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善于经商,是因为穆罕默德就是一个大商人。在唐朝时阿拉伯商人、波斯商人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回族群体得到了发展。回族人就在全国各地开始了商业活动,形成了一条从海上到陆路、从南方到北方的商业网路。如古丝绸之路,从海上进入泉州,集货物于西安等城市,再经宁夏、甘肃、青海到新疆,行程万余公里,创出了一条水陆商业古道,真可谓是一大奇迹。
现在宁夏的回族主要经营皮毛加工、屠宰、饮食业。皮毛生产基本上被回族所垄断。其特点是从业人数多,加工技术精湛,其他民族是无法与他们竞争的。全区每年经销羊毛8300多吨、羊绒451吨、畜皮300多吨。宁夏比较大的梳绒场都是回族经营。被认为是“皮毛王国”的同心县,年经销羊毛100多万公斤,羊绒30吨~50吨,畜皮130吨左右,绒毛店铺200多家,有年产值4000万元的梳绒厂。
宁夏著名的五宝之一的滩羊二毛皮,是世界罕见的名贵特产,是裘皮中的珍品。主要产于贺兰、平罗、同心、盐池、中卫、海原等县。用出生满30天的羊羔皮制作的,其毛有九道弯,毛长7厘米~9厘米,它以洁白柔软、光润美观、波浪弯曲、保暖舒适、色泽晶莹等特征誉满国内外市场。
宁夏牛、羊、驼的屠宰基本上都是回族经营,银川所有大的清真餐馆、清真酒店,都是从回族经营的屠宰场进货。因为这些地方屠宰的牛、羊、驼都是请阿訇念诵过真主名的,即“道太斯米耶”“比思敏俩习,安拉乎艾克尔白!”也就是“以安拉之名,安拉之大”的意思。宁夏每年要屠宰羊300多万只、牛100万头左右。一部分在当地销售,一部分运往北京、天津、广州、上海、马来西亚等地。宁夏的屠宰业一年四季都在营业,特别是外销货,供不应求。
回族的饮食业,一般都在城镇、街区和交通要道两侧开设店铺,主要经营牛羊肉、炒货、鲜货、干货、小吃等。还有面食类:油香、馓子、凉粉、饺子、臊子面等。肉食类:烤全羊、手抓肉、清炖羊肉、炸羊排、羊脖子、羊杂碎等几十个品种。色、香、味俱全,有很多来过宁夏的游客都说:“到宁夏不吃羊肉,就算没来过宁夏。”
回族的长途贩运业也很发达,他们主要贩运牛、羊、马、骆驼及皮毛等货物。在陆地,过去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帮、驼帮、马车,把赶马车的叫“脚户”,他们主要活动在陕、甘、宁、青、新、豫一带。在水上运输方面,他们主要以黄河为依托,用大小不等的羊皮筏子贩运,载货1吨~10吨不等。他们把这些运输户称为“筏子户”或“排字户”。居住在城镇和交通线上的回族群众都乘坐汽车、火车、飞机进行长途贩运。固原、同心、吴忠、盐池等地组建了较大的汽运专业户。回族人善经营,且能吃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宁夏的经济发展和山区的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如同心县,全县的回族占80%以上,过去一直是贫困县,年年吃救济,1988年在该县建立了流通实验区,允许农民从事长途贩运业,开展贸易商业活动,到现在全县有六万多人经商,全县有80%以上的人盖上了新房,农民拥有摩托车5000余辆,私人小轿车1000余辆,大大改善了回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回族的集市贸易十分繁荣,也很壮观,且很有特色,集期为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到集期叫“逢集”,想上集市叫“赶集”。回族的集市分的比较细,有若干个小市,如牛羊肉市、鱼市、鸡鸭市、牲畜市、皮毛市、蔬菜市、粮食市、百货市、民族服装市、木材市、煤炭市、农副产品市等。
在牲畜和皮毛市上,你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交易方式叫“掏麻雀”。你可以看到生意人将羊皮搭在胳膊上来回走动着,你如果想买他的羊皮,你就可以主动上前讨价还价,卖羊皮的把手藏在羊皮底下,买者的手也要伸进羊皮底下,去摸卖者用手势给买者开出的价格,买者再用手势还价。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最后成交。牲畜市场、木材市场和一些大的货物都是买卖双方把袖口对准,以手不漏在外面为准,在袖内进行讨价还价。
这种手势在讨价还价时的具体数字为:伸拇指是一;伸无名指和小指是二;伸小指、无名指和中指是三;伸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是四;五个指头全伸是五;伸小指和拇指是六;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是七;伸拇指和食指是八;食指弯成钩状是九;伸一个拳头是十。这种交易方式简单保密,二人觉得合适就成交,知道的人多了,反而会搅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