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8000000043

第43章 父亲与《花儿飞四方》

《花儿飞四方——宁夏民族歌曲精选及欣赏》CD光盘及配套歌曲集历经四年精心打造,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品牌,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教育厅、民族事务委员会四单位主办、宁夏高级专家联合会协办,在区庆50周年前夕面世了。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花儿飞四方》全套CD光盘20张,总时长约1500分钟,融原唱、伴奏、歌谱、欣赏为一体,共编录50年来宁夏优秀民族歌曲242首,可谓宁夏首部民族音乐文化长卷,在全国也属少有。对于这样一个项目来说,有一个人是不可忽略的,就是我的父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著名词曲作家、《花儿飞四方》的主编、音乐总监张弛。

在我的心中,父亲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也是一个务实、坚韧、有人格魅力的平常之人。无论是他创作的广为流传的《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黄河漂流羊皮筏》,还是音乐剧《中秋月》,抑或是《花儿飞四方》都体现着他的人生追求。说其平常,是源于他的简朴的生活方式、平易近人的为人处世态度。尽管如此,在他那朴素的近乎老土的衣着以外,总透露着一种精神。

谈起《花儿飞四方》,先要从他对音乐、对故乡这片热土的热爱说起。他和我们一样,都是喝着黄河水、吃着宁夏川的大米饭、啃着宁夏的羊骨头长大的,对于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情感。正是这种对家乡深深的挚爱,推动着他不断前进。就像他的一首歌《根在宁夏川》那样所描述的,“黄河的子孙,铁打的汉,挽起个臂膀像座山,头顶着天,脚踏着地,根在宁夏川。”父亲的根就在这片黄土地。

《花儿飞四方》起初的创意策划就来源于他。2004年初,他先把这种想法跟他的朋友赵中和说起。赵中和先生一听,觉得这个想法很好,紧接着又联系了他的几个好友,都愿意出资相助,共担风险,这样便筹措了项目的启动资金。2004年7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教育厅、民委事务委员会联合签发文件,组成编委会,项目正式启动。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仅仅是编录整理而已,把别人的作品收录,编进来就行了,然而事实远非想象的那样简单。

首先,歌谱的搜集就是个问题,有时候为了找一首歌曲要花上一周甚至个把月的时间。有的词曲作者在外地,要事先打电话联系好,然后再托人去拿或者邮寄过来。有的作者在政府部门当领导,平日里工作非常繁忙,找到他们的歌谱和录音小样常常要跑十来趟。这个项目启动之初,那时我还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研究生。他经常给我打电话,让我找身在北京的、从宁夏走出去的曲作家要一些歌谱和录音小样。北京的夏天天气闷热,往往一出去就是一身汗。而且为找一份歌谱往往一跑就是半天,坐地铁、乘公车,才找到作曲家的住所,把歌谱和录音小样拿到。有一次,我就半开玩笑地说,老给您跑腿,有辛苦费吗?他说:“这是家乡的一个重要的音乐文化工程,经费都是自筹的,需要用在刀刃上。你嘛?劳务费的事情只能以后再说。”其实,我也明白这个项目意义重大,对宁夏音乐文化的传播、宣传宁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便利用课余时间,在北京来回跑趟子,搭上交通费、通讯费,最后,把他要的东西找到了。

其次,歌曲的制谱排版也是个问题。在宁夏能熟练制谱的人不多。父亲当时是委托一家公司来做的,搜集到一份歌谱就交给他们打制。但由于歌曲很多,整个制谱的工作战线拉得很长,加上公司搬迁,原先负责打制歌谱的人因为结婚生孩子,只好交给另一个人干。几个月下来,发现所打制的歌谱不合要求。父亲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又找到原先制谱的吴洋女士。尽管她的孩子还在襁褓中,父亲还是恳请她来把这件事情做完。吴洋女士就趁着孩子睡觉的时候抓紧赶活,时常深夜里加班。后期校对歌谱的时候,父亲和我就经常去她家里,把校对好的歌谱交她修改录入。可是这时她的小孩已经可以下来走路了,修改录入的工作常常受到孩子的干扰,进展很慢。没有其他的办法,父亲和我就轮流带孩子,还没有领上孙子的父亲就这样先给别人当起了保姆。有一天,我实在耐不住性子,就跟父亲说,干脆再找一个人来打制歌谱,可父亲坚决不同意,说以前用过好几个人,都不行,我们当保姆没关系,保证歌谱的质量是最重要的。最终歌谱就这样一字字、一句句从电脑键盘上敲到了铅字纸上。歌曲集出来后,大家都感到很满意。

