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坡头旅游,让你最忘情的是什么?
一定是你与你的朋友在沙坡上行走,跋涉,打闹嬉戏。累了,四仰八叉躺在沙的怀抱里,望天。
或者,是你坐上羊皮筏子,到中流击水,看黄河泥浆般的浊浪,听黄河苍老而高亢的涛声。
因为,只有在那两种特定的时刻,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地——母亲,黄河——母亲河,这些字眼的崇高与神圣。只有在那种时刻,你才会有一种回归生命之源,与大地亲昵嬉戏的感觉。
那是鲜花盛开的5月,我与同伴相约,从景区沙坝由下往上走,体验沙漠行走的艰辛,比耐力,比速度,当然也是体能的较量。出发了,同伴们欢歌笑语,奋力地在柔曼的沙坡上跋涉着。可没过多久,大约也就爬了有三分之一的路程,同伴们似乎是被什么东西感染了似的,忘掉了先前的目标,不再急着往沙坝顶攀登,而是停了下来。同伴们相互打闹着,嬉戏着。鞋子脱了,袜子脱了,两三个人抬起一人,高高地抛起,远远地扔下,溅起沙尘乱飞,震得笑声四溢。四五个人滚作一堆,找准一个攻击对象,掀起他的衣服,大把的沙子往里填。亦真亦假,真真假假,打斗拖拽,东倒西歪,只为了一个高兴放纵,开怀忘情。没有了办公楼内的正襟危坐,少去了机关里的森严等级,那一番景致,真叫做喜气洋洋者矣!
闹够了,打累了,像一镰刀涮倒的庄稼,一个个形状各异地倒在了沙坡上,喘息,谛听,像噙着母亲的乳头忘情吮吸的婴儿,像壮士安泰征战之后终于又回到了大地,亲昵的、熨帖的接受着温润的沙土的抚慰。
坐羊皮筏子到中流击水,虽有一些怕颠覆的刺激,然而,当近在咫尺看那被稀释了的泥沙翻卷着滔滔而去的时候,我犹如看到了泥沙流动的灵魂。
许多年了,每一次去沙坡头,我总喜欢重复那一动作,倒伏在沙坡上,用全身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紧紧地贴着沙面,静静地听一听,想一想。或者到滔滔黄河中去。我的这些举动曾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可后来我发现,如此这般,绝不是我一个人在自作多情。
近些年,由于工作关系,陪外地的朋友到沙坡头的差事多了起来。我们自然是要他们玩得尽兴,玩得开心。骑骆驼,感受沙漠之舟的古老与苍凉;坐装甲车,体验沙漠冲浪的惊险与刺激;上滑翔机飞渡黄河,在黄河上惊鸿一瞥;乘缆车,将沙坡头景致尽收眼底……景区内所开设项目,我们总是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然而我注意到,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来自北国还是南疆,是东港还是西域,游客们总是会瞅个空子,脱掉鞋袜,把自己的脚伸进柔柔的、融融的沙子里去。有的团队干脆提出集体徒步滑沙,在沙地上作出各种与沙子亲昵的举动。尤其是一些小孩子们在沙地上更是忘乎所以。当然,坐一坐羊皮筏子,趟一次黄河的涛头,也是众多游客必玩的内容之一。
这让我想到了一组镜头:苍茫的大地上,一位衣裳褴褛,满脸皱纹的老农民,双手捧着一捧黄土,眼睛直勾勾地望着上天;身居异国他乡的游子,每逢佳节,总是要取出从家乡带出的那一捧土,祷告思念,以解思乡之苦;有的国家还设置了在泥巴里摸爬滚打的游戏,男男女女一个个泥猴一般在泥潭里奔跑撒欢。
所有这些,虽然初衷各有所殊,但最终表达的内容里,有一条是共通的,那就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大地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与大地的那份亲近与亲昵,是与生俱来的,譬如,小孩子喜欢玩泥巴、沙子,人死了讲究入土为安等等,这些都是对生命之源大地母亲的生命礼赞!
于是我在想,在沙坡头游玩的人,虽然他们亲近沙地的举动风格各异,出发点或许是嗜好所致,或许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可是难道不是冥冥中,人与自然那份割不断,理还乱的情愫的自然流露吗?
近些年,天坛的祭奠活动,黄帝陵、妈祖庙的祭祖活动,真可谓红红火火,肃穆庄严啊!如果在沙坡头搞一个祭奠大地与黄河的场所,翻一翻典籍,制定出几条律令,让人们在游玩中把亲近土地和黄河的自然行为升华为一项神圣的、庄严的仪式。乃至延伸到保护地球。那么,沙坡头这个国家AAAAA级景区所彰显出的精神内涵,又岂止是大漠、黄河、驼队、苍凉、恢弘……这些词语所能涵盖得了的呢?
于是乎,躺在沙漠的怀抱里,贴耳谛听,我仿佛听到了那驼队走过的印窝里,黄风吹皱的沙浪里,孩子们嬉戏的沙坝上,随风鸣奏的,人类亲近自然,珍爱地球的颂歌。
2010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