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100000190

第190章

第十八节

郑经的突然发难引发了北京的政治地震,是容忍还是战争,林汉帝国朝野分成两个派别,在朝堂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总参谋部的青年军官们怒不可遏,当安徽都督王大海、破虏将军马英的军报以塘报的形式公开之后,总参立即炸了窝。

按照一六八八年林汉帝国的战略部署,南下的步骤分别是:西线兵团瑞克所部进攻湖北、中原兵团马英所部进攻江苏、南方兵团王大海所部拿下江西,二十余万大军分三路同时发动进攻,最后越过长江,统一全国。

现在郑经的突然发难就打断了这一个步骤。之前的攻击目标:湖北、江西、江苏、浙江都是伪清的地盘,汉军拿下它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现在郑经和杨起隆一东一西,居然抢先动手,从而导致大汉军两个兵团落入丧失进攻目标的境地,这实在是令人非常愤怒。

而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江苏为江南菁华之地,人口众多,地方富庶,帝国早已垂涎三尺,早在几年之前,总参谋部就已经把它列为必取之地,而这一次的南下战争计划之中,汉军就是打算利用之前早已联络接纳的漕帮牛千毓等人,就地抚绥地方,征集物资,准备不停歇的一口气打到浙江,将伪清简亲王喇布、康亲王杰书碾得粉碎,把江苏、浙江两省富庶之地纳入版图。但郑经的这一次突然行动,就仿佛当面扇了汉军一个耳光,扇得总参谋部目瞪口呆晕头转向。

在青年军官的强烈要求下,汉军总参谋长周培公、中原兵团都督马英、海军第一舰队提督伏波中郎将施琅立即上书林风,恳请皇帝立即下诏,向台湾郑经宣战。

然而,大汉户部尚书陈廷敬、通商侍郎许淡阳等人坚决反对和台湾开战。

他们认为:“河北久战,民生凋零,田赋衰竭,而我大汉立国不过三五载,根基尚浅,民多有未服,经久以来,国家财源向以海商为擎天之柱,故若与郑氏交恶,海上兵戈必起,山东、直隶乃至辽东各港商民必然惊惶失据,通商经济,除朝鲜、蒙古外,日本、江南、南洋必断绝往来,若情至于此,恐三军无饷,百官无禄,朝廷将无以治天下矣!……”

因此,他们提出的办法是,关于台湾郑经抢占江苏一事,林汉帝国应当“徐徐图之”,不能冲动,要谨慎,要尽量用外交手段来进行反复交涉,千万不能“逞一时意气而陷朝廷于两难”。

这封奏折由通商侍郎许淡阳执笔,户部尚书陈廷敬、礼部尚书杨名时、山东巡抚汤斌、宁锦巡抚赵申桥等近六十余名四品以上大臣署名,递到了林风的御案上。

两派在朝会上争执得异常激烈,总参谋部和近卫军系统的军官站在一条线上,坚决反对绥靖政策,破口大骂反对文官是“背主之贼,卖国奸臣!”而文官派则暴跳如雷、痛哭流涕,威胁要撞柱子、跳楼,一面大骂军官派“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一面强烈要求林风惩办这些“兵痞无赖”。

林风这时很有些犹豫。郑经和杨起隆不同,相对于那个邪教教主,郑经不论是实力还是名声都要强得多,这几年以来,汉军和台湾一支保持着相当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南一北,政治上相互呼应,情报上相互合作,关系相当不错,虽然近一两年来双方在海商贸易上有了一些矛盾,但也还没有达到发生战争的程度,实际上在林风内心深处,他也是很不愿意和台湾郑经开战,在他的设想之中,他希望当林汉帝国统一大陆之后,再用谈判招降的手段来解决台湾问题。

实际上,在林风所知道的历史上,台湾郑氏军事集团最后也是在海战失败之后投降了康熙,所以如果一旦当郑经死亡,失去了强势首领的压制,这个由海盗团伙蜕变而来的军事集团很有可能因为内部矛盾尖锐对立最终分崩离析,因此他从来都没有把他们看成一个是一个难以对付的敌手。

