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生性敦厚、古道热肠,一般不愿意也不习惯拒绝他人。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为了避免多余的困扰,对一些不合理或不合自己心意的事都想拒绝,但怎样在不伤害对方自尊心的基础上拒绝呢?
当对方提出请求后,不必当场拒绝,你可以说:“让我再考虑一下,明天答复你。”这样,既使你赢得了考虑如何答复的时间,也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很认真对待这个请求的。
某单位一名职工找到车间主任要求调换工种,车间主任心里明白调不了,但他没有马上说“不可能”,而是说:“这个问题涉及到好几个人,我个人决定不了。我把你的要求带上去,让厂部讨论一下,过几天答复你,好吗?”
这样回答可让对方明白:调工种不是件简单的事,存在着两种可能,使对方思想有所准备,这比当场回绝效果要好得多。
一家汽车公司的销售主管在跟一个大买主谈生意时,这位买主突然要求看该汽车公司的成本分析数字,但这些数据是公司的绝密资料,是不能给外人看的。可如果不给这位客人看,势必会影响两家和气,甚至会失掉这位大买主。这位销售主管并没有说“不,这不可能”之类的话,但他的话中婉转地说出了“不”“这个……好吧,下次有机会我给你带来吧。”知趣的买主听过后便不会再来纠缠他了。
某位作家接到老朋友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到某大学演讲,作家如此答复:“我非常高兴你能想到我,我将查看一下我的日程安排,我会回电话给你的。”
这样,即使作家表示不能到场的话,他也就有了充裕时间去化解某些可能的内疚感,并使对方轻松自在地接受。
乙:“咱们合作搞这个课题,您看如何?”
甲:“我认为这个想法很好,可是目前没有机会,我明天就要外出考察一个月。真遗憾。”
乙心里并不想和甲合作,如果开始就说“不行”之类的话,这势必会伤害甲的自尊心,甚至产生反感,也许甲再不会和乙成为朋友。乙先说赞成的话,再根据情况说明无法接受的理由,这个理由中并没有不尊重甲的含义,这一点很重要,所以甲不会生气,不会对乙产生别的看法,仍然会与乙保持朋友的关系。
张艳一心想当一名记者,于是想从学校调到某报社工作,她找到了她小学老师的丈夫——某报社黄总编。黄总编也了解张艳是正宗的中文本科毕业生,但报社超编严重,于是对张艳说:“刚刚超编进来一批毕业生,短期内社里不会研究进入的问题了,过一段时间再说吧。”黄总编没说这事绝对不行,而是以条件不利为理由,虽然没有拒绝,但为后来的拒绝埋下了伏笔。
有一次庄子向监河侯借贷,监河侯敷衍他,说道:“好!再过一段时间,等我去收租,收齐了,就借你300两金子。”
监河侯不说不借,也不说马上就借,而是说过一段收租后再借。这话含有多层意思:一是目前没有,现在不能借;二是我也不富有;三是过一段时间不是确指,到时借不借再说。庄子听后已经很明白了,所以他没有心生怨恨,因为监河侯并没有说不借给他,只是过一段时间再说而已,给了他希望。
把事情巧妙地一带而过比正面拒绝有效又不伤和气,惟有如此,对方才会把当初急迫的气焰降低。
让答案消失在等等中的拒绝技巧是以不便直接拒绝为前提的,但是不管怎样“委婉”,遭到拒绝总归是不愉快的。怎样才能使这种不愉快减少到最低程度,或者反而使双方的交往关系进入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态度要真诚
拒绝总是令人不快的。“委婉”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减轻双方,特别是对方的心理负担,并非玩弄“技巧”来捉弄对方。因此在委婉拒绝时态度要诚恳、真挚。特别是领导、师长拒绝下级、晚辈的要求,更不能盛气凌人,要以同情的态度、关切的口吻讲述理由,使之谅解。在结束交谈时,要热情握手,热情相送,表示歉意。一次成功的拒绝,也可能为将来的重新握手、更深层次的交际播下希望的种子呢!
(2)要考虑对方的自尊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当拒绝他人时,一定要考虑到对方可能产生的反应,要注意选择准确恰当的词语。比如你拒聘某人时,如果悉数罗列他的缺点,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你可以先称赞他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他不适合这项工作的地方,说明不得不这样处置的理由,对方也就更能容易接受,甚至感激你。
(3)要选择时机,尽量减少“副作用”。
拒绝的时间,一般是早拒绝比晚拒绝好。因为及早拒绝,可以让对方抓住时机争取别的出路。无目的的拖拉,是对他人不负责的态度。至于地点,拒绝时一般把对方请到自己办公室来为好。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直截了当地明确拒绝。
但无论是直接拒绝还是委婉的间接拒绝,都必须坚持是非标准,认真对待对方的请求,实事求是,坦诚相待。只有这样,拒绝才不会在双方的心中留下阴影而影响双方的正常交往。
在处世交际中,当你试图说服和劝诫别人的时候,你的一句话可能赢得他的尊敬,也有可能使你自己遭受他强有力的反击。因而,在劝说别人或提出忠告时,需要掌握最有力的武器和技巧,慎之又慎,这样才能成功地说服别人,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