,到另一个地方则可能无用;在可用的地方有用,在不可用的地方就无用。有用还是无用,全在自己是否用。可见,有用与无用并不在事物自身,而在于人们对于事物的运用。你用的地方合适,它就有用;用的不合适,就可能像那个宋国人一样弄出笑话。

怎么样才是会用呢?有一位哲人的话生动地概括了这种“用”的特征,这就是:于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情。然而,究竟怎样是“合适”,这就需要每个人在具体的情况下去判断了。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出一个固定不变的、对一切人、一切时间、一切地点都适用的普遍标准。人的智慧恰巧体现在这里。

惠子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是他对这个问题还是没有理解透。有一次他对庄子说:“魏王赠我一种大葫芦的种子,种上以后结成的葫芦有五六百斤重。这么大的葫芦实在没有什么用处。用它盛水吧,它不够坚固,而且盛上水就举不起来了;劈开它做瓢吧,则由于太大而没有什么好盛的东西。所以我就将它给砸碎了。”

庄子说:“你对大的东西太不善于利用了。我给你讲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吧。以前有个宋国人世世代代从事漂洗丝线的职业,他擅长配制一种防治手部裂口儿的药。有个外地人听说以后,想以一百两金子购买他的配方。他就聚集族人商量说:‘我们干一辈子也挣不了几两金子,如今一下子就可以卖一百两,就允许我卖给他吧。’买到药方之后,那个人就把药方献给了吴王。后来正好遇上越国发动战争,吴王就让他做将领。时值寒冬,他率领军队与越人水战,那个药方派上了用场,结果大败越军。回来后吴王封他做了大官。同样是治疗手裂的药,在一个人那里只能卖一百两金子,仍然不能摆脱劳累的生活,而在另一个人那里却成为封官加爵的法宝,这就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方式不同啊。现在你有这么大的一个葫芦,为什么不做成一个舟而漂游于江湖之上呢?居然还发愁它没有用处。可见你还没有开窍啊。”

其实并不是事物本身没有用处,而是由于我们没有发现它的用处。事物本身并没有有用与无用之分,它是否有用,取决于我们会不会用。事物的用处,说到底是人的思维本身的用处,是我们能不能发现的问题。这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只要思维方式改变了,就可以发现以前没有看到的价值。

不过,要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这种突破或者超越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们往往受到自己能力、短见、成见或习惯的限制,而看不到事物的用处。要破除我们自己现成的偏见、短见,需要创造性的思维,不仅要见人所未见,还要见自己所未见。创造之所以困难,就在于它是一种自我超越,超越别人或许较为容易,而超越自己则不然。超越自己是超越已经形成的现成思维,而进行这种超越的就是这个思维本身!这正是自我突破的困难之所在。像庄子提到的那位漂洗丝线的人,永远不可能有那位外地人的智慧。他所能够具有的智慧也就是飘洗丝线和制造那个药方,因而不可能会想到这个药方还会有别的用处。所以他得一百两黄金也是适得其所了。

在这个问题上充分体现出了人的思维或意识的现成性。人总是惯于以现成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一旦这样看待事物,事物的性质就被固定被僵化了,从而成了一成不变的东西。可事实一再证明,人们当时以为有用的未必有用,或许还有大害;而以为无用的则未必没有用,甚至可能还有大用。

人们在对待钱财和他人的态度上就鲜明地表现出这一特点。比如世俗的眼光多嫌贫爱富,看一个人时只看到当前,而看不到未来。有一家姊妹四人,前三个都已经结婚,家境都不错。最后老小偏偏找了一个穷光蛋,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家人自然是竭力反对,骂她没有眼力,甚至还要与她断绝关系。但她不为所动,说只图他的人品,不图别的。为了不遭人家的白眼,两人到了北京。结果不出几年,挣了上百万,比那三家的总和还要多。于是人们一改往日的态度,开始赞叹起妹妹的慧眼来了。这就是以现成性来看人,这样的眼就是势力眼。在金钱方面,罪犯、贪官疯狂敛财,以为金钱是有用的。他们没有想到,这些金钱会将他们送进坟墓,等看到坟墓的时候才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现成性的意识使人们只顾当前,悲剧也就在所难免。

所以,无论你地位有多高,也无论你有了多少金钱,都不要瞧不起那些地位卑微、穷困潦倒的人。你怎么知道他们有朝一日,不会如大鹏般跃起,飞上九重霄呢?

