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6800000017

第17章 但愿庆典仍继续

(1793年9月17日-18日)庆祝活动结束,勋爵尽管没有见到皇帝,却受到和珅及陪同游览东园的高级官员们邀请,又去参观了西园。东园妩媚优雅,而西园却充分显示出大自然“荒芜壮丽的本色”:岩石嶙峋,森林辽阔,常有野鹿和猛兽出没。当然就成了猎人的乐园。杉树、松柏、栗树伸向峻峭的山顶,或延伸到谷底。处处可见宫殿、庙宇、寺院。近处,溪水潺潺,远处,瀑布咆哮。

在石阶路上骑马漫游,几小时后到了建在山上的一座宫前:“极目远眺,至少可看出30多公里,我从未见过这么雄伟的全景。”这种远景产生了幻觉:宝塔、宫殿、城镇、牛群、平原、山谷都像是伸手可及。马戛尔尼觉得这庞大的帝国就在他的脚下--只要迈出一步就能得到。

和珅指给他看一群被墙围着的建筑,除了乾隆、后妃和太监之外,谁也不准入内。任何一名真正的男子都不能看皇帝的后妃。不知郎世宁神父是如何为被后妃簇拥着的皇帝画像的?他正是在那位桀骜不驯、身上散发香味的穆斯林女子香妃边上。或许这位耶稣会教士是在自己画室内,根据他教的一位太监画的西洋画素描画的。

有些旅行者随便对这座宫里皇帝寻欢作乐的情景作了富有想像力的描述。“不计其数的太监让他们的主子及后妃寻欢作乐,穷奢极欲,并绞尽脑汁搞些新花招。但我并不相信真有那些所说的荒唐事。”马戛尔尼仍然持怀疑态度。

糕点、小丑与布达拉宫皇帝的慷慨大方仍有增无减:英国人参观一座宫殿时,给他们庄重地送上了各色甜食。

“中国人制作的甜食与糕点比世界上任何人都远为出色。”这种赞扬今天则显得有些离奇了。是不是制作的方法失传了?

要带走的礼品有:整箱的丝绸、瓷器与景泰兰,都是皇帝的赠品。马戛尔尼单腿跪地领赏致谢。在中国人看来,他又犯了最初的错误。但他们装箱时,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满来。

游园活动的最后一项节目是观看木偶戏。马戛尔尼为驼背丑角,他的妻子潘定迷及斯开莫的经历开怀大笑:这个故事他是熟悉的,尽管演员们穿着中国服饰。角色的类型世界上都是一样的。观众的口味也是永远不变的。这些人物使儿童着迷,并在各个时代与各人的身上唤醒了他们对童年的回忆。

马戛尔尼感到他的使命没有进展,他已发了一个照会;后来又口头谈过:对方很有礼貌地听他讲,但却听而不闻。中堂回避问题,然后告辞了,让大学士松筠陪同大使游览仿照西藏布达拉宫造的庙宇。

这座庙宇周围有几十座塔,都建筑在不同高度上,每座塔都有围墙隔开,整个庙宇则被一堵更大围墙围住。这座拉萨宫的复制品是为纪念满、蒙、藏各族团结在喇嘛教之下而盖的。乾隆这样写道:

岁庚寅为朕六帙庆辰,辛卯恭遇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自归隶蒙古喀尔喀青海王公台吉等,暨新附准部回城众蕃,联轸偕徕,胪欢视嘏,念所以昭褒答、示惠怀者,前期咨将作营,构斯庙。

今天这座巨大的建筑物空着,而在马戛尔尼参观时,那里住着800名喇嘛。他让人丈量了这座共有10层高的方形寺院的大小。寺院中央还有一座金礼拜堂。喇嘛们过去曾在这里念经拜佛。“这里的祭坛、神像、圣体龛、灯与蜡烛都与罗马教会的那一套东西惊人地相似。”马戛尔尼还是流露出这种反教皇的情绪,它是伏尔泰时代的特点。

礼拜堂的中央,有三座神龛,“供奉着三座巨大金佛像”。马戛尔尼认为是菩萨,他的妻子及一位鞑靼神道--实际上是菩萨的三个变身。今天这些佛像已不是金子铸成,要是金的,也只是些镀金的木头。

