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是美国政要名流的舞台,也是全世界最好客的元首官邸,两个世纪以来,40多位白宫主人曾在这里工作与生括。每一位主人都为白宫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迹。
充满法国皇家气派的蓝室
白宫共有5个主要房间,由西至东依次是:国宴室、红室、蓝室、绿室和东室。白宫东厢前花园是贾桂琳花园,贾桂琳是对白宫最有贡献的第一夫人。她为了将白宫变成一座极有价值的博物馆,开始系统地收集有关白宫的历史文物。现在许多房间里陈设的精致古董,大半是门罗总统时期的收藏品,尤其是蓝室充满法国皇家气派。室内以蓝色为主,饰以金边花纹的墙壁,衬托出蓝室豪华的风格,因此这个房间经常用来招待贵宾,其中包括1878年到访的第一位清朝使节。克利夫兰总统的婚礼就是在蓝室举行的,每年白宫圣诞树也固定在这里闪耀。蓝室之下是外交使节接待室,是专供各国大使呈递到任国书之处。
蓝室的阳台面对南草坪,是总统与贵宾经常向民众挥手露面的地方。南草坪上许多树木都是由总统或总统夫人亲手种植的,这可能也是名垂青史的一种方法吧。当年杰克逊为纪念亡妻而种的一棵木兰花,至今已长成枝叶茂盛的百年老树,它和这个国家一起茁壮成长。蓝室位于整栋大楼的中央位置,与上下楼层的三个房间同为椭圆形。蓝室之上的椭圆房间,曾经是总统办公室、内阁室和签约室,现在则属于家庭楼层,不对外开放。林肯曾在这个房间签署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蓝室左右两旁的红室和绿室都是小型接待室,以不同色调装饰,各有不同用途。绿室在杰弗逊时期是他的私人餐室;门罗则用它来玩牌;内战时林肯爱子在绿室病死,这里成为林肯夫人的伤心之地,从此她再不肯踏入一步。
第一夫人最喜爱的房间——红室
红室是第一夫人最喜爱的房间。它被布置成了1830年早期样式,摆设在大理石壁炉上的一座18世纪法式音乐钟,是法国总统在1952年所赠送的。红室之旁的国宴室,摆放着一张门罗时期的13尺长桌,其上镂刻精致的纹饰是令人赞叹的杰作,也是白宫的精品之一。国宴室可同时容纳130位宾客用餐,在大理石壁炉上方,铭刻着第一位白宫主人亚当斯在1800年11月2日写给夫人的信中的一段话:“我祈求上苍赐予最大福分给这所房屋和所有此后届住的人,但愿只有诚实和智慧的人住在此屋檐下。”
总统办公的椭圆办公室
总统办公的椭圆办公室最让人好奇,可能是因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那里治理国家大事而使人感到神秘吧!椭圆办公室位于西厢的旁边位置,因其形状呈椭圆形而得名。室内设计呈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但每位新总统上任,都会按个人喜好重新布置办公室。
办公室的对面是总统专属的玫瑰花园,相传肯尼迪的子女常在花园和办公室之间游玩,年轻的总统也常在闲暇时与他们玩耍,留下许多温馨的画面。肯尼迪还邀请过音乐大师、诗人作家、演员歌者等到白宫来表演,白宫因此又成了这些人展示艺术的舞台。
新天鹅城堡
童话般的城堡
巴伐利亚国王的宫殿群中最壮丽辉煌的一座,当属靠近奥地利边界、位于荷恩施万高山区的新天鹅城堡了。关于新天鹅堡的来历有三个传说。其一,据说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少年时代,经常骑马独自来到天鹅堡(即旧城堡)打猎、写诗、作画。一天,他被湖中美丽的天鹅所吸引,天鹅那洁白的羽毛、高雅的姿态把他带入幻境,于是新天鹅堡由此得名。其二,路德维希二世是国人熟知的茜茜公主的表弟,据说他一直暗恋茜茜公主,在他入住尚未完工的新城堡时,茜茜公主送了一只瓷制的天鹅以示祝贺,于是路德维希二世就将此城堡命名为新天鹅堡。其三,据说在城堡尚未完工时,路德维希二世以他的好友瓦格纳所创作的音乐剧《天鹅骑士》为灵感,将城堡命名为“新天鹅城堡”。
新天鹅城堡屹立在一处三面峭壁的山脊上,路德维希二世花了17年的时间,也未能将它完全建好,可见该工程十分浩大,耗资惊人。新天鹅城堡宛如“童话城堡”般的造型,给人一种超然尘世之感。这座仿中世纪骑士城堡的宫殿不仅外形独特,其内部装饰格局也无不体现出中世纪神话传说中的意境,体现了路德维希二世唯美超俗的独特品位与人格。新天鹅城堡最初并未由建筑师设计,而是由剧院的画家和舞台设计者创作的,因此新天鹅城堡具有非同一般的童话气氛。
向音乐家瓦格纳献礼
里查德·瓦格纳是19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文学家和指挥家,欧洲后期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主要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十三部歌剧、一部交响曲、九首管弦乐序曲以及其他一些室内乐和声乐作品。瓦格纳与贝多芬一样,被誉为“为音乐而生,也是为音乐而死”的音乐艺术家。