而处于社会底层、处境悲惨的人,对于那些位高权重、富可敌国的人也不必心怀嫉妒,或许某一天,他们会沦为阶下囚,想苟活而不得,对你的处境羡慕不已呢。

大众认为没有用的东西也许最有用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①。其大本②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塗③,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④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⑤乎?卑身而伏,以候敖⑥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⑦,死于罔罟⑧。斄牛⑨,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⑩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11}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逍遥游》)

【注释】

①樗(chū):臭椿树。②大本:树干。③塗:途。④去:弃。⑤狸狌:野猫,黄鼠狼。⑥敖:遨游。⑦机辟:捕兽的机关。⑧罔罟:网类。⑨斄(lí)牛:牦牛。⑩广莫:广漠。{11}夭:夭折。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称之为樗。它的木瘤盘结而不合绳墨,它的小枝弯曲而不合规矩。生长在路边,木匠连看都不看。你的言论就好像这棵树,空泛而没有用处,所以大家都不接受。”

庄子说:“你没有看见野猫和黄鼠狼吗?它们已经够聪明的了。它们静静地隐藏起来,等待着过往的猎物;东窜西跳,逃避着陷阱,然而最终仍免不了落入人类设的机关。牦牛可以说很大了,但是它连个老鼠都抓不住。而今你有大树,担心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寂的乡土,广漠的旷野,在它的旁边清静无为地踱步,逍遥地寝卧其下,不为刀斧所夭折,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它。没有可用之处,哪里还有什么祸害可言呢。

庄子认为,人们认为无用的东西恰好有大用,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正是在这无用之处有着最高的用,即自由。

恰恰是在有用性中隐藏着危险。野猫和黄鼠狼很聪明,它们以为这种聪明是有用的,周旋于各种危险的境地,但这种聪明却使它们葬身于死地。人也如此,他往往只看见事物有用的一面,而看不到这用处后面的危害,结果适得其反。

无用,是庄子无为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无用才可以无为。从自己这方面讲,由于无用,自己也就没有有为的妄想;从外在方面看,因为无用,人家就不会来找你的麻烦。就像惠子的那棵大树那样,如果它笔直挺拔,恐怕早就被人锯断,做了家具,变成“有用”的东西了。

在无用处方有自由。“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正因为无所可用,才自由自在,才终其天年。人之所争,都是有用之物;有用,是一切冲突的根源。于是,有用的东西反而成了带来祸害的东西,谁去争夺这样的东西,谁就容易为其所伤害,以致丧命。即便是那些在争斗中胜利的人也不自由,他们时时会受到失败一方的威胁。

因此,只有逃避所谓的“有用”,达到无用之境,才能够避免冲突,逃避伤害;只有取众人认为无用的东西,才能够获得自由,因为这时不会有人与你争夺。那么什么东西是最无用的东西呢?这就是无为。无为,便无所用;无所用,也就无所争;无所争,就无所困苦,无所困苦就自由自在。自由自在,难道不是最有用处的东西吗?有什么样的“用”能够和自由相比呢?

真正的用处往往是无形的,而那些看得见的用处大多是短暂的,或者是表面上的。随着情况的变化,这样的“用”很可能变得无用,甚至还变得有害。常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哲学有什么用?其实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说哲学没有用,因为它不能给人们带来可见的好处,不能保证使人升官发财;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哲学有大用,大用无用,正因为它的用处太大了,反而显得没有用了。哲学所要解决的是人生的根本问题,是给人生定方向的,对于一个人来讲,还有什么样的问题比这个问题更重要呢?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就只是盲目地活着,就会只看到那些小用,沉浸于斤斤计较的生活中。

