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又称“牌子”,是具有很大经济效益的工业产权,在企业经营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谁在商标上下了功夫,谁就可以在市场竞争即商战中胜人一筹、获得成功。因此,有成就的企业家手中,无不握有一张响当当的“牌子”。同时,那些经营有方的企业,无不在商标宣传运作上挖空心思大做文章。当然,为实现名牌战略,除了在商标宣传上要舍得一掷百万金、千万金之外,精明的企业家更注重商标“占位术”的运用。“占位术”运用得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甚至能取得点石成金的效果。商标“占位术”除了“一般占位”(既企业选用易上口、好识别的标记,做为自己产品的商标而注册,由此取得该商标的专用权,从而占住该商标之位),还包括“抢先占位术”等。
“抢先占位术”是指企业对于自己已花费很大资金做了广告的商标要及时注册,以免被商战中的其他竞争对手不劳而获。
这样看来,“抢先占位术”就成了一些精明的私营、承包、租赁企业的惯用手法。抢先把一商标注册的经营者,就成了一商标的合法拥有者。
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开发的“维尔康”饮料,投放市场后十分畅销。为使其名气更大,北冰洋公司花了100万元广为宣传,又以“维尔康”的名义赞助北京亚运会200万元。这样,“维尔康”名声大振,日产达4000箱以上。但北冰洋公司犯了个常识性的大错误,没有及时将“维尔康”做为商标申请注册。此时,山西阳泉一家饮料厂的承包人得知这一信息后,大喜过望,立即策划抢先将“维尔康”做为自己的商标注册。等北冰洋公司“醒过来”后,自己花大本钱开发的“维尔康”商标的转让问题。可对方除开价3年承包费17万元由北冰洋公司承担外,还提出要同意联营,然后才能谈“维尔康”的转让问题,有人斥责这种抢先行为为投机,可法律只保护注册在先的商标;有人斥责这种行为不道德,可法律与道德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商人活用之一】“为他人做嫁衣裳。”气人之致,无过于此了,我国现有的民间名牌、老字号,应以此为鉴。新公司在注册商标之时就要考虑到将来,这就要了解法律的保护范围,有些商标被跨行业使用,原注册者无形中就损失了大块市场。
例
(二)死地——当危机来临时
李·艾科卡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工商管理学家。他因接管濒临破产的克莱斯汽车公司,并使它起死回生而声誉鹊起,名震一时。
李·艾科卡到克莱勒公司就职的那天,克莱斯勒公司宣布第三季度亏损近1.6亿美元,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亏损。以后,公司又受到石油危机的沉重打击,更加剧了危机。为了生存下去,艾科卡主持克莱斯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压缩人员、节约开支等等,并向政府求援。
这个申请,在全国引起了激烈争论,整个社会舆论议论纷纷。投反对票的甚多,理由是保护自由竞争,破产就让它破产,市场体制的根本前提就是既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政府干涉经济,代价既高,又无准备。
艾科卡认为要取得政府的援助,必须首先改变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态度。为此,艾科卡进行了一系列的广告宣传活动,对上他做了正反两方面的宣传。他首先指出,克莱斯勒绝无停业的打算,而是希望继续存在发展下去;第二,我们正在生产美国真正需要的汽车。这次广告运动一反过去以图片、文字说明的方法,而是刊登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不宣传产品,而宣传公司和它的前景,宣传事业,宣传公司的决心与能力。此外,艾科卡还刊登了另外一些广告,自问自答了一些相当棘手的问题,如没有克莱斯勒,美国的经济情况会比较好吗?回答是如果克莱斯勒倒闭,整个国家失业率将上升5%;公司的工人、经销商和材料供应商加起来共60万人,一年国家就得为失业保险和福利开支27亿美元。
这些广告统统由艾科卡本人签字,以示以个人声誉来为公司担保。这些广告使所有公众意识到克莱斯勒的存在对社会经济的意义,以及如果让其倒闭可能会给国家、社会甚至本人带来什么不利影响。渐渐地社会舆论发生了变化,卡特政府与国会人士也开始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在赢得外界支援的同时,艾科卡在内部也赢了工人的理解和支持。
艾科卡告诫工人们说:你们要是不帮我一把,你们也别想活着,我明早宣告破产,你们跟着就全部失业。艾科卡还向工人指出:只有当我们有利润时,才谈得上分利润;只有当生产率提高时,才谈得上增加工资;如果为多吃一口那越来越小的馅饼而拼命争夺,那么日本人就会陆续吃掉我们。
