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洋子是一位生活在纽约的行为艺术家。1965年,她独自一人盘腿坐在卡内基朗诵厅的舞台上,请求下面的观众用剪刀将她的衣服剪成碎片,然后把这些碎片带走。这便是她最著名的作品《切片》。她创造性地将前卫艺术中激进的革命性与东方的敏感融合起来。作为一个女人,她觉得女性要经历太多的痛苦和挣扎,别人会从你的身上拿走他们想要的东西。《切片》所表达的是:这一次,请随便拿,我不反抗。
正是这部作品确立了她在艺术圈的地位,伦敦著名的IndicaGallery画廊邀请她举办个人艺术展。一天,画廊老板带着一个披着长头发、戴一副金属框眼镜的年轻人来到她举办艺术展的地方,这个年轻人一来到画廊就一口吃掉了她的作品——一只普通或者是不同寻常的苹果。作为艺术品存在的苹果竟然被吃了,这让大野洋子异常气愤。就在这个时候,她的朋友告诉她,应该和这个年轻人打个招呼,于是她给了他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BREATH”(呼吸),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个人开始对着她拼命地喘气。后来朋友告诉她,这个年轻人叫约翰·列侬,他和另外三个人组成了一支乐队——披头士,全世界都在听他们的音乐。
这就是大野洋子与列侬的初次邂逅。大野洋子在英国举办的展览是相当出格的,以至于前卫艺术圈都对她的艺术感觉表示怀疑,但列侬却被她的作品强烈震撼了,两人开始交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列侬为大野洋子的演出赞助问题四处奔波,她给予他的回报是往他的门底下塞更多的卡片。上面写满了“呼吸”“跳舞”,还有“看着所有的灯,直到黎明”。
时间转眼便到了1968年,披头士成员来到遥远的印度跟随Maharishi大师潜心冥想,他们对于印度宗教的追捧在这时达到了极致,专辑《佩珀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让披头士的迷幻音乐达到了巅峰,1968年的披头士果真“比上帝更受欢迎”。但是随着媒体的刁难,乐队成员最终被迫离开了印度,列侬被迫放弃了宗教方面的学习。大野洋子来到了异常苦闷的列侬身边,她默默听着他已经录制好的带子,分享着他的才华,也分担着他的痛苦。当大野洋子被列侬的音乐深深打动时,她提议道:“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做个东西呢?”于是他们决定录制一盘专辑。在录制的过程中,列侬告诉大野洋子,在他们初次见面的画廊中有一件作品——贴在天花板上的一张纸条,想要观看作品的人必须爬上梯子,然后用天花板上垂下来的一个望远镜观看。他爬了上去,通过望远镜看到了纸条上的内容,是一个“YES”。他告诉大野洋子,那个“YES”让他觉得温暖,很美,如同她一样。大野洋子无可挽回地投入了这个男人的怀抱。
对于他们来说,美好的时光似乎才刚刚开始。这是整个西方社会极为动荡的一年。1968年以前的披头士对“政治倾向”小心翼翼,当记者问他们对越战的看法时,乐队成员噤若寒蝉。但这一年,这支超级乐队带着摇滚乐参与了政治,列侬无法压制要做“街头战士”的冲动,从洋子质问他“为什么老是演奏些无聊的4/4拍”起,列侬加入了政治歌手的行列。同年8月,他完成了《革命》,因为这首充满政治意味的歌曲,其他乐队成员与他日渐疏远,只有洋子陪伴他,支持他。
1969年3月20日,列侬和洋子终于结婚了,当列侬和洋子沉浸在喜悦之中时,没有一个人看好他们的爱情。台面上的笑话是列侬娶了一个比他老七岁的女人。在他们看来,这个从日本来的二流艺术家,就是大洋深处的海妖,而列侬则是那个被歌声诱惑的奥德修斯。
真挚的爱情是不需要用语言去证明的,所有的困难都被他们抛在脑后。婚后,他们来到了阿姆斯特丹,开始了只属于他们自己的蜜月。在可以俯瞰整个阿姆斯特丹的希尔顿饭店17楼,列侬和洋子开始了“床上和平行动”:他们整整七天不下床,墙壁上贴满了反对越战、呼唤和平的标语,穿着睡袍坐在床上的列侬对赶来的众多记者说:“世界和平,弟兄们。”这个堪称经典的行为艺术作品,在当时却遭到了媒体无情的嘲弄和质疑。列侬很惊讶,他原本以为人们会喜欢它,洋子只好安慰他说明年就会好一些。其实列侬和洋子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相信用爱可以把彼此团结在一起,他们也许知道但却不愿相信世界上是存在邪恶的。
