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黄淮海大平原。19岁那年,我才从农村老家走出来。在我的印象里,我的家乡是很美的,美得不知从何说起。就说早上吧,人还没起来,院子里的各种小鸟就在树上叫成一片。鸟的种类很多,有黄鹂、紫燕、赤眉等,多得数不清。你抬头往树上一瞅,几乎每个树上都有鸟窝。那些鸟窝的建筑工艺各有高招,不怕狂风暴雨,让人称奇。当时我并不觉得鸟的叫声有多好听,后来回忆起来,我才感到鸟是在唱歌。它们的音质都很优美,歌喉都很富有天才,它们每天都进行大合唱,真是悦耳动听。我们老家有许多坑塘、河流,跟水乡差不多。夏季的每天午后,我们都到水里扑腾。去上学经过一条河,我们站在砖桥上,一下子就跳到河里去了。河里的水真清啊,我们潜在水底睁开眼,能看见青青的水草,彩色的石子,还有乱蹿的小鱼。那些鱼不是人放养的,都是野生野长。我不明白,水里的鱼怎么那样多。举个例子。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老师带我们到河堤上摘蓖麻。干了一会儿,因天太热,老师允许我们下河洗个澡。我们一下河,河里那些鱼就招惹我们,结果我们每个同学都摸到好几条鱼。那些鱼多是鲫鱼板子,也有黑鱼、鲇鱼等。有的同学不会摸鱼,他们趴在有水草的岸边,用肚子往岸上激水。水激到岸上,鱼也被激到岸上。水流下去了,鱼却在岸上打扑棱,我的同学上去就把鱼捉住了……
我不能再写了,一提到我们家乡的自然美景,我就有些收不住,就容易写长。这又不是写小说,写长了就不好办了。我把老家的事当成故事,跟我出生在北京的儿子讲。我讲蛇的故事,兔子的故事,狗的故事,风筝的故事等,我发现儿子很喜欢听。我讲着讲着,不知不觉对儿子吹嘘起来,我说我们老家太美了,有机会一定带儿子回老家看看。说实在的,我觉得现在城市的孩子真让人同情。他们的物质生活是好了,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太贫乏了,他们没到野地里玩儿过,没逮过蚂蚱,没放过羊,没在冰上打过陀螺,没好好喊过,也没好好哭过。他们的玩具大都是塑料制品,他们见的摸的都是假东西,死东西。一个小小的电子游戏机,孩子能在手里乱摁半天。比起我丰富多彩的童年少年生活,他们的生活单调得苦得让人可怜。我反复向儿子讲童年的故事,是想激发起儿子对我老家的向往,激起儿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儿子听我讲得多了,要求我带他回老家看看。
那是一年夏天,儿子还没上学,我带他回老家去了。我计划好了,到了老家,我先带他下到清水河里洗个澡,让他知道在河里洗澡与在澡堂里洗澡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说来让人遗憾,或者说让人伤心,我带儿子到老家看过一条河又一条河,条条河里的水都是又黑又稠,散发着臭气。我正不好跟儿子解释,儿子疑惑地看着我,说:“爸爸,河里的水怎么跟酱油一样呢!”是啊,我美丽的家乡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呢?既然水被严重污染了,那么鱼就没有了,虾就没有了,鸟也没有了。我的清水河呢?我的满是野花的河坡呢?我的鸟和树上的鸟窝呢?还有我的童年呢?我真想哭啊!在老家几天,我的老家一定给儿子留下了糟糕的印象。儿子的心正是一张白纸,我带他回老家,是想在他心上留下一些美好的图画。可是,儿子留下的印象却是酱油般的河水。儿子也许会认为,我这个当爸爸的是在骗他。
我没有骗人。我的家乡变成那样,我真不甘心啊!可是,我能做什么呢?
机会来了,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约我给孩子们写一本书。可以说这个约稿撞在我心上了。美好的东西在大地上消失了,我们何不通过回忆,把她写进书里呢?自己不正是干这个的吗!把美好写进书里,不仅可以保存下来,还可以流传开去,这样对我儿子和千千万万个“儿子”就可以有个交代。
说干就干。我写得很顺手,也很快乐,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和少年时代,重新经历那美好的天地。对了,我写的就是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印象,口气和叙述上,也尽量采用童年和少年便于接受的方式。也就是说,我这部书主要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孩子最适合看书,他们记忆力好,看了书就记住了。我记得最清的书,就是小时候看过的书。有一条我一再提醒自己,写给孩子们看的书,一定要干净,清新,美好。我主要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是生态之美。责任编辑要求我给孩子写一句话,我写的是:生命源于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类的天性。
书稿还未交出版社,我儿子就先看了。儿子看得很有兴趣,还向我复述一些细节。儿子是我书稿的第一个少年读者,儿子有这样的反应,我有些感动。不光我儿子,我妻子也很喜欢读,她的评价是:太美了!
文章写到这里,有几句话必须说。前不久我又回老家一趟,见老家经过大力治理污染,河水又开始变清了。我衷心祝愿故乡重新变得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