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滑铁卢大战中,大雨造成的泥泞道路使炮兵移动不便。拿破仑不甘心舍弃最拿手的炮兵,而如果推迟时间,对方增援部队有可能先于自己的援军赶到,那样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在踌躇之间,数小时过去了,对方援军赶到。结果,战场形势迅速扭转,拿破仑遭到了惨痛的失败。
我国春秋时期,齐国是春秋五霸之首,疆域辽阔,国力雄厚,拥有一支近三万人的军队;而鲁国则地域狭小,兵少力弱,不是齐国的对手。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出动大批军队进攻鲁国,当齐军进入了有利于鲁军反攻的长勺地区时,鲁国并没有马上发起反攻,而是坚守阵地。这时,齐军自恃力量强大,首先发起进攻,企图一举成功。但是,齐军连续三次进攻都未获胜,队伍疲惫不甚,锐气大减。这时鲁军见时机已到,向齐军发起总攻。一时齐军阵势大乱,纷纷溃败而逃。
在当年的延安保卫战中,红军主力主动撤出根据地,把一个个空营房留给敌人,诱敌深入,与敌人灵活周旋,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延安保卫战的胜利。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不在一城一池上计较,灵活作战,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转弱为强,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些事例告诉我们,有时舍弃是一种更主动的选择,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
解放战争年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插敌人心脏的中原地区,把战争引向敌占区。按照毛泽东的想法,刘邓大军进了大别山,而且站稳了,就是胜利。当部队进入黄泛区时,因为辎重特别是重型武器拖累了部队前进的速度,如果不赶快进入大别山,就有被蒋介石的军队包围在黄泛区消灭的危险。
当时刘邓首长毅然下令,把大炮炸了,把重型设备抛弃了,部队全部轻装前进,按照邓小平的说法,空手走进大别山就是胜利。结果部队抛弃了重型武器,轻装前进,很快进入了大别山,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在“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的运动战并辅之以群众游击战的原则指导下,我军暂时舍弃了四十余座空城,晋冀鲁豫解放区五分之一人口的地区暂时沦为游击区;但我军在半年中即歼灭了敌人十六个旅,自己却没有一个营一个连被全歼过,这样使蒋介石的机动兵力大大减少。刘伯承司令员后来在总结战绩时指出“战争之胜负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关键在于力量的保存或丧失”。并又说“存人失地,地终可得,存地失人必得人地皆失,蒋军主力削减到一定程度后,他不能进攻也无能力防守,且处困难之境地……我军紧握手中枪,集中其优势兵力,继续消灭蒋家王朝。”正是我们明智的作出了取舍,取得了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伟大胜利,我军舍弃的是包袱,换来的是战略上的机动和主动,这样的舍弃实在是明智至极,是大划算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