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昆虫类的自杀事件似乎不是很多,但这些低等动物的自杀原因往往更令人不解。蝎子自杀就是其中一例。动物学家发,无论是在自然条件下还是在实验条件下,蝎子对火都畏若明。如在野外遇火,便躲在碎石下、树叶下或土洞中不出,要是大火把它们团团围住,便只见它们弯起尾钩,朝自己上猛刺一下,然后便软瘫在地上,抽搐着死去。有人认为蝎的这种自杀行为是在进化中形成的,是古代蝎子恐火的脾气传给了后代的缘故。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解剖学家和物学家证明蝎子并不是死于自己的蝎毒。也有人认为,蝎子生习惯阴暗、潮湿的环境,一旦见到光明,便本能地弯起尾,假装自杀而死,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自己。事实究竟如何?尚揭示。
在欧洲北部挪威的高寒地区,生长着一种奇怪的小老鼠。它们黑褐色的皮毛夹杂着白斑花点,短小的身躯不过成人手掌那么长,由于它们有迁移的习性,人们叫它北欧旅鼠。以上所述并不能构成它们令人奇怪的根本点,令人不解的是每隔三四年,人们就看到这种鼠大批大批地集体在挪威海岸投海自杀。从最早的目击者记录至今已一百好几十年了,这种现象至今仍然有增无减地继续有规律地发生。这种现象虽然早已吸引了有关专家的注意,但至今仍无令人信服的权威性答案。
有人认为迁移是旅鼠为求得生存而采取的手段,早在一万多年前,它们就有规律地跨越波罗的海和北海到对岸的陆地另觅乐土,那时海峡尚窄,泅渡到对岸很容易。后来,由于自然界沧桑更移,波罗的海和北海海面越变越宽,海浪越来越湍急,而旅鼠对这一切都无所知,依然按老习惯兴致勃勃地企图游过海到达对岸,一旦它们毫不犹豫地跳入海中就由于无力抗击海流的巨大冲力而整批葬身大海了。对持续这么久的周期性大规模自杀现象,以上的解释无法回答人们进一步疑问:“难道旅鼠们就不能从一次又一次的惨败中吸取教训,再寻路线?”
还有人认为旅鼠的投海行为是动物界“计划生育”的手段,这种鼠繁殖能力极强,一只雌鼠每年至少可以生10只小鼠,而鼠仔6周后性成熟,又进入繁殖期。若每次繁殖有一半是母鼠,则每年之内可由一只母鼠发展到三四千只。由于“鼠口爆炸”造成居住地食物供不应求,破坏了这种鼠界的生态平衡,为了维护其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它们当中许多不适应生存的成员,便明智地选择了自杀。当真如此的话,人类该对百多年来英勇为同类捐躯的旅鼠们的壮举示以敬意了。事实当真是这样的话,造物主也未免有些失策。为什么不削减这种鼠的繁殖能力,却把恁多无辜的生灵逼入海底?多么希望人类能早日揭开这则谜底。
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按常理,轻生之举,跟鸟类无缘。因为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它们都是些活泼开朗、能歌善舞的乐天派,怎能自寻死亡呢?
很久以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印度北部有个小村庄的一伙村民,正打着火把,焦急地寻找一头失踪的水牛,忽然发现大群的鸟儿迎着火光飞来,纷纷落在地上。由于这里粮食不足,村民们经常挨饿,见到这些送上门来的鸟儿自然是惊喜万分,美餐一顿。打这以后,每逢刮风下雨的晚上便打着火把,在院里坐等飞鸟送上门来。这种世上罕见的群鸟自杀现象已持续近百年了,无人知晓个中究竟。
近年来印度动物研究所和阿拉姆邦林业局为了揭开鸟类自杀之谜,在村庄附近设立了一个鸟类观察中心,修建了一座高高的观察塔。他们收集到的飞到这个村庄寻死的鸟共有将近20种,有牛背鹭、王鸠鸟、啄木鸟和四种翠鸟,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鸟。
观察中心还在这里修建了鸟类图书馆和饲养场,把飞到这里的活鸟弄来饲养。奇怪的是来寻死的鸟拒绝进食,两三天内便都死了。看来它们真是乐死忘生的鸟类。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黑暗、浓云密雾、降雨和强烈的定向风是这些鸟类诱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么这些鸟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只因诱光,便非得集体与火同尽?再有那些自寻而来的鸟为何拒绝进食?看来这种解释还不能算是群鸟集体自杀的科学谜底。
动物恩怨之谜
恩怨分明是做人的准则,互敬互爱是人的本性。但是,在自然界的动物王国中,互助互爱、友好相处,以及有恩报恩、有怨还怨的事屡见不鲜,难道它们也有人的灵性?