就在“床上和平行动”发生后不久,披头士乐队走到了它生命的尽头。乐队中的两大天才列侬和麦卡特尼都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统领乐队,两人在乐队经理人爱泼斯坦去世之后,开始暗地争斗,并且屡次在录音室争吵。1970年4月10日,麦卡特尼宣布退出披头士乐队,伟大的披头士乐队被宣告成为历史。全世界一下子站到了列侬和洋子的对立面,愤怒的披头士歌迷向洋子咆哮着,在他们看来,正是这个“黑头发的老女人”骗走了他们的上帝,她是披头士乐队解散的罪魁祸首。列侬和洋子的生活一下子从天堂跌入了地狱,1971年的春天,心灰意冷的他们如同饥饿的羚羊,为了能在贫瘠的山丘上寻找仅存的一点儿青草,来到了纽约。
一个新的环境,再加上大野洋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列侬很快就把那些不愉快抛在脑后,以高涨的热情融入美国社会,音乐的激情被再一次点燃。那年秋天,列侬发行了他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个人单曲Imagine,它所传递的依旧是一个遥远的梦——“渴望和平,停止战争”。这些政治作品引起美国当局的反感,1973年,列侬和洋子遭到美国移民局的驱逐。列侬很快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对未来感到茫然,加上经常出入夜总会,他染上了毒瘾。随后,洋子发现列侬竟然还有一个情人,绝望无助的洋子提出了分居,列侬同意了。直到两年后的一个早晨,洋子给列侬打了一个电话,她在电话里说:“约翰,回家吧!”几小时之后,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男人出现在洋子面前,此时的列侬早已不再是那个让女孩尖叫的英俊男孩了。衰弱的躯体和颓废的精神已经掩盖了他往昔的光彩,可不管怎么说,列侬回来了。
令列侬和洋子感到高兴的还有,美国一家上诉法院推翻了此前美国移民局要求他们离开美国的命令,这也让他们如释重负。1976年,洋子有了身孕,在列侬生日那天——10月9日,希恩·列侬出生了。列侬像个孩子一样高兴,他马上宣布退出乐坛,专心照顾家庭。列侬摇身一变,成了标准的好男人,他们全家经常出国旅行,快乐地享受着人生的乐趣。这是他们一生中最为平静和幸福的一段时光。1980年,列侬终于决定复出,太多的人生感悟和心中积累的音乐素材令他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甚至连唱片的名字都已经想好——DoubleFantasy。这是列侬作品中罕见的一张。这是一张献给洋子和希恩的唱片,里面没有摇滚,没有愤怒,没有政治,只有生活和爱情。
1980年12月8日,披头士歌迷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天。这天,列侬和洋子应著名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之邀拍摄了一组照片,其中一张,列侬赤身裸体,像婴儿一般蜷缩在洋子身边,吻着她的脸颊。而洋子身着和服,一脸母性,更凸现了列侬婴儿般附着在母亲子宫里的形象。这张被美国杂志编辑协会认定为是美国最佳杂志封面的照片,却成了列侬的绝照。
当晚,列侬和洋子互相依偎着向家的方向走去,这时,一个名叫查普曼的男子正静静地守候在列侬和洋子公寓门外的便道旁,他的上衣口袋里有一张列侬亲笔签名的纸片,他的手指停留在手枪的扳机上。他就这样等了6个小时。22时49分,当列侬和洋子出现在公寓门口时,列侬听到有一个声音问:“列侬先生吗?”列侬转过身来,向黑暗处看去,在5英尺之外,查普曼扣动了扳机……列侬倒下了。那个男子扔掉枪,静静地站在那里,公寓门房冲出来抓住他,用发颤的声音问:“你知道你刚才干了什么吗?”查普曼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杀了约翰·列侬。”然后他开始读手中的那本《麦田里的守望者》,洋子抱着呻吟着的列侬,看着闪烁着灯光的警车和麻木的杀手,跪在雪地里号啕大哭……
那一期《时代周刊》的标题是:那一刻,音乐死了。
然而,对列侬和洋子来说,爱情就像一杯怪味的鸡尾酒,有着说不出的滋味,让人无法释怀,是永远不会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