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2800000007

第7章 酒道与酒礼(3)

在古人心目中,不仅无酒不成礼,而且盛酒的器皿的式样、大小、多少、摆放的位置等等,也都有讲究,决不可随心所欲。比方天子吃饭时要摆26个食器,公爵16个,诸侯12个,上大夫八个,下大夫六个。在祭礼宗庙时,地位高的人用容量一升的“爵”盛酒敬献,地位低的用容量五升的“”。子爵、男爵宴饮,最大的盛酒瓦器“缶”要放在门外,较小的“壶”放在门内。古时没有桌椅,人们在地面铺席待客。席子如果是南北方向摆放,以西方为上首;东西方向摆放,以南为上首。如此等等,可以说十分繁琐复杂,等级森严。

说到这里,可能会使人感到奇怪,酒与礼的关系,怎么会这么密切呢?《礼记·礼运》中有一段话说: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尊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这里明确地说明,礼,产生于饮食行为。应该说这个说法基本符合实际。对于原始社会的人来说,最大的事莫过于果腹充饥。当时人们集体从事渔猎和采集,获得的食物,按人头分配,在漫长的岁月里,成为共同生活的准则。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食物也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进人有阶级的社会,有的人成为统治阶级,更多的人成为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不劳动或少劳动却占有更多的食物,驱使被统治阶级为他们从事生产,这就要求有一套较完备的管理办法,使他们获得统治的权柄。而这种权柄,就是礼。

在统治阶级需要的众多的食物中,酒是一种珍贵的、特殊的食品。最早的谷物酒,是汁渣混在一起的“醪”酒。人们吃这种醪酒,不仅味道比谷物好,提供的热量高,同样也可以饱肚子,而且还可以节省粮食,正像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吃粥比吃饭省粮。当时既无爵、尊等盛酒的器皿,也没有桌椅,人们吃酒,只能在地面挖一个坑盛醪酒,用手捧着吃,就叫“尊饮”。随着社会的发展,谷物的增加,酿酒技术的进步,酒也多了起来,而酿酒的劳动者却渴不到酒了。酒被统治阶级所占有,只有他们可以大量的尽情地喝。但是,酒是一种很特殊的食物,和谷物瓜果都不一样。谷物瓜果吃多了,固然不好,会伤害自己的身体;而酒饮多了,就不仅是伤害自己的身体,还会失去理智,甚至危及他人,发生诉讼之事。对此,古人早有认识,所以制定一套“酒礼”,以使人不致于滥饮,不致于无节制的饮。在饮酒的过程中,由于有礼必须遵从,即使饮宴的时间再长,也不致于过量。《礼记·乐礼》中就明确说过:

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

特别值得指出来的是,在古汉语中,“礼”本通“醴”,可见二者关系之密切。由是也可以看出古人对于“酒礼”之重视。其规定虽说很复杂,但大体可以归纳成四点:

①饮酒有一定的时间,只能在遇有典礼如祭祀、婚丧、加冕等等情况下,才能饮酒。

②饮酒时必须遵循天、地、鬼(祖先)、神,长、幼等顺序,比方长者没有饮,幼者不能先饮。

③不可无节制地饮,必须遵守数量的规定,最多不超过“三爵”,即“礼以三爵而油油以退”(《礼记·玉藻》)。

④每次饮酒,都有监督的人,监督必须按礼行事。

违反了以上这些做法,就是违礼。这些做法,都贯穿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等级观念。制定这些礼的目的,本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与普通的平民百姓关系不大。《礼记·曲礼上》中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在当时的统治者心目中,“庶人”是无足轻重的,这本是时代的必然。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礼被废止,被淘汰,也是合情合理必然的事。但其中有些具体的做法,不仅被保留下来,且成为传统沿习至今,如祭祀时的饮用酒,节日中的饮用酒,婚嫁、生丧时的饮用酒,迎宾送客、出师祝捷等等方面的饮用酒,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陆续作一些介绍。还有一些流传久远的酒俗,我们不好归类,但影响很深,至今仍可见到,不妨在此选几项说说。

饮酒的环境

中国人饮酒,很讲究环境的选择,即或是极端嗜酒的人,也很少见到手提酒瓶走到哪里喝到哪里的现象。由于人们的地位不同、心理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对饮酒环境的选择,差异很大。例如身为帝王的夏桀、商纣,喜在豪华的玉砌“瑶台”上饮酒,还要在台前掘池盛酒,堆糟为山,悬肉成林,观三千人俯身就池而饮。汉武帝也搞过这种耗费惊人的饮宴。隋炀帝役使了数万人建了座叫“迷楼”的高楼,经常在上面饮酒作乐。他还喜欢在船上饮酒,并有妓女乘坐和陪臣饮宴的船同行。类似的例子很多,我们不再多举。由于这种奢糜荒淫的作法遭到世人的唾骂,大概后来如果有帝王想搞,也不能不顾忌三分。

