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60600000001

第1章 圣地初旅

不久前,我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这样一种说法,当今国外的普通老百姓只记住了两个中国人。这两个中国人,一个是李小龙,一个毛泽东。将这两个人相提并论,就多多少少给人以“同日而语”的意思,至少对于我来说,心里不那么舒服,一时难以接受。一个是武术明星,一个是人民大救星,让我反复掂量了多时。掂量到后来,就有一些释然了,我是这样想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普通老百姓,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社会群体,能够让全世界的普通老百姓记住一个人,绝非易事。

接着就有了延安之行。

是我所在的报社组织的,意图不言而喻,借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因此,我们将这次旅行亲切地称之为“红色之旅”。一行十几个人,我们几个年龄大些的,则携了妻子和孩子同行,属于特殊照顾和对待,心里自然是感激不尽。毕竟是第一次去延安,同行的人一路上都很兴奋,议论着革命圣地如今会有什么变化,猜测着延河、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的样子。这些烙有深深的革命象征和时代记忆的地名,虽然我们自小就耳熟能详,却不曾亲眼目睹过,现在就要和它们进行零距离接触,怎能不心情激动呢?

途经宁夏陶乐、盐池两县,到了定边,就开始进入陕北了。

陕北,多么大气的一个名字,如雷贯耳。它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地理概念,撇开那早已烟消云散的千年历史风云不说,只说共产党领导的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命运紧紧相连、息息相关的中国革命,就让人们产生无限的感慨。还有那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信天游,同样能够让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陕北,还是一片文学的沃壤。

20世纪40年代李季先生的《王贵与李香香》;新中国成立后,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新时期以来,路遥先生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更是让陕北走进了文学的神圣殿堂。这些情厚境美、韵味深长的作品,不仅显示了西部文学的广阔前景,也为人们认识和了解陕北提供了一个新鲜的独特的精神入口。记得《人生》发表出来后人们争相传阅,盛况空前,一时洛阳纸贵。那一年我还只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青涩懵懂,读过了这篇作品后却有如醍醐灌顶,久久难以释怀,不知流下了多少感动的泪水。从高加林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也是牧区家庭出身。牧区和农村、牧民和农民其实都一样,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除了具象的劳动方式的区别,抽象的精神的异同确乎并不存在。如果不是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我个人的命运与前途很可能和高加林如出一辙,甚至还不如他呢。后来,我也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其中肯定受到了《人生》这样振聋发聩的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在我有关陕北的记忆里划上了又一道很深的印痕,即文学的陕北,或者陕北的文学。因此,在这里不妨多说几句。

出了定边,然后是吴起、志丹、安塞。

这些同样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我们眼前具象为伸出手就可以触摸的山川、田野和村镇。越往前走,黄土高原的特征和气息越浓厚。山大沟深,深藏在高原褶皱里的一个个村庄,被一条蜿蜒曲折、迂回延伸的公路串联了起来。面对一座座耸入云天,却又贫瘠裸露的山塬,漫长的旅途便少了一缕浪漫,多了几分单调。车上的人开始昏昏欲睡,一个个东倒西歪,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几个年轻记者,已经对这样的旅途开始产生某种厌烦情绪了。

其实,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们行走的这条路线,就是一道记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廊,阅尽沧桑,淬砺烽火,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只不过很多东西被如水的岁月给剥蚀了,也有很多东西被深深地掩埋在黄土下面了。而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则以主动的姿态承载着历史的血腥或者辉煌浩浩荡荡,顺流而下。是的,在黄河中下游的任何一处,掬起一捧水喝进去,便能够有刻骨的体味,那就是水土交融。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喝进去黄河水的时候,也就是喝进去黄土,也就是体味历史。

相对于历史,人总是渺小的,无法逃脱历史的规律。经历了底层贫寒生活的人很多,历朝历代,俯拾皆是;身处历史转折的节点上而选择孤注一掷的人很少,这样的人是人中豪杰;如果还能够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视民族大义为毕生的追求,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历史往往选择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领袖,也必将是领袖。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写过这样一本书,书名叫《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毛泽东列第二十位。释义是毛泽东领导共产党夺取政权,并在以后的二十七年中,对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改造。我觉得这样的解释,虽然简洁凝练、一目了然,却未免显得有点冷冰冰或者硬邦邦的。还是陕北民歌《东方红》唱得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认知,中国的老百姓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人情味,也就更加完美。我们曾在铺天盖地的红色宣传画,在各种版本的革命历史教科书中认识了陕北,认识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尽管一知半解,并不全面和完整。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理想主义还没有泯灭,如果英雄主义还有市场,我们迷恋延安,我们谈论革命,至少有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世界上还是穷人多。

