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把“隐退”当成“失败”。
曾经有过非常多的例子显示,对于那些惯于享受欢呼与掌声的人而言,一旦从高空中掉落下来,就像是艺人失掉了舞台,将军失掉了战场,往往因为一时难以适应,而自陷于绝望的谷底。
心理专家分析,一个人若是能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做短暂的隐退(不论是自愿还是被迫),都是一个很好的转机,因为它能让你留出时间观察和思考,使你在独处的时候找到自己内在真正的世界。
唯有离开自己当主角的舞台,才能防止自我膨胀。
虽然,失去掌声令人惋惜,但往好的一面看,心理专家认为,“隐退”就是在进行深层学习,一方面挖掘自己的阴影,一方面重新上发条,平衡日后的生活。
当你志得意满的时候,是很难想像没有掌声的日子。
但如果你要一辈子获得持久的掌声,就要懂得享受“隐退”。
事实上,“隐退”很可能只是转移阵地,或者是为了下一场战场战役储备新的能量。
但是,很多人认不清这点,反而一直缅怀着过去的光荣,他们始终难以忘情“我曾经如何如何”,不甘于从此做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作家费奥里娜说过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在其位的时候,总觉得什么都不能舍,一旦真的舍了之后,又发现好像什么都可以舍。”
曾经做过杂志主编,翻译出版过许多知名畅销书的费奥里娜,在四十岁事业最巅峰的时候退下来,选择当个自由人,重新思考人生的出路。
四十岁那年,麦利文从创意总监被提升为总经理,三年后,他自动“开除”自己,舍弃堂堂“总经理”的头衔,改任没有实权的顾问。
正值人生最巅峰的阶段,麦利文却奋勇地从急流中跳出,他的说法是:“我不是退休,而是转进。”
“总经理”三个字对多数人而言其代表着财富、地位,是事业身份的象征。然而,短短三年的总经理生涯,令麦利文感触颇深的,却是诸多的“莫可奈何”与“不得不为”。
他全面地打量自己,他的工作确实让他过得很光鲜,周围想巴结自己的人更是不在少数,然而,除了让他每天疲于奔命,穷于应付之外,他其实活得并不开心。这个想法,促成他决定辞职,“人要回到原点,才能更轻松自在。”他说。
辞职以后,司机、车子一并还给公司,应酬也减到最低,不当总经理的麦利文,感觉时间突然多了起来,他把大半的精力拿来写作,抒发自己在广告领域多年的观察与心得。“我很想试试看,人生是不是还有别的路可走?”他笃定地说。
人生机遇不同,有人是“开高走低”之,少年得志,结果却晚景凄凉;有人则是“开低走高”,原先不怎么顺畅,到了中年以后才开始发迹。
十年前,曾经在台湾股市刮起一阵旋风的胡立阳声称,自己就是典型“开高走低”的人,年纪轻轻,不到三十五岁就博得过满堂喝采。
然而,精彩表演结束,离开了光茫四射的舞台,过去所有的丰功伟业全部被一笔勾销。当他看到一些比他晚出道的后辈,如今几乎个个拥有一片天,心情之落寞更是难以言喻。胡立阳不讳言,有一阵子,自己真是患得患失到了极点,并且严重失眠。
就这样过了二三年直到去淡水看海,一个人独坐海边整整六个小时,望着潮起潮落,他突然有所领悟:“大海不永远都是后浪推前浪吗?这就是人生啊!不光是我一个人的际遇而已,我又有什么好自怨自艾的呢?”
从淡水看海以后,胡立阳算是彻底醒悟过来,他察觉到,人不应该一直缅怀过去,否则会愈来愈消沉,冲劲会流失。
他决定让自己重新“归零”,把从前的记忆全部抛开,做一个“没有过去,只有未来”的人。
经过高峰到谷底,胡立阳形容目前的自己是“打着光脚走路”,不管别人怎么看他,他只想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如果你自认只是个平凡人,你就不会觉得自己失去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