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8400000026

第26章 在寻找之路上“代后记”

寻找,以及孩子和大地

行走在路上,一路陪伴我的,都是亲人们的爱。在这些爱一点一点一寸一寸离去的同时,又加深了我对它们的留恋和珍爱,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脆弱,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对生命之外的很多东西近乎熟视无睹的原因。这种显得有些幼稚的心态,致使我与这个世界若即若离,与我的出生地若即若离,与我还活在尘世的亲人若即若离,与我身边的人和事、事与物若即若离。甚至与我的生活也是若即若离的,虽然这生活与我的生存和生命息息相关。我深深地眷恋着这些真挚的、不求任何回报的爱。我还想把这些已经流淌、渗透到我的骨血里的爱,精心珍藏,直到有一天再次与付出这些爱的亲人们相聚,然后再一点点、一寸寸地归还给他们。然而,要在尘世间保存、呵护好这样的爱,对我来说,远行和独处是最好的方式。我甚至认为,我的亲人们并没有离开我,他们只是远行了,正走在远方的某条路上,正露宿在远方的某个客栈、某个小旅馆,我上路了,把自己放在远行的路上,说不定在某个时刻就能与他们中的某一位相遇。于是,我越走越远,从出生地鲁甸到求学地滇南个旧,从滇南个旧再到新的求学地昆明;再从昆明回到出生地鲁甸,然后又从鲁甸到求生地昆明。再最后,又从昆明来到所谓的“梦想地”北京。在以这些居住地为点的同时,我又以围绕这些点为线的四周不断出走,希望在不同地方与我的亲人们相遇。虽然,直到现在我还没有遇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位,但我心里清楚,我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正是对亲人们的追寻,这二十年来,我无心也无暇顾及周围的人和事、事与物,以及那原本可以为我带来更多声名和钱财的人情世故。在寻找亲人或追寻爱的路上,我是快乐和安慰的,但也是疲惫的。既要赶路,又要集中精力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甚至还要经常静坐下来梳理、制定寻找路线,思考亲人们最有可能出现的道路和宿居地,也就没有时间、心思和精力顾及别的。我也始终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寻找亲人和爱更幸福的事了。尤其在寻找之路上,当我又得到亲人之爱以外的关爱时,我更感觉到了世间的宽广与厚实,积怨、仇恨、嫉愤、诽谤、诋毁、起哄、奉承、谄媚等等之类的玩意,也因此随着时光的飘移与我离得愈加遥远。远行的人,很难有时间停下来歇息,一旦有机会停下脚步,寄身于某个角落,就只想过一种简单、清静、祥和、纯粹的生活。时间对远行之人是宽容的、慈爱的,但也是有限的、制约的,所以,我拿不出更多的时间献给我不喜欢的生活和场景。当亲人之爱和世人之爱教会了我爱时,我就更加珍惜这属于自己的有限的时间和光阴,我希望把它们的一分一秒、一尺一寸都用到我喜欢的生活之刃上。有机会了,我也想用这些年来学会的爱,去爱周围的人事物,藉此享受爱的欢心与快慰、幸福与安适。在我有爱的能力时,我就用实际行动去爱;没有爱的能力时,我就用心去爱;既没有爱的能力,心又疲惫不堪时,我就静静地待着,不去破坏,不去损毁,不去践踏,更不会去胁迫和屠戮。

即便是深埋在地下的宝藏,我也不会去挖掘。地下的宝藏名义上是属于全人类的,但真正在享用它的却是极少数人。更何况,地下的宝藏是大地的心脏,把它掏空了,大地会萎缩、枯竭。爱大地,其实就是爱万物,爱千万种生命,爱我的师友、知己,爱我的故乡和亲人。谁都知道,生命存活时,是大地用庄稼和河流喂养;生命离去后,是大地用胸膛接纳,并终将成为大地心脏的一部分。

众人的路,也需要大地来承载。

当我还是一个刚刚学会站立、迈步的孩子时,大地就承载了我行走的路;当我十一岁,还是一个喜欢游戏和奔跑的孩子时,大地就承载了我远行的路;当我的亲人一个个相继离去后,它又开始承载我寻找亲人的路;当我寻找爱时,它又承载了我的寻爱之路。我相信,当我最终疲倦了,累了,走不动了,想靠在故乡的床榻上好好休息一下时,它又将承载我的返乡之路。

大地还承载着孩子们玩耍的田野,承载着孩子们奔跑的路。虽然,现如今路越来越宽,田野却越来越少,越来越窄。

直到现在,我还时时想着桃源坝子上的田野里那十一个孩子的眼睛,以及向我秘密透露了心中梦想的那二十九个孩子(见《一个漫游者的返乡日记》一文)。真不知道这些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也不知道他们未来会怎样。包括桃源坝子上那片我曾在少年时常常坐在河堤上面对的田野,不知能否为喜欢游戏和奔跑的孩子们永远留下。

