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和一位大科学家谈话,我就肯定自己此生的幸福已经没有希望。但每当我和我的花园谈天,我就深信人生充满了阳光。”
报复记者
罗素于1920年曾来过中国,可到中国后生了一场大病。病后,他拒绝任何采访。一家对此很不满意的日本报刊谎登了罗素已去世的消息,后虽交涉,但他们仍不愿收回此消息。在回国的路上,罗素取道日本,这家报社又设法采访他。作为报复,罗素让他的秘书给每个记者分发印好的字条,纸上写着:“由于罗素先生已死,他无法接受采访。”
比彻(1813-1887)
巧斥闹事者
有一次,亨利·沃德·比彻在发表反对奴隶制的演说,台下突然传出一阵“喔喔喔”的鸡鸣声,会场顿时哗然,比彻只好停止了演说。
原来听众里有几个奴隶主故意模仿雄鸡的叫声,想干扰他的演说。但比彻显得异常的镇定,脸上丝毫没有恼怒的神色,只是从口袋里掏出怀表,认真看了一遍,又晃了几下,然后他一本正经地对听众说:“太奇怪了,我的表好好儿的,没有任何毛病,可是时针却指着10点。但是我可以肯定现在应该是黎明,因为下面好些动物的本能是绝对可靠的。”
洗去罪恶
比彻在评述人们去教堂作弥撒的心态时,曾经风趣地说:
“有许多人把星期天当做是一块可以洗去他们平时犯下罪恶的海绵。”
庄子(前369-前286)
庄子借粮
庄子家境很穷。一天,因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便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将要得到封地上的赋税,那时,我借给你300两黄金,好吗?”
庄子愤愤地说:“我昨天看见车辙里有一条快要干死的鱼,鱼要我给他1升水救它性命,我对它说:‘行,我将到南边去拜访吴越的大王,请他发西江的大水来迎接你,好吗?’
鱼气愤地回答我说:‘我只要得到1升水就可以活命。可您却说这样不着边际的话,还不如早些到干鱼市场上去找我!’”
安知鱼乐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不一会儿,庄子用羡慕的口吻自语:“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当你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这句话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了!”
卡尔·贝尔(1792-1876)
不知所在
德国生物学家卡尔·贝尔有一次去探望他的生病在家的老朋友潘德尔教授。
两人一见面,潘德尔教授便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同他热烈地讨论起学术问题。
潘德尔教授的夫人担心他的身体,见他俩到深夜也毫无倦意,便端来一盘点心,暗示道:“半夜了,你俩一定饿了,吃点点心吧!”
卡尔·贝尔迅速地站起来,摊开双手,抱歉道:“真对不起!不想一下子谈得这么晚,您身体不好,我送您回家吧,欢迎下次再来聊聊!”
潘德尔教授夫妇一听,先是一怔,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卡尔·贝尔这才醒悟,原来这不是自己的家。
解缙(1369-1415)
真话与假话
解缙是明代著名的才子。有一天,皇帝对他说:“爱卿,人人都说你很聪明。今天我叫左丞相说一句真话,叫右丞相说一句假话,只准你加一个字,把两句话连成另一句假话,行吗?”解缙连称:“遵旨。”
于是,左丞相说了句真话:“皇上坐在龙廷上。”右丞相说了句假话:“老鼠捉猫。”
解缙随口答道:“皇上坐在龙廷上看老鼠捉猫。”
皇帝还不肯罢休,改口道:“还是那两句话,你用一个字把它连成一句真话。”
解缙随即答道:“皇上坐在龙廷上讲老鼠捉猫。”
对联
解缙幼时与当时在朝为官的尚书住对门,一个在街东,一个在街西。有一年春节,解缙在自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门对千竿竹;下联是:家藏万卷书。尚书家的下人把这件事报告给尚书,尚书很不高兴,就命人把院里的竹子砍去一截儿。解缙见此情形,就在上下联的下面,各加了一个字,于是就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尚书得知后更加生气,就命人把院里的竹子全砍光。解缙于是又在上下联的下面各加了一个字,成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纪晓岚(1724-1805)
伴驾
一次,纪晓岚伴驾南行,走得口干舌燥,遇见一棵梨树,摘下一颗梨子,自己吃了。乾隆问:“孔融四岁能让梨。爱卿得梨为何让也不让,自己便吃了?”纪晓岚说:“梨者离也。臣奉命伴驾,不敢让梨。”乾隆又说:“那咱俩分吃了也好哇?”纪晓岚又说:“哪敢与君分梨(离)呀?”
又走了一程,见有一棵柿树。纪晓岚拣成熟的摘下一个,切成两半分而食之。乾隆边吃边问:“怎么这柿子就可以分吃了呢?”纪说:“柿者事也。臣伴君行,有事(柿)共参(餐)嘛!”
纪晓题匾
和珅新修了一座府第,请纪晓岚题匾。纪晓岚不便推辞,便题了“竹苞”二字。和珅以为是“竹苞松茂”之意,满心高兴,不料,乾隆皇帝却笑他:“怎么,都当草包了?”和珅说:“是‘竹苞’呵!”乾隆笑得更厉害了:“把‘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是‘个个草包’吗?”