在林风看来,台湾方面的政治立场和林汉帝国非常接近,都是以大汉民族主义为精神支柱整合起来的军事集团,如果康熙没有倒台,他们很有可能站在民族主义的大旗下保持一定的凝聚力,但若是面对持同一政治主张的大汉政府,他们的旗帜和口号就不一定站得住脚。

虽然台湾还扶持了一个什么明朝宗室后裔,但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有人会相信郑氏集团还是忠于那个虚无缥缈的前代朝廷,所以,当林汉帝国剿灭伪清残余,消灭吴三桂集团之后,面对林汉帝国这个庞然大物,林风相信,以汪士荣的才干,台湾问题必然兵不血刃。

最重要的是,在林风内心深处,还是对这支昔年汉民族最后的武装力量保持着相当的敬意,能不打内战,那就坚决不能内战。

但是现在的情形却像是给了他当头一棒,台湾郑经这时经过两年多的整合消化之后,显然已经完成了对福建一带的绝对控制权,南拒尚之信、北攻杰书,甚至能够腾出手来窥测江苏,这和林风所知道的那个军事上保守、政治上低调的郑经判若两人。

至于文官派所忧虑畏惧的商业经济危机,林风倒不是什么很放在心上,实际上文官派的这种考虑实在是有些短视:这个世界上哪有因为害怕影响短期贸易而拒绝战争的国家么?林风帝国为什么要进攻江南?除了统一国家义务之外,难道不正是为了出于工商经贸的扩张么?在一个新的生命孕育喷吐之前,阵痛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令人期待的,这不是拒绝战争的理由。

就在北京朝野乱成一团时,湖北杨起隆所部终于完成了汉阳攻城战的最后集结,在汉阳城外的大营里,杨起隆异常高调的接见了帝国钦差,一反平日的卑躬屈膝,傲然不跪,大汉皇帝颁旨钦差、翰林侍讲袁文立勃然大怒,厉声斥责,然话未过三句,杨起隆即拍案而起,帅帐武士蜂拥而上,将颁旨钦差连同他的副使、随同近卫军官兵二十余人全部斩首。翰林学士袁文立大呼“逆贼”,至死骂不绝口。

公元一六八八年九月,农民起义军领袖杨起隆再度起兵,于湖北省汉阳府府城外登基为“大明皇帝”,年号“中兴”,册发妻张氏为后,立第三子杨元洪为储,封部将旁大疤子为“大明都总管大元帅”,之后,即纵兵抢劫汉阳府十一县,犒赏“从龙官兵”。

一路尾随杨起隆之后的瑞克兵团也已攻克襄阳府、宜昌府和荆门州大部县城,将整个鄂北、鄂西北收入大汉版图,闻杨起隆叛汉登基,立即统率大军南下,命令大汉骑兵第七军王进宝所部为先锋,火速进占安陆,步兵第十军王承业所部为左翼、步兵第十二军******所部为右翼,军团部携近卫步兵第一军、暂编步兵十五军乘船循汉水前进,同时飞马传令,命令新近投降汉军的原湖北军阀罗盘根所部坚守汉阳、武昌,意图南北夹击,将杨起隆的六万农民起义军歼灭于汉阳地区。

杨起隆所部主力全部集结于湖北汉阳府,前有伪清绿营军固守坚城,后有数万精锐汉军一路追击,情势危急之至,不得已之下,数万农民军不计伤亡亡命攻城,但这时的汉阳府城守军却早已接到了瑞克将军的严令,拼死固守,杨起隆亲自督阵,无分昼夜连攻三日,然而却因守军士气旺盛、器械齐全、城墙坚固,伤亡四千余人竟无有寸进。

就在如此关键时刻,西北兵团突然传来警讯:

公元一六八八年八月十九日,西蒙古准葛尔汗国六万铁骑突然出现在甘肃西北部,连续击破汉军数十个烽火台,二十一日午夜,准葛尔汗王葛尔丹亲统两万铁骑奔袭西宁,西宁守军,大汉步兵第五军两个营猝不及防,兼之兵力薄弱,丢失城防之后突围不果,全军覆没,为报复昔日林风忻州屠俘之仇,葛尔丹亲自下令,将俘虏的汉军伤兵全部绞杀于西宁城头。

