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卡洛曼病死,查理遂成为法兰克王国惟一的统治者,后人称之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大帝。在他46年的政治生涯中,共进行了50多次战争,以赫赫战功威震天下。
当时,统治意大利北部的是伦巴底国王德西迪厄斯,他本是查理的岳父,但是查理应罗马教皇阿德里安的请求,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王国,经过一年多的征战,774年攻占伦巴底全境。
当时对欧洲威胁最大的是撒拉森人,他们是阿拉伯人的一支,从北非进入西班牙,建立了哥尔多瓦王国。查理于778年夏率兵越过比利牛斯山远征西班牙,用强大的武力把撒拉森人逼退,迫使他们退回比利牛斯山以南地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西班牙马克边区。
查理大帝的另一志愿,是征服萨克森人,把所有的日耳曼部族都统一在一个基督教帝国之内。萨克森人居住在德意志西北部的森林中,凶悍善战且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异教信仰和独立的地位。他们常常入侵,胜则南下烧杀掳掠,败则隐没在丛林之中,踪迹难寻。经过3年苦战,查理终于击败萨克森军。萨克森王维蒂金逃往国外。一年后他又渡河返回本土,重新起兵,并在战场上屡屡得胜。查理调动了几乎所有的兵力,再次击溃维蒂金军,但他再次逃往国外。盛怒之下,查理对参加反叛者进行了最为残酷的血洗。据说有4500名萨克森人被集体屠杀。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782—783年,维蒂金又卷土重来。查理进行了多次围剿,始终无法将其彻底征服。从772年到804年,查理大帝和萨克森人大战达18次之多,经过33年反复较量,他终于认识到萨克森人倔强不屈的性格,便改变策略,一方面对被征服的萨克森人强行迁徙并使其改信基督教,另一方面放弃了大屠杀而实施安抚,最终征服了萨克森人,使其成为法兰克臣民。维蒂金被封为萨克森公爵,他就是日后法国卡佩王朝的先祖。
经过几十年的连续征战,查理建立了一个继罗马帝国之后欧洲最强大的帝国。他派了一支远征军去讨伐并征服极西端的不列颠人,又用武力把东方的文德人远远赶出边境之外。接下来是对匈奴人和阿瓦尔人的战争。这些强悍的游牧民族曾骚扰欧洲达几个世纪之久,后来驻扎在多瑙河下游,一直是查理大帝的心腹之患。查理大帝与匈奴、阿瓦尔人的鏖战空前惨烈,前后持续8年之久。他在战斗中调用了最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曾亲自深入匈奴首都潘诺尼亚,直捣敌军的老营,击溃了匈奴主力部队。匈奴的行宫被夷为平地,以致很久以后这片地区还一直是无人区,从而彻底解除了匈奴人对欧洲的威胁。不久,多瑙河流域的一些国家纷纷向法兰克人称臣。
在查理大帝统治的46年间,他曾进行过53次重要战役,亲自参加过30次远征;他18次大战萨克森人,9战阿拉伯人,3战匈奴人和阿瓦尔人,最后还抗击过北欧海盗,在武力上可谓达到了鼎盛时期。799年5月,教皇利奥三世遭到阴谋篡权者的袭击,逃往查理的宫廷避难,查理派人护送他返回罗马。教皇见他力量这样强大,便赠给他罗马军旗,想和他共同控制欧洲。
公元800年圣诞节那天,查理大帝来到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做弥撒。正当他做祈祷时,教皇利奥三世突然拿出一顶金冠,戴在查理大帝的头上,罗马的教士和贵族们开始齐声高呼:“奥古斯都,查理承上帝之命戴上金冠!天佑我罗马人的皇帝,赐予他和平、胜利!”这样,查理大帝就被奉为“罗马帝国皇帝”。
查理大帝的征战不仅扫平了西欧的混乱局面,而且抵制了阿拉伯人的入侵,也彻底解除了匈奴人对周边民族的威胁,使西欧自罗马帝国以后第一次统一在一个较为安定的国家政体之内,这对日后欧洲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文化的振兴,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法国古典英雄史诗《罗兰之歌》就是根据查理大帝时代的事迹流传下来的。据该史诗记述,罗兰侯爵是查理大帝手下12勇将之一,西班牙战役后,查理大军返回,但走到比利牛斯山朗塞瓦尔峡谷时,被森林中埋伏的大队萨克森人袭击,罗兰吹起号角求援。查理大帝听到后,想回兵援救,但被素日忌恨罗兰的臣子所阻,导致罗兰得不到援兵,只能和敌人死拼,终于力竭而死。查理听到最后一声微弱的号音才率军回援,但罗兰和2000名战士都已阵亡了。这一英雄史诗不断地被文学家所传颂,为各国人民所喜爱。
他们擅长航海.他们无所畏惧,他们视死如归.他们勤劳热情,他{}j’沉默寡言。他们烧杀抢掠。他们视征服和屠杀为离尚的职业……
冰火交织的掳掠
——维京海盗横行北欧
