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饥饿的狐狸到处寻找食物,忽然它发现前方有一个葡萄园。里面的葡萄粒大诱人水灵灵的,可是围墙很高狐狸却进不去,于是它围着围墙到处寻找入口。
终于它发现围墙一角落有一小洞,而且刚好能通过它的身体。于是狐狸就钻进去,尽情地享受着那又大又甜的葡萄。
当狐狸尽情享受够香甜的葡萄后,它准备从原洞口离开时,才发现因自己吃得太饱,鼓胀的身体已经通不过洞口了。
狐狸急得团团转,后悔自己不应该贪吃,应该有适度的选择舍弃诱人的葡萄,可一切太晚了,最后可怜的狐狸终没有在葡萄园主人回家前钻出洞,被葡萄园主人棍棒下结束了它的性命。
狐狸的悲哀,不在于葡萄是否诱人,而在于狐狸过于贪婪,没有正确选择舍弃。如果狐狸舍弃那份贪婪,或许就会获得生命。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聪明的农夫知道老鼠会来偷吃仓库里的粮食,所以事先设了一个可以让老鼠守空腹进去的小洞,只要老鼠随便吃一点粮食就钻不出来,到时就可以“瓮中捉鳖”。老鼠不知道农夫的计谋,便一狠心饿了两天,顺利地钻入粮仓,而当它美餐一顿后却怎么也爬不出来了,所幸的是农夫对这事疏忽了,老鼠才在又忍饿了两天后得以钻出小洞,逃之夭夭。
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母老鼠掉进了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老鼠自然不会放过,但饿慌了的它仍是十分警惕的。先用舌头舔一舔表层的米粒,几个时辰以后,发现自己依然口不干、舌不燥、头不疼,接下来自然是一通饱吃,吃完倒头便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现在这样的高度是自己难以企及的了。此刻它已肥得没有弹跳力了。
对于这只老鼠而言,这缸米是一块试金石。
如果老鼠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是它的性命。因此,有人把这只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叫“生命的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待一天,多吃一寸,就越接近死亡一步。
在太平洋不拉岛附近的水域里,生活着一种鱼,它的名字叫王鱼。
王鱼是天生的魔幻大师。能吸引一些较小的动物,贴附在自己身上,再慢慢地将它们吸收为自己身上的鳞片。有了鳞片的王鱼,比没有鳞片的王鱼体积至少大四倍。
当王鱼年老时,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鳞片便慢慢地脱离身体。这时,它也试图做一些努力,不让这些附属物离开自己膨胀的身体,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最后附属物脱完,它只能重新回到原来那个较小的体形。
失去鳞片的王鱼,只好独自受着痛苦。因为它失去了盔甲,再也无法适应眼前的水域。在鱼群中,它显得极为特别,游得非常不自然。
鱼一旦不能在水中畅游,还有什么乐趣?于是,王鱼选择了自残——往岩石上猛撞或故意去冲撞其他鱼类,而后,挣扎数日后死去。动物贪婪如此,不免被人哂笑和不耻,但是再看看我们人,其贪婪比动物有过之而无不及。
——广东建行××分行营业部某票据交换员,贪污200余万元巨款潜逃澳门,原以为“过了海便是神仙”,且不说此人早被反解回佛山,“神仙”将成“鬼仙”,就是过海之后也何曾“神仙”过一阵子?如若不信,但看他自供的在澳门惶惶然如惊弓之鸟的窘态:半步不敢出街门,常以腐乳、大头莱佐餐度日。此情此景,也许是孔老夫子描述的“小人常戚戚”吧,不亦“贪得是祸”乎?
——湖南某县某人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公家的建筑物资。两院(通告)发布后,眼看就要雨随雷声下,便如热锅上的蚂蚁,时时观“气候”,阵阵看“动静”,本来几次想投案自首,但直到提笔写下“自首书”并取出赃款时,仍“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终以一小时之差而被拘审,痛失良机!这前前后后,他每一根神经都处于极端紧张状态,如同怀揣小鹿,何曾坦荡过一片刻?岂非“贪得是祸”乎?
所以别看别人一时“金满箱,银满箱”,到头人财两空,“转眼乞丐人皆谤”!
贪是人类祸害的根源。
清代志士郑板桥积十载为官之辛酸用血泪凝成的条幅“吃亏是福”,屡被认做是怪论,其人也被视为怪人。
郑板桥得此绝“论”,并非一时冲动。他始作秀才时就断然将家奴契券付之一炬,宣称此举“是为人处,即是为己处”,其中便隐含了“贪得是祸”的含义。及至登上县令之位,他谈及为人之道时又披露的某些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这就明言“贪得是祸”了。
这“贪得是祸”即立,“吃亏是福”就理所当然了。甘心吃亏之辈当年较之贪得之徒当然是亏了,殊不知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是:
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
更何况那些贪得者本来就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时刻提心吊胆,只要稍有闪失,就会身首异处。但“亏者”却既平且安,纵令半夜敲门,也不心惊,实可谓其福无穷也!
吃亏是福,贪得是祸,什么财应该去选择,什么财一定要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