艾科卡对工人的争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工人对资方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他们的工资每小时减少了1.15美元,后来又减少了2美元。同时工会也站到了厂方一边,协助厂方一块管理起工厂来。
克莱斯勒终于走出了低谷,渡过了风险。在克莱斯勒终于又站稳了脚跟以后,艾科卡第一个行动就是召开记者招待会。他讲:先生们,从现在,克莱斯勒不再是急待钱花、正在挣扎或资金困难,这些词都将永远排除了。克莱斯勒比原定偿还期提前7年偿还了全部贷款。
现在克莱斯勒公司雄风重振,成了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又一天之骄子。
【商人活用之二】“投之亡地”,“陷之死地”,令全员职工了解其无路可走的“绝境”。在生活需要的驱使下,奋起战斗,全力以赴,以十倍的英勇,百倍的坚韧,为企业搏出一条生路。“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例
困境逼出的良计
艾伦·莱恩是英国人,他在年轻时就继承了伯父的事业,出任了希德出版社的董事。但在当时,出版社的处境已是举步维艰。莱恩整日绞尽脑汁,试图另辟“蹊径”。在出版社的书摊上茫无目的地扫视时,他突然发现,书摊上除了高价新版书、庸俗读物外,几乎没什么可看之书,而且这些书大部分都是价格昂贵的精装书。
这个发现触动了莱恩的灵机:“要想赚大钱,出版价格低廉的平装书是个好办法。”他坚信这个办法能够成功,因为精装价格很贵,一般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莱恩出版廉价丛书的计划在英国出版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说这是自取灭亡,有人说这会严重影响整个书业界。莱恩认定这个办法是他的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道路,所以他毫不动摇。
第一套平装系列丛书共10本,规格也比精装本缩小了。这就不仅节省了封面制作的成本,而且也节省了纸张,再加上莱恩决定以购买再版图书重印权的方式出版这10本书,因而大大降低了成本费。莱恩把每本书的价钱压到6便士,这样,人们只要少吸6支香烟就可买到一本书。
这套书的封面很引人注目,这是因为莱恩在上面设计了一个逗人喜爱的丛书标志物——一只翘首站立的小企鹅。因此莱恩把这套丛书起名为《企鹅丛书》。莱恩还用颜色表示图书的类别:紫色为剧本,浅蓝色为传记,桔红色为小说,灰色为时事政治读物,绿色为侦探类,黄色为其它类别。这一系列的改革使这套书不仅在外观上鲜艳明快、耳目一新,而且在装订上简单朴实,印刷上字迹工整。
既然这本书是面向大众,那么其价格就必须低廉,低廉的价格又要求有巨大的销售量。莱恩心里清楚:每本书的销售量只有达到17500册以上,才能保住本钱。因而,他派人到各地去宣传、推销……
1935年7月,第一批10卷本《企鹅丛书》正式问世,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这套书就销售了100万册,莱恩成功了。
1936年元旦,希德出版社改名为企鹅图书公司。它坚持薄利多销、为大众服务的原则,因此能垄断英国平装书市场20多年。目前,企鹅图书公司已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平装书出版社。
【商人活用之三】人的潜力往往在最危急的时候被激发出来,所谓“急中生智”。商业活动中需要有这种事件的发生,它会在困境中带来超强的生机。如果处于困境中,我们不妨多想一想,多动动脑筋。这样做,很可能会改变你的处境,或许甚至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集中
解
孙子认为在实施战略进攻之时,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攻敌一点,从而各个击破,赢得胜利。这一原则对于现代企业经营活动来说,其借鉴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经营方向直接影响到行动的效果,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必须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而正确的经营方向能否确定,关键又在于主攻目标的选择是否适宜,力量的投入是否集中。只有真正做到“并敌一向”,才能扬己之长,击人之短,才能独占市场,形成非我莫属的“垄断”之势。温州的市场之所以能名扬全国,关键就在其“专”。它的市场上均突出专种或一类商品。由于专营,所以资源充足、品种齐全,可以任用户从中择其所需。这样“并敌一向”的结果,就战胜了同行业的竞争者,造就了世所瞩目的“温州现象”。
