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2400000055

第55章 读书篇 虽九死而犹未悔:民国苦学(6)

钱穆创办的新亚书院培养出来的最大的学者是余英时。余英时坦承,自己的成长凝聚着老师钱穆太多的心血。他说,没有钱穆,自己的生命将会是另外的样子:“我可以说,如果我没有遇到钱先生,我以后四十年的生命必然是另外一个样子。这就是说:这五年中,钱先生的生命进入了我的生命,而发生了塑造的绝大作用。”

余英时在新亚书院学习时,曾发愤攻读钱穆的著作《国史大纲》,为加深印象,余英时边读边做笔记,把书中精要之处摘录下来。当余英时把笔记本呈老师过目,请老师指教时,钱穆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做这种笔记的工夫是一种训练,但是你最好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半空页,将来读到别人的史著而见解有不同时,可以写在空页上,以备比较和进一步的研究。”

钱穆这番话听起来很寻常,但却对余英时产生很大的启示,他由此知道了钱穆对学问的态度:《国史大纲》是他对历史的系统见解,但他不认为这是唯一的看法,而是允许别人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另外,钱穆的话也在提醒余英时,初学者,更应该在不同之处用心,然后去追寻自己的答案。余英时因此懂得,学问的系统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他说:“从此以后,我便常常警惕自己不能武断,约束自己在读别人的论著——特别是自己不欣赏的观点——时,尽量虚怀体会作者的用心和立论的根据。”

余英时赴美留学后,钱穆仍通过书信的方式予以点拨、指导,他的指教在余英时看来简直具有“振聋启聩的震撼力”:

“当时我的计划是读完学位后回到新亚去执教,所以主要精力是放在西方历史和思想方面。我的心理颇有些焦急,因为我实在腾不出太多的时间来专读中国书,而中国古籍又是那样的浩如烟海。我在给钱先生的信中不免透露了这一浮躁的心情。钱先生每以朱子‘放宽程限,紧着工夫’的话来勉慰我,叫我不要心慌。这种训诫真是对症下药,使我终身受用无穷。”

所谓“放宽程限”,就是说做学问是一辈子的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不必心慌焦急;所谓“紧着工夫”,就是要时时有紧迫感,要认识到,只有付出一点一滴的努力,才会有一尺一寸的收获。钱穆的话之所以让余英时终身受用,是因为他说出了做学问的真谛,那就是,做学问如同跑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仿佛遥遥无期,但,如果你每一步都踏实,你终有成功撞线的那一刻。

钱穆的话使余英时懂得,水滴石穿,在于韧。做学问,最关键的就是要有“韧”劲。

钱穆创办新亚书院,赤手空拳,筚路蓝缕。学院初期,只有20来名学生,光景甚是惨淡。一年暑假,香港酷热,钱穆胃溃疡的毛病犯了,孤零零躺在一间教室里。余英时去看他,问:“有什么事要我帮你做吗?”钱穆说他想读王阳明文集。余英时便去商务印书馆给他买了一部。

就这样,在奥热的香港,钱穆躺在教室里,读王阳明养病。

陈寅恪:“我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

自陈寅恪在清华大学任教以来,就一直被被誉为“教授的教授”,其渊博的学识,不仅令学生惊叹,也让那些名流学者们深深折服。

吴宓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清高孤傲,然而在结识陈寅恪后,却一改往日的性情,逢人即对陈的学识大加赞扬。在其日记里,他这样写道:

“宓于民国八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弛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今时阅十五、六载,行历三洲,广交当世之士,吾仍坚持此言,且喜众之同于五言。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

梁启超大名广为人知,但他竟在清华大学校长面前说,陈寅恪“廖廖数百字的价值”抵得上他的等身著作。

刘文典曾当面顶撞蒋介石,够狂吧;还是这个刘文典在上课时说,天下只有两个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本人,另一个是他刘文典,够傲吧。这样一个狂傲之士,看谁都不服,惟独对陈寅恪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西南联大教书时,一次在职称评定会上,他说:“沈从文算什么教授!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而沈从文只能拿四块钱。”还有一次,敌机袭击昆明,刘文典带着几个学生冒死找到陈寅恪,拉着他就跑,一边跑一边说:“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

