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9日,是二女儿周歌与王睿结婚的日子。这个日子是半年前亲家选好的。半年来,为了筹备这场婚礼,王睿的父母多次与我商量有关规格、礼仪和其他的一些细节。我是不大讲究这些事情的,所以,每次我都让他们拿主意,并明确表示我没什么要求。我大女儿周欣1988年结婚时,也许是时代不同,我基本没操什么心,只是按当时的标准给女儿准备了一份嫁妆,婚礼完全由男方筹办。那时也不兴女方父母参加婚礼,当然我也没有什么现场讲话之类的活动。
二女儿的婚礼是在王睿的老家新民市举行的。亲家是极为重视极费心思的,从接亲车队、礼仪程序、宴席到亲友接待等都安排得十分周到,档次在新民市也是一流的,整个婚礼是非常风光、讲究的。亲家那边的筹划,事前我虽然只是听,没有参与具体筹备事宜,但我参加这次婚礼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这主要是小女儿从小丧母,那时她才五岁,她母亲临去世前惟一的嘱咐就是让我把小女儿抚养成人。想想这些年是怎么把她拉扯抚养大的,这二十余年的苦、辣、酸、甜什么滋味都有。
再加上她的姐姐在国外,不能参加她的婚礼,虽然给了妹妹一份厚礼,但总有一种缺憾。那天在婚礼上,我的讲话是酝酿了很长时间的,但总是找不好角度,特别是怕在这喜庆的时刻,我的复杂心绪和言语影响了婚礼的气氛,所以直到头一天晚上,我住在宾馆里才打定腹稿。那天的讲话,不敢说深刻,但我是饱含着感情,是出自肺腑之言。我的讲话几乎每告一段,都赢得热烈的掌声。婚宴祝酒中,该市教育局局长对我说:“不愧是大城市的教育局局长,讲话水平就是与我们不一样……”,我的亲家事后也告诉我,我的讲话成为这场婚礼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家给予了很好、很高的评价。这场婚礼制成光碟,大女儿看后也很欣赏老爸的这次讲话。我的这本小传就是在大女儿家探亲时写的,她是这本小传的第一读者,每篇写完,当天晚上她是必读的。她非让我把这次婚礼上的讲话写进去。为此,我还专门看了二女儿的婚礼光碟。现记录如下,括号中是我的心情,或者考虑时间临时压缩的内容。
尊敬的省、市领导,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天下每一位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子女一天天长大成人,步入婚姻的殿堂,都会感到十分的幸福,万分的高兴(这是总的概括天下父母之心情),当然我也不例外。不过,与其他父母相比,我还另有一种情愫(导入我的特殊性),那就是我的小女儿周歌还在幼年时就失去了母爱(只讲了一句,不能影响婚庆气氛),家庭这部历史告诉我,必须以双倍的爱抚育她幼小的心灵。二十余年的历史证明,我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总括历史,给予认证,但不能说得太满)。(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从小学、初中、到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因司仪读周歌简历时说成海事学院),到毕业进入外资企业,成了白领,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今天终于(定下终身大事)举行新婚典礼,此时此刻,我有一种完成了一项历史使命(我是在其母面前庄重承诺过的)如释重负、胜利凯旋的感觉。
此时此刻,我想以我六十余年的人生经历的体会和感悟,嘱咐你们俩几句话,供你们作为今后人生的参考。
要敬孝双方老人。在我们东方国家可以说敬孝善待今天的父母,实际上就是敬孝善待明天的自己。这是一项精神和感情投资,现在投入得越多,将来回报的越丰厚!(东方人讲究养儿防老,一辈跟一辈学,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规律)
夫妻要互敬互爱。婚前谈恋爱时,往往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婚后许多中国人,可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夫妻走进了误区,那就是总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对方、改造对方。改造就充满了矛盾。夫妻双方要互相包容,这不单是指对方的优点,也包括缺点和不足。包容最好达到“妥协”的程度,妥协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胡主席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全国上上下下下了多少功夫,没有家庭的和谐哪能有社会的和谐?(改造对方是很多家庭纠纷不断,家庭破裂的重要根源之一,但许多人一辈子也觉悟不过来;人各有志,人各有性格,只能磨合和包容,否则就安宁不了。)
要正确面对今后的前程。人的一生和大自然的一年四季一样,不总是春天,也要有夏、秋、冬三季。但是任何一个季节也都少不了,都各有其作用。这正所谓天人合一,大道自然。你们认清了这一点,就会直面人生,面对今后人生旅途中的任何风风雨雨,你们都会勇往直前!
我在这里,应重点讲感谢。但时间关系,这里只能感谢一切为周歌、王睿的成长、进步给予关心、关照、教诲和支持的亲属和朋友,她(他)们的中小学老师。祝在座的每位嘉宾身体健康,精神愉快,阖家欢乐。祝周歌、王睿终生幸福、平安,一切顺利。
感悟
这次讲话我是有感而发,总结人生阅历,提炼了几条人生哲理,不敢说讲得深刻,但起码是开创了父母在儿女婚礼上讲话不落俗套的先河。短短十分八分的讲话,是我一生之所悟的一部分。如果儿女真的照办,我相信在新的人生道路上,在夫妻和睦上将起导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