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种普遍适用的公式。我们每个人必须找出自己每天的十五分钟。最好是每天有固定时间,这样所有其他的空闲时间就都是额外的收获了。找到额外阅读时间的机会确实是很多的,而且是意想不到的。昨天晚上有位朋友不请自到,使得桥牌桌上多了一个人,我手边恰好有一本简装书,使得我尽管没有打成桥牌却也过得很愉快。
惟一需要的是读书的决心。有了决心,不管多忙,你一定能找到这十五分钟。同时,一定要手边有书。一旦开始阅读,这十五分钟里的每一秒都不应该浪费。事先把要读的书准备好,穿衣服的时候就把书放在衣袋里,床头放上一本书,洗澡间放上一本,饭桌旁边也放上一本。
这样你一定会每天读十五分钟书。这意味着你将一周读半本书,一个月读两本,一年读二十本,一生读一千本或者超过一千本。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博览群书的办法。
26.养成一种敬业的习惯
如果你养成了一种“不敬业”的不良习惯,你的成就相当有限,你的那种散漫、马虎、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已深入了意识与潜意识,做任何事都会“随便做一做”,其结果不问也就可知了。
在你的单位或其他单位,一些年老同事可能有些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敬业精神不如以往,工作漫不经心,犯了错他人也说不得,要求严格了,便一走了之。而且能虚心学习、苦干实干、认真负责的实在不多。
我们先不讨论这些老同事的观点是否正确,但其中有一点至关重要,即一个人的敬业精神。这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如果你在工作上能敬业,并且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你会一辈子从中受益。
所谓“敬业”,就是要敬重你的工作!为何要如此,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去理解。低层次来讲,“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也就是说,敬业是为了对老板有个交代。如果我们上升一个高度来讲,那就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要具备一定的使命感和道德感。不管从哪个层次来讲,“敬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认真负责——认真做事,一丝不苟,并且有始有终!
很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时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做事都是为了老板,为他人挣钱。其实,这也并无什么关系,你出钱我出力,情理之中的事。再说,要是老板不赚钱,你怎么可能在这个公司好好呆下去呢?但有些人认为,反正为人家干活,能混就混,公司亏不用我去承担,他们甚至还扯老板的后腿,背地做些不良之事!稍加细致地想想,这样做对你自己并没什么好处。工作敬业,表面上看是为了老板,其实是为了自己,因为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便是你向上发展的踏脚石,就算你以后换了地方、从事不同的行业,你的敬业精神也必会为你带来助力!因此,把敬业变成习惯的人,从事任何行业都容易成功。
有人天生有敬业精神,任何工作一接上手就废寝忘食,但有些人的敬业精神则需要培养和锻炼,如果你自认为敬业精神不够,那就应趁年轻的时候强迫自己敬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任何事!经过一段时间后,敬业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养成敬业的习惯之后,或许不能立即为你带来可观的好处,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养成了一种“不敬业”的不良习惯,你的成就相当有限,你的那种散漫、马虎、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已深入他的意识与潜意识,做任何事都会“随便做一做”,结果不问也就可知了。如果到了中年还是如此,很容易就此蹉跎一生!
所以,“敬业”短期来看是为了雇主,长期来看是为了你自己呀!此外,敬业的人还有其他好处:
第一,容易受人尊重。就算工作绩效不怎么突出,但别人也不会去挑你的毛病,甚至还会受到你的影响哩!
第二,易于受到提拔,老板或主管都喜欢敬业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减轻工作压力,事情交给你放心。你如此敬业,他们求之不得!
当然,有的人会想,现在找工作也并不只有一条路,此处不留,自有他处。不如过一天算一日,如此混混先生,只能一年到头去找工作了。
27.不要养成妄自菲薄的习惯
不要养成妄自菲薄的习惯。要习惯于说自己好话,你会发现你很喜欢你自己。
想一想美国一种非常流行的饮料——可口可乐,每天,你的眼睛与耳朵都充塞填满了各种各样有关“可乐”的积极信息。那些制造可口可乐的人不断地向你灌输“可乐”的好处。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很有可能你会对可乐渐渐冷淡起来,其销量也就下降。
很显然,可口可乐公司并不准备打算让这种情况发生。他们不断地向你推销可乐。
每天,我们都能发现,许多的人不再努力了。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自尊。他们小看自己,总觉得自己很渺小,什么也不行。因为他们这样想,所以他们真的变成了他们思想中的那种人。
这些失去了活力的人们,需要重新振作起来,重新认识自我,要把自己看成是第一流的人物,对自己要真诚信赖。
下面是如何进行“自我推荐”的办法。
首先,认真回答:“什么是我最优良的品质?”不要急于描述自己。
其次,把你的这些优点写在纸上。然后,与自己面对面地谈话,排除其他杂念,一心一意想着你就是你的广告里的那个人。
第三,私下里,每天至少大声朗读一次你的自我推荐广告,如果你在一面镜子之前这样做,效果更佳。有力地重复你的广告,使你的血液加快循环,令你自己热情起来。
第四,每天默诵你的自我推荐广告。每次要求有勇气的行动前,每次感觉消沉时,都应复习一遍你的广告。随身携带你的自我激励计划。
最后,也许有许多人,甚至大多数人,会嘲笑这一争取成功的技巧。那只是因为他们不相信成功自信对思想的正确管理。但是,请不要受这些世俗观念的影响,你不是一个凡夫欲子。
你不喜欢别人把你看得很差劲是吗?你特别不喜欢一些假的或半真的评论是吗?但是,一句自我批评的话,其毁灭的力量10倍于一句别人批评的话。经常说自己不好的人,最后会相信他们自己说的话。一旦他们相信自己的话后,就会表现得自暴自弃。
如果人们给自己一些肯定的想法和评语,他们会相信这些想法。给自己一些恭维,是增长自尊的方法。
