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可做的人就有了自己的产业,而只有从事天性擅长的职业,才会给他带来利益和荣誉。站着的农夫要比跪着的贵族高大得多。
——[美国]富兰克林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人的精力有限,做最熟悉的事,不仅仅是做事效率会非常高,而且把事做好的概率也会非常高,也就是说,更容易把事情做成功。成功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清楚自己的专长是什么,简单、专注并且持之以恒,就可以成功。
在沈阳街头有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太,既不能言善辩,也没有多少文化,唯一的绝活就是做酥锅菜。每天她都能在菜市场卖出一大锅酥锅菜,她那锅挺大,一锅接近百斤,每天卖得连汤都不剩。
老太太自己不懂什么是创业,也不会计算成本收益等问题,但她凭借做酥锅菜的绝活,很轻松就能月入万元以上,令很多白领都羡慕不已。
老太太每天在菜市场买菜,做菜,然后卖菜。天天做着熟悉而简单的事,久而久之,就做成了外人眼中的成功,这就是做最熟悉的事取得的成功。
不要羡慕老太太的成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只要你愿意在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或业务上做好、做精、做熟,可能不需要太多的附加要求就能收获成功,就好像一条路如果你走得很熟,那么你可能不需要灯光也能找到目标。
虽然说现在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每个行业之间都存在着许多你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隔阂和区别,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经营之道。所以,无论你是久经商场,还是初出茅庐,如果要想快速成功,最好是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
著名的物理学家肖克莱创造了半导体理论,发明了晶体管,这揭开了电子革命崭新的一页。他本人也由于这一重大的贡献和科学家巴丁、布拉顿一起领受了最高的科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半导体生产逐渐走上正轨后,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能够赚取高额利润的良机,就纷纷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去开办企业。肖克莱在当时也决定去冒一下险。于是,1954 年,他辞去了在贝尔研究所的职务,来到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地方开办了一家肖克莱半导体研究所。开张伊始,他的生意十分兴隆,有八位年轻的科学家跟随着他。
时过不久,矛盾就接踵而来,这位大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富有创造才能,但经营企业却很外行,特别是经营赚钱的企业更显得十分笨拙。他将企业办得像个大学实验室,结果引来了许多年轻科学家的谴责,说他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材料。没过几年,他的企业就倒闭了。
一个科学家可以在科学发明中发挥聪明才智,但未必能在经营企业时得心应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远离了准则,就可能在实践中碰壁。
一个人放弃自己熟悉的领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去模仿别人,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这样把别人的特色误以为是自己应该追逐的东西,多半都不能成大事,即使有一点成功,也是没有什么特色的。
可惜的是,在生活中,总有很多人患上了喜新厌旧的毛病,他们习惯于羡慕他人的成功,很轻易就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地方,放弃了自己最熟悉的事,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就会败下阵来。拿自己的劣势跟别人的优势相抗衡,理当失败告终。
江明听说别人开花店很赚钱,便有心想要开个花店。正好有一个朋友因为淡出商圈而转让花店,于是他接手了这家花店,做了店主。可惜江明对经营花卉并不在行,因此花店的生意始终很清淡。
江明分析,生意清淡的原因是花店所处的位置不佳,因此他准备关门歇业、另起炉灶。正在这时,距江明花店不远处又有人新开了一家花店。抱着观望的心态,江明倒要看看那家花店究竟经营得如何。
没曾想数日后,那家花店风生水起,生意越做越红火。如此看来,江明的花店生意清淡并不是位置不佳的缘故。闭门思过,江明终于想明白了,生意萧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位置,而在于自己对花店的经营业务“不熟悉”。
这时,有一位老同学心急火燎地请江明去抢修电脑。江明立即拿起工具包,披衣出门。到了老同学家,三下五除二,一直死机不动的电脑很快恢复了活力。老同学很高兴,夸江明是修电脑的高手。
同学的夸奖让江明有了主意:做生意应该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而自己精通电脑,何不关掉花店,开一家电脑维修店呢!