同类推荐
  •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该书探究西方近现代一些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的独身现象,包括尼采、叔本华、萨特、卡夫卡、金斯伯格、凡高、安徒生、乔治·艾略特、简·奥斯丁、波伏瓦、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他们因着孤高的精神向度,特立独行的生命选择,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最终选择了独身,这种生存方式的选择,诠释着他们毕生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该书即从他们的独身问题出发,探究这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
  •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本书试图以绍兴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家族作为首选的研究对象,力求全方位地搜集、发掘、梳理和研究这个家族史料,重点探究其清末民初鼎革时期的历史,感受其时代的风风雨雨,真实记录其文化传统的光与影,从而汲取我们所需求的思想、精神和其他有用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思仁堂寿氏家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本书阐述了取名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了孩子取名、成人改名、民间取名的传统习俗等。
  •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本书立志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些人类历史未解的谜团,分别从外国军史谜团、中国军史谜团、历史疑云、名人疑案、古老的文明、传说中的历史、迷雾重重的宝藏这七个方面向读者一一展示了人类历史所存在的扑朔迷离、神秘奠测的谜团。此外,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将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谜题以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话题,借助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披露出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的丰富与变幻。
热门推荐
  • 烽火少年行

    烽火少年行

    他没有出身亿万豪门身份,也没有颠倒众生的潘安之貌。历经二十年的风吹雨打,才可以拥有八十年的人间繁华。尽管身在武学巅峰,但他仍然选择从最底层的生活开始。大步迈入全国顶尖的高等学府,即使他也曾经名落孙山。且看山村少年叶知秋从懵懂无知到玩转世事的巅峰之路。更多精彩,尽在《烽火少年行》。
  • 王府美男成群:超低调王妃

    王府美男成群:超低调王妃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她,腐女一枚,一朝穿越为花时国公主,两国联姻,众多美男任她选。一道圣旨,试婚!她成为四位王爷的妃!王府内四位王爷与一妃同住,她低调搞怪、高调闯祸,她的美男她做主,她的后宫她支配,当王爷们与古灵精怪的公主PK,究竟谁才是胜利者,最终她的夫君又会是谁……
  • 三国神域

    三国神域

    当有凌天志,不负少年人。少年凌天,本为天才。年少轻狂,笑傲世间。却不曾想,一夜间,被挖去天灵根,沦为凡夫俗子,少年沦落世间。世人皆以凌天就此泯然人间。然少年毅力坚韧,以一介凡人之资。凭炼丹入道,踏入巅峰。战圣人,斩至尊,灭尽天下英雄。三国争锋,少年从红尘中走来,历经无量杀劫。暮然回首间,只问这三国:“谁是英雄。”
  • 蘑菇蘑菇

    蘑菇蘑菇

    亲爱的蘑菇,我们认识已经两年了,从陌生到熟悉。马上你就要十八岁了,我们相聚的日子也越来越短,对于你的成年礼物
  • Wild Wales

    Wild W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黑道教父的狂傲前妻

    黑道教父的狂傲前妻

    她,是‘神偷堂’掌权人,邪魅,狂妄,谁若犯我百倍奉还。他,国内赫赫有名袭氏集团的风流二少,外貌邪气俊美,风流过人的情场浪子,可在他退去那二少的面具时!当她顶着名门淑女典范的千金小姐的头号时!为了那残烛的母亲,她成为了父亲手中利益的交易品。他却是意大利黑手党老大,铁血无情,心狠手辣,新婚之夜,二少却带上了黑老大的面具,将她强行侮辱!隔天,她成了下堂妻,带着上流社会的鄙视目光,黯然退场。却没留意,她转身后那狂傲的神情和嘲讽的笑意。两年后!两道势力火拼现场,她牵着两宝宝闪亮登场,会发生什么!
  • 海贼王之女帝降临

    海贼王之女帝降临

    重生到了海贼王的世界,辉夜原本只想要平淡淡的过一生,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梦想。但老天还是推动她前行了……
  • 青龙王

    青龙王

    万族现,烽火三连天,只求我族存与世,青王出恒瑞变。
  • 无尽奇幻

    无尽奇幻

    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奇遇、危机、正义与邪恶,抉择与无奈.....祭恋青春--出品
  • 金刚咒

    金刚咒

    我四季手脚冰凉,心跳每分钟只有四十四下。这都是经常默念那篇金刚咒的结果。这篇咒语是我的曾祖母在我九岁的时候教给我的,她说,金刚咒七十二字,字字如莲,又字字如刀。善念一动,法力惊天动地,也许只有观音菩萨可以管得了你,因为你没她善。曾祖母在她一百二十岁那年去世了,这篇金刚咒一直陪伴着我,在红尘与异界中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