帝王吸取民脂民膏砌台筑楼饮酒作乐,固然不可取,但在高的地方饮酒,也确有它的好处:一是高处相对比较清静,干扰少;二是饮酒往往周身发热,而高处空气流通好,比较凉爽;三是眼界开阔,望月观日,欣赏风光,自然优于平地。所以历代卖酒的场所,不少都修建成楼。古籍中记载的较著名的酒楼如魏时期的“青楼”;南北朝时的“明月楼”;唐代的“红楼”;宋代的官、私酒楼更是举不胜举;明代仅太祖登基不久,在南京就建了10座酒楼;直到本世纪,酒楼更是遍及全国。要说明的是,后世有的虽名为“酒楼”,但并非“楼”,因为“酒楼”一词逐渐变得与“酒店”“酒馆”等同义,都是指卖酒、食的场所。

在高楼饮酒虽有可取之处,但饮酒者必需有一定的财力,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因此在山丘饮酒,观赏大自然的风光,受到更多的人的青睐,尤其是文人雅士。假使那地方不仅有山、还有水,山青水秀,林壑石泉,更是理想的饮酒环境。古代文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饮酒,歌颂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胸中勃兴之豪情,感故园之沦落,哀生民之多艰难,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他们之中许多人选择山椒水畔饮酒,其志并不在酒,正如宋代文人欧阳修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在有山、水的环境中饮酒,当然很好,但找不到山、水时,荒村、古寺、郊野,也都是古人常去的地方,较之大雅之堂、繁华之肆,更受到文人雅士的欢迎。

明代人吴彬在《酒政之则》中提到“饮地”,认为“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曲石间、平畴、荷亭”,都是理想的饮酒场所,无疑因为它们高、静、幽、美。

今天,在风光明媚、远离喧器闹市的地方饮酒,仍是相当多的中国人的选择,其心理状态无疑受到了传统的影响。

时间的选择

我们在这里说的时间,包括四季和昼夜。在这方面,商、周时比较重视,他们不是什么时候想喝就喝,这些我们已在前面作过简要的介绍。春秋战国以后,人们越来越不讲究这一套了,想喝就喝,无论春、夏、秋、冬,也不管是昼是夜,甚至通宵达旦,日以继夜。例如春秋时代的齐景公“纵酒,七日七夜不止”;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还有“五日五夜不废酒”的,打地洞钻进去“无复昼夜”饮酒的……直到清代,几乎各朝都可以找到醉生梦死的典型。这样的酗酒者,身为帝王因之亡国,本是属臣贻误大事,所以一直受到世人的谴责,即或是在春秋时代,也被斥为“淫乐”,既然饮酒“无复昼夜”,就更不考虑春秋四季了,故而中国的传统酒德中一直反对“夜饮”。今天如果有人饮酒不要讲通宵达旦,即可经常是半三更,喝得醉醺醺地,也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和非议。

人们反对“夜饮”,主要是反对毫无节制地酗酒,不是说花前月下就不能酌几杯。《酒政之则》中关于“饮候”,就提到“春郊、花时、春秋、新绿、雨霁、积雪、新月、晚凉”,还说:“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明代文人袁宏道在《觞政》中也说到,“醉花宜昼,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洁也……,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一云:‘醉月宜楼,醉暑宜舟’”。择好时可以获得更多的乐趣。

饮酒的方式

古人饮酒的方式,大抵不外乎独酌与群饮。所谓独酌,也就是一个人喝酒。“独酌南轩,拥琴孤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独酌梅花下”,“操一瓢兮独酌”,可见独酌是古人常有的事。所谓群饮,顾名思义,就是不是一个人喝酒,例如亲朋相聚,迎宾待友,直到各种宴会。

同类推荐
  •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本书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
  •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医学文化博览(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医学文化博览(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介绍了中医文化之源流,包括对中医发展影响深远的名著、名医,中医诊疗方法,百草药性,养生妙法等内容。
  • 中华姓氏大探源

    中华姓氏大探源

    本书集丰富有力资料性、充满趣味的娱乐性、论证严密的学术性和文采斐然的文学性于一炉,给读者朋友们烹制出了一份美味无比的姓氏大餐,能让你在入口之后,犹入时空隧道,遨游于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身监其境地感受姓氏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行一次趣味非常的寻根之旅。
  • 普洱溯源

    普洱溯源

    近年来,普洱茶经历了一个非常时期,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业界业外人士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见地,有褒扬者,有贬抑者,这很正常。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思想框在框子里去统一,但不管怎么说,商业炒作也好,市场规律也罢,毕竟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了一股普洱茶风。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使普洱茶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为还普洱茶之真正面目。
热门推荐
  • 豪门暖婚:绝宠小娇妻

