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始于1904年2月,迄于1905年9月,是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而主要在中国东北进行的一场强盗战争。它和美西战争、英布战争一起构成了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标志。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和日本两国野心勃勃,图谋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冲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地。沙俄为了阻止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为自己的霸权道路扫清障碍,便联合德国、法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退还给了中国。接着,沙俄取得了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的特权,并强迫租借了旅顺、大连。1900年,沙俄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同时,又出兵十几万人,侵入中国东北。此外,沙俄还不断向朝鲜渗透。日本被迫还辽以后,于1896年制定了一个10年扩军计划,准备用武力同沙俄决一雌雄。
当时,英国同俄国在阿富汗、波斯等地,矛盾很尖锐,英国担心,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将进一步排挤英国在华势力。因此,它想借助日本遏制沙俄扩张。日本准备同沙俄作战,也需要争取英国的支持。1902年1月,英日缔结同盟条约:两国相互承认各自在中国的“特殊利益”,在这些利益遭到威胁时,两国可采取必要措施等等。英日同盟加快日本发动对俄战争的步伐。这时,国际形势对日本有利,日本也做好了战争的充分准备,而俄国因为轻敌思想准备不足。
1904年2月8日夜,日本联合舰队在东乡平八郎率领下,不宣而战,突然袭击沙俄在中国辽东半岛“租借地”旅顺口的舰队,俄方措手不及。2月9日,俄国对日宣战;2月10日,日本正式对俄宣战。偷袭旅顺口的同时,日军还在朝鲜仁川登陆,迅速向北推进。此外,日军还登陆辽东半岛,在辽阳等地同俄国激战。
旅顺争夺战是日俄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只要旅顺牵制着日本第三军,只要旅顺港的俄国太平洋分舰队还存在,日军就无法结束战争,就无法保证海上交通线不受威胁。因此,日军不惜任何代价攻取旅顺。终于在12月5日攻克了旅顺全城和港湾的203高地。
随后,日军便以大口径榴弹炮轰俄军阵地和港内俄舰。俄军太平洋分舰队曾试图突出港湾,驶往海参崴。但由于港外有日舰封锁,此举未成,大部主力战舰都毁于日军炮火。1905年1月1日,俄军将领无心再战,主动向日军请降,旅顺遂落人日军之手。
旅顺陷落和俄国太平洋分舰队主力被歼,使日俄战争发生重大转折。日军竭尽全力去围歼东北俄军于奉天地日本油画所反映夺取旅顺的战况区,胜利结束战争。奉天会战是日俄战争最大的一次决战。日军投入兵力5个军约27万人,俄军则集中了约30万人。由于俄军主帅库罗帕特金胸无韬略,分散使用兵力,主要作战方向判断失误,致使其损兵折将,于3月9日弃城败逃。
1905年5月27日,经过好望角,长途旅行、疲惫不堪的沙俄舰队到达对马岛。而此时日本联合舰队以逸待劳,进行截击,俄军损失惨重。庞大的俄国,败在后起的小国日本手下,难以再胜。
这时俄国国内爆发了革命,沙皇政府要腾出手来镇压,需要结束战争。日军虽然在战场上占了上风,但日军战死、病死、负伤、患病者达41万人,占总兵力的40%以上。日本军费开支高达17亿元。日本帝国主义统治者看到,如果战争拖下去,勉强取得的优势可能丧失,不如乘胜讲和,用和约来巩固胜利果实。1905年5月,日本外相小村太郎电令驻美大使,请求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出来呼吁交战双方举行和谈。8月,西奥多·罗斯福正式建议日俄开始举行和谈,并表示愿意进行斡旋。
1905年8月9月,日俄代表小村寿太郎和维特伯爵,在美国大西洋沿岸的疗养地朴斯茅斯举行和谈。经过激烈的争吵和讨价还价,9月5日双方签订《朴斯茅斯和约》,日本从俄国手中取得库叶岛南部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大连“租借地”,日本独占朝鲜的地位也得到俄国承认。
日本和沙俄的战争是双方为重新分割中国东北和朝鲜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这次战争的战场主要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使中国人民遭到浩劫,而清政府则被迫宣布“中立”。从此,日本帝国主义取代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支配地位。日本打败欧洲列强之一的俄国后,昂然进入了世界强国之列。此后,它的侵略野心愈发不可收拾,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愈走愈远,1910年吞并朝鲜,1933年退出国际联盟,1937年全面侵华,1941年对美宣战。
