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师荣格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这是就一个人的生活而言的,然而,在我们回顾明代两百多年的历史时,可以发现,皇帝的性格和帝国的命运是捆绑在一起的,因为皇帝的享乐与荒唐,使明朝逐渐堕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是谁让明朝一路滑坡
如果说,有的王朝走的是历史的上坡路,那么,明朝走的一定是历史的下坡路。虽然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在开国和二次创业阶段称得上兢兢业业,但此后却一代不如一代,所以鲁迅先生把明朝的皇帝统称为“无赖儿郎”。
“多动症患者”朱厚照
明朝的皇帝血统本来就不好,基因里面有朱元璋和朱棣的残暴性格,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种暴君血统发生了突变,造就了正德皇帝这样一个怪胎。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孝宗皇帝朱佑樘的长子,生母张皇后。孝宗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孝宗皇帝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又早夭,因此朱厚照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两岁就被立为皇太子。
少年的朱厚照非常聪明,老师教他的东西总是能很快学会,按理说他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但因为他周围有群谄媚的太监,这个年轻的孩子混迹其中,从小就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吃喝玩乐。加上他天才的顽童本性,可谓是如鱼得水。
东宫的随侍太监以刘瑾为首,刘瑾专门侍奉太子朱厚照,他知道太子是未来的皇上,只要博得太子欢心,自己将来就是功臣,所以他想方设法投其所好,处处讨好太子,哄着年幼的太子玩尽花样。后来,刘瑾又逐渐积蓄力量,私结党朋,与宦官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八人结成死党,号称“八虎”。
“八虎”为了巴结日后的新皇帝朱厚照,每天都进一些奇特的玩具,还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演出、各种体育活动。当时的东宫被人们戏称为“百戏场”。试想年幼的朱厚照如何能抵御这些新奇事物的诱惑,于是就沉溺于其中,而且终其一生没有自拔,学业和政事当然也就荒废了。
知子莫若父。孝宗皇帝临死前对阁臣说:“东宫质颇聪颖,但年尚幼稚,性好逸乐。”后来正德皇帝的所作所为,何止是“好逸乐”。
孝宗皇帝去世后,十五岁的朱厚照即位,第二年,改元为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君临天下的责任并没有把正德皇帝朱厚照从玩乐中拉出来。在刘瑾的引导下,朱厚照玩得越来越离谱。先是在宫中模仿街市的样子建了许多店铺,让太监扮做老板、百姓,朱厚照则扮做富商,在其中取乐。后来觉得不过瘾,于是又模仿妓院,让宫女扮做粉头,朱厚照挨家进去听曲、淫乐。
“八虎”不仅引诱朱厚照遍游宫中,还经常带朱厚照外出坊间,留宿歌楼妓院。朱厚照自己也不满足一般的玩乐。他自己在京城闹市上扮成小贩卖货,与买主讨价还价,又让人充当中人,促成交易。之后又去酒店,被当垆妇人拉入,享受一个生意人货物出手后歇脚酒店的乐趣。后来,朱厚照命人在西华门附近修建了一处高大宫殿,取名为“豹房”,终日与宫女以及强抢而来的民女在房内厮混。
