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32900000017

第17章 沉迷桂林

想象中,桂林就是图片上看到的那些写意的山和柔媚的水;桂林那江可“作青罗带”,那山真“如碧玉簪”;桂林气候宜人,“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

晚唐代表性诗人李商隐的《桂林即事》:“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近何祷,箫鼓不曾休。”不仅写出了桂林美好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出当时的桂林已是一个很繁华的南国重镇。诗中一扫诗人作品中常有的伤感,心情是怡然的。

可见桂林的山水在那时就能怡情怡性了。特别是历代到桂林任职或贬官谪吏,著名的有颜延之、褚遂良、宋之问、张九龄、李渤、吴武陵、范成大等人;有一些则是流放途中经过桂林,如柳宗元、李德裕、李涉、刘等。这些从中原来的文人学士创作的山水诗词,为桂林山水增色,使桂林山水成为“人化的自然”。

那些虽已为历史的陈迹,但足以诱我想入非非,欲览尽天下美景,喜沉静于山川天地的幻想主义者了。

我想,现在的桂林与古代相比,应该更胜多筹吧。

八月初晴,我们走进桂林。

此时的桂林,与我们湖南相比,少了几分炎热,多了几许清凉。长沙自古有火炉之称;而桂林的最高气温也不过与人的体温持平,凉爽而舒适。

清晨六点,我们顺利抵达桂林。晨曦中的桂林显得格外娴静。即使最热闹的火车站,也不像长沙站般拥挤而喧哗。她如一位大方的少妇,带着恬静的笑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据说桂林多桂树,其名便来源于“桂树成林”之句。先前还心存疑虑,及至身临其境,才知此话不假。沿途所见,桂花树确实多。这些树不像其他地方只是零零星星点缀公园街巷,而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可惜此时立秋刚过,枝头的桂花还没有漫溢清香。

到酒店放下行李,透过三楼的窗户能看到对面的远山。它们不像雪峰山脉连绵不断,也不像张家界的山,特行独立、高耸入云,而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秀秀气气地摆出各种造型,等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同学见我痴痴地望着对面的山,便急急地介绍那是象鼻山。

哦,还真神似!你看,它伸着脖子,那长长的鼻子正伸进水里吸水呢;它的背上还背着一座小塔,仿佛踽踽独行中渴了累了,想借此机会休息一下。后来,导游告诉我们:这山是桂林市的市徽,也是桂林山水的象征。这其中最神奇的莫过于它的传说。

相传,象鼻山是一头为天帝驮宝瓶的神象变化成的。有一年,天帝出来巡猎,浩浩荡荡的仪仗从山清水秀的桂林经过,践踏了大片的田园,美丽的桂林赤地千里,一片悲惨景象。其中一只大象因劳累过度而病倒路边;天帝见它奄奄一息,弃之而去。当那只生命垂危的大象被当地人搭救并恢复了健康后,为报答人们的救命之恩,它特地赶到田地为当地农民耕地下种并发誓不归天。

可天帝因仪仗队队形很不雅观,就命令象奴回桂林寻找生病的神象。象奴来到桂林,看到大象正为农民耕田,就斥责它丢失了天神的身份和脸面。大象却以为农民做点事为由,拒绝再回去为天帝当奴隶。

天帝听说神象不肯归天,就带着天兵天将前来捉象。大象举起长鼻与天兵天将激战了三天三夜,累得筋疲力尽,但仍然不屈不挠地战斗着。天帝看到大象如此勇猛,硬捉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就想了一个狠毒的计策,说要放大象去投生。说完,就带着天兵天将撤回天上去了。

大象听了天帝的话,丧失了戒备。当它走到漓江边,正准备垂下长长的鼻子吸水时,天帝悄悄走到它身后,把手中的长剑狠狠地刺进了大象的身体。由于用力过猛,象背上只留下了短短的剑柄。

大象虽然死了,但它并没有倒下。久而久之,化成了一座雄伟的象鼻山。远远望去,象鼻、象身、象尾处处分明。山上那座瓶形小塔,据说就是天帝留下的剑柄。

难怪我越看越觉得这山如此神奇,原来还有这么动人的故事。在人们的心里,它不仅是一头神象,更是知恩图报的美德和不屈精神的象征。

映入眼帘的还有许多奇奇怪怪、姿态百千的山峰。用“千峰”来说桂林的山之多,实在一点也不夸张。导游说这其中还有一山虽不很出名,但因白天晚上都看得见,因而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就是老人山。