这座圣庙起名布达拉--也就是菩萨山的意思。菩萨骑着龙、犀牛、象、骡、狗、鼠、猫、鳄鱼等,并化身于这些形象。这些巨大的神像使马戛尔尼感到恐惧,他不无讽刺地说:这么多的菩萨真可以同“天主教的教历相媲美”。

马戛尔尼说乾隆自认为菩萨再生。他评论道:“他对自己想入非非,他慷慨地修建塔宇不是没有目的的。他的花费全是为了他本人及他的家族。”这座庙宇的建成不是出于虔诚,而是反映了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君主的专横暴虐。

他说这些不满的话,疲倦也是一个原因。马戛尔尼已骑了14小时的马。他可不像鞑靼人那样习惯于“一动不动地整天骑在马背上度日”。

他的奚落或赞赏本可涉及到一个问题,但他却一直没有发现。拉萨的布达拉宫并不是热河唯一的复制建筑物。中国许多著名建筑都被仿造,尽管不是按实际大小,而是按照它们的精神。有些风景也是如此。就像路易十四一样,在凡尔赛宫复制了兰斯教堂和圣·米歇尔山,以及为了安抚他的新阿尔萨斯臣民而复制了斯特拉斯堡教堂。在这点上,蒂沃利的哈德良别墅早就如此了。康熙和乾隆当然不是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启发。先定的和谐,人的普遍性……热河就这样搜集了全中国的景色,从而也掌握了全世界的精华。鞑靼皇帝把它们都禁锢在热河,但他自己不是也遭到禁锢吗?世界上难道还有比他更有权势而更不自由的人吗?

9月17日这天,巴黎通过了有关可疑者的法律,下令逮捕出逃者亲属,以及一切以关系、言论或文章支持“暴政”或吉伦特派的人。

对先人的幼稚崇拜症

第二天,9月18日,马戛尔尼和斯当东应邀进宫。皇上请他们看戏。整个上午,即从8点至12点,中间没有间歇,皇帝坐在正中,面对舞台,两侧的观众都站立着。上面包厢用帘子挡着,女眷们在那里看戏,而又不被人看见。

小托马斯又受到一次特殊待遇,他是否意识到了这点呢?很奇怪,他没有把这件事记下来,但他父亲却写了:皇帝内眷从她们封闭的包厢内接见了他。“可能从她们所在的地方见不到最低一层的厢位,皇帝就根据她们的要求让她们见一位英国人。他令太监把年轻的见习侍童领到台上,她们就能很方便地看到他。”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被天子的女眷接待的英国人,也就成了她们的宠儿。

乾隆客气地欢迎大使,谦逊地说:“我们国家疆域广大,政事纷繁,我平时处理庶政,很少空闲娱乐。”在他成年后,有次为庆祝母后万寿,他亲自登台演戏。他扮演老莱子这一传说中的八旬老翁,这是一位典型的孝子,为使父母不为年迈烦恼,他在他们面前总跟孩童一般。皇帝四肢爬行,把一个玩具一直推到舞台边上,蹦蹦跳跳,做着鬼脸,手舞足蹈,最后到乐坏了的母亲面前虔诚地叩头。虚伪和真实的界线在哪里呢?

这样一位百姓之父在他的双亲面前还像一个孩子,这里触及到的或许就是中国之所以一成不变的关键所在。“在这样一个帝国中。父亲般的远见通过训斥与惩罚等方式维持整个国家的统一”,黑格尔从斯当东的叙述中见到了“一个臣民没有获得权力的国家历史上的幼稚阶段”。弗洛伊德则更一计见血:“人不能永远停留在孩童时期,要投入敌对的生活中去。”“因同父亲对立而产生的故意得不到自由发展”是有害的。

因为不能象征地杀死父亲,男人就会受到神经症的威胁,处于压抑状。若父母想得到持久的爱,就必须无限期地抑制杀父的愿望,……。

马戛尔尼想把乾隆拉到外交事务上来:“我竭力向他表明我这趟使命的目的,但他好像不准备与我进行这方面的谈话。”皇帝的回答却是再一次赐给礼物。马戛尔尼得到一本乾隆画的画册,斯当东获得了一个景泰蓝盒子,所有英国人都收到了礼物,没有一个人被忘记。王公大臣们则“恭敬地”接受了丝绸、瓷器等物,演出就开始了。