朱厚照即位后挥霍无度,沉湎于声色犬马。别看他年纪小,挥霍起来却气魄极大。在他当皇帝的头九个月里,就花费掉了四百多万库银,而京库每年的收入才不过四十九万金。他的奢靡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户部尚书韩文上疏告曰:“天下经费不足。”大臣们纷纷廷谏,劝朱厚照节俭用度,要求压缩宫廷开支。
当时宦官刘瑾专权,大学士李东阳(1447—1516)上疏劝谏。但朱厚照反驳说:“国家事岂专是内官坏了?文官十人中仅有三四好人耳,坏事者十常六七,先生辈亦自知之。”
后来刘瑾以谋反罪被处决,然而朱厚照并无悔改之意,又宠信奸佞江彬,继续胡作非为。这时的花样则是“习武”和展示“武略”。他在宫中“操练”军队,又由江彬带领,私出塞外。蒙古兵进攻,他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用朱寿的名字领兵打仗,回来时要百官到郊外迎接,又封赏自己这位“大将军”。
朱厚照的胃口越来越大,他已经不满足于在京城玩乐,他希望有更广阔的天空。于是朱厚照置国政于不顾,到处巡花问柳,百姓怨声载道。朱厚照到蓟州汤泉游玩,宫女王氏随行,朱厚照还题诗赐给王氏:“沧海隆冬也异常,冰池何自暖如汤?溶溶一脉流今古,不为人间洗冷肠。”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朱厚照突然“急装微服,出幸昌平。”朝臣得知朱厚照微服出行的消息,惊诧异常。大学士梁储、蒋冕、毛纪等人急忙马不停蹄地追赶,一直追到沙河,才追上朱厚照,苦苦谏阻,请他回宫。朱厚照不听,非要出居庸关不可。幸好把守居庸关的巡关御史张钦坚持原则,紧闭城门,仗剑坐关门下,号令关中:“有言开关者斩!”硬是不放朱厚照出去。朱厚照大怒,传旨捉拿张钦。但这时京中各官的奏疏像雪片般飞来。朱厚照读都读不过来,躁急得很。江彬见群臣汹汹,连忙上前劝道:“内外各官,纷纷奏阻,反闹得不成样子,请圣上暂时涵容,以后再作计较。”朱厚照这才悻悻还朝。
但朱厚照并没有死心,隔了几天,下旨派张钦出巡白羊口,换了自己的亲信太监谷大用代替张钦守居庸关,随即与江彬在夜间混出德胜门,扬鞭出关,到了宣府“镇国将军府第”的行宫。在江彬的引导下,朱厚照在半夜随意闯入宣府高门大户,迫令妇女出陪。
后来,这位正德皇帝又上演了下江南的荒唐闹剧。
朱厚照行幸江南的故事,即坊间小说艳称的“正德皇帝游江南”;戏曲《梅龙镇》便是此行中一幕皇帝调戏民女的典型丑剧。朱厚照这次“行幸”历时长达一年。江南胜景,醇酒妇人,使他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在下江南的途中,江彬出了一个主意,让朱厚照在南巡时大规模地强抢民间女子。强夺女子有两个目的。第一,她们可以被收入后宫,供朱厚照淫乐;第二,如果朱厚照不收入后宫,就让她们的亲属用钱来赎回她们。这个计策被采纳之后,江南地区有女儿的家庭十分惶恐,纷纷逃离家乡,以避开这场祸患。
正德皇帝在江南肆意玩乐,流连忘返。一天,他在江上打鱼,由于站脚不稳跌入江中。当时已经是九月,江水寒冷,加之他多年荒淫无度,已经被女色掏空了身体,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
正德皇帝一行匆匆回到京城,虽然太医们尽心治疗,可还是没有挽回朱厚照的生命,数月之后,朱厚照病死于豹房,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他死前最后的话是:“朕疾至此,已不可救了。可将联意传达太后(张太后),此后国事,当请太后宣谕阁臣,妥为商议便了。从前政事,都由朕一人所误,与你等无涉。”
这番话不知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是这位皇帝临终前对自己的母后撒的最后一次娇。
朱厚照是历史上少有的荒唐皇帝,不过他又荒唐得有些“可爱”。用现代医学来分析,他可能是患有“多动症”的毛病;智商也可能有问题,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大概只相当于十来岁的孩子。但是,他身边有刘瑾、江彬之流的大奸臣、佞臣,他在被他们诱导着走上荒唐道路的同时,也靠着皇权这张虎皮驾驭着他们,所以野心家如刘瑾,也没有倾覆这位荒唐天子的江山。