路德维希二世自从结识了瓦格纳后,他的后半生便渴望生活在那种充满童话意境的歌剧里。路德维希二世一生梦想着自己的王国能像瓦格纳歌剧所表现的一样,强大并且辉煌。然而事实并不使他乐观,东普鲁士和哈布斯堡王朝远远比他的巴伐利亚王国强大。因而这位年轻的国王只能将梦想寄托于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堡建设上。他修建了许多城堡,其中最美丽的当属新天鹅城堡。然而,由于时局动荡,老天没有让这位单身且富于幻想的国王看到新天鹅城堡的完全竣工梦幻般的城堡和出自歌剧场景的壁画
城堡采用灰白色的花岗岩建成,其最大的特色是尖尖的圆柱形塔顶,我们熟知的迪斯尼睡美人城堡就是以新天鹅城堡为蓝本设计的。城堡内外上下皆充满了梦幻和富丽堂皇的气氛,到处可见精美的壁画与金光四射的装潢,一般人对童话中城堡的梦想在此可以得到完全满足。其中四楼国王加冕厅是依照罗马拜占庭礼拜堂的样式来建的,悬吊在大厅顶部的皇冠状吊灯则号称是欧洲最大的吊灯,足足有两吨多重。不过这个加冕厅最后并没有完工,国王也未能如愿在此接受加冕。
五楼有专为瓦格纳所建的歌剧厅。其舞台布景根据格林兄弟的童话故事布置,高高的方格天花板上悬吊着无数的烛台与吊灯,地面是米黄色的硬木地板。虽然瓦格纳在城堡落成前的1883年过世,未能到此演出,但后人却在此举办过许多瓦格纳歌剧的比赛及演出。
漫步于新天鹅城堡内,每一个房间的设计布局都独具匠心,每一幅壁画和每一件器物都耐人寻味。从每个楼角窗前眺望堡外景色,低处清幽的湖光山色和身居高空的感觉都给人一种仿佛来到了天上的宫阙之感。
城堡中昔日的歌者大厅如今只剩下舞台和座椅。唯一不变的是四处可见的、出自瓦格纳歌剧的场景壁画。这些壁画都是用了很长时间才绘制成的,让人不禁感叹艺术家的苦心和技艺的精湛。
卢克索神庙
尼罗河畔的珍珠
说到埃及,人们就会想起金字塔。其实金字塔只是公元前26世纪左右古王朝的遗迹,而之后中王朝与新王朝时期的遗迹则集中在开罗南面的卢克索。
卢克索古称底比斯,兴建于古埃及帝国第十二王朝,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随着历代法老的不断增修和扩建,到了第十八王朝时,卢克索成为了世界上最大和最负盛名的城市,被誉为“一百座城门的底比斯”。据考古学家统计,约有500座古墓散布在这一地区,仅尼罗河西岸著名的“帝王谷”就有64座帝王陵墓,此外还有法老王的宫殿和卡纳克神庙,埃及的历代文明几乎皆集结于此。
长达262米的卢克索神庙证明了卢克索辉煌灿烂的过去。它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19个法老艾米诺菲斯三世(公元前1398~前1361年在位)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妻子及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最后一位伟大的法老。他把埃及治理得井井有条,并使国家达到了鼎盛时期。在他当政期间,还修建完了卡纳克伸庙的主殿,为卢克索遗迹增添了新的建筑奇迹。他曾坦言,这些永恒之石,是为诸神和自己的光荣而建造的。
晚间在灯火的映衬下,卢克索神庙愈发显得美丽,就像尼罗河畔的一颗珍珠,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和方尖碑
走进塔门即为著名的拉美西斯庭院。入口处是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柱廊,两排14根16米长、似纸草捆扎状的石柱高高耸立着。庭院四周还建有双排的石柱,柱顶呈伞形花序状。
在神庙塔门两旁,耸立着两尊高14米的坐像,这就是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公元前1304至前1237年,是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国王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在位时期。作为埃及历史上颇有名望的一位国王,拉美西斯二世具有雄才大略,喜欢南征北战,也喜欢大兴土木,一生建树颇多。他在世时征集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卢克索神庙进行了一番修饰。
神庙墙上的浮雕生动地描绘了拉美西斯二世执政初期与赫梯卢克索神庙