此役,汉军西北军团赵良栋所部西宁守军一千一百六十八名官兵无一生还。

消息传到兰州,大汉甘肃都督赵良栋怒而拔刀,一连砍断了两把军刀,发誓必报此仇。然而此刻他的西北军团却是大汉众野战兵团中实力最为薄弱的一个,辖下竟然只有两个野战军,所以虽然怒火万丈,但面对葛尔丹的数万铁骑,却也不敢轻举妄动。

西北兵团兰州本部连夜传令,紧急召回驻防肃州、凉州等地驻军,然而这时蒙古军已然攻克西宁府,甘肃西北驻防军的回援路线早已被敌军切断,各路外地守军不得不远远绕道,尽管如此,仍然屡屡遭到敌军骑兵袭击,损失惨重。

八百里求援军报立即发出,寇北将军赵良栋除向北京总参谋部请求增援外,竟然径自越过建制,直接就近向鄂北瑞克军团、张勇的四川兵团行文请援。

然而这时大汉在西北地区的唯一机动兵团、安西将军张勇所部却按照林风的命令改组为山地兵团,两万五千余官兵分散驻防在四川省境内的各个府、州、县,且眼下正在换装武器、补充骡马、被服,以小部队的单位进行山地训练,收到赵良栋的求援军报之后,张勇虽然立即下令部队集结,然而没有一、两个月的准备,也是很难出川作战。

战事情急,大汉西线兵团指挥官、陆军中将,羽林将军瑞克当机立断,一面向京师皇帝陛下、总参谋部谢折请罪,一面行使战区司令的“临机权变”之权,西线兵团除了留下大汉兵团第十军王承业所部占领安陆府,近迫、监视杨起隆大军之外,其余四个军立即向西疾进,增援西北赵良栋兵团。

葛尔丹大举寇边,兰州告急,京师再次大震,这时为南下大战,林汉帝国西北部防御极度空虚,帝国的全部精锐兵团几乎都布置在战争初发位置上了,越大同以西,除了蒙古将军赵广元那一道寥寥数万人的薄弱防线之外,诺大的国土之上,竟然没有一支真正的野战部队,其中,山西、陕西自从四川之战结束后,随着张勇兵团的西进、瑞克兵团的南下,两个大行省,均只有巡抚直辖的两旅地方军以及都察院控制的两旅都卫军,合两省之力也只有一万六、七千兵员,充其量也只能担负起剿匪、巡逻等地方治安任务而已。

如果说要比喻的话,那现在林汉帝国的西北领土就宛如一个巨大的鸡蛋,赵良栋的那一支西北兵团就是那层薄薄的蛋壳,只要葛尔丹砸烂这层蛋壳,那西北甘肃、陕西、山西等省近两千万百姓就会立时陷入灭顶之灾。

这一刻局势之凶险,前所未有。

就在林风纷乱彷杂之际,台湾东宁总制、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叩关天津,声称奉命大明延平郡王郑经之命,出使大汉。

礼部的紧急文书自天津而至,竟与西北赵良栋的告急军报一南一北,同时进入北京。

天下事如此“巧合”,莫与此为甚。

同类推荐
  • 血染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陆战

    血染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陆战

    本书内容包括大上海保卫战、平型关伏击战、徐州会战、德军闪击波兰、敦刻尔克战役、季赫温防御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波罗的海战役、布达佩斯战役。
  • 三国之我乃天下霸主

    三国之我乃天下霸主

    华夏第一兵王因任务为国捐躯,却阴差阳错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历史上蔡邕的长子,蔡琰的哥哥。看他如何一步一步的成为王者,让蛮夷明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趣说清史

    趣说清史

    这本书是我的处女座,也是我的一个成人礼吧,十八岁开始写,希望二十岁前能写完,这本书主要记载清朝三百多年的历史,由小天我带领大家回顾一段真实的历史,大清王朝!因为写作目标是清朝,所以大家不要闹民族矛盾,谢谢,因为是三百年的故事所以会写很久,送给和我一样喜欢历史的朋友!
  • 重返三国之辅佐诸葛亮

