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秋,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区教委党委书记突然退二线。1990年5月,新接任的书记工作没多长时间,改派为督学室主任,原教委主任(大约1988年教育局改为教委)升为教委党委书记,我由原第二副主任(按任职时间排的)提为教委主任。教委领导班子这次人员变动较大,也可以说是一次大的调整和干部力量的重新部署。
面对区委新的部署,我的工作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我认识到,今后区教委的工作力度大不大,成果明显不明显,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还要处理好与两名原领导的关系,处理好与原第一副主任之间的关系。
公布干部调整名单的当天下午,区教委机关全体人员集中在区政府礼堂(教委当时只占政府楼六七间办公室,没有会议室),召开新班子与教委机关全体人员见面会。会上,新督学室主任、新党委书记都分头讲了话。而我呢,鉴于这次调整背景所带来的压力和复杂的人事关系,感到是上了“战车”,不战也得战,但对能否“取胜”,我心里明白必须靠多种因素的调整和改变。另外,我已接近五十岁,精力也不如先前,在这种复杂心情的驱使下,我的“就职”演说采用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开头。我说,本人今年四十有九,已当姥爷了。接近“知天命”的人,对自己多粗多长是比较清楚的”,接着我讲了如下几个观点:第一,督学工作很重要,我简要地从中国督学制度的产生、作用,谈到我要接受监督;第二,党委工作是整个教委机关的指挥部,党是领导一切的,行政工作要接受党的领导,区教委的一把手是党委书记,而不是教委主任;第三,我讲了任职与卸职的关系。我说,生就意味着死,上台就意味着下台,我什么时候干不好,随时准备下台,这绝不是个人的私事,这是党的工作,要求大家一定要支持和配合;第四,我提出几条基本要求。我记得好像是(1)各科室建立“周工作计划”板,提前一周做计划,每天干什么要写在计划板上(针对教委过去工作计划性不强、随意性大的问题,同时便于检查各科室的工作);(2)多下基层学校调查研究,为领导班子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数字(针对教委以前情况不太明、信息不太实、数字不太准的“三不”问题);(3)最后提出学习教育改革新理论,加快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次见面会,我讲了约二十分钟,提出的要求虽然不多,但都是实打实的硬性要求,这就算我的“就职演说”。我在教委主任岗位九年(1993年下半年还兼党委书记),后边的这三条要求我一直坚持,从而使教委的工作作风焕然一新。
感悟
在工作岗位上,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工作好干、人事关系难处。当时我的两位领导都全力支持我这个“新手”工作,所以,我很快就度过了“困难期”。
职位高了,是责任大了,还是权力大了?我们有些干部把后者看得重,而一些先进国家把前者看得重。如果当权者处于选民的监督之下,他就会以更大的精力想责任,想当初上台时对选民的承诺,不然就要被曝光,被弹劾,被迫下台。
我的就职演说,重在最后的三点要求,这是从基础抓起的措施,就像当年我第一次做班主任一样,从根本入手,从基础起步,功夫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