历史上的北欧海盗又称维京人,是居住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丹麦人、瑞典人和挪威人。早在公元前60年,维京人的祖先就已经乘着简陋的小船,走遍斯堪的纳维亚。他们说着同一种语言——古斯堪的纳维亚语,使用着同样式样的两端突起的龙头船,信奉着同样的神。8世纪前,他们还是边界模糊的国家,只有200万居民,属未开化的民族,贪财、勇猛、喜欢冒险,他们的血液里含有非常强烈的征服欲。
查理大帝死后欧洲一片大乱,正给了他们发展的历史机遇。从公元8世纪末起,最初只不过是一群海盗的维京人,渐渐地变成了征服者和拓殖者。他们四处抢劫、侵掠、征伐,其海盗船纵横四海,几乎袭击了整个西方世界,令欧洲各国闻风丧胆。
维京人攻掠欧洲分为东西两路:西路是丹麦和挪威的海盗,主要是向西欧和不列颠诸岛扩张,他们在英国沿海先后建立战略据点,进而袭扰内地,并征服了整个英格兰。挪威海盗在袭扰不列颠岛的同时,还远航到赫布里底群岛、奥克尼群岛、法罗群岛,在那里定居,并于874年到达冰岛,986年到达格陵兰岛,1000年左右到达北美海岸。而东路则是瑞典的海盗,他们于9世纪初进人俄国,后来在那里被叫做瓦良格人,并建立了留里克王朝。
北欧海盗们最常光顾的就是英国海岸。早在罗马时期,罗马帝国就不得不在不列颠海岸线一带设立大量的城堡以抵御他们的劫掠。他们上岸后,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然后烧毁房屋,劫走家畜,满载着胜利品在海上疾驶而去。793年6月,维京人又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劫掠英国沿海地带的村庄和修道院,凡是他们经过的地方几乎都变成了血与火的海洋。维京人的劫掠对象逐渐从英国蔓延到苏格兰、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君士坦丁堡,直至法国的巴黎。
维京人最著名的攻掠是巴黎围攻战。885年11月,丹麦维京人在抢劫了鲁昂之后,乘船沿塞纳河直驱巴黎。当时法王查理正在远征意大利,巴黎只有200名骑士和少量士兵守卫,这点兵力在拥有。700艘船、3万名战士的维京人眼里简直不堪一击。和以往一样,维京人的侵袭都是在晚上采取行动。当晚,巴黎整个天空都被漫天大火所笼罩,巴黎全城军民勇抵抗,以死相拼。维京人久攻不下,不得不采取包围战术,然后在城外挖战壕,并在郊区掠夺给养,双方僵持一年。886年2月,巴黎南面的木桥被河水冲垮,维京人除了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围困巴黎,其余大部分人长驱直人,在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之间烧杀掳掠。围困之中的巴黎生活异常艰难,城里的守军大都已战死。加上流行瘟疫,巴黎已陷入绝境。贵族奥多伯爵越过城墙,历经艰险,终于将巴黎的困当面禀报国王。几天之后,查理率领大军回师来解巴黎之围。但是他连打几仗,仍然无法彻底打败维维京人的装备京人,无奈之下,只好答应出700磅黄金,请求维京人离开。维京人收下了黄金,但他们并未走远,而是溯塞纳河而上,抢劫了勃艮第。巴黎解围之后,法王查理因没能赶走维京人而被迫退位。
10世纪初,维京人领袖罗洛又开始把目标转向法国。法国国王为昏庸者查理,他无力抵抗这些海盗的攻击,表示愿意把诺曼底奉送给他们,以求不再侵扰其他领土。911年,维京人在法国的诺曼底定居下来,建立诺曼底公国。罗洛成为诺曼底大公,过去的维京人也都成了诺曼底战士。从835年开始,丹麦维京人对英国发动了一次比一次更为猛烈的进攻。他们溯泰晤士河而上,侵占沿河的岛屿,然后把这些岛屿作为基地,向内地大举进攻。9世纪末,维京人已在伦敦和剑桥定居。978年,在维京人的侵扰下,英国曾拿出16000磅黄金为代价,请求维京人退兵。1002年,英王埃思尔雷为彻底解决北欧海盗对英国的威胁,下令将境内的丹麦人不论男女老少一律处决。但大屠杀之后,并没有带来预想的安宁,丹麦国王斯汶采取报复行动,率领大军前来进攻并征服了英国,成为岛国的主人。斯汶之子克努特大帝消灭了最后一个抵抗的小岛,建立了克努特王朝,成为丹麦、英国和挪威的国王。不久丹麦人王统断绝,威塞克斯王朝的哈洛德继承王位。后来诺曼底大公渡过海峡,击败哈洛德,成了英国国王。
859年,维京人首领哈斯泰率领60条船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人地中海,劫掠了西班牙的阿尔赫西拉海港和摩洛哥海岸。然后到达法国南部的卡马格,并于860年率领船队杀到意大利。这是维京人在地中海方向到达的最远的地方。
当挪威和丹麦的维京人在西欧劫掠时,瑞典人则转向东欧。10世纪末,他们率领一支军队来到了斯拉夫人的部落。瑞典维京人留里克在诺夫哥罗德夺取政权后,渐渐统治了全国。留里克的继任者、传奇人物奥莱格将统治范围从诺夫哥罗德扩大到基辅,他统一了俄罗斯南部和北部,建立了新俄罗斯,定都于基辅,使基辅成了当时欧洲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奥莱格不断扩大军事力量,造了许多战舰,穿梭于黑海。根据《俄罗斯编年史》记载,907年,奥莱格率领200艘船,8万军队,向君士坦丁堡发动了猛烈攻击,拜占廷帝国眼看就要落人维京人之手,便不得不接受了他们的和谈条件,每年向他们献上贡品。但维京人并不罢休,奥莱格的孙子斯维亚托斯拉夫后来又在伏尔加河和多瑙河沿岸打了很多胜仗。988年,拜占廷国王拜访了俄罗斯统治者、奥莱格的曾孙弗拉基米尔,建议两国联姻,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条件是他信奉东正教,弗拉