    重返三国之辅佐诸葛亮

    历史是什么?三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五胡乱华的悲剧?诸葛的蜀汉精神能否带动两千年中国历史走向更强盛更理性的轨道?一位诸葛亮的粉丝回到三国,辅佐心中的偶像。在三国历史的舞台沉浮奋斗,在熟悉的历史中反思创新,在战火中成长壮大。谱写儒家精神的新篇章,书写热血沸腾的新三国历史!
  • 天机谜图

    天机谜图

    唐朝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让易学的宝典《天机诀》流落民间,传说《天机诀》能窥视天下风云,拥有左右时势的权力。但它散落民间后,一直沉寂了千年,再没有出现。民国初年,孤儿李季无意得到了《天机诀》的线索,此时袁世凯正妄图称帝,也希望寻到《天机诀》,除此之外,黑帮、日本武士等几派人马也加入了对《天机诀》的争夺。李季由此踏上了一段惊奇无比的旅程,他要一步一步解开环环相扣的千古迷局……
热门推荐
  • 三国之轩辕春秋

    三国之轩辕春秋

    赵家卫国喝:生前护国际,死后赴黄泉;痛饮孟婆汤,有缘轮回见;肩负大山命,励志救苍天!军马戎生半载,踏平羌胡异族,重组我泱泱华夏社稷!幽州:我之起点!草原:我来称王!中原:我来称帝!江南:我来统领!倭国:血屠报国!朝鲜:重新称臣!高句骊:跳梁小丑!三大帝国:北汉宣战!敢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我就是轩辕晨光,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武才”,论谋略,我不及孔明手指;论政务,我不及文若大贤;论武艺,更不如飞将奉先;惟独我的胆识,可以比天!天下一统!笑傲人生!青梅煮酒!名流青史!【小说内容皆为虚拟,切勿当真!】【搜群:365746178(三国轩辕春秋·书友群)→欢迎你的光临】
  • 混子的兄弟

    混子的兄弟

    一个还是花季的学生,却只身混入黑道。成为了黑道大佬。看他如何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成为万人之上,零人之下!群550417411
  • 网游之纯白天使

    网游之纯白天使

    ·堕落又如何?还不是名扬三界。·…………………………………………QQ群:①210588996(作者在线)求收藏,你懂得。。。
  • 第一帝女

    第一帝女

    她曾嫁给自以为心仪的男子,不曾想他竟然把自己当成棋子她以为离开王府就万事大吉,不曾想却是踏入是非后宅、朝堂、江湖,一切都随心所欲吗
  • 论作为输出的自我修养

    论作为输出的自我修养

    我不是战士,不是剑客,不是刺客,不会什么魔武双修。我不能横扫八方,摧枯拉朽。不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不能方寸之内,有我无敌。在面对这些人的时候,我只能……先。怂。为。敬。然后再……教!你!做!人!
  • 快穿系统:傲女要上天

    快穿系统:傲女要上天

    她只记得当时她订了炸鸡来着,然后就莫名其妙的死了,我的炸鸡啊!!!花千骨是吧,她要给她来个毁形象的花千骨;婊子是吧,她要给她扳弯,咦嚯嚯嚯;什么男主女主,把男主调教成gay才有成就,啊哈哈哈
  • 芊芊萌萌哒

    芊芊萌萌哒

    “本公子我可好看?”“没本公子我好看!”“敢问公子大名?”“白——哦不,吕卜晖,我是说这个鸡很白。”白芊芊讪笑着回答,李萌看着那只剩下鸡骨头的盘子,鸡很白吗?”白芊芊心不在焉地问着;“李公子,你是做什么的?”李萌笑着回答,“我做买卖的,你呢?”“我家里蹲——哦,不,我也是做买卖的,只不过是做店铺生意,呵呵!”
  • 谁说机器不能卖萌

    谁说机器不能卖萌

    洛染沫是一个三十世纪被研究出来的新型机器人,在当时社会都是独一无二的终极武器。这样的她却一不小心穿越到了二十一世纪,开始了她假装人类的故事。本文笑点颇多,女强男更强,强强联手。
  • 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除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 寂灭仙穹

    寂灭仙穹

    万法为图,星辰铺路,时空破碎,众神湮灭,仙穹之上谁为主?大道不仁,万物苍生皆沦做迷局棋子,终其一生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那修炼长生,徒劳活命又有何意义?当迷局苏醒,少年冷眼望向诸天仙穹,一切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