在国中,陈寅恪声名远播,在海外,他也享有盛誉。海外的汉学家公认他为学问渊博,见识过人的史学家。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时曾遇到疑惑不解处,便向德奥学者虚心求教,却一无所获,后经人介绍致函陈寅恪,终得到满意的答案,从此对陈十分敬服。

著名的汉学家伯希和对陈寅恪的评价是:陈先生能以批判性的方法并利用各种不同文字的史料从事他的研究,是一位最优秀的中国学者。

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曾书扇训示陈寅恪的哥哥陈隆恪:

“读书当先正志;志在学为圣贤,则凡所读之书,圣贤言语便当奉为师法,立心行事俱要依他做法,务求言行无愧为圣贤之徒。经史中所载古人事迹,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勿徒口头读过。如此立志,久暂不移,胸中便有一定趋向,如行路之有指南针,不致误入旁径,虽未遽是圣贤,亦不失为坦荡之君子矣。君子之心公,由亲亲而仁民,而爱物,皆吾学中应有之事。故隐居求志则积德累行,行义达道则致君泽民,志定则然也。小人之心私,自私自利,虽父母兄弟有不顾,况民、物乎?此则宜痛戒也。”

看来,陈家长辈对后辈的要求是,读书做人要融为一体。

陈寅恪幼年酷嗜读书,见书就读,不分昼夜。他目疾的病根就是幼年读书种下。中年失明后,陈寅恪曾对友人说:“因髫年嗜书,无书不观,夜以继日。旧日既无电灯,又无洋烛,只用小油灯,藏之于被褥之中,……缩印本之书,字既细小,且模糊不清,对目力最有损伤。”

陈寅恪读书是有扎实的童子功的,俞大维谈及陈寅恪的读书功底有如下的评价:

“我们这一代的普通念书人,不过能背诵《四书》《诗经》《左传》等书。陈寅恪先生则不然,他对《十三经》不但大部分能背诵,而且对每字必求正解。因此《皇清经解》及《续皇清经解》,成了他经常攻读之书。”

1902年,陈寅恪未满12周岁,即随同长兄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苦读的日子很艰辛,陈寅恪女儿在文中有如下介绍:

“少年时的父亲,也亲身经历当时日本帝国对中国人的欺辱,心中颇为愤慨。他学习非常刻苦,除完成学校规定课程外,还注意浏览东洋文化科学知识。他这时正值少年生长发育年龄,但因素来胃肠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营养摄入不足而常常患病。父亲曾对我们说过:少年时在日本留学期间,伙食甚差,每天带的便当仅有点盐萝卜佐餐,少见新鲜菜蔬及豆类、肉类,偶尔有块鱼,又腥又生,很难下咽。”

1909年秋,陈寅恪在亲友资助下,独自赴德国求学,在柏林大学读语言文学,1911年入瑞士苏黎世大学,后因学费无着落,于1912年回国。1913年春,陈寅恪再赴欧洲,入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社会经济部就读。1914年秋,江西省教育司副司长符九铭电召陈寅恪回国,审阅江西选派留德学生考卷,这项工作持续了三年。

1918年秋,陈寅恪得到江西省所给留学官费,本想重返德国深造,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德国很多大学商未恢复元气,便改道赴美,进哈佛大学师从名师蓝曼先生(Charles Rockwell Lanmam,1850-1941)学习梵文及巴利文,兼修印度语语言学、希腊文等。蓝曼先生是美国著名学者,美国东方学权威。有两名中国学生获得他的赞赏,一为汤用彤,一是陈寅恪。1921年2月17日,蓝曼写信给当时哈佛校长罗威尔(Abbott Lawrence Lowell,1856—1943),谈到他欣赏的这两位学生:

