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6700000010

第10章 治国之道 以民为本

【经文】

议曰:夫政理,得人则兴,失人则毁。故首简才行,次论政体焉。

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为天下之人,强掩弱,诈欺愚,故立天子以齐一之。谓一人之明,不能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为绝国殊俗,不得被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夫教诲之政,有自来矣。何以言之?管子曰:“措国于不倾之地,有德也。”

《尸子》曰:“德者,天地万物之得也;义者,天地万物之宜也;礼者,天地万物之体也。使天地万物皆得其宜、当其体,谓之大仁。”

积於不涸之仓,务五谷也。

晁错说汉文帝曰:“今土地人民不减乎古,无尧、汤之水旱,而蓄积不及古者,何也?地有遗利,人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辟,山泽之利未尽出,游食之人未尽归农也。当今之务,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人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之人入粟塞下,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则富人有爵,农人有钱,粟有所余,而国用饶足。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藏於不竭之府,养桑麻,育六畜也。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劝农桑,益种树,可克衣食物。吏发人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赃为盗,二千石,听者与罪同。”

《申鉴》论曰:“人不畏死,不可惧之以罪;人不乐生,不可劝之以善。故在上者先丰人财,以定其志也。”

【译文】

任何政治制度,从理论上来讲,都是得到有贤德之人才就兴盛,否则就会失败。所以我们首先简要地讨论了人才的品行道德,接下来才可以论述政权的本体。

古代拥立帝王的原因,不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贪欲,而是因为社会上的人总是强大的欺压弱小的,狡诈的欺侮老实的,因此才设立天子来管理他们,好让天下公平合理,万众一心。然而由于天子一人无论多么英明,也不能管到天下所有的地方,所以才设立三公九卿和各级官吏来辅佐他。因为风俗不同的偏远之地感受不到天子的恩泽,所以当他设立诸侯来治理、教化他们,这种用教化来统治的方法是由来已久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管仲说:“使国家处于不被倾覆的稳固状态,是因为有了道德。”

战国时的法家尸佼在其所著的《尸子》一书中说:“德,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象征;义,是天地万物和谐融洽的象征;礼,是天地万物井然有序的象征。使天地万物各得其所,使形式和本质相统一,就是最大的仁。”

这就好比要想使粮仓内的粮食储蓄取之不尽,就必须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道理一样。

晁错劝汉文帝说:“现在土地和人民不比古代少,而且没有尧、汤时的水旱灾害,可是粮食的积蓄却不如过去多。什么原因呢?因为土地没被充分开发,民众的劳力过剩,能生长庄稼的土地没有得到开垦,山林湖海的资源也没有全部利用,流民没有全部回乡务农。当务之急,在于重视粮食生产,其方法就是按照生产粮食的多少作为赏罚的标准。应当招募百姓到边疆去从事农业生产。凡是能这样做的,平民百姓可以让他们升官,有罪判刑的可以免罪。这样,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粮食有了富余,国家就一定会财源富足。不超过三年,边疆的粮食一定会多起来。”

再比方说要想使府库里财富储备永不枯竭,就必须大力种植桑麻,饲养六畜。

汉景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命令各郡县和诸侯各国奖励农业生产,种桑养蚕,多植树造林,这样就可以保证人民大众的衣食日用。官吏有征发、雇用人开采黄金珠玉的,要按采集的数量多少与坐赃论罪;对盗窃千石以上的粮食而知情不报的要以与盗窃同罪论处。”

荀悦所写的《申鉴》中说:“不怕死的人用治罪来恐吓他,是不会起作用的;不热爱生命的人,无法用做好事来勉励他。执政的必须使人民生活富裕才能稳定人心。”

