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四国要朝拜西汉帝国,可谓千里迢迢。何况还有人从中作梗。朝鲜三国派出的第一批使节均遭扶桑伊贺忍者毒手,无一生还。从中作梗的扶桑使节却很顺利地来到东都洛阳。
此时此刻,西汉已经成为历史,长安不再是中原国都,东都洛阳才是天子驻地。
扶桑要是知道中原也在进行改朝换代,就应该抓住机会毫无顾忌地出兵朝鲜,现在看来,错失良机。扶桑使节也不知道东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帝国?还和西汉一样保持对海东四国的外交态势吗?
洛阳宫殿里面,接见扶桑使节的既然是一个只有几岁的娃娃皇帝。娃娃皇帝在皇太后的怀里接见扶桑使节还不到一分钟,就嚷嚷着要退朝吃奶。
东汉帝国的大臣们只好先拜别天子和皇太后,在面对扶桑使节的时候都显得一副老奸巨猾的派头,朝臣们老是老了点,可是一点都不糊涂。
扶桑提出与东汉帝国、朝鲜三国通商,建立贸易区的要求,东汉帝国的朝臣们不同意。
扶桑提出在朝鲜半岛建立军事据点,庇护落后部落的要求时,东汉帝国的朝臣们眼睛雪亮,嘲讽扶桑使节,说道,庇护落后国家或番邦,乃是我上朝天国应尽的义务,尓等卑微番邦岛国就不要有非分之想。该干嘛干嘛去。
扶桑使节仍不甘心,再次跪地祈求道,万乘之邦东汉帝国远在中原,如果朝鲜三国互相攻伐,上国天兵不能及时赶到的话,我扶桑是不是可以出兵进行镇压?是不是可以出兵进行调停?
东汉帝国的朝臣们觉察出扶桑岛国的狼子野心味道来。朝臣们再次警告扶桑,说道,海东四国不得妄动兵戈,但有争斗,都得由我东汉帝国派遣使节进行调停,海东四国务必再次遵守西汉帝国的禁兵令。
朝臣们退朝后私下议论,说道,海东四国已经纳入我东汉帝国版图之内,岂容扶桑岛国插手事务?扶桑岛国乃竹签之地,却有吞象之心,小心被噎死。
扶桑使节退朝回到驿馆,派伊贺忍者头目先行一步回国,将朝见东汉天子的事情告知扶桑岛主。
得以觐见东汉帝国的扶桑使节对朝鲜半岛上的战争只字未提,只盼着朝鲜三国争个鱼死网破。
扶桑使节留下一些商人和忍者后就离开中原回到本土。
扶桑使节前脚刚走,高句丽使节后脚就入朝拜见东汉天子。
高句丽使节讲道本国事务的时候,声泪俱下,使节说道,扶桑纵容浪人在朝鲜为非作歹,又派出商人挑拨部落之间内讧,扶桑商人唆使高句丽商人倒卖物资,最为可恨的是近日扶桑忍者居然揭去西汉符印放出瑶池魔兽,祸国殃民,太祖王战死,高句丽二十万军队与百济、新罗联军十五万鏖兵金城。
东汉娃娃皇帝以为这些十万火急的奏报是儿童之间的过家家,全然不知道是什么。刚刚上朝就嚷着要退朝。
东汉帝国的老臣们觉得这件事情太不寻常。分明是扶桑狼子野心祸乱朝鲜三国,想伺机吞并朝鲜半岛。难怪扶桑使节来朝见的时候贪图对朝鲜的管制权。
东汉娃娃皇帝没有主见,皇太后要老臣们自己拿主义。朝会上,东汉没有对朝鲜局势作出什么举动便宣布退朝。
第二天,高句丽还要控诉的时候,新罗使节也到洛阳了。皇宫太监阴阳怪气地宣道,新罗使节觐见。
新罗使节看见高句丽使节也在朝堂上,不顾体面,指着高句丽使节的鼻尖骂着说道,你们自己的国家被魔兽灭亡,无处安家,却将新罗拖向战争,现在厚颜无耻跑来告状,真遗憾魔兽为什么没有将你们高句丽吃得一个不剩。