再次,父亲操作的《花儿飞四方》是个很大的项目,经费是实施项目的关键所在。这和国家管理的实施项目不一样,有人、有工资、有场地、有政府拨款。而《花儿飞四方》总共编录的宁夏民族歌曲242首,歌曲都需要打印、校对、制作音乐伴奏、找人演唱、录制、印刷、复制、包装设计制作,哪一样都离不开钱,仅仅是原先几个朋友的启动资金远远不够。

我的父亲作为主编,负责项目的资金筹措和实施。2005年上半年,他曾组织一些人员跑社会赞助,但效果不明显。不得已,他就亲自上阵。父亲为了《沙湖美》一辑光盘的有偿服务费,先后跑距银川56公里的沙湖12趟,其中有几趟是他自己坐公交车去的。我常说给他找个朋友的车,把他送过去,他总说:“不要麻烦别人,坐公交去就行了”。在光盘出版前夕,《沙湖美》这张光盘还是没有与沙湖旅游公司的老总谈妥,以至于出品人和我都在劝说,不能因为《沙湖美》一张光盘而影响整套光盘在大庆前出版的时机,实在不行,就放弃算了。但父亲还是坚持他的主张,最后还是感动了沙湖旅游公司的老总,双方形成共识,签订了编录这张光盘的协议。距银川市200公里的沙坡头旅游公司,他也先后跑了4趟,由于领导更换,编录事宜没有谈成,化为泡影。类似这样的跑跑颠颠,还有许许多多。而此时的他,已经退休,年过六旬,两鬓霜雪,力不从心。

四年来他只在出品人那里报过300元的电话费,后因担心经费不够,连编务费用等该得到的报酬都没有要。好在光盘出来以后,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销路还是不错,只是收回成本尚需时日。我想能够干成这样一件事情,父亲凭的就是一股子韧劲。

再者,选编的集子所反映的是编者的眼光。正如鲁迅先生说:“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花儿飞四方》的编辑整理也是如此。4年时间,总共编辑整理了242首歌曲,其中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编创的宁夏民歌《歌唱宁夏川》《宁夏数花》《宁夏川,好地方》等,有七八十年代编创的歌曲《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黄澄澄的土金灿灿的水》《牧羊哥哥上了山》《汗水浇出新生活》《吆骡子》《清平乐·六盘山》《山丹丹花开六盘山》等,有九十年代以后创作的歌曲《回回人》《沙湖美》《凤凰城迎宾曲》《黄河漂流羊皮筏》《白盖头、黑眼睛》《六盘山高黄河宽》《我们的家乡宁夏川》等,这些歌曲凝结着词曲作者的心血,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独特的审美观照以及优美动听的曲调摇撼人心,深受群众喜爱,得到广泛传唱。可以说这是宁夏50年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群众的心声,也是时代的印记,也只有亲历了宁夏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音乐工作者才能担此重任。