【智解】

广大民众是立国安邦的根本

英明的君主,贤能的臣子,必须辅之以完善的管理方法和体制,才能成就事业。国家如此,机关如此,企业如此,任何一个“治人”或“人治”的单位莫不如此。赵蕤在此为我们详细地阐述了国家与管理的重要,在管理与治理当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设立君主,组织国家政权对整个社会实施管理,让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压制那些想侵占别人的强者,保护容易被压榨的弱者,组织军队在外保护国家不受外敌的侵略,而最为关键的是推行高尚的道德教化,让整个国家变得文明起来,讲信修睦、遵章守法、互敬互爱、仁义为先。文子说:“人无廉耻就无法管理,不懂礼义就不能实行法治。法律能杀人,但不能使人孝顺父母,和睦兄弟;可以惩罚盗贼,但不能使人知廉耻。所以明君在上,应将善恶美丑明明白白的显示给人民大众,用批评和表扬来引导人民,亲近贤人并提拔他,蔑视小人并黜退他。不随便动用刑法,同时要修明礼义,任用贤能。”而所有这些事情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治国之道,首先就要用道德的力量感化人民,让百姓都懂得应该如何生活。其次便是组织起系统有效的管理机构,让社会有条不紊地和谐发展,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适当的刑罚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对作奸犯科的恶人作出惩处,同时对那些可能危害社会的人起到震慑作用。但是关键要以德治为主,严刑酷法只是必要的补充而已。能够让社会长久地保持和谐稳定,让人民享有太平生活的只能是仁政和德政,苛酷的统治只会引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而已。长久下去必然人神共愤揭竿而起,天下又会退回到混合野蛮的状态中去。文子曾说:“仁义并不能使普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但只要使某一个人得到好处,人民大众就会追随跟从;残暴也不可能危害所有的人,可是只要危害到某一个人,人民大众就会有反心。所以任何政策、法令的实施或者放弃,不能不反复考虑,慎之又慎。”

这种“仁政”的思想在孔子学说中占有核心地位,“仁”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博爱理论奠定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让人们在精神上有了完善自我的依靠,流传千古,光彩照人,更是管理者可以拿来融会贯通到团队管理中的良方。但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团体,还是一个企业,无论这个组织的管理方式是怎样的,保证其成员的生存都是第一重要的。如果一个组织连其成员的生存都保证不了的话,那么给予幸福根本就无从谈起。我们这里所说的生存是最低限度的物质要求——能吃饱,能穿暖。这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基本条件,而其他的一切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人们实现了衣食无忧就不会为了生存资料而互相残杀和争斗,也就摆脱了野蛮的生存状态,开始走上文明进步的道路。

管子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孔子说:“既富而教。”当人们仓库中堆满了粮食,衣食无忧,有了足够的生活资料,便不会为了生存去损害别人,那他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文明起来,道德感增强。所以说保证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起码要达到温饱的程度,这是推行仁德教化的基础。没有人民的温饱,其他的一切都是谈不上的。在饥饿与贫穷面前,精神修养和道德要求只能被搁置在一旁,没有物质做基础,食不果腹会让原本善良诚实的人变得凶残奸诈起来,因为生存的需要会让他不得不作出违心的行为来以求自保。

《水浒传》里有一回讲,鲁智深因为杀人而逃避官府的捉拿,藏在山林中又饿又累,实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便想到了抢劫路人,干起了强盗的买卖。鲁智深这样一个响当当的好汉,行侠仗义,扶危救困,可当饥肠辘辘的时候也干起了为人不耻的行当,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良心丧于困地”。所以说如果臣民过于贫贱就会铤而走险,因为生存的需要让他们不但没有了道德礼义观念,甚至无视于国家的法律和刑罚的存在,因为人不穿衣服就不能御寒,不吃饭就不能充饥,因此欲利之心对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因此,《管子》中主张“闭祸在除怨”,意思就是说,要想让社会安定团结就必须去除怨愤。所谓的“除怨”就必须在一种程度上满足人民的物质欲求,使他们没有产生不满的基础,这样人民才能服从国家的法令和社会的规则。正如管子中所说的“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

只有让人民达到温饱的境地,人们在为食物、衣物和其他的生活资料奔波之余,才有可能腾出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发明创造、传播文化等等活动,人们就会变得聪慧起来,变得文明起来,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高,诚信度增加,社会和睦没有纷争。而社会的和平进步又有利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温饱达到富足,人民的幸福也就指日可待了。

同类推荐
  •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是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论文集研究范围是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中国与东北亚、东南亚诸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历史状况与历史意义,集中展示了历史学界在中国与周边诸邻国关系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开篇即写道:“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已经有前人绘声绘色地书写过,我不愿意再写。我现在所创作的这部书绝不是为了讲述这一段大历史,而是志在思考、研究、透视这一场大革命。”这部作品从宏观角度揭示了大革命的本质、使命与功绩,从中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制度性诱因,从微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社会性诱因。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并从中获得历史的启示。
  • 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古代出使中国的高丽、朝鲜使节以及他们的随行人员,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文字。这些书统称《燕行录》。《燕行录》的写作持续了700年之久,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外国文人记录中国的超大型文库。金允植的《阴晴史》是最后一批《燕行录》,也是朝鲜封建文人的千古绝唱。
  • 安全决定成败

