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初秋,我陪同上海客人去过金鞭溪,由于人多费力,没有心思去捕捉,因此收获不到什么。
我喜欢独自一人游山赏水,每有绝妙景观,流连忘返就不返,痛痛快快看个心满意足。2003年春天,我一个人去了张家界,住进了张家界宾馆,细心地看了金鞭溪和金鞭岩。
当地山民有个传说:当初秦始皇用赶山鞭赶山填海,龙王惊恐,心生一计,派一龙女佯与秦始皇成亲。龙女趁秦始皇醉于花好月圆之时,用假赶山鞭换走了真赶山鞭。当秦始皇再赶山时,发现赶山鞭不顶用了,一怒之下,弃鞭而去。扔下的鞭穗就成了金鞭溪,扔下的那鞭杆就成了金鞭岩。因此,金鞭溪成了青山绿水之间的美丽彩虹。我是现实主义者,不考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事,只看眼前的真溪真岩。
金鞭溪蜿蜒十里,溪中石头光溜溜,大如卧牛小似鹅卵,清澈见底的溪流,时暗石下叮咚作响,时浸石上急浪涣涣。溪水两畔,柱峰尖道,青苔贴石,古藤缠木,竹荫蔽日,鸟语花香,比桃花源还桃花源。倘在溪边架一座吊脚竹楼,久居不返,一定比神仙还神仙。我心里暗恋此境,但再看足下溪水则不同了:流来的流走了,流走的流远了。日不停夜不息,不恋奇石,不恋竹木,不恋鸟语,不恋游鱼,丢下幽境,头也不回地匆匆而去了。
与金鞭溪水相悖的是金鞭岩。这座岩峰,菱身利棱,高达300米,两面石光灿灿,三面风雨印记,从开天辟地那时就直挺挺立在这里,不计日升月落,不管云来云往,世世代代年年月月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坚立如故,不改初衷,且侧不可犯,顶不可踏。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莫过于珠穆朗玛峰,可是“山登极顶我为峰”,多少次曾被登山英雄踩在足下,而这金鞭岩就不同了,思攀者有,试登者有,但如愿者无。这座金鞭岩提示:无可攀者乃真峰,不被踏者方为高。
说金鞭溪和金鞭岩是秦始皇扔掉的一条假鞭,不如说这是高山流水举起的一条真鞭。它鞭策山山水水都要去想:为水远流才有自己的前程,为山恒立才有自身的高度。
这是金鞭溪流给我一个启迪,永远鼓励自己,永远鞭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