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罗浮山与宗教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被认为是岭南道教的祖庭、佛教圣地。萧森万木、奇花异草的寺观园林则是这一历史的见证。
园林,是指大自然中的各种花草树木及其山水、建筑所组成的一种艺术品,是通过人为的造园而成的,从景观结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园中之林,即园中立地花木。寺观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发展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寺观园林对于罗浮山人文景观的重要性也同样无可替代。寺观园林给予罗浮山更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罗浮山则给予观寺园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园林景观。作为我国古老的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不满朝廷腐败和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大多崇尚玄谈,寄情山水,并以隐居僻野为高尚风雅。有的虽身居庙堂,却以大自然作为世外桃源而逸情遁世。特别是道教盛期,道士们选择幽静、山水秀丽的地方建宫观,隐居修炼。在出现宫观的地方,随之产生了道观园林。道教的天人合一观、物我双修观,佛教的因果观、虚无观,儒教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廉、诚勇等道德观,无不体现于萧森万木、奇花异草的园林建造中。
古人认为秀丽的山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故而道观佛寺通常选择地理环境优美之地。以雄、奇、险、秀、幽、旷著称的罗浮山显然是僧人道士首选的地方。他们在这里修身养性,建筑寺观,道法自然。于是,座座寺观矗立在山中,片片园林点缀着寺观,沧海桑田,与日月同辉,与山水同在。
罗浮山宗教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山水石池,亭台楼阁,奇花异草,曲径、雕塑,莫不具备。从现有的寺庙道观来看,其表现的重点不同,各有千秋。或依托于罗浮山的山林环境,或创造自己的庭院意境,或以人造景观为主,突出表现建筑的风格,或以特殊的植物情趣(如盆景艺术)取胜,或赏雅石,或精雕神像……各有其独到之处。走进罗浮山,你可以欣赏到:
冲虚观,古树垂萝,古榕覆盖,兰桂飘香,志莲净苑。
黄龙观,气势恢宏,庄严肃穆,高雅自然,园林精华。
九天观,古木景观,馆于五行,太极流芳,道合自然。
酥醪观,空谷环抱,山林意趣,世外桃源,静修胜境。
华首台,古朴清幽,罗汉涅槃,地藏神灵,栩栩如生。
南楼寺,幽谷清凉,林泉溪石,林茂菊秀,含笑花香。
……
这清雅幽深,萧森万木,静静地流淌着仙宗神韵……
罗浮山寺观的园林,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更为僧人道士提供了接近自然、返璞归真和静心修炼的环境,也成为信徒、游人参观游览的胜地。同时,寺观文化体现了“三教同源”的思想,以各种方式来表现儒家“仁爱”的精神、道教“道”的心性和佛教“善”的根德。
罗浮山借寺观园林及其自然风光组成的景观,春天百花争艳,夏天浓绿成荫,秋天碧空薄云,冬天寒冷挂冰。这一仙人居住游憩的圣地,以花木为仙人,大山为神,为大地壮色,树借山势,山壮树威。这是一种“互衬”,通过这种“互衬”手法不仅增添了寺观的神奇色彩,而且寓含了更加丰富的哲理:
一喻超脱尘俗。荷花(亦称莲花),是宗教崇拜的自然物,它不仅是佛教的象征,而且与道教也有关系。传说,道教的祖师爷老子一出世就能走路,一步生一朵莲花,共有九朵。为道教所奉祀的八仙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仙人手中都持有一件宝物,其中何仙姑所持宝物就是荷花。虽然道教没有将莲花作为自身的象征,但道人很喜欢莲花。罗浮山多个道观前面的放生池都种有荷花,冲虚观前的放生池因莲而得名“莲湖”。“洗药池”中的一池荷香与池旁巨石上“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洗药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的题诗相得益彰,这清香,这怀旧,留住了仙人的身影。还有那龙华的“陈孝女祠”,给后人留下陈孝女用莲藕救父孝感动天的传说。
二喻青春常在。古老的松柏一般为道观仙境的重要标志,松柏树形高大,气魄雄伟,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道士们健康长寿的象征。在罗浮山所有道观,均有古松参天,阴翳蓊郁。在九天观放生池中,有七棵质朴苍劲的古树,岁月沧桑但依然翠枝绿叶,生机勃勃,这就是九天观的“镇观之宝”水萝松。旧志称:基其古,殆千百年物。现存的六棵水萝松,气势古朴,枝条交错,宛如并肩挽手之六君子。