亲爱的罗威尔先生:

作为校长,您应该看看这份关于耶鲁学生在中国的传阅信。信里的话,都是您已经反复考虑的。虽然如此,我还是请您从头到尾再看一眼。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教过几个优秀的学生,有的是从日本来的,有的是从中国来的。目前我正在指导两名出众的优秀研究生:一名是上海来的陈Tschen(注:陈寅恪留学时姓名拼音为‘Tschen,YinKoh’),另一名是“北都”(一般称北京)来的汤用彤。他们对我真的启发,我衷心希望我们能有许多这样精神高尚而且抱负不凡的人——来活跃我们本国的大批学生。我深信,他们两人都对中国的前途会有卓越的贡献……。

1921年秋,陈寅恪结束了在哈佛的学习,重返德国柏林大学师从梵学大师海因里希·吕德斯(Heinrich Lueders,1869—1943)教授,继续钻研印度语言学。当时,陈家家境日衰,无力资助,而官费因政局动荡常常停寄,陈寅恪因此常常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其长女后来是这样追记其父的留学生活的:“父亲在德留学期间,官费停寄,经济来源断绝,父亲仍坚持学习。每天一早买少量最便宜面包,即去图书馆度过一天,常常整日没正式进餐。”

德国人一般不食猪肉,猪的内脏特别便宜,所以,陈寅恪和其他几个留学生在饭店吃饭时,点得最多的菜就是炒腰花。不明究里的人以为陈寅恪嗜吃猪腰子,其实他是为了省钱。

一次赵元任夫妇去德国游玩,陈寅恪、俞大维请他们听歌剧,两人把赵氏夫妇送剧院门口,就转身离开,赵元任夫妇邀请他俩一道去欣赏,陈寅恪只得如实相告,说:“我们两个只有这点钱,不够给自己买票;如果买,就要吃好几天干面包了。”

当时,海外留学生中不乏追求享乐,只想投机取巧混张文凭之辈,而陈寅恪和俞大维则是心无旁骛一心读书的楷模,人们公认他俩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中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

对那些以留学为名行玩乐之实的“欺世盗名”者,陈寅恪极为不屑,曾对好友吴宓说:“吾留学生中,十之七八,在此所学,盖惟欺世盗名、纵欲攫财之本领而已。”与这些“欺世盗名”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不求学位只求学问的陈寅恪。著名学者萧公权在文章里曾特意提及这一点:“我知道若干中国学者在欧美大学中研读多年,只求学问,不受学位。陈寅恪先生就是其中最特出的一位。真有学问的人绝不需要硕士、博士头衔去装点门面。不幸是有些留学生过于重视学位而意图取巧。他们选择学校、院系、课程,以至论文题目,多务在避难就易。他们得着了学位,但所得的学问却打了折扣。更不幸的是另有一些人在国外混了几年,回国后自称曾经某大学授予某学位。他们凭着假学位做幌子,居然在国内教育界或其他事业中混迹。”

陈寅恪的侄子也曾问他为何在国外未取得学位,陈答:“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具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其侄子后来就此事问俞大维,俞答:“寅恪的想法是对的,所以是大学问家。我在哈佛得了博士学位,但我的学问不如他。”

陈寅恪在德国留学期间,生活最苦,但用力却最勤。他这段时间留下的读书笔记多达六十四本,其中文字涉及二十多种,由此,我们可看出他治学范围之广,治学功夫之深。

陈寅恪在德国读书期间,正值国内政局动荡,官费无法保证,最困难的时候,陈寅恪一天只能吃一餐面包,但他从未因条件艰难而产生辍学的念头。

同类推荐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清韵”,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才女张爱玲记录着生活情趣和窃窃私语;梁晓声默读着陌生女孩的来信,听窗的话语;俞平伯怀念打橘子的岁月:季羡林叹息着幽径的悲剧……细细读来,一篇篇随笔仿若一段段清灵的竹韵,动人心弦,悦人耳畔,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韵律。
  • 柳宗元文集2