父亲出身于农民家庭,我的爷爷、奶奶都是目不识丁,在他们的村上也就出了他这么个大学生。也许是天性使然,从小父亲就迷上了音乐。8岁时,他的音乐记忆力就非常之好,那时比较流行的眉户剧《梁秋燕》和秧歌剧《夫妻识字》,他就能大段大段的背唱。后来在宁夏大学读中文的时候,业余学起了吹笛子、单簧管。原本分配到贺兰县政府的他,偏偏不爱走仕途,又主动调入宁夏歌舞团担任专业编剧、作词,开始了剧本、歌词歌曲的创作之路。上世纪80年代,父亲与徐肇基创作的歌曲《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塞上江南。近30年来,在群众中传唱不衰,家喻户晓,有着广泛的影响。我想这首歌曲已经不再属于他这个创作者,而是属于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由父亲作词、作曲的男声独唱《黄河漂流羊皮筏》,也在全国获得较广泛影响。2002年5月,该歌由郭一卓作为参赛曲目,进入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届全国青年(业余)歌手电视大奖赛复赛。2002年7月,该歌曲由邓星民作为参赛曲目,进入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届全国青年(专业)歌手电视大奖赛复赛。2002年3月,歌曲《黄河漂流羊皮筏》入编由中国音协歌曲编辑部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歌曲集《西部之春——中国民族歌曲选粹》。至今,这首歌曲仍然是不少专业和业余歌手出外参赛时的演唱曲目。

音乐剧《中秋月》,由宁夏影视剧制作中心与宁夏歌舞团联袂演出近20场,后由宁夏秦腔剧团移植为夏剧《中秋月》,又演出30余场。观众人次达8万人,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该剧由他作为剧本和作曲的主创及项目前期负责人,排演前后持续了3年多。其中由父亲作词作曲的主题曲《月亮,妈妈》情感真挚,旋律优美。其他歌曲如《根在宁夏川》《黄河流来艳阳天》《黄河漂流羊皮筏》《难割难舍的爱》《清真小吃味道香》等也都是宁夏味十足的歌曲。

40年音乐文学及音乐的耕耘之路,使得父亲对宁夏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深厚的积淀,而运作《中秋月》、伴舞会、卖挂历,则为父亲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1987年,父亲把宁夏歌舞团乐队成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乐队,在新华街的新苑歌舞厅伴奏,舞厅很红火,以致每晚都有800人左右在新苑歌舞厅跳舞。1992年,一个偶然的原因,父亲干起了推销挂历台历的生意,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跑业务、做推销、当挂历贩子。当时单位开会的时候,还有人嘲笑父亲,但父亲毫不介意。做推销非常辛苦,那时父亲已经50多岁了,经常和母亲是推着自行车,拉着几箱台历到各单位跑。跑得多了,对市场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也慢慢开阔起来。这都为《花儿飞四方》的市场运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把父亲定位为宁夏的第二代音乐人。在这一辈中,父亲的威望也是很高的,业内人士都很尊重他。听说父亲要启动《花儿飞四方》这个项目,都尽可能在各个方面给予支持。音乐制作人郝建宁、姜涛、张向阳等除了在音乐制作费用上给予优惠,也在工作配合给予很多方便。演唱者孙国全、祁宝锋、那云峰、张瑶等也都放弃了收取演唱录音费,以支持这项音乐文化工程。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帮他分担,除了搜集歌谱、录音小样、撰写评介欣赏,最重要的就是陪伴他,与他分享那份孤独。

作为父子,我和父亲接触是比较多的。父亲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就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他懂得只有付出才会收获,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常常说“操作这样一个音乐文化工程,首先要放弃个人的既得利益,不能一事当前,只替个人打算,那样作为主编就不能服众,就不能把事情摆平。”从2004年10月,出品人根据合同规定,决定给父亲每月补贴1000元的编务费,但父亲却说:“经费紧张,不能拿,先要把音乐制作费、录音费、演员演唱费、歌谱打印费付了,宁愿亏自己,也不能亏别人,不能欠一屁股账,让人指着脊梁说三道四。”在经济问题上,父亲总是先人后己。他常对我说:“处理经济问题,要有一种境界,首先想到付出。”记得区庆40周年上演的音乐剧《中秋月》,他把其他编剧、作曲的稿酬都从跑来的赞助中支付,唯独他自己分文未得。其实他当时是项目负责人,要想支取他自己应得的那份稿酬,那还真是他大笔一挥的事。