如果我的远行也是对大地的一种寻找,那么,这片田野也是我寻找的一部分。

写作,或关于本书

其实我是不会写作的,对于写作的技巧,更是谈不上。我只是因为诸多的爱和牵挂,以及起自我内心的种种情绪,使得我有很多话想说。于是,我就在寻找之路上,借用老师教给的识字能力认识的一些字词句,开始涂鸦,涂着涂着,就有了现在这个样子。就像父亲在北戴河时,面对滚滚波浪就能脱口而出“哪个晓得会是个大海子,你看那些浪,无边无岸的就迲掉了。还说是无风不起浪,我明明看见没有风也在浪嘞!海子太大了,这里不浪那里浪”;就像奶奶在九十五岁时,说到我该有个儿女就脱口而出“……心肝啊,你出去看看,蚂蚁都需要儿女,一个扛着一个跑”,并在开导我们不能为了钱财去谋害人时脱口而出“自从盘古分天地,哪有坟堆会吃人?富贵贫穷只由命,不可暗地起害人(之心)。别说老天不报应,低头三尺有神灵”。在一边记录一边让奶奶把想到的都说出来时,奶奶立马笑呵呵地说道:“要让我说完,除非买点万年青来给我吃下迲!”

是的,我始终认为父亲和奶奶是真正纯粹的诗人。遗憾的是,他们扁担大的字不识一个,不能用文字记录,就只有做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口语诗人,以话语的方式让那些被时光磨得闪亮的诗句直接通过耳朵进入倾听者的心里,而不能像我这样,能让这些诗句以文字的形式通过眼睛进入阅读者的内心,同时换得那一点点所谓的声名和实惠。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么多年,我从没写过一篇有关爷爷的文章,有过一篇《看一条牛在草场中吃草》,也是凭想象虚构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对爷爷一点也不熟悉,我压根就没见过他。一九五九年,爷爷就去世了。

这些年,关于父亲的文字我写了很多,收在本书里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父亲是个有着丰富经历也有着丰富人生体验和感受的人,而且这些体验和感受总能在某些时刻在我面前放射出光芒。遗憾的是,他不能把这些体验和感受写出来,为此他是痛苦的。“老者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初没想着进几天学堂识几个字,要不然,老者我心里的话,写几大背箩也写不完。”我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在十八年前说出的这段话。我不知道,在我的笔无数次写着他的人生点滴时,是不是在帮他完成他想完成却又不能完成的事。至于母亲,我则在刚刚过去的十年里,断断续续地,面向她写了一本书。

收入眼前这本集子里的文字,它们或是赞美辞,或是牵念辞,或是追思辞,或是哀悼辞,或是忏悔辞,不一而足,面对的大多是故乡云南的人事物。作为“代自序”的《记录者及其记录的真相》一文,是二〇〇二年在云南日报《文摘周刊》工作时,于某个中午在云南日报大楼1215室写下的。也就是说,这些文字所表达的,更多的是二〇〇三年以前的那个我遗留下的零碎念想和感受。即便到了现在,我和我的生活也依然是支离破碎的,我没办法给大家一个完整的我。所以,只能把这些过往的零散瞬间呈现出来。但我固执地认为,一块完整的玻璃碎了,它的碎片发出的光,有时反倒会比整块玻璃发出的光还要亮,还要耀眼,甚至更具锋芒。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记述我过往的生活,也无法记述,因为我的生活是由无数个断层构成的,另外的断层,只能寻求更适合它的时机来记述。无论是谁,无论他身在何时何地,我都相信其内心生活、精神生活和现实境遇都会经历几多艰辛和挣扎,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对我来说,在遭遇此类艰辛和挣扎时,我只会想到生活的好以及活着的畅快。只要我还活着,其他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赚的。更何况,我有大地和万物作伴。我不会想着与生活结怨,与人生结怨,与世界结怨,与我脚下的路结怨,更不会与自己的同类结怨。

在我的写作里面——假如我这样做还称得上写作的话,我也只想表达爱,只想表达我善意的心思和情绪。

结尾,或其他

如今,远去的亲人已成为路的一部分。

终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路的一部分,和我的亲人们重合在一起,被后来的人们走着。而这些路,也只是大地心脏的一部分。

就在我即将完成这篇文字前一个月,塞林格走了,撇下一大片麦田和一大群孩子——当然,还有亲人,招呼也不打,像活着时那样,谁也不理会。我很悲伤——这老家伙走了,谁还会和我一起站在悬崖边,守望大地和亲人,守望田野和孩子,守望河流和故乡?