老人山位于城西北桂湖之畔。在叠彩路观看,老人头戴风帽,眉、目、口、鼻、须毕现,神态从容而慈祥,有长者之风。登上山顶,则可远望云山,俯视城郭,尽得佳景。在老人山的四面,围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马,有的像虎,有的像骆驼、大象,有的像仙鹤、锦鸡。传说这些石山都是因为老人一语道破了天机而变的。当年龙王三公主因救秦时修长城的故事还源远流长呢。所以老人至今还受三公主的嘱托,尽心看管着它们。晚上所见,更见老人的虔诚,那高高的帽子,那微低的头,都让人感觉到他的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每一座山都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每一座山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回望晴空下的山峦,我在感叹天地造化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动着:自然是美的,而透过自然的美,我也收获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

第三天早餐过后,我们随车前往漓江。

车到码头,早已有游艇在等待游览的人们。上了游艇,抬头便见码头对岸,一峰突兀,酷似龙头,正张大嘴巴欲饮江水,此山后有几十座山峰连绵起伏,盘亘数里,像群龙狂舞,导游介绍这便是“群龙迎宾”。这名字好形象,与黄山的迎客松如出一辙。

船行漓江,一路奇峰矗立,青山翠竹,如梦如幻。每到一景点,导游不仅会介绍景点名字,还会跟我们聊起这名字的来龙去脉。或像其形,或绘其神,或根据神话传说进行概括,或挖掘其人文内涵及其历史意义。总之,每一景点,都能让我们看得痴迷,听得入迷,或回味,或想象。

“碧莲峰”即如此。遥望此山,像一朵含苞待放、浴水而出的莲花,它周围群山像片片荷叶衬托。徐霞客曾称它是“碧莲玉笋世界”。唐代诗人沈彬也曾赞道:“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在诗人眼里,“碧连峰里住人家”的阳朔,较之彭泽五株柳、河阳一县花,更富于诗情画意。“书童山”也是如此:孤峰耸立,平地拔起,独立于江滨。它的西面半山腰处,有块巨石,与山体有一道隙缝相隔,石高丈余,似一宽衣阔袖的古装男童正捧着一本天书在读。它朝朝暮暮,岁岁年年,聚精会神,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而“八仙过海”则来自神话传说。雪狮岭西边,有十余座山峰,像一支急急前行的队伍过江而去,夹杂在这个队伍中的有形态看似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铁拐李跛脚拄一杖,光半个头;吕洞宾身材高大,身背宝剑;曹国舅富态安详;张果老倒骑毛驴;蓝采和手摇竹板;何仙姑发髻秀美;汉钟离安步当车;韩湘子横吹短笛。

“对歌台”是从电影《刘三姐》中挖掘出来的。碧莲峰下一货运码头,叫“富安码头”,曾是航运业务繁忙之地,码头没有台阶,上下自然形成坡度。这便是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经典场景,昔时河汊里置一豪华木船实景,莫老爷和陶、李、罗三个秀才立于船头与刘三姐“对歌”,被三姐及众人痛快淋漓一顿臭骂,莫老爷气急败坏而落水一戏,便在此拍成。

……

在这段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最有趣的莫过于乘竹筏游漓江了。

下了游艇,坐着竹筏下水。河水异常澄澈,它用那潋滟离合的神光诱惑着我们。船工是两个有趣而又热心的本地人,一边划桨,一边问我们这里为什么叫漓江。我还真不知道这名字的来历。船工便耐心地介绍道:漓江的源头是猫儿山,被灵渠三七分水,两江相离,各加三点水,北去的叫湘江,南去的叫漓江。听完他的介绍,我很自然地联想到那浊黄的湘江水,不禁生出万千感慨:为何同宗不同命?这一江澄碧、空灵的水,也许是源于其处在这偏僻之地,远离红尘,没有俗世的污染吧。如此,实乃大自然之幸,更是广西人之福啊。这漓江的水,仿佛一块巨大的碧玉融入其中了,又仿佛深蓝色的天空倒映里面了。娇媚的青山也喜欢在这明镜般的水里留下自己的倩影,而明晃晃的太阳则将河底柔柔的水草一再理顺;筏子上的我们呢,如果不是侧过身子窥视水下,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了。人坐在筏子上东瞧瞧、西望望地寻找美点,筏子则在底下与水波亲近;荡漾的水波时左时右,与筏子嬉戏,筏子上的人呢,则不甘于隔靴搔痒,不是侧身透视,就是伸出光脚丫,拍打着、撩拨着,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不弄得你生气决不放手。这种时候,江水,是开心的;竹筏,是活泼的;而人们呢,则忘掉了红尘俗世间所有的烦恼。

乘坐竹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发现喜欢的景点,走到拍照的最佳位置可以随时停下,用相机将其永久地记录下来……

水上游结束后,步入图腾古道,了解甑皮岩文化。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万年前桂林甑皮岩人的生活,品味了灵山秀水后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在这里,我们见识了现代社会原始部落的粗犷,感觉到了率真淳朴的土人的神秘和玄奇;在这里,我们与狂野的甄皮岩人对歌、起舞,释放原始激情,体验原始土著所独有的民俗风情。在这里,我们解读千古之谜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体验延长的生命,扩张了心灵版图!

