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100000102

第102章

第十四节

春寒霜重,乌黑的大地上点缀着点点白雪,太阳升得老高了,但树梢上的冰棱却迟迟不能融尽,从长城外刮进来的大风阴冷而干燥,更增添了几分寒气。

汉寇北中郎将赵良栋骑着一匹枣色战马,伫立在山岗上,督策着他的部队向山西腹地行进。这位汉军的边关大将穿着一套标准的将官制服,骑着一匹火红的战马,甚至连腰刀的刀鞘都被描上了朱漆,而这个时候偏偏又站在最显眼的高处,远远望去,仿佛一团鲜红的火焰。

战争是上月初六爆发的。

和许许多多令人恼火的事情一样,汉军与准格尔战争的导火索是一件非常微小的事情。

自从准格尔大汉葛尔丹率军“伐清”之后,数万精锐的蒙古铁骑如同潮水一般涌入了山西北部,虽然从一开始,汉军就对这支异族军队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但因为政治方面的关系,却也没有公开的表示过敌意,驻扎在大同府的第五军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甚至还得到“不准擅开边衅”的命令,所以虽然长城之外的蒙古草原上科尔沁、土谢图和准格尔大战连连死伤狼藉,但不论是宣化的第一军还是大同的第五军都一直保持着相当的低调,对屡屡求援的科尔沁使者左右推托,竭力避免直接参与到这场惨烈的战争中去。

准葛尔也应该注意到了这一点,去年第一次大规模侵略山西的时候,一支数千人的准格尔部队也曾开到了保德州、代州一代,但远远巡哨的蒙古骑兵小心翼翼的回避着汉军骑兵,举止非常客气,而汉军也非常配合开了他们行军路线,双方均是小心翼翼十分默契,双方保持在这种非常微妙的和平状态里。

但跨过年之后,西蒙古的骑兵显然更为嚣张,据间谍回报,今年入寇的蒙古骑兵是由准葛尔大汉葛尔丹亲自统帅,自包头誓师出征,兵分山路越过长城杀本中原腹地,西路军直扑太原,中路军攻略绥德,而东路军则朝保德、代州方向开进,数十日间势如破竹,各地州县防御薄弱不堪一击,或破或降,上月月初的时候,终于打到了汉军的实际控制区山西代州一代。

这一次的东路军与去年相比显然大为不同,和汉军官兵熟悉的蒙古兵不同的是,这次的准格尔士兵很多都是骑着河曲马的回回兵,而对待原居民的态度竟比蒙古兵还凶狠粗暴,上月初六,一批不知道是巡哨还是打粮的回回兵突然洗劫汉军控制下的几个村庄,掳掠丁壮妇女,强抢粮食和木材,半个时辰之内,几乎把村庄内的老百姓杀了一半,最后临走的时候还兴致勃勃的放了一把火,将村民们赖以躲避严冬的房屋烧得一干二净。

大火焚烧引发的满天烟尘立即引起了汉军驻防部队的注意,第五军的骑兵部队迅速出动前往巡视,将满载而归的准噶尔兵截葛正着——本来这种事情并不很出汉军的意料,大军出征在外,辎重补给困难,就地“解决”粮秣问题是很容易理解的,依着带队汉军军官的意思,如果准噶尔兵能心思活泛一点,看在汉军的面子上,放下抢来的东西和人丁,那这件事情也不是不可以商量,大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事就算过去了,不过准格尔的回回兵显然没有能够理解汉军的这一番“良苦用心”,依仗人多,当即向这个汉军骑兵连发起进攻,随后一番大战,双方均各有死伤数十,零散的骑兵缠战延续到天黑之后,才不得不各自撤退。

寇北中郎将得到战报之后立即八百里快马飞报北京,而这一次北京的反应极为迅速,第五天就大汉总参谋部就送来林风的诏书,传令赵良栋将大同防务移交民团,由飞马增援的宣化第一军赵广元部队接管,即刻整顿部队进驻代州,并“消灭当前之敌”。