史料《浮山志》上有一段文字记述:罗浮山皆山松,惟酥醪观前大池左右有水松二株,高十余丈,繁枝密叶,苍翠下若幡幢然,柯善智师手植。柯善智师,即酥醪观道长,于清代雍正五年(1727),在酥醪观门前亲手栽植了这两棵水松树。据报道,右侧的那一棵水松收藏在东莞市的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古树博物馆。另一棵水松树,据当地的老百姓说,很久前已枯死,被用作柴火。对此,一些学者文人都难免有一点儿伤感。
松树是罗浮山之神。罗浮山四百三十二峰,峰峰有劲松;罗浮山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观观有青松,寺寺有松柏,庵庵有松林。棵棵松树如支支神奇的彩笔,为五百里罗浮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于是,景美了,石奇了,山活了,风动了,雾飘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人富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美丽的图画令人陶醉,引人遐想。
三喻高纯尊贵。中国古代有崇尚黄色的传统,并以黄色最为尊色。所以,桂花最能代表这一寓意。桂花,树形挺秀端庄优美,桂花芳香馥郁,象征高纯尊贵。在罗浮山的每一个道观都种有桂花树,每逢金秋时节,一缕缕的桂花香气在道观中回荡。桂花不但香,而且美,青翠欲滴的绿叶间,镶嵌着一簇簇黄色的小花,真是“野密千层绿”、“花开万点红”,如繁星点点,分外妖娆,无怪乎前人要称誉桂花树独占三秋压群芳。冲虚观殿内有一株明代的丹桂树,桂子飘香,香远益清,衬托出古观的长盛不衰,道统源远流长。
四喻高洁无瑕。梅花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道教中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得道高士的化身,又几乎成了道教的代名词。梅花经苦寒而溢芬芳的本性与道教清修苦练的教旨相符。人道梅花是“水月精神玉雪胎,乾坤清气化生来”。梅花历来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那种不苟世俗、不惮威压、不媚权贵、坚贞不屈的气节,那种澄澈光明、独守清真、孤高卓绝、超尘脱俗的情怀,与道教崇尚淡薄适意、清静安宁、返璞归真、不为功名利禄所羁绊的境界是一致的。梅花那种耐苦寒、守孤寂、依然“香如故”的精神,也正是道教所追求的。
种梅、赏梅,是道教道士的习俗。《罗浮山志》载:冲虚观殿阶古梅,传是葛洪手植,芳烈异于凡梅,铁干虬枝,坚瘦如削,真千年物。可见,道观前面种梅,早在东晋咸和年间葛洪就开此先例。
自古以来,梅花是罗浮山一大特色景观。罗浮山的梅花,之所以盛名,因其有《赵师雄梦醉憩梅花下》的美丽传说:“隋开皇中(581—600),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于松间酒肆旁舍,见美人淡妆素服出迎。时已昏黑,残雪未消,月色微明。师雄与语,言极清丽,香气袭人。因与之扣酒家门共饮。少顷见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师雄醉寝,但觉寒风相袭。久之东方已白,起视乃在大梅树下,上有翠鸟啾嘈相顾。日落参差,但惆怅而已。今其处号梅花村。”此后,罗浮山的梅花村成为文人墨客到罗浮必凭吊之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宋绍圣元年因上书哲宗皇帝,再次贬谪岭南。一日,来到罗浮山中,想到隋开皇年间贬官赵师雄在荒郊松林间月下巧遇梅仙的故事,不觉神思恍惚,写下了著名的咏梅诗: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这里,既赞美了梅花冰清玉洁、清丽温婉的品格,也道出了诗人日暮天寒独对参星时的落寂与凄凉。苏东坡为什么对罗浮山的梅情有独钟?正是罗浮山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触动了他心灵深处的那根弦,情绪才会流露而出。
罗浮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兼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瑰宝,令人神往。每当我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罗浮山,漫步在庄严肃穆、高雅幽静的寺观园林时,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便在我的心中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