嘉靖:只顾自己不顾江山
一生荒唐的明武宗正德皇帝驾崩之后,因为没有子嗣,于是他的堂兄弟朱厚熜被抬到了历史的台面上,成为又一位荒唐君主。
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是成化帝(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与正德皇帝的父亲弘治皇帝(孝宗朱祐樘)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按说,朱厚熜并不是特别重要的皇室成员,他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是和首辅杨廷和的力挺有直接关系的。
依惯例,武宗死后无子嗣,本应从比武宗小一辈的宗室中选一位新皇帝。而杨廷和却力主选同辈的朱厚熜即位。严格而言,杨廷和的这种做法,并不合大明礼制。他之所以要这样违例行事,原因当然很多,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即看重朱厚熜个人的品行和才学。
据说朱厚熜自小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而且熟悉朝廷礼仪,确实是一个合适人选。何况他当时才十五虚岁,杨廷和大概也认为容易驾驭。没想到正是这位少年,在即位之初,就单枪匹马,与几乎是整个朝廷的文官对抗,并最终达到了目的。
这位朱厚熜亲王,就是让明朝变成一个大笑话的嘉靖皇帝。
嘉靖帝即位后,首先就提出如何在礼仪上确定他生父母的地位问题。依当时绝大部分文官的意见,嘉靖帝是以弘治皇帝的嗣子身份继位的,理应尊弘治帝为皇考。但这样一来,嘉靖帝就得称自己的生父母为叔父母,这大概勾起了嘉靖帝的心病。
原来,嘉靖帝的祖母邵贵妃出身低微,被其父卖给了杭州镇守太监。在接受了一些书法和文学训练后,她被作为礼物献给了成化皇帝。到嘉靖帝即位时,这位贵妃已被打发到类似冷宫的浣衣局,且双目失明,风烛残年。嘉靖帝的生母蒋妃也只是一位武官之女,地位低微。正是在某种自卑而又逆反的心理驱使下,嘉靖皇帝与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进行了长达几年的大礼仪之争,为他的生父母争得了满意的地位和荣誉。
从大礼仪之争中,不难看出嘉靖帝为政为人的某些性格。
首先,嘉靖帝对自己的利益比对朝廷的利益更加看重,为了前者甚至可以不顾后者。嘉靖帝即位之初,天下百废待兴,亟待明君,而他竟然能弃之不顾,为一己之私利而与文官对抗数年,实在是自私之极。
其次,嘉靖帝性格残忍、狠毒。杨廷和是嘉靖帝得以登基的第一功臣,最终却被嘉靖帝逐出朝廷,不存丝毫感念之情。张太后(弘治帝之后,嘉靖帝之伯母)因为冷淡了嘉靖帝的生母,嘉靖帝便抓住一切机会随意羞辱和威逼太后及其家人。在嘉靖三年(1524年),嘉靖帝为了其母亲的尊号,竟一次廷杖了180余位京官,其中17人因伤重致死。这种做法,在明代可谓是空前绝后。
这位嘉靖皇帝在位长达45年。在此期间,大明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蒙古在北部屡屡进犯,构成严重威胁,朝廷又拿不出有效的办法。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朝廷为平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庞大的军费开支、皇室的挥霍无度、官吏的普遍腐败、税制的混乱和瓦解以及接连不断的天灾等等,造成了朝廷严重的财政危机。对这些,嘉靖帝似乎有些无动于衷,开始时尚能勉强应付,到后来干脆是消极对抗,甚至还一度把朝廷大权交给了严嵩,时局之败坏就不难想象了。
在漫长的40余年中,嘉靖帝似乎只对一件事有着长期的浓厚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狂热,那就是向神仙祈祷和觅取道家的秘方,以期长生不老。早在即位初期,就有一位叫邵元节的江西道士被他邀入宫中,祈雨禳灾,并“顺便”通过春药之类的办法,为皇帝解决了不育问题。皇帝在即位十多年之后,终于有了孩子,解除了后顾之忧。自此以后,嘉靖帝对道教的魔力更是深信不疑。