不要养成妄自菲薄的习惯。要习惯于说自己好话,你会发现你很喜欢你自己。
如果你总认为自己弱小、无能、会失败、低人一等,那么你就注定要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但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即觉得自己我很重要、能力很强、属于第一流、工作必定成绩显著。如果你这样想,你将会获得成功。
要达到自己目标的关键是积极地思索。别人对你能力判断的惟一标准也只是你的行动。而你的行动是受你的思想控制的。因此,你便是你想象中的自我。
下面是一些合乎逻辑的、合理的、直接的和易理解的道理。请你至少读5遍:
一个看重自己工作的人,
会得到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大脑指令;
工作做得更好,
意味着更多的提升,更多的收入,
更高的声誉,更多的幸福。
28.改变你懒惰的习惯
所谓惰性,就是你不愿意或者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人对生活中的一些消极情绪的反应。
人生可以归纳为几个词:生活——我行我素——享受——爱。你要么面对死亡而徒劳无益地恐惧和担忧,要么将死神作为你生活的力量,督促自己学会真正地生活。当你在今后的人生中考虑做出一项决定,而又不知是否应该支配自己时,你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来帮你作出选择——“我还可以活多久?”你就可以作出自己的抉择。
如果你不愿选择这种做法,你就可能陷入人生的最大误区之一——按照别人给你设定的方式顺从地渡过自己的一生。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生灵中的“沧海一粟”,既然人的一生仅如空中飞逝的流星,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感触生命的短暂……,那么,我们应该让这一瞬间过得美好而愉快,让她发出应有的光彩。生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你完全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要主宰自己,首先就得摒弃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甚至误以为真的荒谬观点。例如,人们总是认为,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要看他能否解决复杂的问题,能否在阅读、写作或计算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能迅速地解答出抽象的数学题,等等。如果从这一观点出发,那只有正式的教育和书本知识才能衡量一个人成就的大小。这样就会助长一种知识势利倾向,并使得另外一些人悲观失望。然而,只要我们走到精神病院的一个角落,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个谬误:那里的许多病人也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事实上,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更切实际的标准在于——你能否每天、以至每时每刻都真正幸福而快乐地生活。
如果你很幸福,又充分利用生命的每一分钟,那你就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人确实不时会有一种成功和满足感,这样有助于实现和获取人生的幸福。但反过来想想,尽管你或许不能解决某一具体困难,你仍能使自己保持精神愉快,或至少不让自己很不愉快,那么,你也是一种聪明之人。你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你掌握了一种对付神经崩溃(即精神崩溃)的良方和法则。
你或许惊奇地问:“人的神经怎么会崩溃呢?”是的,神经本身是不会崩溃的,即使通过解剖去寻找崩溃的神经,你也会难以找到。对于一个“聪明”的人来讲,他们是不会出现神经崩溃问题的,因为他们能够支配自己。他们懂得如何摆脱消极情绪并得到幸福,他们知道如何应付(而不是完全解决)生活中的每一问题。聪明人评价智力的标准,不是看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而是看其保持精神愉快、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如何。至于问题是否得到解决,那倒是次要的。
因此,你可以采用一个十分简单的办法来确定自己是否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即自己在困难条件下所选择的感情。我们生活在同一社会环境之中,不管种族、文化、教育等种种因素的差异如何,只要与人进行社会交往,就会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意见分歧、矛盾冲突和妥协让步等这些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每个人几乎面临着同样的生活挑战。同样,金钱财富、生老病死、天灾人祸也是每个人几乎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有些人能够经受住考验,不让自己心灰意冷;另外一些人则会一蹶不振,甚至产生神经崩溃。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把这些问题视为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不以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否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那么他便是最聪明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要想主宰自己,首先需要培养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这可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社会中的许多其他因素有碍于个人去支配自己。但有一点你一定要确信,你每时每刻都能作出情感上的选择。你也许从小到大一直认为,人的情感是无法控制的,愤怒、恐惧、怨恨、爱慕、喜悦、欢乐等情感是油然而生的,而弱小的我们根本无法控制,每当发生悲伤的事情时,你会自然地感到悲伤,然后希望愉快的事情来临。
精神枷锁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E·弗罗姆,在他的名著《逃避自由》一书中,描述过这样一类性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