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回家路上,莫小强开始和石头、小米商量为省城之行编借口。
从小玩大的小伙伴,这种事轻车熟路,很快就商量好:石头邀请莫小强和小米星期天到他家去玩,下了晚自习就住在石头家里。莫小强和石头两家人关系一直很好,上小学时他就经常玩累了睡石头家,都习惯了,家长们不会起疑心。只是需要提前和石头、小米对好口风,不要到时露马脚。
几个人把细节讨论完,石头和小米才问莫小强要去做啥。
莫小强卖了个关子:“现在不能说,以后会告诉你们的。”
小米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说:“秀才,你现在好像变了个人,和以前不一样了。”
莫小强一惊,以为自己重生被发现了:“怎么不一样了?我不还是我吗?”
小米摇摇头:“到底哪里不一样了,我也说不明白,你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不管说什么很有道理的样子。”
石头听了也一个劲地点头。
长大了?当然,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莫小强虽然皮囊未换,但内心早已被时间改变,不可能和少年的石头小米一样。从小长大的小伙伴,他们当然能感觉出不同来,只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莫小强又和小米商量好请病假的事。
一切搞定,只等出发。
星期天上午八点多,莫小强起床收拾东西。昨晚他已整理好了前言后记目录梗概,用标准的仿宋字抄得整整齐齐。十五万字的小说,加上前言后记目录故事梗概,用四百格的稿纸精心抄写成整整四大本,厚厚一大撂。
“奶奶,我去石头家了啊,明天晚上才回来,记得留门。”莫小强和奶奶打了个招呼,背起装着手稿的小军挎出了门。路过门口小商店,他又买了一些话梅、瓜子之类的小食品和两瓶汽水,将小军挎塞得满满的。
芬子住的铁路家属就在火车站旁边,莫小强要去她家会合了一起走。
莫小强敲门时,芬子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十四寸的彩色电视机正放着电视剧。
“是秀才啊,门开着呢,自己进来吧。”芬子正看得入迷,没起身。
莫小强进屋时,电视剧开始出演员表。芬子斜倚在沙发上,扭头看着莫小强笑道:“火车是十二点的,现在还不到十点,你也太着急了。”
因为在家的缘故,芬子穿一身此时县城里很少见的粉红色毛绒睡衣,头发散着披在肩头,斜躺在沙发上,两只穿白色袜子的脚跷得老高。清澈的阳光穿过窗户,投在她身上,很像后世网上流传的萝莉照。
莫小强不由想起那天俩人在小屋里的旖旎风光,一时愣住。
芬子看他不说话,奇怪地问了一句:“你怎么了,秀才。”
莫小强老脸一红:没出息啊,四十多岁的人了,被一个小丫头诱惑了,赶紧说:“没事,没事。”
芬子也一下子明白过味来,一时羞恼,脸上泛起红晕。不过,但她很快恢复过来,扭了下身子,摆出一个诱惑的姿式,神情慵懒地飞了一个媚眼:“哟,秀才看什么呢,是不是觉得姐姐很漂亮啊。动心了吧,哈哈——”
被小丫头调戏了啊,莫小强把书包一甩,佯装张开双臂向她扑去:“你的魅力无法阻挡,我被吸引了。”
她哈哈笑着让开,将身子靠在沙发一边的扶手上:“小秀才,你现在学坏了啊。”
莫小强顺势坐在沙发上:“那也是你没带好头,把我教坏了。”
芬子吐出粉红的舌头扮了个鬼脸:“你还用人教,明明就是个又阴又坏的色秀才,越看越不像个好孩子。”
“切,你也不过大两岁而已。”
“你也知道我比你大两岁啊,怎么没听到你叫一声姐。”
“你喜欢叫姐,我就叫了啊,”莫小强拖长声音叫起来,“芬——子——姐——”在上世无数鬼片的熏陶下,他的声音颇有专业水准,很是凄厉。
“啊!”没想到芬子一下子跳起来,脸色煞白,随手抓起一个靠垫向他打来,“吓死人了,叫得这么糁人。”
看她脸色发白,眼中竟然隐隐有泪光,莫小强心里奇怪,胆大包天敢提刀砍人的芬子怎么被一句话吓成这样。
莫小强赶紧换上笑脸:“没事了没事了,是逗你玩的,大白天的怕什么啊。”
芬子抬手又拿起一个垫子用力砸在莫小强头上:“你吓死我了,你刚才叫得真的很像个聊斋里的老鬼——我从小最怕鬼了。”
莫小强的扭头,看到电视上的画面,马上明白了,正在播放的谈狐说鬼的电视剧《聊斋》。她正看得入迷,难怪给吓着了。这部老版聊斋从1986年就开始拍了,而且是边拍边播,到现在还没有拍完呢。不过,芬子看的并不是最新剧集,而是重播的旧剧。这部老版电视剧虽然特效一般,但作风很严谨,质量不错,后世也被无数次重播。电视剧用了大量的新人,很多后世很牛逼的大牌名星都在里当过小角色,每每给人以惊喜。尤其是由******唱的片头曲《说聊斋》,真心的好听。