于是大汉与西蒙古准葛尔部全面开战。

据报,赵良栋当面之敌——即准格尔东路军约一万五千铁骑,除此之外,他们还收编了不少“新附军”,这些汉奸部队大多是山西本地强征而来的丁壮,不过里面也有不少卖身投靠的原清军地方部队、本地土匪和投降的农民起义军为骨干,相对于正规的准噶尔铁骑而言,这批人的战斗力极为薄弱,士气很低,装备很差、补给不够,而且因为需要“以汉制汉”的关系,他们由各自的首领率领,指挥极不统一,彼此猜忌仇恨,小团体明目繁多,毫无凝聚力可言,可谓是地地道道的“乌合之众”,但胜在人数众多,仅保德洲、代州这一代,这样的墙头草汉奸部队就高达六万人之多,蒙古军入侵山西之后,就是依靠这些卖身的汉奸军队来维持地方治安、征收粮秣辎重,巩固打下来的地盘。

所以,如果把这些部队也加进去的话,准葛尔的部队将达到近八万人的数字,其中精锐主力是那一万五千人左右的蒙古骑兵,附庸其周围的就是这些数量庞大的杂兵,相对于敌军来说,赵良栋的军力显得相当薄弱,汉军第五军下辖三个火枪旅、一个炮兵旅和一个骑兵旅,全军总兵力不过一万三千人出头,就算加上随后征发而来押送辎重的民兵,军力也没有超过三万,所以这一仗确实很难打。

赵良栋怔怔的看着如同长龙一般的行军队列,忍不住心中犯愁。

自从投降汉军以后,他似乎就交上了好运气,实际上和他一起在天津投降的清军军官为数不少,而且里面级别、人缘高过他的也比比皆是,但能够混成一方大员的人物,也就只有他一个人,赵良栋是行伍出身,脾气很不好,也很不会做人,他最大的本事就练兵、打仗,既不能侵占战功又不懂吹捧上司,甚至连和同僚的关系都弄得很糟糕,所以他在军中一直混得不是很好,能混成今天这个样子,那全是因为汉王的赏识和提拔,赵良栋人虽粗鲁,但在这一点上倒也还是心中雪亮。

一个敌军降将,今天还打生打死流血拼命,迫不得已投降之后,初次见面就给了军权任为大将,并且戍守一方信任不疑,倚为国家柱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英雄气魄,赵良栋虽然嘴上不说,也从来不肯拍林风马屁,但心里却实在是感激到了极点,也钦佩到了极点。

直到今天,他和主公见面的次数还没有超过十次,说的话也未曾超过一百句,很多外敌诸侯都怀疑过他忠心,河南杨起隆、草原科尔沁甚至还偷偷摸摸的送来黄金、战马试探他的态度,但一露口风立马就被赵良栋砍了脑袋——真他妈脑壳进水了,一员大将投降一次就已经够无耻了,如果再投降一次,那还能算人么?

这一次的先锋命令一来,他就毫不迟疑的集结部队开拔出征,虽然任务艰巨却没有丝毫犹豫——在别人看来,以一万之军攻敌十万之众,而且孤军深入敌方腹地,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但赵良栋却明白林风的意思:马英、赵广元、王大海都升了中将,这次他赵广元能不能换个肩牌,那就得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场战争一开始,他似乎就没有讨到好彩头。

现在他的部队已经翻过了内长城,沿着乌牛山一路朝府城进发,道路蜿蜒崎岖,大大的影响了部队的行军速度,而且也给尾随跟进的辎重部队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他选的这条路本来是军参谋部的秀才们精心选择的结果,这些从马庄武学毕业的参谋们费了老大的劲,才找到了这条“好路”,就书本上的记载来看,这条路原本是明代为了修缮长城,官府耗资巨万、终其数十年才开辟出来的官道,任其名为“军道”,意思就是专门用来调拨军队、输送补给和为长城修筑队使用的军事道路,但现在一走才知道差得离谱,实际上这条路虽然一直记录在册,但因为明朝衰落的关系,自万历朝以后就没人理会了,百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每一任地方官都只拿它当个屁,所以时至如今,不少地段山石崩塌阻塞道路,地面也是泥泞不平,更离谱的是很多山间沟渠上的桥梁都山洪摧毁了,大军还不得停下来不重新修桥。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军事事故,大汉第五军的六名参谋因此丢掉了脑袋,而他们的参谋长此刻已经被押送回京,估计其命运也是凶多吉少。