由于技术精湛,江明很快就赢得了很多电脑用户的青睐。有的电脑IE浏览器打不开了,有的电脑打印机连不上了,有的电脑完全黑屏什么都不显示,有的电脑由拨号上网改装宽带问题频发,有的电脑不能打开下载的软件……面对五花八门的电脑“病症”,江明都能一一救治,手到病除。
就这样,“修电脑,找江明”像广告词一样,竟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出了口碑。江明的电脑维修店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江明在电脑方面有专长,因此经营电脑维修店自然比开花卉店要容易得多,而且自己做着也非常开心。认清自己的特长,在自己所擅长的方面进行努力,要比在自己陌生的行业里从头开始学习摸索,并最终获得成功容易得多。
很多人在创业的道路上掘到的第一桶金子,往往出自于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最熟悉的事情。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人。每一个行业都有赚钱的机会,如果你没有发现所从事行业中的机会,那只能说明你对所处的行业还不够熟悉。成功往往就隐藏在你对某个行业的熟悉程度中,隐藏在你最熟悉的那个商品交易机会里。
七十二行,各行是各行,没有谁能懂全部。一定要明白自己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最能做什么,哪里是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最擅长的行业。然后再投身进去,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到最好,在最熟悉的地方做最熟练的事,才能有如鱼得水般的自在。
行动指南36:在潜意识中验证决定是否正确
如果面临多种选择时,无法做出决定,你可以尝试这种方法,让人体的潜意识来验证决定是否正确。如果运用得当,这个方法将成为你工作的有力助手。
例如你现在正面临两种选择A与B,选择A是接受你所在公司对你的提拔,在一个更高职位上继续为本公司服务;选择B是接受另一公司主管的聘任书,跳槽到一个新的公司工作。你一时无法选择,那么,就由你的潜意识来决定吧。
找一个清净无人的地方,确保你不会受到干扰。闭上眼睛,深呼吸,如此这般持续三分钟。
充分运用想象力,想象自己正坐在一个装饰华丽的房间的尽头,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温柔地暖着你的身体,所有绷紧的神经松弛了下来,你能感觉到放松后的舒适。
现在睁开眼睛看着房间的另一头,那里有两扇紧闭的门,一扇门上写着“选择 A”,另一扇门上则写着“选择B”。
想象你现在站起身来,走向写着“选择A”的那扇门。在一步一步移向它的时候尽量去感受心中的感觉。是否心中充满舒服与喜悦的感觉?是否感到一丝犹豫?如果觉得犹豫,就再细细体味一下是什么东西让你觉得踌躇。
现在你已经站到了门前,先别急着把它打开,在门前站上一小会儿。现在你就要打开这扇门了,也就是将要接受本公司对自己的提升。你觉得兴奋吗?你是否真的有这种感觉,这扇门就是你要走进的门?
现在把门打开走进去,你已经选择了接受自己公司的提升。你有什么感觉?想象一下在新的主管手下工作会是什么情况:你们的合作会是愉快的吗?这个新职位是否真的能让你有所作为吗?它对你未来的事业是否有帮助?你是否为自己能获得这个职位而感到自豪?这个新职位对你的家人和你的家庭生活会有什么影响?从此以后你的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能得以保持吗?
进门后再往前走一段,展望 6 个月过后,一年以后甚至 5 年以后你会是什么样子。调动所有的感觉,判断这一步步是否是在响应心灵深处力量的召唤。
如果你觉得这些感觉已经足够了,那么现在走出门回到房间另一头,坐回原来坐着的地方。
现在按照刚才的步骤走向写着“选择 B”的那扇门。(如果你还有其他的选择,那也不难,只要多想一扇门就可以了。)
你把两次经历中的不同感觉与浮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审视这些记录,你可以更清晰地判断出哪一扇门是正确选择。
依赖的习惯,是阻止人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一旦你选择了依赖,你就会失落独立的人格,变得脆弱、无主见,成为被别人主宰命运的可怜虫。过分依赖别人,失败的必定是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可以永远依靠的。种子靠自己的力量破土萌芽,蝴蝶靠自己的力量破茧而出,强者靠自己的力量开拓未来……一个人要获得大的成功,就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