景点太多,不可细数。我们只能记忆,只能回望。

在风景如画的桂林,我们既欣赏到了自然风景的美,也感受到了桂林人“人化自然”的伟力。这集中体现在桂林自宋代以来的水上游城市游览模式,集中体现在如今的“两江四湖”。

“两江四湖”,即指漓江、桃花江、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该工程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当时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纵横,游人如织,兴盛一时。由于年代久远,一些湖塘已经填没。为再现当年桂林“水城”的繁荣,桂林“两江四湖”工程于1998年提出构想,经过建设者们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于2002年6月实现通航。

到桂林的第四天,夜幕还未完全拉下,我们就出发了。从木龙古渡处上船,船只经升船机进入木龙湖。这个人工湖因邻近木龙洞而得名。

船只继而西行进入桂湖景区。桂湖景区是桂林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在湖边,荡漾湖中,棕榈欢歌、崖花水藻、丛发清绮,老人高风等景渐入眼帘,置身其中,备感清新优雅、舒适恬静,无处不体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从桂湖南折,进入榕湖、杉湖。这两湖因湖岸生长的榕树、杉树而得名。唐宋时期为人工开掘的城南护城河,称为南阳江。元代称为鉴湖,明代城池扩建,成为内湖。自清代以来,富绅名士纷纷于湖岸边结庐而居,文人墨客于湖畔吟诗作赋,一时间成为桂林文化活动的中心。如今,远远看到明亮的灯火下,人影幢幢,时隐时现;远远听到那歌声、那话语,仿佛天籁。是不是那些名士又回来了?

榕湖之上一桥飞架,东连湖心岛,西连古南门,桥形布局按北斗星分布走向,这便是北斗桥。据说此桥是广西目前最长的汉白玉桥,其桥面栏杆全部用房山高级汉白玉打制,汉白玉栏杆上雕刻有充满民俗风情的吉庆图案。夜幕下的北斗桥精致秀美,晶莹剔透,宛如北斗星卧于夜空。

遥望杉湖,陡见两塔耸立其中。导游说,这便是著名的日月双塔。日塔为铜塔,位于湖中心,高41米,共9层。月塔为琉璃塔,高35米,共7层。整座铜塔囊括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铜塔,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双塔均飞檐斗拱、回廊高刹,灯影中日塔金碧辉煌、月塔银光闪闪,被流连忘返的游客称作金塔、银塔。

还有一桥是桂林古城南来北往的要道,这便是跨榕湖和杉湖两湖的阳桥。这桥始建于宋朝,原名青带桥,又名通济桥,宣和年间吕源重建,后又多次重建改建。明洪武年间,桂林知府焦仲才乃以石建,更名为阳桥。今天的阳桥是20世纪末重建的,参照罗马梵蒂冈大教堂的“维他桥”设计,长37米,宽50米,桥型风格端庄大方,简练有致。阳桥的南北两个桥孔旱洞是地下过街通道,在北侧的地下过街通道,塑有表现黄庭坚、马君武、蒋翊武等历代著名文人义士在桂林活动的浮雕壁画;在南侧过街通道及桥底天面塑的则是桂林山水与桂林新建桥梁图案,成为桂林市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虹桥跨越塑桂林,座座精彩显神通。当船只穿过最后一座桥准备上岸时,耳边恍然有声,凝神一听,仿佛是“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当年繁华盛景自然令人叹惋,而当年曾咏桂林“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诗人,如今若能重回此间,定会沉迷其中,流连忘返吧。

同类推荐
  • 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五卷本的《张强文集》收入了我从1983(《四僧艺术略论》)到2009年的160余篇文章、300余首诗歌,跨度达26个年头。 其实,这个学术履历,远远不能包括我的研究范围,甚至无法构造出一个基本的框架。而我的学术研究的重心,已经逐渐地凝结成为三个基本的走向,即“中国绘画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视觉文化研究”,这同时也是我在山东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带硕士生的三个培养方向。 “中国绘画学”方向包括了如此的内容:《中国画论体系》、《中国绘画美学》、《中国山水画学》、《中国人物画学》、《现代国画形态》。
  • 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春风回梦记:刘云若作品精选