在非洲,有人游动物园时,曾发现骆驼向它的邻居大象呼叫,游人站在一旁正纳闷呢,只见大象似乎懂得了骆驼的意思,它走到水池边,吸满了一鼻子水,然后将鼻子伸进骆驼的嘴里。骆驼惬意地把象鼻里的水喝光后,便不再叫唤了。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动物园里,一条小狗曾救活过一只乌鸦,它们成了好朋友。一天小狗失踪了,乌鸦焦躁不安。人们开始注意乌鸦的行踪,发现它总是衔着食物飞向陷阱,原来小狗6天来都靠乌鸦供给食物,而且活得很好。
有一次,发生了一起勇犬舍命救婴儿的事情。
一名叫“杜克”的杂种狗在奔驰的列车车轮下,救出了一个仅6个月的婴儿。
那天,母亲莫兰·史蒂文斯带着儿子和狗杜克到铁路边一个公园进行野餐,不久,她自己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婴儿慢慢在地上爬行,最后爬到了铁轨上。当时正有一辆火车向这边急驰而来,火车司机在列车驶近时发现了铁轨上躺着的婴儿,他拉响汽笛,拼命刹车,但都无济于事。火车越驶越近,司机已经绝望了,正当火车轮就要辗上婴儿的千钧一发之际,杜克疾速跑上轨道,一口咬住婴儿的尿布,冲出轨道。说时迟那时快,车轮压断了杜克的后爪,小婴儿却得救了。
婴儿的母亲呼叫着跑过来,发现孩子才放下心。当听说狗勇敢的举动后,她十分感动,在列车司机的帮助下,她迅速用布为狗包扎鲜血直流的断腿,并快速把它送往兽医院治疗。尽管狗流血甚多,但在各方面的全力抢救下,杜克得救了,可惜它只剩了3条腿!
兽医戴维德·萨伦称:狗在千钧一发之际知道自己该怎么干,并有胆量冲上铁轨救出婴儿,这真是了不起,真是不可思议。
动物和人一样也有报复之心。
燕子是我国北方人最喜爱的益鸟之一。每年它都要随着春天的脚步飞回北方的故乡,在屋檐下重寻旧巢,修筑破巢。它们如果发现温暖舒适的巢穴被懒惰的麻雀占了,就会约来许多同伴,将占巢的麻雀封死在里面。
最近有人目睹了一起在一对相亲相爱的双飞燕之间的情杀案,更为燕子界平添了一则引人注目的谜团。
在黑龙江泰来县梁家喜家的屋檐下,生活着一对燕子,它们刚刚孵出一窝新的生命。这对燕子穿梭飞捕着一只只昆虫,为了一窝雏燕不停地忙碌着。忽然,母燕不慎撞在反光的玻璃上面,坠到地下昏死过去。正在窗下散步的一只猫欣喜若狂,顺势扑了上去,美食了一顿。这一切公燕都看在眼里,但爱莫能助。只能哀哀地在屋檐上呢喃盘旋。慈父抚孤,不胜劳苦,眼看着雏燕一天一天瘦了下去。
过了一段时间,公燕为孩子们找了一个后妈,这窝小雏燕见来了新母亲,都“唧唧呀呀”叫个不停,似乎是在欢迎。新来的雌燕进窝后,一声不吭,“哗哗哗”一个劲地将小燕子往窝外扒。致使几只羽翅未出的小燕子纷纷坠落在地,再次成了那只猫的解馋美味。公燕看见这种情景惊呆了,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它只有独自在一旁愁对空巢。
不久,新来的母燕也下了蛋,公燕整天恪尽丈夫的职责,辛勤地为母燕衔食,母燕则每天寸步不离地孵候着新下的蛋。公燕又不断地衔些泥草之类的东西,将那巢壁不断筑高。它边筑巢还边与母燕“叽叽喳喳”,好像在安慰它。那母燕在巢里安然孵蛋。奇怪,公燕最后把巢筑成了半球形紧贴墙壁,密不透气。当它以最后一口泥将巢封死后,就箭似飞去,再也不见返回。