人作战的情景,左右两边的浮雕构成一幅完整的组画:左边的画面描绘了当时的军营生活、战前召开军事会议及法老御驾亲征、在战车上指挥战斗的情况;右边的画面描绘了这位法老向敌人发动进攻、弯弓射箭及赫梯人溃逃的情景。在拉美西斯庭院的石壁上还镌刻着一些浮雕和文字,叙述了当时举行庆典仪式的情形。浮雕描绘了新年之际“圣船”队从卡纳克向卢克索进发的盛况。而古埃及人信仰的太阳神阿蒙一家分乘4条船,在法老和祭司的陪同下,从卡纳克神庙向卢克索神庙进发。尼罗河两岸浩大的队伍,跟船同行,歌舞相伴,气氛十分热烈。“圣船”一到卢克索神庙,人们便开始烹牛宰羊,群臣欢宴的场面热闹非凡。
塔门前还耸立着一座方尖碑。方尖碑本是一对,右侧的那座在1838年被当时统治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和法国交换成了一个时钟,换走的方尖碑现在就立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上。现存于卢克索神庙的这座方尖碑以古朴的神庙为背景,显得更有历史的厚重感。方尖碑高25米,高于其后的塔门,直挺而上,与左侧的两株笔直的棕榈树形成无生命与有生命和谐共存的画面。
如果有幸从尼罗河上远眺卢克索神庙,会发现整个神庙就像浮动在棕榈树顶的一艘大船,而高高耸立的方尖碑则似船前撑旗的桅杆。圣船满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沧桑巍然前行。
供奉太阳神阿蒙的卢克索神庙
穿过拉美西斯庭院是一个大厅和侧厅,中央大厅东面的降生室实际上是一个小礼拜堂,四周石壁上的浮雕描绘着穆特穆伊亚女王和阿蒙太阳神象征性结婚,以及他们在女神帮助下,降生王子时的情景。
卢克索神庙供奉着古底比斯的三位主神:阿蒙、阿蒙的妻子穆特穆伊亚以及他们的儿子月神。神庙的石柱大厅内有134根巨柱,每根要6个人才能抱住,这些石柱历经3000多年无一倾倒。庙内的柱壁和墙垣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记载着古埃及的神话传说和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神庙的正对面有一条长长的大道,两边各有一排间隔两米的狮身人面像。从残缺不全的废墟之中,人们不难想象卢克索神庙当年的辉煌。
阿耳忒弥斯神庙
世界上最著名的白色大理石神庙
阿耳忒弥斯神庙的遗址位于今天土耳其的爱奥尼亚海滨,《圣经》里把这个地方称为“以弗所”,现在也被称为“艾菲索斯”。大约公元前550年,以弗所人开始了阿耳忒弥斯神殿的建设。这座十分雄伟的大理石神庙建筑由吕底亚的国王克里萨斯出资筹建,并由希腊建筑家伽尔瑟夫农设计。神庙中装饰着由当时技艺最精湛的艺术家——菲迪亚斯、坡留克来妥斯和克列休拉斯所塑的青铜雕像。
阿耳忒弥斯神庙是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其规模超过了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也是最早的完全用大理石兴建的建筑之一。它以建阿耳忒弥斯神庙遗址筑风格的壮丽辉煌和规模巨大而跻身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列。
天才父子的创造
据说神庙最早的建筑师伽尔瑟夫农在工程进展到要将入口处的大门楣抬起到设计高度的时候,才发现他所有的经验和设备都不足以完成这项工作。不过聪明的伽尔瑟夫农还是想办法渡过了这个难关。他尝试着用沙袋垒起一道斜坡,然后将巨大的石块顺斜坡向上拉牵,当石块被拉上坡道,到达适当位置之后,就将底层的沙袋逐渐掏空,这样,斜坡就作为一个整体缓慢下降,放置在斜坡之上的石块也同时随着斜坡的下降而下降,直到石块准确地安放到指定的位置上。
另外,工程所需石材需要从11千米外的采石场搬运过来,而那些石材重量一般都在40吨左右,显然光靠人力畜力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但伽尔瑟夫农很快想出了利用两个圆形木架模仿两个超大滚轮转动的办法,轻易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后来,伽尔瑟夫农的儿子梅塔杰尼斯又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梅塔杰尼斯将一根开采出来的长条石块的两端装进巨大的木轮中央,使长条石块直接充当两个木轮之间的中轴,这样,不仅圆形石柱,就连方形横粱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搬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