毫无疑问,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辈,这一生至少去一次延安,是一个非常值得和必要的选择。否则,会成为一桩遗憾。

这次去延安的确又是一段非常艰苦的行程。为了节约经费,我们租用的是一辆私家面包车;为了节省时间,我们舍远求近,经常走的是便道。自以为聪明的结果是,车动不动就在坑坑洼洼的乡村土路上抛锚,反而比预计到达的时间晚了整整一天。坐在大幅度摇晃颠簸的车里,时间长了竟能产生某种幻觉,感觉已经不是车在摇晃颠簸,而是两边的黄土大山在摇晃颠簸。三摇两晃便摇晃出了几孔古朴的窑洞、几棵沧桑的老树,或者一个小小的清静的村落、一个小小的人来人往的集市。看来慢有慢的好处,走马观花总比跑马观花要好。

途中我们在一个不大的山村里小憩片刻,我们一家三口信步走进一间土屋,和主人交谈起来。房东是个年轻妇女,看见我们时脸上略显羞赧,身边围着她的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脸蛋儿红彤彤的,穿着不甚整齐,却不怯生,目光大胆,看来是见多不怪。正是中午吃饭的时分,好客的女主人让我女儿品尝他们的碗中餐。后来,女儿小嘴鼓鼓地走出土屋,将饭团吐在妻子的手心里,妻子又将手心摊开要我看。我将饭团作了一番分析,只有小米和土豆。看来,这里的老百姓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饮食习惯,养育中国革命的小米仍然是他们餐桌上的主食。现在是20世纪90年代,三餐如斯,可属温饱标准?我的心情挺复杂的,耳畔似乎响起那低沉缓慢的信天游。这使得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桩趣事:有一次我抱着牙牙学语的女儿出门,正好路遇一口大白猪哼哼唧唧地蹒跚而过,女儿突然神情愉悦地指着那猪说,肉!这个小小的故事让我思之许久。现在这个陕北房东的小小故事又让我浮想联翩。人都是乐于享受的。我也才明白了,仅仅靠歌声是不够的,歌声能够美化生活、诗意生活,却不能够替代生活。所谓“诗意的栖居”,应该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是不是应该这样说,物质生活结实饱满了,精神生活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陕北的乡亲令我崇敬,作为中国革命的亲历者和后来人,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顽强的生存能力,不断给世人以深刻的启悟。他们是一株株挺立在黄土高坡上的枣树,于干渴与苦涩中奉送给这个世界一颗颗红亮的心。陕北人民更应该让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永记不忘。

再往前走,鸡鸣狗吠,猪哼驴骡叫,人烟就逐渐变得稠密了。一处处田陌一层层绿,树木也开始葱郁起来,而且以枣树居多,大部分枣树虬枝坚劲,想必是很有一些年月了。俗话说,有枣没枣打三竿,高高的枣树上结满了等待收获的果实,半遮半掩,半红半绿。车到安塞后,我们略作停留,有名的安塞腰鼓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勾起我们购买的欲望。满街的安塞腰鼓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及至后来,我们的面包车里几乎到处挂满了这种只能当做饰物的旅游产品,满车红得耀眼,还时不时地相互碰触、叮咚作响,别有一番情趣。

过了安塞,就是延安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那座著名的宝塔山。而且我敢这样说,我们对延安宝塔山的熟知程度,绝对不亚于北京天安门。作为革命圣地的象征,用现在流行的话语说,它的出镜率是非常高的。山城延安比我想象的要喧嚣得多,也繁华得多。延河两岸楼房林立,街上是穿梭的车辆和嘈杂的人流,喇叭里播放的音乐既有高亢的秦腔,又有流行歌曲,与西北的其他城市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革命圣地延安,给初访者以这样一个侧面展示着自己,表明它已经步入市场经济的阔海。在我们入住的延河饭店旁边,有一家叫做实验餐饮部的饭馆,我们兴味盎然地进去吃了一顿饭,结账的时候才知道被狠狠地宰了一把。再回首门头上书写的“实验”二字,颇觉其中意味深长,看来沿袭传统的革命老区人民憨厚朴实的思维定势,难免与现实有所抵触。我这样说,其实并无贬义。山中一日,世外千年,城市与山区毕竟是大不一样的,延安是革命圣地不假,但远非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如果拒绝现代商业文明,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第二天,我们轻装前行,直奔目的地而去。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宝塔山等等,才是我们此行的目标。那几排坐落在半山腰的看似普普通通的窑洞,更能够给我们以灵魂的冲击,让我们觉得非常亲切,见物而动情,凝神而思索。