梁家喜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好奇地登梯拆开燕窝一看,新母燕已窒息而死,僵挺在4个燕蛋上。
难道小燕这种飞禽竟也有妒忌、自私、恩爱、仇恨和报复之心?如是这样,那失子的公燕其心机谋略可真不浅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座荒岛上发生过一场旷日持久的人鸟大战。
一天夜里,美军为了建一个情报基地,派一个小分队悄悄地登上一座荒岛。岛上栖息着数以万计的信天翁,它们被这些不速之客所惊动,像有指挥似的,排着阵式,一路吆喝着向岸边冲来,把登陆的侦察兵一个个挤下海去,侦察兵只有灰溜溜地回到营地。
第二天,侦察小组再次冲向小岛,可是还未靠岸,铺天盖地的信天翁俯冲下来,用嘴啄、翅膀打、爪子抓,一齐猛攻,弄得这些美国侦察兵只好又乖乖地退了回去。
他们向美军司令部报告了所发生的一切,司令部感到情况严重,专门拟定了一个向信天翁“开战”的作战计划。首先派出大批飞机对小岛实行地毯式轰炸,再派大批部队和战车迅速登岸,但由于鸟尸成山,难于开进。更出人意料的是,由于狂轰乱炸,激怒了附近几个岛上的信天翁。它们一批又一批地飞到岛上来增援,与美军战士搏斗。美军只好被迫使用毒气来对付“敌人”。一场毒气战之后,岛上鸟尸遍野,美军只好又调来推土机,在高射机枪掩护下推走鸟尸。
之后,美军在该岛上修起了机场和公路,但信天翁这些顽固的对手还不断地制造事端。它们有时会落满整个跑道,阻挡飞机起飞,有时会舍身撞坏螺旋浆或发动机,使飞机坠毁。直到二战结束后,岛上打鸟的枪声仍然不断。
信天翁为什么会拼死保护自己的家园和不惜牺牲来增援它们的同类呢?科学家们曾提出过很多种解释,如好群居、恋家园等等,似乎也有道理,但某些动物的那恩怨分明、嫉恶如仇、矢志不渝的精神,不能不说仍然是一个谜。
动物预测之谜
据《成都晚报》1995年7月30日报道,当时在四川省涪陵市三横街居民李树华家发生了一桩宠猫救主的故事。
李树华家里养了一只猫,是3年前从市场买回来喂养的,深得全家人宠爱。7月16日凌晨4时多,这只一向温顺的猫突然大声嚎叫,把主人从梦中吵醒。这时,只见猫用爪子连抓紧闭的房门,又跳上窗台推开窗户,它跳到正在酣睡的李树华的孙子枕边用爪子将小孩推醒,全家人正为此纳闷,只见那猫又跑来紧紧咬住女主人的裙子往门口拉。相持数分钟后,主人忽然发现屋墙上的泥土往下落,房屋正面临坍塌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全家立刻随猫逃出屋外,刚走出门不远,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这房屋坍塌了下来,变成了一片废墟。
猫的预报功能早有报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在太平洋中部的所罗门群岛上,经常受到日本飞机的袭击。
有一天,美军所养的一只叫达万尼特的小花猫,用尾巴使劲地敲打地面,不停发出急促的“咪、咪”叫声。没多大功夫,所罗门群岛上空便出现了日本飞机。这个现象被士兵们发现了,后来,每当小花猫一发出信号,大家就躲到掩体里。达万尼特预报空袭的本领很高,不但准确,而且比岛上的警报还早。不知这种本领是怎样来的,难道猫的什么器官具有雷达功能?
