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或曰:“观伪新王莽,谦恭礼让,岂非一代之名士乎?至作相居尊,骄淫暴虐,何先后相背甚乎?”
虞南曰:“王莽天姿惨酷,诈伪人也。未达之前,徇名求誉;得志之后,矜能傲物。饬情既尽,而本质存焉。愎谏自高,卒不改寤,海内冤酷,为光武之驱除焉。”
班固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哀、成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国必闻,在家必闻,色取仁而行违之’者也?莽既非仁而有邪佞之材,又承四父世业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夺之祸。推此言之,亦有天时,非人力所致。及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谓黄、虞复出也。乃矜其威诈,滔天虐人,是以海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内外怨恨,远近俱废,城池不守,肢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墟,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未有如莽之甚者也。紫色蛙声,余分闰位,为圣王之驱除云。”
【译文】
有人问:“建立过伪政权,改国号为新的王莽,起初谦恭礼让,难道不是曾被称做一代名士吗?可是等他当了皇帝后,居尊傲慢,荒淫残暴,为什么前后判若两人呢?”虞世南说:“王莽是一个生性惨酷、奸诈、虚伪的人。没有发达的时候,沽名钓誉;权力搞到手之后,称能居傲,目中无人。伪装的画皮一旦撕掉,天生的真面目就暴露出来了。他不听规劝,自高自大,至死不知悔悟,四海之内冤狱重重,怨声载道,最终还是被汉光武帝刘秀所驱除。”
班固说:“王莽出身于皇亲国戚,最初降尊屈贵,身体力行,企图沽名钓誉。当他为汉成帝、汉哀帝辅政的时候,勤勤恳恳,为人处事正直谦恭,处处被人称道。他不就是孔子所说的‘在国有名,在家有誉,口头上仁义厚道,行动上背道而驰’的伪君子吗?然而王莽本质上是一个邪恶不仁却有谄媚取悦、虚伪奸诈之术的人,加之四位叔父王凤、王商等都是世代权臣,他凭借父辈的势力,又赶上汉室正处在衰败之际,皇位三次虚设,而王太后寿命又长,长期作为他的靠山,使他能玩弄奸诈权术,最终酿成了夺位篡权的灾祸。由此推论,王莽篡位也是天意,不是单凭个人奸诈所能做到的。”
“王莽一旦篡夺了政权,南面称王之后,居于不该他占据的地位,被推翻的趋势比夏桀、商纣王还要险恶,然而王莽却能若无其事地自命黄帝、虞舜再世。他依仗其威势和奸诈,无法无天,荼毒生灵。因此全国哗然,百姓没有了生活的乐趣,朝野怨恨,众叛亲离,四处举事,各地城池失守,国家分崩离析,致使全国的城镇变成了废墟。有史书记载以来没有比王莽更加道德败坏,误国殃民的小人了。色秽声淫,气数短命之辈,据说向来就是准备好要给贤明的帝王扫清道路当垃圾的。”
【智解】
王莽的韬光养晦
相传刘邦起事抗秦后,率部下行走山路中遇到一条巨大的白蛇,众人皆惊恐主张绕路而行,刘邦却毫不畏惧地提剑上去将白蛇杀死,刘邦斩白蛇时,蛇曾对刘邦说:“你将广有天下,贵为天子,但我决心跟你作对。你斩我头,我闹你头;你斩我尾,我闹你尾。”刘邦想了想,就把它拦腰斩断。结果,大汉帝国的江山一头一尾都没有出乱子,而从中间横插进一个为期17年的新朝。传说这个短命王朝的在位者王莽,就是那条白蛇转世。
这是民间对于王莽篡汉的一种超自然的解释,但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有果的,正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历史更是如此,如果追本溯源的话,王莽之所以能从刘氏手中窃得天下,并不是凭白无故在瞬间发生的,而是有其长久的各方面的深层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朝能取代汉朝是各种因素和矛盾积淀的结果。
首先是西汉经过高祖建国、“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盛世之后,进入了一个疲软期,后来的继承者缺乏先辈们励精图治的雄心与才干,大都是碌碌无为的当权者,并且还有如汉桓帝、汉灵帝这样昏庸无道的暴君,虽然有前几代人积累下良好的统治基础,社会矛盾和弊端已经渐渐显露,这种历史的环形发展——开国、兴盛、承平、衰败,最后由另一个皇朝取代的规律几乎无法避免。尤其是到了王莽参政的年代,西汉皇帝执政的时间都很短,汉哀帝仅在位六年,死后无子,最高领导权空置引得朝野动荡不安,外戚和宦官蠢蠢欲动,都想在皇位的更替中分得一杯羹。正如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容易被病菌感染一样,此时的汉王朝病弱不堪,整个政权的肌体已经被几代以来的昏君无道、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弄得摇摇欲坠。结果便被充满野心的王莽趁虚而入,钻了空子。