    豪门暖婚:绝宠小娇妻

    她不过是去做个采访,迷糊之间却被人卖了吃干抹净从此,人前得装恩爱夫妻,人后却是陌路。正当她以为自己走进了他的世界时,他却提出了离婚,瞬间,她失宠失业成了无家可归的游民。他是叱咤风云的帝凰集团掌门人,身边美女无数,却不得不接受一桩虚假的婚姻,连带新娘也是假的。他原本以为不会动心,可这个可恶的女人竟做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让他不得不注意到她。三年后的一天,他再次偶遇她,可恶的女人,竟然已经有了别人的孩子。那孩子粉雕玉琢分外可爱,竟然有几分像他小时候。“这是谁的孩子?”“前夫!”“我的?”“你是前前夫。”“老婆,当初我错了,可当初不与你离婚我怎么能娶你白浅浅?”本文一对一,不虐,暖文
  • 拯救失落文明

    拯救失落文明

    一个残缺的白玉指环、一位绝美的极品校花、一层隔绝千年的灵力封印……。巍峨昆仑山下的小山村,竟然走出了一个绝世高手。萧凡,带着一只还没脱奶的小熊猫,就这么一头闯进了高楼林立的大城市,踏上了装逼撩妹的修真不归路,开始了一段拯救失落文明的伟大征程。
  • 绝代天骄,悍妃戏冷王

    绝代天骄,悍妃戏冷王

    【全文完结】昏睡了一个月,被宣布要永远睡着的七王爷急需娶个陪睡妃。谁那么倒霉,要嫁个躺在寒玉床上的“活死人王爷”?她,刚刚穿越的百里飘雪幸运中标了!大婚之日,八抬花桥,十里红妆,浩浩荡荡,惊动了全京城!将军府的三小姐百里飘雪貌比天仙,却无才无德,是一个出了名的废柴花痴胆小鬼。听说要嫁个“死王爷”,连夜上吊没死成,醒来后,已经换了主。她,百里飘雪,人如其名,百里之内,销魂剑出,霜雪满天纷飞扬。毒医双绝,剑气如虹,来自异世的特别国际刑警,谁敢惹她?他,凤元宇,魔尊降世的凤氏皇朝七王爷,天下第一的睡美男子。洞房花烛之夜,昏睡了一个月的“死人”恶魔王爷蓦地睁开了眼睛,惊得百里飘雪目瞪口呆……从此剪不断,理还乱,上穷苍穹下碧海,痴缠不休……天娇,绝爱,双剑合璧。到底是谁痴了谁的心?谁碎了谁的梦?我为你成魔,罚你来陪我一世繁华……生生世世,情牵两心,醉卧红尘,只羡鸳鸯不做仙……推存媚媚的两本完结文《战王的小悍妃》,《血影邪君,神医琴后》。
  • 校草的换心恋人

    校草的换心恋人

    “这颗心不是你的,你为什么要拥有它?”“因为我要,活着!”————————————“你爱的是这颗心,还是我?”“我`````”————————————俩个人相遇相恋是天意,俩人被一颗心捉弄也是天意,只是,他爱的到底是什么?
  • 创世纪末世进化

    创世纪末世进化

    末世是大家的,末世也是强者的。末世也是新的开始,神话的起源,历史的起点,如果你我在末世不幸没被挂掉,而又悲催的成为了强者,那么你们只能勉为其难的铸造神话!嘿嘿
  • 末世奇葩路

    末世奇葩路

    身处修仙界的木子鱼因天时地利人和而穿越到了地球……人和你个大头鬼啊!木子鱼欲哭无泪,默默的扳着手指头算了算,师祖是地灵界穿越到了天灵界,师祖母是妖界穿越来的,师父是从天灵界穿越到原始大陆再穿越回来的,连我也要步了他们的后尘吗?可素人家是穿越到了和平时代……
  • 佣兵天下,倾世狠妃

    佣兵天下,倾世狠妃

    她是雇佣兵界的翘楚,却被心爱之人残害而死。一朝魂穿,涅磐重生。她是病太子的冲喜新娘,却树威里外。更过分的是竟然让她喝一只鸭子拜堂,立刻怒火中烧,把礼堂弄的鸡飞狗跳。养亲信,通经脉,升等级!二小姐阴险狡诈,她便更胜一筹七皇子欲意轻薄,便让他断子绝孙云国太子情牵,雨国太子意动,云国皇帝迷乱,雨国皇帝强求,看她如果且试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向共产党

    心向共产党

    2012年全市财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加强财政监管,为加快推进“五个鄂州”建设、实现鄂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撑。
  • 七诫城

    七诫城

    高二学生赵一泽在一个雨夜收到同班同学林依的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唤其务必深夜在教室里见面,说是有秘密的事情要说。那条短信是充满了死亡的味道的,而当赵一泽真去赴约的时候,他就看到林依在教室的风扇下,上吊死了。之后,警方介入了这个案子,却得出了被害人是自杀的结论。赵一泽却不这么认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找到了其最好的朋友帮忙调查。可等到那个朋友将一切都调查清楚想要告知赵一泽的时候,却意外从学校的天台坠落。警方依旧将这起死亡案件归为了自杀。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那些死者死时紧握的空白手机到底是在传达什么讯息?而那些亲笔的遗书又是怎么回事?赵一泽渐渐走入迷宫之中,而就在此时,命案再次发生……
  • 发背对口治诀论

    发背对口治诀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