演了好几出戏:有悲剧、喜剧、历史剧、神话剧。唱与道白交替进行,间有武打与杀人。演员都“戴双面面具,因为永远不能把背朝向皇帝”。钱德明神父说这是表示最高敬意的一种方式。

最后一个节目是大型哑剧:象征大地的演员由龙、象、橡树与把树围着同海怪出没的大海结合。演员都戴面纱,“演得都很出色”。最后一条鲸鱼“喷水,水流入在地板上打的洞内。”“看到这精彩场面,观众掌声雷动。坐在我身边的两名官员喊着精彩!真棒!‘以引起我的注意。”

可能观众都想舒展一下腿,马戛尔尼接待了数名鞑靼人。有两位不像别人那么拘谨,他们问大使是否会讲波斯语。这是两名额尔麦克人,他们受俄国人迫害,却被中国人保护。

压轴戏

上午看戏,下午是杂技演出。4点钟马戛尔尼来到了大幄前。皇帝就了座,“演员就表演变戏法和歌舞。”因为在他出任驻印度总督时常看杂技,马戛尔尼对此已经腻烦了。他所描写的杂耍与两个世纪之后上海或北京杂技团演出的节目完全一样,简直无与伦比:“一个人背贴地躺着,两腿竖起与地面成直角,在脚尖上放一个大坛子,让它转劫并越来越快。又让一个孩子坐在坛子边上,做着各种姿势,然后跳回地面。”

另有一位手技演员同样背着地躺下,让插在轮子上或拿在手里的9根棍子上的9只盘子转动,“9只盘子以同样的速度连续旋转几分钟之后,演员一只只地将它们收回,没有一只被打碎”。永恒不变的中国:未能在18世纪当过马德拉斯总督的西方来访者,对如此高超的技巧都赞赏不已。

马戛尔尼因为疲劳,越来越不能专心致志地看戏了。他对未能看到的节目深表遗憾,而对看到的节目又说没有太大的兴趣。他想:“那些神奇的鞑靼骑手怎么不出场?”王大人和乔大人可能轻率地同他讲过。这些节目原定是有的,廷宗的书信证实了这点。马戛尔尼可能没有看到这些节目。

最后是焰火。马戛尔尼承认,这些焰火,无论从花色优美及创作造型上“都比我看过的同类焰火高出一筹”,包括在巴达维亚看的中国焰火在内。一个巨大的火网,有圆的、方的、六边形、八边形和菱形的,发出各种颜色的光亮;接着“一声爆炸,天上布满了像太阳、星星和金蛇般的焰火”。

皇帝没有忘记大使,但始终不谈及使团来的目的。“他遣人给我们送来各式饮料与点心,尽管刚用餐不久,我们还不得不吃上几口。”整个演出期间,“寂静无声,甚至没人敢笑一下”。

庆祝活动的高峰时这样寂静无声,马戛尔尼和我们对此都感到十分惊讶。像这样神圣的典礼是以前任何一位西方旅行者都从未见过,也从来描绘过的。

同类推荐
  • 卧枕江山

    卧枕江山

    出身平凡,却不甘平凡。是人见人嫌的孤儿如何?是人见人厌的乞丐如何?金戈铁马为我演奏传奇曲殇,美人成群为我碾墨红袖添香。喜欢卧枕青石赏尽万里江山,喜欢酒剑相伴横卧沙场笑傲。气吞山河独挡千军万马雄浑,侠骨丹心书写万里江河浩瀚。悬壶济世,一气荡尽天下群魔,匹夫一怒,一剑赋尽九千里沧桑!
  • 九三六说三国

    九三六说三国

    九三六说三国,不为钱,只为大家开心。看看别人眼中的历史
  • 我本青衫

    我本青衫

    我本青山绿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三年前后微风雨,台上台下说短长。一段汪册子,一段钻天儿,一段丘山串花,一段瓦刀黑脸……你有你的说书客,我有我的青衫郎,一折扇,一界方,一只矮桌一台戏……
  • 完结