    柳宗元文集2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本书以美国印第安文学批评中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的派系之争为线索,考察20世纪中叶以来有重大影响的印第安批评家、作家及其代表性著述,在传统与现代性的张力中把握印第安文学的历史演变。本书通过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有机结合,力求呈现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基本面貌,主要的研究领域涉及身份政治、部落主权、土著社区、民族性、世界主义,文学典律、美学范畴、印第安文学的性质与功用及其知识化、学科化和机构化等重大议题。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共收录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散文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散文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出版过,现经整理后再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由毛信德和李孝华担任编著。
热门推荐
  • 梦巅峰

    梦巅峰

    集天地之力,捕风集雨,化雷电之威,悟死生轮回,撼万物法则,以血化墨,以地为纸,自成封印,于魔一战,终站巅峰,梦回青山,亦幻亦真。梦中一语,终成现实,不死的士兵,千年后的战神,封印千年后谁共千秋?
  • TFboys之笨蛋撞上你

    TFboys之笨蛋撞上你

    她用了十一年才换来王俊凯,曾为他哭过无数次,受过无数次伤,可他到最后才知道,十一年太长她真的等不起,时光一次次的流失,我不要什么天长地久,也不需要海誓山盟的承诺,只希望…如果时光倒流,可不可以选择,让你爱我………
  • 洛克王国and赛尔号星辰之争

    洛克王国and赛尔号星辰之争

    在浩瀚的宇宙中,生存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生物,人类,精灵……来自地球的赛尔号自起航以来一直肩负着保护宇宙和平和精灵们的职责……不知什么时候,宇宙中出现了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竟然企图征服宇宙?!我们的小赛尔们和战神联盟怎么会让他们这么放肆!!什么?!数年前被封印的格兰迪瓦竟然又复活了?!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位拥有着能与其媲美的强大能量的“星辰之子”和十三位星之守护者……“‘星辰之子’随善即善,随恶即恶…”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鞠躬)小熊初到文坛,第一次写作,希望各位高手多多指点,本故事纯属虚构,不喜欢被黑,希望大家喜欢】
  • 我的真实世界

    我的真实世界

    无法退出游戏,唯一的目的就是要不择手段的生存下去!
  • 魔界主宰

    魔界主宰

    在灵武大路上分别分有人兽魔三界兽界最强想称霸灵武大陆。魔神的继承人出世了。。。。。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召唤神兵闯异界

    召唤神兵闯异界

    身带兵主召唤系统,纵横异界,争霸洪荒,终成为一。华夏十大名剑助我争霸人之战场;上古十大神兵随我斩杀异界神明;太古十大神兵为我屠仙;洪荒十大神器伴我成圣。唯一路上,斩魔兽、杀天神、屠金仙、虐圣人、废掌控者。血雨腥风成唯一,情断义绝舍佳人;大爱无疆悲天地,魂牵梦绕终无悔。不一样的异界,不一样的召唤。
  • 亲爱的,别来无氧

    亲爱的,别来无氧

    五岁,我被宋羽凌领养,他给了我一个家,赐予我一个姓。我从孤儿,变成了公主,我可以骑在他的脖子上骄纵无礼,他却依旧可以宠溺无边。当感情被时间催化,依赖变成了痴恋,而我想要将这个长兄般的男人,变成我的爱人时,却传来了,他要结婚的消息!结婚?!怎么可以!?你宋羽凌的新娘只能是我宋思迈!十五年的光阴,我已经习惯了你的陪伴,两个人的小家,怎可容得第三者插足?无所不用其极的捣乱,搅黄了他的婚礼,我在众目睽睽之下,再度向他告白。“宋羽凌!要么爱我!要么再度让我成为孤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永恒天辰

    永恒天辰

    成长之路布满坎坷,面对巨大的敌人,天大的阴谋,勇往直前。“我的成功是踏在敌人的鲜血和肉体之上的,别人说我残忍,但我不后悔!”——陆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