1904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鲁迅只身前往日本仙台学医。一次,在细菌课上播放了一部新闻。影片表现的是在日俄战争中,一个“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这一“盛举”的竟是一群无动于衷的中国人。讲堂上日本同学都拍掌欢呼。这深深刺痛了鲁迅的心。他不但从中感到日本军国主义气焰的器张,而且感到学医并不是一件很紧要的事。如果思想没有觉悟,即使身体再健壮,也只能做枪毙示众的材料,或成为精神麻木的行尸,惟有通过文字才能唤醒人们的思想。从此,鲁迅弃医从文。
这是一场所谓“先进”的国家运用人类文明制造出的最新式武器,对“落后”的阿拉伯人民进行的大杀戮。自此人们认识到,武器大家族中又添了新成员。
开辟天空“新世界"
——意土战争
意土战争,又称的黎波里塔尼亚战争或利比亚战争,是意大利为夺取奥斯曼帝国的北非省份——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今利比亚)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在战争中意大利开创了使用飞机完成军事任务的首例,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和效法,从而大大促进了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
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是北非的一片荒漠,经济价值有限,但战略地位重要。它与西西里岛对峙,可控制地中海中部较狭窄的海面。1881年在瓜分奥斯曼帝国波尔泰政府占有北非领地的过程中,突尼斯成为法国的保护领地,法国准备以此为由兼并土耳其的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省。这一企图遭到欧洲列强,特别是早就想在北非建立殖民地的意大利的反对。
为此,意大利积极进行政治外交活动,与各列强达成协议和默契,承认了意大利在北非的利益。为了做好吞并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省的准备,意大利在1880年至1911年期间,不断向两地移民和派遣商人,购买土地,积极扩充势力;派海军军官换上渔民的衣服,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沿海捕捞海绵为名,进行海岸测量;指使意大利天主教神甫以传教为名,深入内地收集情报。
意大利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地区的意大利人受到不公正待遇为借口,先发制人,抢在土耳其出兵北非之前,于1911年9月28日向其发出最后通牒。土耳其呼吁各国制止意大利的侵略企图,可是各大国却都劝土耳其接受意大利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意土战争爆发了。
9月29日,意军5万多人,首先从海上向的黎波里、胡姆斯等城市进行炮击。土耳其帝国在该地区防守兵力很弱,只有一个师约7000多人,而且士兵多来自土耳其内地,不愿在异国作战。
10月4日夜,意军登陆部队1600多人,未遇激烈抵抗便占领了的黎波里和胡姆斯。11日,意大利远征军3.5万人开始在的黎波里登陆,击退了为数不多的当地守军,占领了托卜鲁克和德尔纳。
19日,意军舰队掩护一个步兵师在班加西登陆,经两天激战,占领了该城。由于战争开始后,意军封锁了战区海岸线,英国又不允许土军通过埃及,使土军无法向北非增援。
至10月底,意军已控制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的一些主要海滨城市。这次战争,土耳其没有飞机,意大利约有20架军用飞机、32名飞行员隶属于意大利陆军,编为第一飞机连。意陆军动员9架飞机、11名飞行员参战。这些飞机装箱后于10月15日海运到的黎波里海湾。
23日6时19分至7时20分,队长皮亚扎上尉驾驶一架布莱里奥xI飞机飞往的黎波里与阿齐齐亚之间土军阵地上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侦察,从此揭开了飞机参战的序幕。25日,副队长莫伊佐驾驶“纽波特”飞机侦察时,机翼被3颗来福枪子弹击伤,这是飞机首次遭遇地面火力杀伤。
11月1日,加沃蒂少尉驾驶“鸽”式飞机在北非塔吉拉绿洲和艾因扎拉地区向土军阵地投下4颗重2公斤的“西佩利”式榴弹,成为历史上的首次轰炸,结果土耳其指责意大利犯了轰炸医院的罪行。
意军在拥有较大优势的条件下,取得了初战胜利。但战争的发展却与意大利的愿望相反,进入了僵持状态,并使意军花费了巨大的代价。这主要不是来自土耳其军队,而是遭到当地人民的强烈抵抗。
1911年10月23日,的黎波里居民举行武装起义。意大利远征军增兵9万人,对占领区的人民进行残酷镇压。到1912年春,才勉强守住了已占领的沿海地带,但始终未能深人到内地。这期间,意军于1月10日使用飞机向当地投撒了数千张传单,企图劝阿拉伯群众投降,这使飞机又增加了一项进行空中宣传的任务。
2月23日,皮亚扎上尉又首次尝试了利用固定在飞机上的照相机进行空中照相侦察。
意军入侵北非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反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游击队和志愿军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使意军损失惨重。
5月,意军把步兵增至10万,并调来35架飞机、部分飞艇和其他技术兵器,采取了更大的军事行动,占领了赞祖尔和莱卜达绿洲,舰队炮击了达达尼尔海峡和贝鲁特防御工事及土耳其的其他港口,迫使海峡关闭,并攻占了罗得岛、科斯岛和多德卡尼斯群岛。5月2日,意军第二航空队队长马连戈上尉首次进行了30分钟的夜间侦察。