高句丽使节要反唇相讥。不料东汉娃娃皇帝听见朝堂上有人吵架,就大哭起来,这可吓坏了新罗和高句丽使节,他们跪在朝堂上,两个口中连道,称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娃娃皇帝回后宫了,东汉皇太后留下一句你们商议后决断吧,也回后宫了。
娃娃皇帝和皇太后将球踢给老臣们,老臣们绞尽脑汁一时半会没有注意。
东汉大将军建议,即刻发兵,以兵治乱。
群臣反对,说道,朝鲜半岛就是因为刀兵四起才争斗不休,现在派兵前往,岂不是火上加油。再议。
司农大人建议,祸是由扶桑引起的,应该由他们去收拾。
群臣反对,说道,扶桑早有称霸海东之心,授予权力,正中其怀。再议。
洛阳令建议,说道,不如降旨一封,勒令朝鲜三国立即罢兵,高句丽国势,由我东汉帝国全权负责,定要将一个完好无损的平壤交给高句丽。倘若三国不罢兵,我帝国天军一到,玉石俱焚。
好,群臣都叫道。
东汉帝国调停海东四国的措施得到东汉皇太后的批准,东汉帝国拟写圣旨四道,一道安抚高句丽,一道安抚新罗,一道规劝百济,一道恫吓扶桑。
四道圣旨分别由四支使节带去。
东汉使节来到金城的时候,高句丽二十万军队仅剩八万,百济和新罗的十五万联军仅剩四万。金城国内,民生凋敝,到处都是逃避战火的百姓。
东汉圣旨宣读完毕,高句丽东川王、盖泉漠河将军即带兵回归平壤。百济近肖古王带兵回慰礼城,新罗收兵进金城,新罗人开始修缮因战乱被毁坏的家园。
扶桑接到东汉帝国的圣旨后,迫于东汉帝国的压力,不敢说半个不字。只能叫暂时潜伏朝鲜半岛的忍者、浪人低调行事。停留在新罗海域的扶桑水师,也撤回到长崎扶桑军事驻地。
幕府将军在撤兵的时候,恶狠狠地说道,忍者的放虎驱狼之计,何等高妙,眼见大功告成,现在却被东汉横插一杠,气煞我矣。
同在扶桑水师军中的扶桑歇麻嘚第二代岛主骂道,八格牙路,朝鲜半岛从归和平,我们几时才有机会进驻半岛?
幕府将军分析道,朝鲜半岛已经被东汉置于其羽翼下,我们实难撼动东汉这尊大神啊。
东汉帝国派遣大将军带兵一万并百余巫师前往平壤降妖伏魔收服万千魔兽,帝国又派出能工巧匠帮助高句丽重建平壤城,并赐给高句丽十万白银重建家园。
海东四国承诺继续遵守西汉的禁兵令后,东汉使节相继回到洛阳。
从新罗归国的东汉使节上折子给朝廷,折子里面讲述到,朝鲜半岛遭受兵火后,十室九空。未免海东四国再次刀兵相见,生民涂炭,祈请皇帝陛下制订出一个安邦定国之长久计策。
从平壤归来的东汉使节也向朝廷递了一道折子,折子中讲到,海东的战火虽然熄灭了,但和平只是暂时的,海东四国之间,还可能会产生过多的摩擦,既然海东四国都尊崇、认可我东汉帝国为老大,为了手底下弟兄伙能够永久和平共处,祈请陛下制定出一个令海东四国能够和平共处的计策来。
折子递到后宫后,天子不能理事,皇太后女流之辈也没有什么见识,只等来日朝会时由朝臣们商议后再做计较。
次日朝会上,文武百官已经知晓关于制订安邦定国之长久计策的话题,每个朝臣都各抒己见,从日出一直议到日落没有得出结论。天子和皇太后早已回到后宫,文武百官决定明日再议。
第二日的朝会依旧没有拿出像样的安邦定国之策。一太监在群臣休息的当口插嘴一句,他说,既然朝堂之上得不出国策,何不到民间寻求良方呢?
吵吵闹闹早已疲惫不堪的群臣听到太监的这个建议,顿觉耳目一新,也许这个来自民间太监的这个提议真能破解海东四国难题。
天子降诏,说道,广泛征求民间民意,寻求海东四国永久和平相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