邵元节死后,陶仲文进宫接班。陶仲文擅长配制春药和扶乩。在他的指导下,嘉靖帝开始在这方面进行长期的修炼。从嘉靖十九年(1540年)开始,嘉靖帝几乎全力以赴地修炼他的仙丹,并由于长期服用这些含有铅、砷有毒物质的仙丹,而导致了慢性中毒。到后来,嘉靖帝甚至还修炼内丹,大批的幼女被逼入宫内,不知所终。结果引发了一场少见的宫廷叛乱,几位宫女差点用绳子勒死了嘉靖皇帝。
晚年的嘉靖帝几乎成了一个怪物。由于慢性中毒,他严重失眠,以致常常彻夜不眠,批阅奏章。他的情绪极不稳定,记忆力严重衰退。他时时冒出一些古怪的念头,令人难以捉摸。为了哄他,大臣甚至要用种种可笑的办法,如在他睡觉时把桃子放在他身边,说是仙桃等等。
嘉靖帝甚至还用扶乩来决定国家大事。也难怪海瑞要上奏章,大骂他是一位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并要他对帝国的危局负全部责任。
就是这样一位君主,整整统治了大明朝45年。令人不解的是,他居然挺了过来。是靠帝国的惯性、文官集团的忠诚?还是靠嘉靖帝自己的统治手段?一时难以说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嘉靖帝留给儿子隆庆帝(穆宗)和孙子万历帝(神宗)的江山,已是千疮百孔。正如当时民谣所讲的那样,是“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帝国“心脏病”:一朝天子一朝臣
为什么朱元璋和朱棣的时代,没有出现像后来王振、魏忠贤那样恶贯满盈的大宦官?为什么在他们当政的时候,没有出现严嵩那样的巨贪?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大臣。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明白为什么明朝会江河日下了。
恐怖特务汪太监
明宪宗成化年间的某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天,宪宗皇帝与往常一样,带着几个近臣在宫中随意游玩,忽然传来一个醉汉的叫骂声,宪宗眉头一皱,对近臣说:“何人如此大胆,给我拉下去。”话音未落,只见一个小太监踉踉跄跄地跑了过来,一屁股坐在地上,旁若无人地又骂起来,一个近臣训斥他说:“圣上在此,不得放肆!”小太监仍然照骂不误。近臣又说:“汪太监来了!”小太监一听,拔腿就跑,边跑边嚷:“现在人们只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宪宗听了,心有所感,想起前几天太监尚铭向他密奏汪直结党营私、胡作非为的详细情报,又考虑到自己多年来一直重用汪直,只怕汪直势力不小,万一形成尾大不掉的情况,岂不是养狗反被狗咬?于是,宪宗决定疏远汪直。
实际上,如果宪宗不是这么健忘的话,他应该记得,近几年来朝臣不断上疏揭露汪直党同伐异、祸国殃民、残害忠良的罪行,宪宗就是置之不理,就是前几天尚铭的密奏也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于是尚铭就编导了那幕剧,搞了个戏谏。从此,宪宗不再信任汪直,又过了两年,朝臣再次上疏弹劾汪直弄权祸国,乞求宪宗惩治汪直,汪直一伙的势力才灰飞烟灭。汪直虽然倒台了,而他在人们心灵中留下的阴影却难以驱散。
汪直,是广西瑶族人,明宪宗成化初年,他家乡人民起义抗暴,明政府派兵镇压,汪直被明军俘获,见他长得机灵,便将他阉割,送入宫中,派他到万贵妃昭德宫中服役。万贵妃是个城府极深、善于玩弄权术的女人,她虽然比宪宗年长近二十岁,但很会迎合宪宗,很得宠爱,还被册封为贵妃。汪直入宫后,一直在万贵妃身边服侍,他事事小心,处处讨好,万贵妃和宪宗对他十分满意。汪直本来就很聪明,加上宫中争权夺势生活的磨炼,万贵妃玩弄心机的耳濡目染,他渐渐地也学了一肚子的阴谋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