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存是艰难的,竞争是残酷的。这个忙碌紧张、喧嚣浮躁的社会,已经让竞争变成一个沉重的话题。大街上铺天盖地的广告战、价格战、渠道战还有拉锯战此起彼伏,职场中尔虞我诈、明争暗斗、造谣毁谤乃至拳脚相向的无声硝烟仍在弥漫。
同时,激烈的竞争也给人际交往笼罩了一层阴影。你看,昨晚还是把酒言欢、无话不谈的知己,今天却为了各自的前途命运变成勾心斗角的竞争对手,彼此都将对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这些情况,很多人都不愿看到,但又不得不面对。
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竞争从来都是无所不在。竞争,确实能够促使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与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具有一种非输即赢的单向思维。特别是一些争强好胜的人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只想自己赢别人输,把成功建立在他人的失败和痛苦之上,致使攀比心理、名利思想主导他们的一切行为。这样的人一心求胜,以自我为中心,从不关心对方的想法和利益。
的确,有时候人们会忘记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强大,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实际上,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并非一定要你输我赢,全球化让合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而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你赢我输的合作可以维持长久。
与这种“成王败寇”的片面思维模式相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双赢和共赢的人际交往模式。这种模式的思维特质就是推崇竞争中的合作,寻求双方的共同利益,即你好我也好,可以说是一种成熟的“双是人格”。具备这种成熟思想的年轻人,完全可以用双赢的智慧和博大的胸怀去剔除竞争的尖锐锋芒,与竞争对手一起携手合作,并肩同行。
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
然而,在领奖的时候,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科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她由衷地说:“请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竞争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对方的面子。相信无论对手是谁,都会感激褒曼,认定她是可以倾心结交的朋友。
英格丽·褒曼的寥寥几句就渗透着双赢的智慧。小到私人领域,大到各行各业,双赢和共赢才是一种永恒的合作模式。它让这些竞争对手放松心灵,面带微笑,在互相关爱、互帮互助的和谐环境中共同进步。
竞争体现了这个时代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特点,双赢更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个人的思想高度!同自己的对手微笑竞争,这是我们人生的至高境界。
蒙牛总裁牛根生就深谙竞争与合作的道理。在蒙牛集团创业的初期,有很多人问他:“在蒙牛的广告牌上写着‘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字样,这显然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广告艺术。但是,您真的认为蒙牛有超过伊利的那天吗?如果有,大概是什么时候?”
牛根生明确地回答:“没有。商业竞争只会促进发展。你发展别人也发展,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双赢’,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国内外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地方由于互相竞争而催生了多个名牌。”
他举例道:“虽然德国是弹丸之地,比我们内蒙古还小,但它就拥有五个世界级的名牌汽车公司。有一年,一个记者问奔驰公司的老总,奔驰汽车为什么会飞速进步、风靡世界?老总回答,‘因为宝马将我们撵得太紧了’。记者又转问‘宝马’老总同一个问题,这位老总也说‘因为奔驰跑得太快了’。美国的百事可乐自从诞生以后,可口可乐的销售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增长,这就是由于竞争逼使它们共同走出美国、走向世界的缘故。”
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竞争队友”的战略分布图。牛根生说:“竞争伙伴不能称之为对手,应该称之为竞争队友。以伊利为例,我们不希望它有问题,因为草原乳业是一块牌子,其中蒙牛、伊利各占一半。虽然我们都有各自的品牌,但我们还共同拥有‘内蒙古草原牌’和‘呼和浩特市乳都牌’。伊利在上海A股表现好,我们在香港的红筹股也会表现好;反之亦然。蒙牛和伊利的目标是共同把草原乳业做大,因此我们是休戚相关的。”
这就不难理解,在伊利高管出事以后,牛根生和他的蒙牛集团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说了很多好话。
在一个人的人脉网中,不仅要有在关键时刻或为难之处给与帮助的朋友、贵人、合作伙伴,而且还应该有与自己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从某种意义上说,竞争对手正是促使你不断奋发进取、超越自我的“战略伙伴”。为此,20几岁的年轻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养成双赢的思维习惯。双赢和共赢的核心就是利人利己,正像广告词中所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们既要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求,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拥有成熟的思想。年龄增长跟心理成熟并不一定会成正比。真正的成熟,是勇气与体谅之心兼备: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又能体谅他人的感受与想法;有勇气追求利润,也顾及他人的利益。这两者是双赢思维不可或缺的因素,彼此保持平衡才是思想成熟的反映。
乐于共享的心态。“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乐于分享的人,通常具有厚实的价值观与安全感。他们认为成功并非要压倒别人,而是追求对各方面都有利的结果。他们也相信资源很丰富,人人皆可享有;世界很广阔,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他们从不害怕与别人共名声、共财富、共权势,就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开启无限的可能性,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
总之,年轻人必须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利人利己的双赢思维一起成长,“牵手”共进,而不是以“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赌气心态,非要弄得鱼死网破、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