父亲对待《花儿飞四方》的编录非常严谨认真,一丝不苟。CD中的歌曲大多是晚上录音的。父亲作为音乐总监,录音时总是盯着歌谱,监听演唱,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便停下来修改,甚至连一个高音点或低音点都不放过。为了不使这些错误之处在歌集出现。第二天一大早,他便骑上电动车到打印部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记得有一次父亲在七彩艺校开会,会后已是晚上九点,他怕误了录音,便心急火燎地骑着电动车驰向录音棚。谁知天不作美,半路上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父亲硬是冒雨前行。到了录音棚淋得不成人样,衣服裤子全湿透了。2007年,出品人为《花儿飞四方》迟迟不能完成急得跳蹦子,甚至对项目究竟能否完成持怀疑态度。但父亲却说:“项目在于做精做好,不能急于求成。再说,经费明显不够,还需要落实社会力量加盟资助经费。”

作为音乐总监,父亲要经常去录音棚监听音乐制作和演员录音。由于录音、演唱者白天都很忙,录制的时间往往在晚上8点以后,父亲不得不改变平日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也跟着录音演员他们一起工作,等到录音结束,常常到凌晨一两点钟。尔后,他才又骑着电动车离开录音棚,回到家里。为此连看车子的老头和他都非常熟悉。这些事情,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亲常给我们说:“生活上抠自己,不要抠别人。”他常常是把好菜好饭让我们吃,而他自己却是粗茶淡饭,填饱肚子算数。为了让车棚老头子乐于开门,父亲就多给钱,别人5角,他便给一块,老头高兴得乐颠颠的,再晚再累从不推诿。父亲推车时对我说:这些人很辛苦,不要抠他们,我们哪里挤不出这点钱。父亲的这些点点滴滴,确实令我这个做儿子的很感动,很敬佩。我想,我骨子里流着父亲的血,父亲办事的毅力和韧性鞭策着我、激励着我、我将沿着他老人家的花儿之路走下去。

父亲的身体并不是太好。刚开始选编歌曲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父亲趴在床上哼唱这些歌曲。一开始我总是问:“你怎么老是趴在床上看书啊?这样的姿势不好。”他解释说:“这样比较舒服些,我的胃不好。”我就明白了,他有胃寒。在天凉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到他把一个很大的包横跨在胸前,要多滑稽有多滑稽了。可当我问起的时候,他说:“这样可以挡风,胃就舒服些。”

《花儿飞四方》的出版发行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注,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批示自治区大庆办购买了一批,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副部长房全忠等都对这一音乐文化工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宁夏人民广播电台等诸多新闻媒体都相继予以报道。

四年来,父亲风里来雨里去,凭着一腔对家乡和本土音乐的挚爱和韧性,完成了这项浩繁的音乐文化工程。正如原文化厅厅长王邦秀为父亲著作题诗所说“艺海茫茫苦作舟,音乐文学长竞走,笔端流出乡土调,情系塞上绕神州。不慕虚荣凭韧劲,但求歌入百姓口,桃李不言下成蹊,勤奋躬耕一黄牛”。是的,虽说他已退休,但没有驻足,生命在延续,作为一个人民音乐工作者,他依然在竞走。

(感谢出品人杨天旗、薛来军、赵中和、杨武平,感谢党委、政府给予的支持,感谢曾经一起合作共事的朋友,感谢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朋友。)

2009年4月30日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博览1

    中国文化博览1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吃茶去

    吃茶去

    本书内容包括茶史、茶叶、茶道、茶艺、茶馆、茶具、茶叶的多用途、高山茶与平地茶等。
  • 守望

    守望

    范康在《守望》中记述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权益保障、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体会和思考,是他的个人见解,有的观点不一定新鲜,也不一定实用,甚至不一定正确,但他二十多年来坚持学习思考、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称道。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文化主体