    春风回梦记:刘云若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杂烩集

    杂烩集

    宁夏银川建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卓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企业家,几个月前给我特别推介了付登华老先生的书稿《杂烩集》。当时,我正忙于参加中国枸杞博物馆布展和搜集素材创作第九部长篇小说《杞圣》,只好背着这部书稿抽空阅读。读后感触颇深,不由想起了他一生最喜欢的两句诗:“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 飞鸟集

    飞鸟集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初读这些小诗,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热门推荐
  • 废女难守

    废女难守

    华夏第一杀手:叶蓝雪蝶。因为一个神秘的镯子,穿越到神灵大陆叶蓝家七小姐:叶蓝血蝶身上。原本痴傻的六岁女童突然逆袭。未婚夫退婚?还要娶二姐!没关系,诺,退婚书,想要?三百两黄金拿来,呵呵,祝你们百年好合。爹爹不喜?奶奶不爱!没关系,我们分家吧。说我是废物?没关系,我是废物,你们是猪!看废材怎样涅盘重生,名扬天下!
  • 设计造型基础(二)

    设计造型基础(二)

    设计造型基础这一课程在各门专业设计学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将来的专业学习。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专业的交流、发展变化越来越快,这也给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当然,也是触动基础教学进步的机遇和动力。本文就是编者对国内几所院校设计造型基础的一个比较及编者多年来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 亲爱的,耶稣

    亲爱的,耶稣

    听说时常有人给苏唯送花,萧传到萧礼耳中的时候,他就不淡定了,找着各种借口将蓝琪叫到自己面前。还未等他问话,蓝琪就扬唇笑道,“老大,都有不少人给唯唯送花,你难道就没什么想说的吗?”萧礼拿出老大的姿态,故作咳嗽了一声,“那个,我有什么要说的?”瞧见一旁下属们偷笑,又理了理嗓子,“快说,废话少说。”他对她有情,一直未变,却因为高冷范儿,总不愿承认,只是明里暗里的赶走她身边的苍蝇。直到有一天,她忍无可忍,“萧礼,追我的人都被你赶跑了,我这辈子要是嫁不出去,这账怎么算?”“很简单,我娶你!”他一字一句,说得怡然自得。
  • 八荒界主

    八荒界主

    喝下龙子酒,视为龙家人,从此不低头。身怀龙之血,齐心不背离,傲视于八荒,伤我族人者,虽远必诛之,此誓,天道为证,违者,天地共罚。
  • 天岚颂

    天岚颂

    天岚颂,颂天岚一颂,将军白发边关沙二颂,美人一顾倾人城三颂,星月之下佳人舞江湖百年,数不尽的写意风流我这一生又何其壮哉
  • 空色幻想之罪之城

    空色幻想之罪之城

    幻想与现实,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幻想(欲望),哪有现实,相反亦是。在这里你会体验凌琉星和慕容星羽他们的冒险故事!欢笑,痛苦,无奈,不舍,种种我们一起走过!
  • 上古世纪之万古天灭

    上古世纪之万古天灭

    天之城,万古长青,永不垂灭。刘冰玉,万物之王,不死不灭。上位面之上,强者无数,更有不死生灵,无数强者的梦想终结于此。万古天灭,无数战斗的起点,又是最后的终点,当年的一战,如今早已消逝,唯有的只是各方林立,你争我夺。两大道统,针锋相对,万古天灭一分为二。剑圣一出,林云现世,为寻身世之谜,踏上了强者的道路。披荆斩棘,只为前往上位面,仇敌无数,依旧弑之,杀出血路。不断的前进,不断的洗礼,到了上位之时,身旁却是多出了数人。万古的天灭,千载的恩怨,纠结于此,或能解开,亦或延续。悲情无数,无碍前进,一切的发展,尽在这万古天灭这片大陆之上,演绎着一切,包容着所有。
  • 星尘手镯

    星尘手镯

    一个孤儿大学稀里糊涂的得到修真传承,从而进入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精彩世界,神奇的法宝,先进的文明,各种稀奇古怪的野兽。。。。。。
  • 冷酷校花的恶魔三少

    冷酷校花的恶魔三少

    她们为了恢复单身自由的日子,不惜一切代价为了逃婚,在成亲的婚礼上早上新郎和新娘在,中午新郎在新娘却逃了,到了晚上新郎也逃了。双方父母听到消息气的半死,赶紧买票去把他们捉回来,结果却意外的听到他们在度蜜月…………
  • 落叶至尊

    落叶至尊

    冥尊者:我看你骨骼惊奇,做我弟子吧。叶落:虾米?劳资是天生绝脉。冥尊者:虾米?你明明骨骼惊奇!叶落: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