    安全决定成败

    安全于小事,安全问题大于天。安全不仅仅是一种保障,更决定着大到事业、小到每件事情的成败!无论对于政府、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无论是对于集体,还是对于个人,安全都是第一原则。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对于每一件事关安全的“小事”,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落实,才可能最大程序地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只有真正认识到“安全决定成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认真实践,所有的工作才能有保障地得以实现。
  • 大道与歧途

    大道与歧途

    五四至建国初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与历史、政治颇多纠葛的文人故事:陈独秀的频繁入狱与视死如归;瞿秋白参与矛盾《子夜》的创作;鲁迅与章太炎的师生之情;胡适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郭沫若、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王彬彬的文章,一向以文笔优美、观点犀利著称。他不人云亦云,而是重视大量史料的参照、考核和论证,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呈现出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另一个侧面。作者饱含感情的文字,无论是批判、驳斥,还是赞赏、讴歌,都有理有据、爱憎分明,让人读后有所得,有所思。
热门推荐
  • 倾世魔女:虐遍渣男要逆天

    倾世魔女:虐遍渣男要逆天

    她,二十一世纪事业型女强人,没谈过恋爱,一朝穿越,魔界教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什么?那个‘心爱’男人要成亲,原主为他要死要活?行,虐渣男,抢娇妻......
  • 李长源

    李长源

    玄宗末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谋反。经历马嵬之变,玄宗身心俱疲,遁入蜀中。太子李亨即位灵武。书生李泌(字长源),感念旧情,出山辅佐,运筹帷幄,助李亨重夺江山。……“李长源,你是我见过最无情的人。”“是,我不需要有情,有情的人无法斩除荆棘。我放弃你,放弃我身边所有人,只为了天下人能有一个好皇帝。他会是一个好皇帝。”ps:李泌李亨绝壁君臣情,作者人格保证。
  • 冥物语

    冥物语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灵吗?你相信这个世界上鬼魂存在吗?这个世界除魔的只有阴阳师才能做到吗?不……除了阴阳师以外,平凡的人同样也能做到,于是这个世界上便出现了一个专门对付鬼魂的组织。没有阴阳眼,却可以看得见鬼魂,没有符纸跟桃木剑,却能致鬼魂于死地,这就是这个神秘组织的魅力所在,专门培养出一批对付鬼魂的精英!
  • 神途风云

    神途风云

    一剑刺破那不公的天,一眼穿过这苍穹去遥望更广阔。最爱红尘美酒,不思美女怀卧,独喜逍遥踏步,不欢装逼练拽,看淡权钱世事,静坐花下抚琴,虽为乡下毛头,但也志之超人。
  • 校园至尊魔主

    校园至尊魔主

    他被传说中的金仙所灭,煞气冲天,残魂未散,他来到了新的世界,从头开始,却依旧狂妄。他身边美女多多,却又危险重重,他拥有着一颗强者之心,不畏生死!从此一条条生死之路的修仙征途开始……而他的名字仍然被人称作狂徒、魔主!…………PS:《校园至尊魔主》给你带来一条不寻常的修仙道路,给你不一样的精彩,请拭目以待!!!
  • 苟活的文明

    苟活的文明

    有一天我们的面前将是黑暗,总有人会找寻光的存在,而不是坐下来等待黑暗何时变成光明;即使找不到,也要相信一定会有,我对此深信不疑,于是我有了多种可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归人类

    重归人类

    左脚一步,右脚一步,那叫走路;而你在前方,我左脚一步,右脚一步,那是向你靠近。。。永恒的存在,不如离你越来越近的步伐。。。回到人类,就是为了找到你。。。
  • 都市之血色年代

    都市之血色年代

    少年姬栋毅然投身黑道,随之而来的是矿区争霸,明争暗斗,黑道大佬接踵而至,无穷财富滚滚而来,且看姬栋如何书写一段血色年华!
  • 音之公主霸气归来

    音之公主霸气归来

    干啥?你要和我比背景?对不起啊,我爸妈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级尊者、哥哥姐姐们都是在天鹰大陆赫赫有名的天才,全在神域学院学习......干啥?你要和我比漂亮?本小姐不化妆就可以和第一美人PK,更何况是化了妆之后呢!干啥?你要和我比夫君?我夫君可是战神哎,可以为了我,成了以为上的了厨房下得了厅房,居家必备的好男人哎!干啥?你要和我比修为?“夫君,有人欺负我!”委屈道。“灭了!”战神淡淡道。瞬间,天鹰大陆上五大世家少了以为世家。这是一位想要扮猪吃老虎,但却一直没有如愿,反被人捉弄的艰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