    文化主体

    本书主要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历代追求的天人合一观、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佛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观、古城的法天象地思想、古村的天人合一理念、古民居的天人合一设计、古园林的天人合一精神、帝陵布局与天人合一观、土地利用与天人合一观、水利工程与天人合一观、生物保护与天人合一观、古代科技与天人合一观、《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黄帝内经》的天道人道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美女手机

    美女手机

    一款靓丽的女生手机,一张天使般美丽女孩的脸,一个废柴级别的无名小子,一起跌落万丈深的幽冷的潭水中。一场奇遇,由天而降的超级大神造就了绝世好男孩罗通天的非凡。肩负使命,捕获美人芳心……罗通天因此时来运转,好运连连,美女如云蜂拥而来,无限风光,无限快乐逍遥!一切奥秘尽在美女手机中。推荐我的另一部小说《禽兽父亲和他的女儿》链接:http://www.huanxia.com/book552902.html
  • 七世缘之阴缘劫

    七世缘之阴缘劫

    阴缘――故苒·著简介:靠摄取阴魂幸留于人世的他遇上了拥有第三只眼的驱灵人。七世的爱恋,至今却成为不共戴天的宿敌。“你是逃不掉的…”他深爱着她,却不得不将她拱手于人,“难道你就这么忘了我吗?难道你就真的这么恨我吗?”“对!我是恨你,因为你杀了我唯一的亲人,绝不能饶恕,我今天就要杀了你!”女孩开始害怕,她怕自己下不了手杀掉眼前这个人,因为…她知道,自己也爱着他,但杀亲之仇,她能不报吗?阴缘成结,七世承诺,由谁来延续……
  • 一生只爱边伯贤你一人

    一生只爱边伯贤你一人

    余乔:“我余乔”伯贤:“我,边伯贤”余乔:“永远保护边伯贤”伯贤:“小丫头怎么保护我!”余乔:“怎么不行!我不光要保护你,还要对你好”伯贤:“诶,你这样弄得我很弱诶!”余乔:“不弱不弱,我们伯贤最man了!”伯贤:“恩,老公罩着你!”余乔:“切,我才不要呢…”
  • 御宇乘风

    御宇乘风

    双生骨骼分化,上天的惩罚之力——黑化复仇,吞噬,人性,魔化,当人性泯灭,魔王诞生你是否还是曾经的自己?纵然化身魔王,屠尽苍生也只为守护伊人。。。
  • 倭变事略

    倭变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轮回幻灭

    轮回幻灭

    九玄幻灭,是缘分还是设计,托养于人,到底有何种秘密,双手改变天赋,动念破析万象,在诸天万界,不求荣誉,不求权力,只求让自己不再迷茫与孤单,不再痛苦与挣扎,轮回,是否还会相遇?再见,是否反目成仇?只能说,愿意等待你做出选择。其他网站搬来的,前六十章看得不爽请别喷,只是废话有点多,外加新手初作,请多包涵。
  • 回首泪

    回首泪

    回忆冰封在月河的银际,往日沉没于寥寥之星,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晨光爬上白桦树的梢头,黑色羽翼却捎来祸福之兆。。她—墨迹汐,约希国的高贵殿下,冷漠淡然。他—临汾银,血狐族的贵族血统,风华绝代。是谁淡忘了谁,又是谁无情伤害了谁?当再次回首,眼角的泪又是演绎怎样的结局?
  • 我的相公是神棍

    我的相公是神棍

    朱砂和她娘自小就被渣爹赶出门流放在外,娘病死,她也患了一身重病,凄苦而亡。等她再次睁开眼,眸光晶莹流转,重病算什么,生活困窘算什么,她有绝世医术,病可以医,钱可以赚,治贱人更是自配翻云覆雨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大海之上

    大海之上

    时空盗贼萧雨在无尽大海上的故事,穿越在无尽次元改变历史的快感,在无尽苍茫的大海之上。寻找伙伴朋友。
  • 穿越之冷凰驾到

    穿越之冷凰驾到

    性格淡凉的她在这个世界上有诸多的不公,那么,就让她在另一个世界做一次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