6月11日黎明前,意军航空队员又凭借固定在飞行帽上的手电筒,对土耳其营地进行了首次夜间轰炸。由于巴尔干半岛新的战争威胁和土耳其国内日益增长的危机,土耳其想尽快结束同意大利的战争,遂于10月15日,与意大利在瑞士洛桑附近的乌希签订和约,土耳其将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罗得岛、多德卡尼斯群岛割让给意大利。意土战争降下帷幕。
但广大被占领区的人民并没有停止他们的反抗。意军在占领区到处受到打击,处境十分困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在欧洲战场失利,使北非的抗意斗争进一步扩大,最终迫使意殖民当局同起义者进行谈判。到1943年,北非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赶走了意大利军队。
意土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之一。意大利借土耳其日趋衰败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动了这场侵略战争,占领了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并将两地合并为一个殖民地,称利比亚,实现它多年来在北非建立殖民地的野心。
意土战争在军事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开创了飞机参战的首例。意军把飞机用于实战,执行昼间和夜间侦察、为炮兵和战列舰校射以及象征性轰炸等任务,使飞机在北非上空成功地显示了作战威力,从而大大加快了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引起了现代战争战略、战术的深刻革命。
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空战发生在1914年8月25日。英国哈维·凯利中尉率领的皇家飞行队第二中队的一个3机小队,发现德国一架鸽式飞机正在对蒙斯特南面的法军防线进行侦察。哈雏·凯利立即招呼同伴向德机靠拢,自己在德机正后方占位,另两个同伴也在德机两侧占据了有利位置。德国飞行员一时仓皇失措,企图俯冲脱离,但3架英机死死咬住不放。逃跑已是不可能了。德国飞行员只得匆匆选了一块空地着陆,然后弃机而逃。3架英机也跟着着陆,经搜索没有找到那个德国飞行员,于是纵火将德机烧毁,又重新起飞。这就是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空战。
他们之间矛盾重重,他们之间互相斗争。他们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齐聚这里,共同点燃了“火药桶”,于是巴尔干半岛硝烟四起……
火药桶进发的火星
——巴尔干战争
1912~1913年围绕着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问题接连爆发了两次巴尔干战争。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巴尔干地区有着重大利益之争,它们干预这场战争成为必然。对战争的干预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也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接上了导火线。
20世纪初期,巴尔干地区情况十分复杂,那里是许多国际矛盾的集合点。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与巴尔干国家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巴尔干各国之间的矛盾。诸多矛盾相互交错,使巴尔干成了极易引爆的“火药桶”。1911年的意土战争中土耳其失败后,巴尔干的局势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巴尔干曾受土耳其统治数百年,到19世纪,希腊、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先后摆脱了土耳其的奴役,赢得了独立,
但阿尔巴尼亚、新帕托尔、马其顿、土耳其帝国的非正规军色雷斯等地仍处于土耳其的统治之下。希、塞、门、保四国,为了把土耳其驱逐出巴尔干,于1912年春夏结成了“巴尔干同盟”。
1912年10月8日,门的内哥罗首先对土耳其宣战,保、塞、希也相继在17、18日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给予土耳其统治下的各民族以自治权,并要求土军撤出巴尔干。土耳其政府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开始进行军队动员。这就构成巴尔干联盟对土宣战的直接口实。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相继对土采取军事行动。这样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战火点燃了。罗马尼亚则保持中立。
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兵员数量和武器质量,尤其是在炮兵质量和军队战斗训练水平上,均胜过敌军。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民族解放斗争目标的鼓舞下,士气高昂。四国联军以优势兵力迅速击溃了土军。希腊占领了萨罗尼亚,塞尔维亚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北部、新帕扎尔以及马其顿的一部分;保加利亚占领了马其顿东部和色雷斯,并向君士坦丁堡进逼,阿尔巴尼亚发动起义,宣布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