我们第一天参观的分别是凤凰山和杨家岭革命旧址。1935年10月,共产党中央机关及其领袖们入住延安。当时,党中央以及毛泽东等人入住延安后,房屋和窑洞都是借用老百姓的,条件十分艰苦。就是在这些既简陋又陈旧的窑洞里,党中央多次召开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重要会议,领导了著名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就是在这些既简陋又陈旧的窑洞里,毛泽东伴着一盏孤灯,伏在一张木桌上写出了他的惊世大作《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在这些既简陋又陈旧的窑洞里,毛泽东会见了柯棣华、爱德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诺尔曼·白求恩等国际友人,并和他们亲切畅谈。后来,斯特朗曾经撰文说,有毛泽东这样亲民的领袖,中国革命怎么能不胜利呢?

在枣园,我们参观了当时的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旧居,同样令人心生敬仰之情。在枣园书记处礼堂的会议室里,有一幅照片格外醒目。这就是我们后来经常看到的,毛泽东登上飞机后向送别的人们挥手告别的那幅照片,时间定格在1945年8月28日,绝对堪称经典。要知道,毛泽东决定赴重庆谈判时,自己竟然没有一身像样的衣服,头上戴的那顶盔式太阳帽还是周恩来的。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感激作家方纪先生,是他将这一难能可贵的、瞬间定格的历史镜头,用妙笔抒写成了著名的散文《挥手之间》,然后得以广泛传播。

在王家坪,我们参观了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就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以及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敌后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毛泽东的居所内,我们还看到了毛泽东和儿子毛岸英在延安留下的唯一的合影照片。弥足珍贵的照片上,从苏联回国不久的毛岸英年轻俊朗、英气蓬勃……

随着参观行程即将结束,我的心情也开始变得有些怅然起来。是的,斯人已去,庭树依旧在,小院的石桌上虽然没有那时的一杯清茶,刀刻的棋盘上还似留有一缕鏖战的硝烟。窗明几净,一台小小的石砚,几支已被写秃的毛笔,墨已凝结,仍觉能够觑见那挑灯熬夜的著书人。枝头枣未红,灶黑锅冷点水无,好像那迎接战友和亲人的土炕还是热乎乎的……置身这样的氛围,虽说身体是现实主义的,但灵魂却是浪漫主义的,同时又觉得自己的这点文气实在是不够用。但我相信自己的感受,虽然许多的感受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珍藏在记忆里亦无不可。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与方纪先生的《挥手之间》一样,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也是我们都很熟知的文学名篇,中学课本里就有。在包括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内的有关活动中,我们不止一次满怀深情地朗诵过,并为之心旷神怡,为之欢欣鼓舞。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太紧,我们此行没有能够如愿登上那座沐浴了千年风雨的宝塔山。我们只好站在延河桥上,让革命圣地的象征,做了留念照片上的背景。不过,和陕北人民的遗憾相比较,我们的这点遗憾也许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1947年3月18日傍晚时分,在二纵队司令王震和周恩来的一再催促下,毛泽东缓缓步出窑洞,恋恋不舍地向处在暮色苍茫中的延安古城望了一眼后,离开了他生活、工作和战斗了十三年之久的延安,从此再没有回去过。之后,陕甘宁边区人民十分怀念毛泽东,有陕甘宁边区民歌《毛主席是大救星》为证:

莲花生在水里头,

毛主席在咱心里头;

百灵子过河沉不了底,

忘了娘老子也忘不了你……

1996.5.10

同类推荐
  •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独树一帜的诗人。毛泽东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理想史、奋斗史、创造史和建设史。本书根据十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指点江山一一毛泽东诗词故事》及其解说词编辑而成,精选毛泽东诗词36首,从言志、战争、爱情、友情、乡情、咏物、山水和建设等方面,以诗意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度解析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形象地展示了毛泽东的伟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领袖风采。
  • 鸢尾几度花

    鸢尾几度花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集,书中内容从作者的高中黄金时代开始,一年一年追溯下去,到轻狂时代,到竹马时代。有柔情有硬气,有怜悯有叛逆,有含蓄有锋利。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过程,看文字由青涩稚嫩的学生腔蜕变成成熟历练,又看着复杂纠缠的文字回归到最初的天真与纯粹。在这里,疯狂与无邪并存。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有无数等待证实的梦想。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可以听到笔锋划破纸张的声音,是情感的颠簸。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时光会在记忆回溯中开出鲜艳的花朵吗?鸢尾花开在春天,梦想启程在春天,这一切都同青春一般美好。
  •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本书是以塑造人物的类型群像见长的,其中腾冲籍的国老李根源、老县长张问德、绅士杨筱山、医学博士张德辉、女学生徐秀红、傈僳族英雄余子然和余子厚兄弟、游击司令梁正中以及后来加入腾冲籍的外籍战士张仁勇、仁二林……这一系列的人物是腾冲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最为生动、感人。他们虽然是有名有姓的个体,但在作者的心中,他们都是“腾冲人”,即腾冲人的英雄群像的一个组成部分。
  • 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

