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正确的情报可避免企业犯错误,在经济景气低迷,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之际,美国很多大企业每年耗资百万美圆以上刺探竞争对手,将获得的信息直接用于发展公司策略上。
某家营业额高达数十亿美圆的全球高科技公司所雇用的一位顶尖企业探子表示:收集得来的情报曾帮助他的公司打赢与竞争对手的殊死之战。正确的竞争情报可使企业避免犯下代价昂贵的严重错误。
诚如美国得州仪器全球业务行销资深副总裁麦克奎利所说:“假如你浑然不知,你就可能损失惨重。”他认为竞争情报是企业的最佳警钟。
针对无孔不入的商业间谍,企业的反间谍工作丝毫不能懈怠。一方面,企业要更加重视对情报进行系统的搜集,同时,加强保护措施,防止内部秘密走出公司大门。譬如,为了使工业间谍无机可乘,企业会利用媒体或互联网上的BBS,制造大量无用的垃圾信息,以迷惑竞争对手。一些保安公司也会向大型企业提出建议,如慎重挑选合作者,深入调查秘书、司机和保安人员的背景,甚至调查为高层管理人员的夫人们提供服务的人。还有一些美国公司要求高级管理人员留意收音机、手表和计算器等电子礼物可能带来的危险,还建议大家注意掉在桌上或附近的墙皮,并永远别让电话、电力公司修理工逗留的时间过长。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副产品是使商业间谍活动日趋猖獗。近年来,许多行业的间谍活动日益盛行,以至于许多公司不得不投入巨资加以防范。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市场竞争迫使每个公司都竞相搜集情报,但问题在于如何区分合法研究和不道德甚至是非法活动之间的界限。虽然商业间谍的某些行为是不合法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使用间谍来搜集国外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各种情报。
情报已然成为获取核心机密和知己知彼战术的延伸,惊人的利益诱惑让员工和雇主们屡屡铤而走险。而这其间表现的已不仅仅是情报,还有战略和策略的思考——商业间谍战和反商业间谍战亦包含了企业战略战术的需要。
自由间谍的发展
谈到间谍,人们总是联想到英国陆军情报总局、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德国联邦情报局等谍报机关。由于这些机构都是国家机器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就让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凡是间谍,都是隶属于一定的国家或者政治集团。可是随着各类间谍事件的不断曝光,尤其是最近以来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工业间谍案以及国际情报贩子对台湾军事基地进行刺探等事件的发生,使另一种日益活跃的间谍身影出现在人们视线之中,他们便是所谓的自由间谍。
自由间谍,他们与雇佣兵以及杀手几乎是一类性质的人,只要有钱,叫他们做什么都可以。很多高级的自由间谍根本就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公开身份可能是政府公务员,可能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可能是一名招待员,也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当然,这些自由间谍也是非常骄傲的,他们也有骄傲的本钱。用一名知情者的话来说,低于一千万的生意就根本不用去找他们了。而且他们中间很多人根本就不是看钱的多少,而是看任务的难度,既然有雇佣兵这种为战斗而生存的职业,当然也有职业间谍这种专门为搜集各种绝密情报而存在的人了。
自由间谍作为间谍的一种,他们大多数也从属或依靠于一定的民间组织或集团(网络间谍例外),只不过他们工作的动机多数为经济目的,不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些间谍或组织不再有泾渭分明的政治界限和理念差别,为了经济利益他们可以自由地为不同的雇主提供情报服务。
自由间谍公司
自由间谍往往从属于一定的民间组织或集团,专业自由间谍公司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组织,那里集中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自由间谍。
其中便有众所周知的自由间谍公司——鼎鼎大名的简氏情报集团,竞争情报职业者协会等等。
简氏情报集团成立于198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防务、宇航和运输方面的情报机构和出版商,向用户提供上述领域内广泛的情报产品和分析服务。
它旗下的《简氏防务周刊》更是赫赫有名,每周报道世界各国的最新军事装备新闻。而每年出版的《简氏舰船年鉴》、《简氏飞机年鉴》也是专业人士必不可少的最权威的参考资料。该集团派驻世界各地的百余名记者(其中《简氏防务周刊》便拥有70多名记者)可以说是自由间谍。
此外,美国的经济学家情报集团和英国的情报文摘也都是世界闻名的专业商业自由间谍和情报公司。自由间谍的类别可谓是多种多样,包括工商业间谍、军事间谍以及网络间谍等等。他们的存在,为本已光怪陆离的间谍世界又增添了一道奇特的风景。
竞争情报的作用如此巨大,以至于许多包括纽约的摩克制药公司(Merck & Co.)、瑞士苏黎世银行、瑞典大财团ABB集团在内的公司,都用竞争情报部替代了他们的企业或战略规划部。
美国杂志《Salon》说,美国叫得出名字的企业几乎都有雇用间谍,在CEO的脑海里,这只是生意的成本之一罢了。
工商业自由间谍
人类工业的进步和商业的繁荣,使工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各大公司、财团都十分重视对竞争者情况的掌握,一些欧美和日本的跨国公司,都在内部成立了各自的情报部门,高薪聘请在情报搜集方面有所专长的自由间谍,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情报保障。
全球商业间谍活动日趋活跃,据有关媒体报道,“财富500强”的大公司里,几乎每家都设有“竞争情报”部门,从事商业情报信息的间谍业务。像可口可乐、3M、通用电气和英特尔等公司,全都派重要人物负责调查商业竞争对手正在干些什么,甚至偷窥对手的策略和动向。
摩托罗拉公司更从美国中央情报局挖来上星级的专业情报和侦探人员,组建起公司的情报部门。就连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也组成了25人的竞争情报部。
企业不关心商业间谍如何搞到情报,但是他们确实想要情报,为此不惜代价。公司之间的战争是极其残酷和丑恶的,企业领导人不仅想要对方的技术和商业机密,而且还想掌握对方的阴暗面。
在硅谷,盗窃创新成果已经屡见不鲜。偷窃手段花样翻新:窃听电话、截获传真和电子邮件、雇佣黑客侵入对方的核心网络系统,有的商业间谍在写字楼转来转去,乘人不备顺手牵羊,一旦被抓获,就伪装成普通小偷。
很多雇佣商业间谍的公司都认为,女性是最佳人选。工商业领域过去一直是男人的天下,他们几乎独占了所有要害部门的领导职位,人们也习惯于认为女性职员能够获得核心机密的可能性很小。
正因为如此,女性商业间谍不容易受到怀疑,而且,3个女人一台戏,女人之间闲聊起来可以无边无际,通过聊天获得情报的机会大增。另外,在所有的职业中,秘书、助理、清洁员是最容易找到工作的,这恰好都是属于女性的职业。
一方面,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和寻求发展的捷径,要千方百计探知对手的秘密;另一方面,对金钱和刺激的追求,女性并不输给男性,以至近年来女性商业间谍的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
军事自由间谍
军事自由间谍不同于一般的军事间谍,他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帮助利益集团在军事斗争中取得胜利,而是直接以自己所搜集的情报换取价值不菲的经济报酬。但他们的工作往往危险性更大,稍不留神便可能身陷囹圄,甚至会丢掉性命。
2002年8月,在国际情报机构的协助下,意大利警方成功逮捕了桑吉瓦·鲁普拉赫,此人是全球最大跨国军火走私集团头目——“孤狼”维克多·布特的高级助手。他不仅疯狂从事军火、钻石走私,而且还长期协助“基地”组织和阿布沙耶夫组织等进行军事情报搜集活动,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自由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