基米尔出于政治考虑,很快接受了这项建议。从此,大批东正教教士进入俄罗斯,使俄罗斯成了东正教发展的重要地域。
维京人固然是强盗和海盗,他们的侵掠给欧洲许多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他们对历史与文明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他们暴烈易怒,但也热情似火。敢于冒险、酷爱远航的天性使他们深入到冰岛和格陵兰,他们也可能是最先踏上美洲大陆的欧洲人。他们是英国的征服者,在俄罗斯等地也建立了强大的国家。这一切都显示出他们是个聪明的、充满活力的、适应性相当强的民族。
在维京人的遗物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船只:船是他们的生活重心,也是他们扩张的工具和象征。正是因为有了维京式的龙头船,维京人才得以在惊涛骇浪中纵横四海。这种船非常巧妙而灵活,便于驾驭。在一条24米的船上,其桅杆可高达18至20米,船帆有100多平米大小,船帆由双层的亚麻或粗羊毛织品制成,常常染成红色。
阿拉伯人不比非阿拉伯人优越.非阐拉伯人也不比嘲拉伯人优越.白人不比黑人优越,黑人也不比白人优越,除非是在对安拉的虔诚上。
为了安拉的旗帜
——阿拉伯帝国的武力扩张
从公元7世纪起,生活在西亚的阿拉伯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并大举武力扩张,强烈地震撼了欧、亚和北非。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他出身于麦加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年轻时曾跟随其伯父经商至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接触了犹太教和基督教。他目睹各地的社会情况,深感阿拉伯社会危机的深重,决心从革新宗教人手使阿拉伯社会摆脱困境。公元610年,他创立了一种新宗教即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安拉的人。阿拉伯人是闪米特族的一支,他们大多是沙漠地区中的游牧人,只有沿海地区的居民从事农耕和骆驼商队贸易。穆罕默德唤醒了酣睡在沙漠中的这些睡狮,把他们带上文明之路,并用宗教信仰改内战为外战,缔造了一个比罗马帝国更大的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公元622年7月16日深夜,为逃避麦加贵族的迫害,穆罕默德被迫带领信徒离开麦加,移居雅特里布。雅特里布因此改名为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在麦地那,穆罕默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着手进行对麦加的战争。公元630年6月,穆罕默德率军1万余人向麦加进军。麦加城贵族商人被迫妥协,接受伊斯兰教。麦加之战后,穆罕默德成为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他曾作战65次,其中亲自带兵出征达27次。公元630年末,穆罕默德率领3万军队进攻叙利亚,这是他最后一次大规模远征。由于他已年老体衰,军队行至叙利亚边境就停止了前进。
穆罕默德去世后,继任哈里法(意即领袖)阿布·伯克尔继续利用伊斯兰教徒的强悍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率领他们大举扩张,使周边国家一一臣服,使这些地区的居民改信伊斯兰教。
当时阿拉伯的东西两侧,有波斯和拜占廷两大强国。阿拉伯人首先就把兵锋指向了拜占廷。公元633年秋,阿拉伯人远征叙利亚时,在死海南面的洼地上与拜占廷军队发生首次遭遇。伯克尔派号称“安拉之剑”的大将哈立德率领一支突击队,征伐拜占廷。阿拉伯军队出发前,哈立德命令手下人多带骆驼少带马,士兵们不解其意,原来他要率领军队穿越沙漠从拜占廷军队后方进行突袭。拜占廷军猝不及防,被打得一败涂地。阿拉伯人趁势围攻大马士革,围城6个月,城内粮尽援绝,不得不开城投降。
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不甘心叙利亚落到阿拉伯人手里,他调动了20万军队,由其弟弟率领向大马士革扑来。636年8月20日,两军在大马士革郊外展开了一场大决战,阿拉伯士兵奋不顾身地向敌阵冲去。而拜占廷军队虽然号称20万大军,其实大都是抓来的奴隶,有的还是被铁链锁在一起驱赶上战场的,根本不愿意打仗,在阿拉伯人的攻击下一触即溃。一场激战,拜占廷军被消灭7万人,连皇帝的弟弟也被打死,阿拉伯人占领了整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叙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