    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

    丝绸之路是一首古老的歌,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随着我国开发大西部的号角吹响,必然会带来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 独自遗忘的岁月

    独自遗忘的岁月

    《独自遗忘的岁月》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梵的生活被一位声称占有他一半记忆的人物蓝搅乱,于是他开始了一段疲沓却充满意义的旅途的传奇故事,主要反映了80后在面对感情、工作、求学、求知、性和友情、亲情时的认知和无助,并表现了人们直面内心阴暗面的勇气。
热门推荐
  • 星辰专案组

    星辰专案组

    --你的人生不该是这样,或许你以后也会胸有城府,但我希望你仍旧是人世间温暖的太阳。只是到那时,双手染血的我会否也在你的光芒下消散?明成祖迁都后不久三座大殿即遭天灾焚毁,然而灾祸不止于此,12星君再次调皮,或将影响大明运程。史上最有人情味锦衣卫谱写大明搜神记。
  • 倾世凤颜:绝情修罗俏王妃

    倾世凤颜:绝情修罗俏王妃

    (Q群:457688522)她,是黑暗组织的金牌杀手,是黑道界的不朽神话!她,风家五小姐,父母双亡,没有丝毫玄力,空有美貌,却是个人尽皆知的废物!一朝穿越,当她成为了她,看她如何傲视苍穹!吾欲飞,天都要为吾开路!然而,就在她一步步登上顶峰时,不知何时却被一个无赖男盯上。他宠她入骨,对她卖萌,耍赖,无下限。某日,某女终于忍无可忍:“你到底想怎样!”某男霸道拥着她的纤腰:“嫁我,娶我,二选一。”你若许我一生一世一双人,我便随你一生不离弃!
  • 腹黑王爷请乖乖放手

    腹黑王爷请乖乖放手

    前世,她出生入死为他谋江山,不想却含恨而死。重生之后,她遇神杀神,遇鬼杀鬼,发誓要把上辈子害过她的人一一收拾!不料惹来了一条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面墙的距离

    一面墙的距离

    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你们自己看吧。。。。。。
  • 华少溺宠娇妻

    华少溺宠娇妻

    走过路过,别错过。一场相遇,一见钟情,邂逅念念不忘,再见倾心。两年后的重遇,华少的苦缠追妻,掐掉女主桃花朵朵,步步功心,终抱娇妻归。婚后,更是溺宠娇妻无度……简介不靠谱,内容详情,请点击收藏键,阅读本小说,期待你们的到来。
  • 仙魔奇幻

    仙魔奇幻

    本文给读者一个奇思妙想的世界,从现代穿越到一个有仙魔的世界,主角田文,从菜鸟一路争霸,直到霸绝天下的传奇故事。这里有倾国倾城的美女,有阴谋,有阳谋,有数不尽的新奇…
  • 异世小能手

    异世小能手

    这是一本大家都懂的小说,主角是从另一个世界穿越而来,有很多有意思的剧情,哈哈,或者说是独一无二的剧情,不过现在还没写到那里。
  • 幻之灵符传说

    幻之灵符传说

    一个已经达到第五境金丹期的修道天才,在渡劫时被人所害,结果附身一个失了灵魂,却肉身完好的低等级修道者,从修道考核开始,一路开启碾压模式。幻-幻境术,灵符-制符术,传说-技能最高等级。
  • 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

    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

    陶心水的人生一直很顺畅,重点小学、中学、大学,然而在毕业后主动放弃形势大好的专业前景转行娱乐经纪人。后来,曾有记者就此事采访她:“陶女士,请问您有后悔吗?”彼时的她刚刚完婚,度完蜜月后首次亮相,出席公司新人的宣传发布会。显然媒体对这部电影关注不高,“门当户对”观念依旧是富豪婚姻主旋律,而计程夕与陶心水的结合,像惊雷,一时千层浪。如果记住就是忘却,我将不再回忆。如果忘却就是记住,我多么接近于忘记。
  • 在原地转圈圈

    在原地转圈圈

    你早已转身离去,而我却仍在原地等你。你知道吗,爱上你我从未想过放弃。你先招惹了我,为什么又最先放弃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