    完结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会回到那个自小就崇拜的、名垂千古的大英雄的时代,在弥久尘封的昨日历史中,掀开波澜壮阔的明日篇章。有如历史汪洋中的一颗水滴,他溯流着童年的梦想:回到一个英雄驰骋的年代,去拯救英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黄土豪情

    黄土豪情

    《黄土豪情》是一部架空历史,又不完全脱离历史。作者以细腻的笔墨赋予小说神话般色彩,很好的升华了小说的主题。《黄土豪情》是以中国明末清初为背景的历史性小说。但人物的思想却以现当代为基础,大胆创新,但又不做作。很好的传承和丰富了中国古文化和现当代文化的内涵。小说里一些小人物的细腻描写,崭新地衬托了大人物当时奢靡的生活状态。也侧面反映当时底层广大的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老百姓的悲惨命运,暗示着统治阶级即将灭亡。小说里一段段纠结的爱情故事,年轻人的爱情价值观与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相抨击,以牺牲生命来维护爱情的神圣与伟大。
热门推荐
  • 陈小姐,我是你的死对头

    陈小姐,我是你的死对头

    陈梦,犹如她的名字一般,一切都只是梦一场。青春的回忆里,有你们是完美的,但,梦终归是梦,只不过这个梦——太长。
  • 校草你很好啊!

    校草你很好啊!

    “我们分手吧?”高以晨“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一起”张恬雪
  • 紫玉铃铛白玉冠

    紫玉铃铛白玉冠

    我于你只是偶然的瞬间,你便能记得住永远,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你又该潜藏着什么样思念?只能叹一声,造化弄人,回首红尘,我看见你向我伸出的双手,只能不停歇向你奔跑,我要在今后看见:你微扬的嘴角,浅浅的思念,在我后半生的每一刻。
  • 唔理爱人

    唔理爱人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人是完美的,但是在爱人的眼里连你无理取闹都是可爱的。而不爱你的人,你再怎么温柔贤淑,也无济于事。
  • 穿越之木槿花下的重逢

    穿越之木槿花下的重逢

    两人的相识,相知,相爱,再到最后的分离;她说这是为了他,可是到了最后却还是难逃命运的降临。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原来他们一开始的相识就注定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她懊悔不已,最后她接受了上天的惩罚来到现代,却不想又遇见了他。缘分总是悄悄降临,可是她不想再像上一世一样,于是便处处躲着他,却又暗中帮助他。最后她还是不顾一切的和他在一起。自然界濒临灭亡,但传说有一位在自然界处于毁灭之时,拯救自然之人;自然的守护者。这位守护者是由天地之万物的精华所孕育的人形,而这个人便是她,她为了自己的使命离开了他,命运又一次将他们分离。最后自然会毁灭吗?他们会永远不再见吗?
  • 正邪神兽

    正邪神兽

    为了自己的国家到大陆中部寻求救国之法,在磨练中变得非常强大的他,却发现事情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要处理的事情也很复杂,意想不到的的事情接连发生,爱情和亲情都不能如愿以偿,他该如何面对……请关注《正邪神兽》
  • EXO之万坠千颗

    EXO之万坠千颗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吴世勋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金钟大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夏莫幽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张艺兴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金俊勉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吴亦凡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黄子韬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都暻秀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金钟仁
  • 重阳分梨十化集

    重阳分梨十化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想之心

    梦想之心

    对异性从来不感兴趣的梦蓝愿,自从见到了与她个性一样的上官俊,性格就来了个翻天覆地。
  • 浮图镇上

    浮图镇上

    长篇小说《黄桷树下浮图镇》,以重庆浮图镇为缩影,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前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代中国及全体公民所共有并见证的一段举世无双的灿烂历程。小说描述了浮图镇的一群小人物,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背景下,顽强奋斗、逐步成长的生命轨迹,通过他们精彩的生活故事,展示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思想和观念的巨变,及对每个人内心造成的强烈冲击、对灵魂的严肃拷问。小说采用广角式写作手法,阐明了作者对社会大变革、大发展中人们心灵变化的独到观察与思考,以及对人性冲突的深切关怀,是一部积极、有趣、温暖的,不落俗套的社会主流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