莫小强赶紧说了几个笑话,才将芬子的情绪调整过来。
时间过得很快,十一点多,两人吃了点东西,跟着一个车站的工作人员进了站。
上了火车,一个认识芬子的列车员把他们带进一个人比较少的车厢。莫小强看了一下,车厢里一半人都不到,空座很多。他和芬子找了个没人的三人座坐了下来。
看见莫小强变戏法似地从书包里拿出零食和汽水,芬子一脸的惊奇:“你还买了吃的东西啊,我都忘了买。”
上一世的莫小强,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出门旅行多了,怎么会忘了这些路上的小零食,只是他最喜欢的标配是啤酒鸡爪豆腐干,现在还不能买。
列车启动,莫小强在长椅上躺下来,头下枕着书包,嘴里吃着零食,喝着汽水,和芬子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没多久就进入了梦乡。
在列车的摇晃中,他睡得很沉。当他醒来时,列车已经快到省城了。他抬头看了看对面的芬子,发现她正蜷曲在椅子上嗑瓜子。
看他醒了,芬子嗔怪道:“快起来吧,火车马上就要进省城了。你可真能睡,像头猪一样。”
莫小强笑笑,没说话。上一世他在省城工作了十年,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座城市。现在又回到这里,却已再世为人,心中一时涌起很多伤感。
芬子说:“你还没来过省城吧?”
莫小强想了想,他是十八岁考上大学,才第一次到省城的:“我没来过。”
芬子听了,似乎很满意,开始献宝似地介绍省城的名胜:“省城的火车站是新修的,一会你就看到了,超级气派,据说在整个华北都是最好的,比BJ火车站都好……”
省城火车站是1986年新修的,整体设计很有现代范,建成后轰动一时,二十多年后也不算落伍。这个年代第一次见到的人都会赞叹不已,成为省城人的骄傲。虽然上一世他早已看得惯了,现在看到全新的火车站,感觉还是不一样。
因为提前联系过,火车进站时,芬子小姨到站台上来接人。她看去精明干练,一身铁路制服修身合体,显得很精神。她和莫小强打个招呼,带着他们从员工通道走出火车站。
芬子小姨一家也都在铁路上工作,住在家属区一幢新建的单元楼里。房子很新,八十多个平米,三室一厅,在这个年代算得上是豪宅了。看样子,她小姨家庭条件不错。
芬子小姨和莫小强客气了几句,让他不要随便一点,就拉着芬子去说话。
莫小强在出站口的报亭买了张省城交通图,坐下来细细研究。他上一世对省城很熟,但现在的公交线路和那个时候区别还是很大。看了下地图,他发现有一路公交从小区门口经过,到出版社只有四站路,坐车很方便。
坐了没多久,芬子的表弟,她小姨的独生子从少年宫回来了。小家伙叫路东波,也在读初一,胖乎乎的,很文静,每个星期天都去少年宫学书法。俩人都是初一学生,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加上莫小强刻意交好,很快就聊得熟了。当然,主要是小胖子说他的事,像省城的孩子上初中不上晚自习,早上七点到校,晚上六点放学,中午在学校吃饭,等等,很快就把他学校里的事说了个底掉。
吃了晚饭,芬子小姨带着三个孩子出去散步。从小区出去不多远,就是一个沿河建成的公园,这条河原来是老城的护城河,河边有很多上百年的大树,算是闹中取静的好去处,公园里大都是附近的居民,看起来都很悠闲自在。小时候,这种城市生活是莫小强梦寐以求的。可是当他来到省城时,却从没有悠闲过一天,每天一早醒来就开始为生存而奔忙,没有逛公园的闲情逸致。
公园里竟然还有一组现在很少见的摩天轮,是最近新建的,连经常来省城的芬子都没玩过。小姨很大方地请莫小强和两个孩子一起玩。莫小强虽然没兴趣,但芬子和她表弟却玩得很开心。
他们在公园里玩到很晚,回来洗洗就睡了。
一夜无话,第二清晨,莫小强醒来时,家里人都起来了,芬子的表弟已经上学去了。芬子和小姨坐在桌边吃早点,看他起来,招呼他快去洗涮。
按芬子的日程,今天上午,芬子和小姨要去看芬子的大舅和姥姥,这也是芬子来省城主要目的。芬子的小姨是周一调休,正好和芬子一起去。
芬子小姨问莫小强在省城有什么事,要不要帮忙。莫小强赶紧说来的时候已经联系好了,不用帮忙。
她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说从省城到县里的列车是下午三点半开,别误了时间。
莫小强草草吃了早点,和她们约定下午三点在火车站正门会合,就背着小军挎走出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