当时年仅两岁的刘婴被摄政的外戚王莽扶上帝位,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当然不能亲政,朝政大权自然而然地落在王莽手里。从此他便走上了专权以至篡位的道路。虽然这与西汉王朝本身政治混乱,统治不利关系紧密,但也与王莽这一历史上少有的外表贤德,内藏祸心的伪君子的丑恶伎俩是分不开的。
这个有权谋、有野心、有耐心的人是如此地善于伪装自己,在未得势时极尽谦恭贤能,忠顺质朴之能事,骗过了所有人,可以说世所少见。处心积虑到如此地步并且能够成功的野心家,在中国历史也只有他一人而已。末期的西汉被这样一位乱世奸雄窃国成功,可以说也并非令人惊异的事。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他父亲王曼死得早,未能封侯,而他祖父、伯父、叔父八人都是列侯。因此,他的堂兄弟都依仗父辈的权势,过着奢靡的生活,争相以声色犬马夸宫斗胜,而他却孤苦伶仃,生活贫穷。然而他并未因此而垂头丧气,相反从小养成了折节求名、匿情钓誉的本事。长大后,为了让伯父大将军王凤提拔自己,王凤病重时,他主动悉心照料,亲自尝药,故意弄得一连几个月蓬头垢面,衣不解带。王凤果然被他的孝心打动,临死时请太后和成帝关照他,使他当上了黄门郎、射生校尉。
他对其他叔父也很孝顺,同时百般殷勤地结交当世英豪,这些人都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好话,他的官也越做越大,然而他官越大,地位越高,做事就越谨慎,待人也越谦虚。他还把皇帝赏赐的车马衣物都送给宾客,甚至卖掉自己的财产赈济穷人,家中一件多余的东西都不要,以至于不少名士投奔他,朝中权臣都愿意和他交往。当权的人称赞他,说客游士到处宣传他,此时他的名声甚至超过了他的几个叔父。
公元前8年,王莽的叔父大司马王根在重病中推荐王莽代替自己做大司马。成帝接受了王根的意见。他更加克己奉公,以身作则,提倡俭朴,反对高官们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常常把自己封邑里的租税收入全部分给下层官吏和穷苦的读书人。他母亲患病,公卿列侯的夫人前来探视,王莽的夫人到大门外迎接,客人们看她穿得那么寒酸,还以为是王莽家的粗使女仆。后来得知是王夫人时,贵妇们一个个惊得发呆,都夸王莽是个清正廉洁的人。
就在王莽为自己精心包装,谋划更大阴谋的时候,汉成帝却正在温柔乡中与飞燕姐姐和合德妹妹恣意纵欲,全部朝政几乎都落入了王莽手中。成帝得意地说:“汉武帝好神仙,求白云乡;我终老在这‘温柔乡’足矣。”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他就丧生在了这‘温柔乡’中。哀帝即位后,外戚丁、傅两家的势力潮水般的涌入朝廷,王莽的仕途出现了波折,他采取韬晦之术,上书辞职,退居新野,闭门读书,伺机东山再起。一次,他的儿子杀了一名家奴,王莽大发雷霆,假装要他儿子自杀偿命。在那混乱的世道,人们对王莽的举动充满好感,奉为楷模。王莽在新野三年,上书为他鸣不平、要他重返朝纲的官吏就有一百多人。朝廷在舆论的压力下,又使他返京为官。这时荒淫无度的哀帝做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王莽又成了国家最高权力的执掌人。他利用阴谋手段一一清除政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心腹爪牙。他外表道貌岸然,说话冠冕堂皇,可是只要心中有什么欲求,稍稍暗示,他的党羽就会奏明太后,而到时他又故意叩头泣涕,再三辞让。因此朝野上下都被他的假相迷惑了。
就这样,王莽由黄门郎、射声校尉、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大司马、安汉公、宰衡摄皇帝,直到篡权成功,建立新朝。
但是历史在西汉末年推出这样集伪善、奸诈、野心于一身的反面人物来,仿佛特意是为一个新时代的光明到来之前再浓浓地涂一层阴影,为孕育一个圣明的君王培植足够的罪恶酵母。旧的世界毁灭,新的时代来临,王莽的夺位和暴政加速了西汉灭亡,从而为东汉的到来扫清了道路。也许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如果没有王莽的篡汉,也就不会有东汉的中兴。这一场政治变动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