例
美人牌香皂的命运
在市场的竞争中,特别是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如何使自家产品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并与强手相抗衡,不仅仅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瞄准对手虚弱之处,趁机而入,是商战中制胜的一条重要途径。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发生过的中美香皂大战很耐人寻味。
1936年,美国一种“美人牌”香皂如潮水般涌入上海市场。美国商人为了挤垮中国民族产品,故意把价格压得很低。一时间,上海的香皂市场被“美人牌”香皂铺天盖地占完了,而中国的民族企业上海昌顺厂,由于设备落后,其产品成本较高,一下子被挤得无立足之地了。
显然,以实力相抗衡,中国远不是美国的对手,硬拼只能葬送自己。因此,只有以智相斗才能取胜。于是昌顺厂老板召集大家商量对策,并派人到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刺探对方的情况。终于他们发现:“美人牌”香皂虽然风靡整个上海,但由于美国商家藐视中国人,而没有将“美人牌”商标在上海注册。
这不正是一个可趁之机吗?于是昌顺厂针对对方的这一个空子,策划了一个打击对手的巧妙方案。首先,他们到有关部门抢注了“美人牌”商标。之后他们又生产了一批香皂,并且故意将其质量做得十分低劣,再以“美人牌”之名推向市场。而且他们把这种香皂的价格压得更低,使市场上的“美人牌”香皂鱼龙混杂,价格混乱,引起人们的疑虑。许多消费者对这种牌子的香皂的质量产生了动摇,丧失了信心,都不愿意再买它了。
很快,“美人牌”香皂在市场上的销量便急骤下跌;与此同时,上海昌顺厂则趁机将自己的产品大量推向市场,并积极进行宣传,很快便将一时失去的市场又夺了回来。而美国人面对日益丧失的市场,则无可奈何,落了个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商人活用之一】“争地”之争,既争得了主动,又争得了效益。集中所有力量对对手的漏洞发起猛攻,虽总体实力不如对手,亦可得胜。在这场中美香皂大战中,上海昌顺厂巧妙地钻了美国人未注册商标的空子,给对手以致命打击,从而获得了决定性胜利。
例
希腊船王的发迹
1919年,可怕的“九月风暴”突然袭来,无情地毁灭了一切,整个世界顿时跌进了经济危机的深渊。刚刚在企业界崭露头角的奥纳西斯,也同样面临着灾难的考验。
在人们相信世界末日为期不远的一片狂乱中,奥纳西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生产过剩、物价暴跌这都是暂时的现象,当世界经济再次出现繁荣的时候,价格毫无疑问会随之回升的,甚至还会暴涨。要是现在趁机买进便宜货,到明天就可以较高的价格把它们抛出去,从而大获其利。但问题是买什么最能发财,公司的股票?不动产?黄金?文物?……不!奥纳西斯把自己的资金全部押在被人们认为在危机中最不景气,并注定要遭难的海上运输工具——轮船。
因为他深信,一旦世界经济复苏,就离不开运输,他投下去的本钱就会像热带植物一样狂长,利润就会滚滚而来。
一天,奥纳西斯得到一条信息:在这场灾难袭击下,加拿大国营铁路公司元气大伤,不得不拍卖产业。其中有6艘货船,10年前价值200万美元,而今船价暴跌,每艘只卖2万美元。
听到这消息,奥纳西斯高兴得跳了起来。他紧紧地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急匆匆地赶到加拿大,将这6艘被抛弃在“基地”的船只全部买下。
当时许多人断定奥纳西斯办了一件蠢事,认为不久这几艘船连5000美元都不值。
事态的发展正如这些人所预料的那样,年复一年,危机越变越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仿佛陷入泥沼之中。面对严酷的现实,奥纳西斯毫不动摇自己的决心,坚信好日子一定会到来。
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那些拥有水上运输工具的人创造了神奇的发财机会。奥纳西斯的6艘大船一夜之间变成了浮动的金山,到战争结束时,他这个“机缘船东”已置身于希腊拥有“制海权”的巨头行列之中。
【商人活用之二】奥纳西斯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对形势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并能紧紧把握住机会,最终成为海上运输业的霸主。所以说,目标选择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运作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