老鼠也能预报灾难。比如,地震之前,老鼠纷纷出洞,这已有科学的解释:这小小的动物对异常地震波的发生特别敏感。现在,“动物先兆”已经是地震预报的重要参考条件了。再比如,船上的老鼠,能在船只遇难之前,全部离船而去,这或许能用老鼠对气候变化、海水动荡、风暴来临等的一些动物感知来解释。但是,下面的故事,却是说不清的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约从事电影工作的莱蒙德·马西夫妇退掉了旅馆的房间,在东区八十号街租了一间房租低廉的房子住下了。
一天,马西夫人从二楼窗口探头眺望,突然瞥见对面房子的地下室许多老鼠倾窠而出,列队窜过马路拼命朝自己家的方向涌来。
“哟!不得了,怎么回事?”夫人很吃惊,赶紧给卫生局挂电话,寻求灭鼠方法,还从朋友家借来了猫。大批老鼠搬进来后不久的一天早上,马西夫人打开报纸,报纸上刊登了对面房子里B夫人自杀的消息,还登了死者照片。她不禁一愣:“啊呀!那不是对面楼里的太太吗?那些老鼠就是从她家逃过来的。她干吗要自杀呢?”马西夫人自语道。
B夫人一死,那幢楼房就被拍卖了,那些老鼠又结队“回家”。过了些日子,楼里搬来了新主人,是个衣着入时、满头金发的女人。她曾经当过舞女,以后时常有个年轻男人出入她家。一天,这个男人在楼里突然心脏病发作死了,就在他猝死之前,这座楼里的老鼠又一次逃到马西夫妇住的楼里来了。
年轻男人死后,女主人搬家了。奇怪,老鼠又回了旧窝。不久,又有个年轻的实业家搬进去住。很长一段日子,周围太平无事。可是,有一天,又出现了老鼠搬家的现象。
“又要发生什么不测了!”马西夫人不由得担心起来,果然,没多久,《纽约时报》登出消息:“一个年轻实业家因飞机失事死亡。”“啊!就是对面楼里的房客!早知如此,趁老鼠搬家的时候告诉对方就好了。”夫人深感懊丧。
接连发生的不测使人们对这幢楼房望而却步,再也没人敢去租用,只得空闲起来。只有那些老鼠重返家园,在楼里肆无忌惮、悠哉悠哉。据说这幢楼早先是由一个有名的律师出钱建造的,房子造好不久,律师精神失常,住院治疗,但是迟迟不得康复。一天,律师从医院里溜出来,跳入赫德森河死了。
排除了气候、温度等物质性的因素之外,猫鼠之类的动物预测说明了什么呢?
黄莺的本领
黄莺又称黄鹂,是一种名气很大的可以作为观赏的鸟,它的鸣声婉转,素有“歌唱家”之誉。它在夏季分布于北半球的法国、中国和日本等地,冬季则迁往靠近赤道的埃及、苏丹、马来西亚、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
欧洲的动物学家为了弄清黄莺究竟是在何处越冬这个问题,曾经使用环标放飞的方法,终于发现它们是在苏丹尼罗河的发源地一带栖息越冬的。当春暖花开时,黄莺又向北返回了,它们的飞行路线是先顺着尼罗河,在亚历山大向左转弯,沿非洲海岸线向西飞行,在临近突尼斯时改变航向往西北飞行,最后沿意大利海岸线飞回法国。
对黄莺的这条飞行路线,科学家有些迷惑不解。因为,大多数去苏丹越冬的鸟类都是走的另一条飞行路线:沿着小亚细亚海岸线飞行,飞越伊斯坦布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再横穿巴尔干半岛返回法国。不过,既然黄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线,想必它们自有道理。也许,它们在那条线路上发现了更多的食物?或是由于它们的祖先世代沿着那条路线迁徙已经习惯而沿袭至今?
科学家还发现,黄莺在迁徙的路上,总是白天停落枝头,喈喈鸣啭,夜晚就找不到它们。因而又得出这样的结论:黄莺迁徙时是白天歇息,夜晚飞行赶路。这当然是它们的权利。可是,在夜晚,它们是靠什么去识别路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