辜鸿铭(1856-1928)
学习英文的目的
辜鸿铭是晚清著名的大学者。有一次,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辜鸿铭:“老师,您去过不少国家,您认为哪个国家的人最懂得生活呢?”
辜鸿铭回答说:“要说生活,我们中国人最懂生活。”
辜鸿铭非常自豪的回答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于是又有学生问:“最懂得生活的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还要学英文呢?”
辜鸿铭掷地有声地说:“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学好了英文,好去教育那些西方的蛮夷!”
辫子是我的护照
1924年至1927年,辜鸿铭曾应邀到日本长期讲学,他的日本挚友萨摩雄次对他还留着一头长辫子感到十分不解:“先生现在已是一个有名的发辫保留者,在此我只想知道,在贵国颁布剪发令强迫剪辫之后,先生的长辫怎么没有被剪去呢?”
决不想去掉发辫的辜鸿铭,听了挚友萨摩雄次的提问哈哈大笑,他摇头晃脑地说:“这辫子是我的护照,怎么能随便让人剪掉呢?”
有形和无形
19世纪末,当留着辫子的辜鸿铭以教授的身份走进北京大学的课堂时,剪了辫子的北大学子哄堂大笑。
常年生活在国外、洞悉国内外时事、出口成章的辜鸿铭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里的辫子则是无形的。”
课堂顿时静默。
你得小心一点儿
进入暮年的辜鸿铭,已经失去了年轻时那种狂生怪杰的光彩。许多人在背后呼他为“辜疯子”,他听了也不在乎,仍我行我素,而且他对“疯子”这绰号颇为得意。
有一次,北京数位著名学者联合做东,请法国汉学家戴弥微去砂锅居就餐。当时辜鸿铭坐在戴的左边,戴的右边是徐墀。正当法国客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辜鸿铭忽然伸手在戴弥微肩上一拍,一本正经地说:“先生,你得小心一点儿!”
戴弥微冷不丁吓了一大跳。他不解地问辜鸿铭:“怎么了?我有什么地方不对的吗?”
辜鸿铭戏谑地笑着告诉他:“是的,你是有地方不对!因为你坐在辜疯子和徐癫子之间了啊!”
众人听了,立即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胡适(1891-1962)
胡说
胡适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引用孔子、孟子和孙中山的话,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
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引得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怕太太
胡适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当时就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
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上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林语堂(1895-1976)
并不幽默
林语堂因《吾国吾民》一书的出版,在国外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当时,巴西有一位贵妇人,内心钦慕林语堂,恰好有人赠给她一匹名马,于是她给这匹马取名为林语堂。后来,这匹马参加马赛,巴西各报都以大幅标题登出 “林语堂参加竞赛”。比赛结束,这匹马没有得名次,当日晚报的标题就成了“林语堂名落孙山”。
消息传到美国,有人将此事告诉林语堂,林语堂微微一笑,说:“并不幽默。”
夸赞祖先
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林语堂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
林语堂不慌不忙地上台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商朝的比干丞相,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飞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说人才辈出。”
台下的宗亲雀跃万分,禁不住鼓掌叫好。
然而,我们细细体会他的话,就会发现他所谈的都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或是与林氏毫无关系的美国人,并没有对本姓祖先进行吹嘘,不愧为是中国的“幽默大师”。
钱钟书(1910-1998)
钱钟书的幽默
钱钟书是位中外知名的大学者,人还健在,就有很多人为他写传记,还成立了一些钱钟书研究机构,还出版一些诸如《钱钟书研究》之类的大型学术刊物。
一位英国女学者来到北京,慕名打电话给钱钟书,说他写的书好,要见见他。钱钟书先生在电话中说:“如果见到一个蛋好,还有必要看一看那个下蛋的母鸡吗?”
安放图书馆
一次,有个青年去拜访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问怎样才能像钱钟书先生一样使自己的作品为图书馆所收藏。钱钟书先生风趣地说:“要想自己的作品能够收列在图书馆里,得先把图书馆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
潘光旦(1899-1967)
学术研究
1940年,潘光旦教授在西南联大任教务长,他同时研究优生学与心理学。当时云南多鼠,潘教授深受其苦,只好张夹设笼进行捕捉。一日捕得硕鼠10多只,便斩头剥皮,弃其内脏,然后洗净切成块状,请夫人做成菜。
夫人皱眉问道:“我们伙食虽不算好,也常有鱼有肉,今天为何要叫我做这苦差事?”
潘光旦解释道:“我这是为了学术研究,请你一定要帮助我。”夫人无奈,只好勉为其难。夫人一向善于治馔,煮熟后果然甘香扑鼻。教授大喜,随即邀来共同研究心理学的同事和学生数人,诡称偶获野味,欲与诸位分享。
鼠肉端上桌来,潘先生带头大嚼,众宴客亦举箸共食。然而咀嚼再三,竟不辨是何动物。一客问道:“此肉细嫩,味道鲜美,但不知是何野味?”
潘光旦笑答道:“鼠肉。”
此二字一出,想再吃一块的忽然停住了筷子,嘴里正在咀嚼的吐了出来,还有紧锁双眉、喉痒欲吐的,潘光旦一再保证,其中绝无有害健康的物质,并以身作则,继续食用。但无论他怎么劝诱,直至餐毕,终无问津者。潘教授大笑道:
“我又在心理学上得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