根据战前汉军总参谋部拟定的战略计划,赵广元的大汉步兵第五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准格尔大军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代州境内,抢占雁门关以南的所有战略据点,创造条件逼迫准噶尔东路军在代州府城一带决战,并击退之,同时引诱、招抚汉奸部队反正,巩固既有战线,为林风亲自统帅的后续大军建好这一块攻略山西的桥头堡。

这个命令到了赵良栋这里又有了变化,赵良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打算仅凭手里的这一万两千名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士兵攻下代州,消灭准格尔东路军的一万五千铁骑,独立招降那数万汉奸军,为大汉创造一个孤军深入、以少胜多、以弱击强并且获得大胜的军事典范,如此一来,谁还敢在背后嘀嘀咕咕他赵良栋是一个“伪清降将”?谁还敢怀疑主公的“眼光”?我赵良栋也从此扬眉吐气,不再夹着尾巴做人。

赵良栋本来的计划就是进入代州以后,不顾周边投敌的伪军滋扰,不顾一切直奔府城,孤军直入直接挑战敌精锐部队,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若敌军胆敢会战就用火枪大炮击溃之,若敌军不敢迎战就占据府城招降纳叛,然后号令各方“反正义士”围攻敌寇,如此一来,覆雨翻云转守为攻,当可与昔年“雪夜下蔡州”的经典战例媲美,他根本没把什么所谓“蒙古铁骑”放在心上,赵良栋籍贯甘肃凉州,鞑子们那几下散手别人不知道,难道我赵良栋还会不清楚么?——可惜的是,第五军的参谋长是个笨蛋,赵良栋郁闷的想到,平时看这个人机灵活泛儒雅非常,怎么没有早点发现这个蠢货的真面目呢?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赵良栋迫不得已,只得在后军中抽调大批民兵,在骑兵部队的保护下开往前方修缮道路,大军由纵列行进转为横向运动,开始在乌牛山区稳打稳扎、步步为营。

从改变计划之时开始,汉军部队便开始有条不紊的对本地各大山寨进行清剿——山寨是这个时代晋北地区一个极有时代特色的经济组织,如果从渊源上来追溯的话,可以在明代末年找到影子,起初是一些地主、富农为了应付时局而“狡兔三窟”,随后因为李自成等农民军的兴起和满清入关,数十年战乱不断,大批农民也奔逃入山,加入了各个山寨,在山中开荒播种,自产自食,农时种地,战时回寨,大军过路就投诚顺服,小规模土匪流寇滋扰就坚决抵抗,倒也算得上一种行之有效的生存方式。这种山寨大多是以宗族为单位聚集,基本上一个山寨只有一、两种姓氏,所以大多数山寨的名字都是什么“张家寨”、“王家寨”之类,听上去土得掉渣,实际上和平原里的村庄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是看上去军事色彩更浓厚一些罢了。

因为土地贫瘠给养不继,蒙古军主力在征服地方势力之后就立即撤离了这里,这个时候代州的绝大多数山寨倒也并没有认清当前险峻的政治形势,更没有什么坚定的立场觉悟,当侵略军打到家乡的时候,山寨很自然的依照惯例派人投降,向准格尔部队表示愿意接受惯例,并且派人送了粮食和猪羊表示诚意,幸运的是蒙古军也一一笑纳,对这种友好行为大加赞赏,于是宾主皆欢,准格尔军队象征性的委派了几个头头就撤回府城。