2010年2月27日于京东

同类推荐
  •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

    本书以空间生产论为理论基础,以当代西方空间转向为学术资源,以中国现代小说为文本分析对象,在文学与空间的互动阐释中建构文学空间理论,揭示空间生产与文学表征之间的内在关联。本书运用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方法,对文学空间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具有探索创新的理论意义。
  •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花有荣枯开落,词有喜怒哀乐,此事古难全。千古爱恨总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故事中变换的“主角”。大概每个人的心底都曾开过一朵情花,为着一个人或一段爱。点点滴滴心事,丝丝缕缕柔情,都镌刻在飘摇尘世的情花上,镂空的是花瓣,饱满的是深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流连必是多情处。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恐怕也是因为逃不出这个“情”字。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越人歌

    越人歌

    这本《越人歌》由金铃子著: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天空,这么多的白鸟,它们含蓄着脸,坐在村头的皂荚树上,题写宋词。作者八十年代末期开始诗歌创作。曾就读鲁迅文学院,参加第24届青春诗会。获2008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七届台湾薛林青年诗奖等文学奖。
  •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小村人物

    小村人物

    小村人物将自身特殊体验与人生感悟、现实关怀融会贯通,超越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局限(如某些“80后”、“90后,,作家热衷的语言游戏、虚拟生活、撒娇和玩世心态),思想视野较为宽广,具备了向上生长和向内掘进的力量。再加上张成对语言的超常敏感和悟性,对各种艺术方法的不拘一格、兼收并蓄,使他的写作达到了一种令人瞩目的境界。
热门推荐
  • 不可不知的春季养生常识

    不可不知的春季养生常识

    一到春天,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身体很疲劳,全身没劲,春天易出现的身体不适、上火、眼睛干涩、睡眠不好、肩背酸痛、全身乏力,你身上是不是也有这些问题?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毛病也挺恼人的。今天请两位专家,来讲讲如何用简简单单的小方法就能让你远离这些小问题!
  • 守护甜心之樱梦花雪

    守护甜心之樱梦花雪

    她,原本天真而活泼。却因一次背叛而失去一切!被命运折磨她从各种的艰难中度过,她现在还会像以前一样天真无邪吗?又有没有人让她变回以前活泼的她呢……
  • 废土圣徒

    废土圣徒

    沉睡的异族苏醒,重临大地;蛰伏的大凶出世,搅乱风云。人族势弱,在这个乱世中何去何从?是委曲求全、苟延残喘的为奴?还是揭竿而起,热血奋战,死而无憾?“人族永不为奴!”一个人族少年怒吼,以血与骨征伐,为人族杀出一片朗朗乾坤!
  • 边伯贤我错了

    边伯贤我错了

    女主和男主刚结婚几天不知道怎么了,突然,有一个女人对女主说她怀了男主的孩子,然后男主和女主也离婚了。看最后男主怎么让女主原谅她!边伯贤,我错了,我不该和你认识,不该和你结婚。__________于晗(鹿恩泫)于晗,对不起,我是爱你的,请你回到我身边,再给我一次机会!__________边伯贤
  • 终极一班之我还在等你

    终极一班之我还在等你

    这是一个延续了终极一班2的故事。十年后的金时空,大东和雷婷的再次相遇,让原本没有结局的故事是否会有一个完整的结局?新来的同学夏亦到底是什么身份?他会和终极一班的同学产生怎样的故事?大东:如果我还有机会遇见她,我会告诉她我的答案其实和她对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夏亦:以后可能还会再见吧,因为遇见的那一刻,缘分就已经开始了。有些人的存在,注定要为了一些事有所付出。而那些付出,是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虽然会很不公平,但不是他能够选择的。这一次的遗忘,注定着下一次的选择。所以,再遇见,会和你说的一样吗?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本书综合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名人家教成功经验,如卡尔·威特、比尔·盖茨、肯尼迪、林肯、爱因斯坦、罗斯福等,并吸收了很多教育专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意见。书中或以教育小场景揭示家教盲点,或通过成长小故事给人启迪,同时加上深刻的分析,相信定能让你茅塞顿开。
  • Tom Swift And His Giant Cannon

    Tom Swift And His Giant Cann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煞天脉

    血煞天脉

    惊天大局,一本记载着强大武技的魔族血典后面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无月真的只是撒米尔留下的血煞天脉吗!?他从小所遭遇的追杀,也真的就只是因为人类害怕他去拯救魔族吗!?血腥与杀戮,无月该何去何从!!
  • 饮剑诀:生死之战

    饮剑诀:生死之战

    在他的面前,神也为之惊,魔亦为之惧!在他的眼中,一切阴谋诡计不过是幼稚的玩笑,所有奸险小人都只是无知的顽童!他做起事来就像闪电,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他说出的话就像流星,哪怕星沉陨寂,也决不改变初行的方向……他,就是赵飞云!
  • 伏羲王朝

    伏羲王朝

    人类幸福的黄金时代,淹没在洪荒下的人类被遗忘的历史。人类最早的诞生,却因私欲不得满足,引发天神之战,导致洪荒到来,人类的黄金时代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