现在这些山寨马上就有大麻烦了。

同类推荐
  • 仲悠传

    仲悠传

    老刘常说:“我乃汉室宗亲...”旁边两个大胡子打断他的话“大哥,咱能不说这个吗?”孙策常说:“看你功夫不错!要和你单挑!”旁边一个伪娘叹气道:“小心你父亲又踹你!”老曹常说:“朋友经天纬地之才,可否愿意同我一起拯救这大汉啊?”旁边的仲悠说:“人家还小,你就放过人家吧!”老谋深算?这里面....好像没有!沉稳淡定?这里面...好像也没有没有!为何都没有!因为他们很年轻!他们很热血!他们都是一脸老子天下无敌的骚年,他们讲究的是热血和痛快......
  • 天朝大魏

    天朝大魏

    已近黄昏,陈简驾驶着猛士SUV行驶在汉中至西安的山区公路上,一直保持着沉默。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山岭上方铅黑的云层被撕开无数道口子。暴雨倾盆而下,视线瞬间模糊不清起来。他降低车速,打开雾灯,扭头对后座打瞌睡的三个同伴吼了一嗓子:“兄弟们,绑上安全带!”......
  • 唐宋谁的锅

    唐宋谁的锅

    大唐之后,中国封建王朝再无真正盛世。两宋之后,游牧民族第一次真正入主中原。这一切究竟是李唐王室骄傲自满招来的悲剧?还是赵宋官家胆怯懦弱引来的梦魇?本书从武则天末年的政治动荡讲起到南宋幼帝坠海结束。以皇帝为经,用历史事件作纬,来探讨这两个王朝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深刻影响。
  • 武林高手在明末

    武林高手在明末

    聂政意外重生于明末,面对这陌生又熟悉的时代,他会如何选择?
  • 抗日之帝国传奇

    抗日之帝国传奇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全面入侵中华,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代狂人嚣张降临,他,能否力挽狂澜,敬请期待【抗日之帝国传奇】
热门推荐
  • 宝宝抚触按摩健康法

    宝宝抚触按摩健康法

    本书简要介绍了小儿生长发育基础知识和小儿日常保健抚触按摩方法;详细介绍了小儿按摩常用手法、常用穴位及常见病的抚触按摩、预防调摄方法,并配有详细的图解。其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小儿家长阅读参考。
  • 芈颀传

    芈颀传

    天空阴沉,远处高山耸立,随着一声巨响,自天边涌出一道红光,霎时间映红了半边天,随之而来的是一排排的虚幻树木,如同海市蜃楼一般,一个声音在召唤……
  • 显扬圣教论颂

    显扬圣教论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fboys之刿痕

    tfboys之刿痕

    一个出身贫苦的女孩,由于同学对她的排挤,转到了重庆读书,从此,便开始了不平凡的经历······
  • 农家弃女

    农家弃女

    她堂堂一铁血女特工竟然穿越了!还穿越成一未婚生子还被家人抛弃的女人!罢罢罢,反正她一直是一个人,无所谓,该怎么过怎么过,现在最重要的是赚钱养家养儿子。什么?婶婶想谋她的儿子卖钱?想都别想。
  • 浮生岁月

    浮生岁月

    她,作为一名职业杀手,却被好友背叛,重生到不知名的朝代,化身为一只狐妖,她的故事,由此展开。
  • 豪门戏婚

    豪门戏婚

    腹黑大灰狼溺宠可爱小猫咪,联手打怪兽升级过幸福小日子的甜蜜故事:豪门婚姻,在豪门大少唐裕眼里,不过是一场儿戏!
  • 武尽荒芜

    武尽荒芜

    上穷碧落下黄泉,踏破山河碎九天,我要这命,斩尽杀绝。
  • 重生之呆萌萝莉传

    重生之呆萌萝莉传

    小小,小名呆宝,果然在死后和小说里说的一样,很狗血地重生了!而且是重生回了自己五岁的时候。上一世家人对她的态度:有点失望,失望,特别失望。这一世家人对她的态度:宠,必须宠,非常宠。呆宝做了什么错事?不对!一定是他们的看法错了。呆宝打了别人?不对!她一定只是护身罢了!呆宝又考了全校第一?当然!这已经见怪不怪了。可是从小被腹黑的男主养大,呆宝注定不再呆萌,反而变得异常腹黑!且看腹黑男主如何养成呆萌女主!已有读者群428631759,欢迎加入。全文免费不上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