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2400000052

第52章 读书篇 虽九死而犹未悔:民国苦学(3)

父亲是个商人,目光短浅,小富即安,他觉得儿子这几年读书获得的知识,足够应付家中的账目了,再读下去,得不偿失。父子俩脾气都火爆,父亲斩钉截铁,儿子也不肯罢休。可老子毕竟是老子,掌管着家中的财务大权,他不松口,儿子再恼火也没用。张竞生却有办法,他情急之下,竟跑到三饶镇县衙门口击鼓鸣冤,状告父亲。

儿子告老子,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忤逆行为。一时间,当地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谈的都是这件事。开明者夸儿子大胆,保守者骂儿子不孝。不过当地的县令对张竞生的矢志读书倒是抱“同情之理解”,在他的劝慰和调解下,父亲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资助儿子北上读书。

随后,张竞生先是去上海,就读于法国天主教会所办的震旦学校,一学期后,他又赶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1912年,张竞生因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获得赴法留学的机会,终成中国第一批留洋博士。

宁可背上“不孝之子”的骂名,张竞生也不放弃自己的读书梦。倘若他不采用这迫不得已的办法,听从父亲的安排,那么,当地也许会多一个碌碌无为的账房先生,但中国二十世纪却少了一个“性学拓荒者”。

马寅初:灯芯一根心中亮

1882年6月24日,马寅初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商人家庭,排行第五。

马寅初出生不久,父亲马棣生决定举家迁往绍兴邻县——嵊县浦口镇。马棣生那时经营着一家酿酒作坊,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浦口镇的水清冽、纯净适合酿酒。头脑精明,一心发财的他瞅准商机,立即和妻子商量,举家搬迁。

果然,几年后,马家的酿酒作坊的生意越做越好,马家的日子也红火得让当地人羡慕。

马棣生善于经营,但对几个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他不让马寅初读新式小学,只允许他读私塾。在私塾里死记硬背佶屈聱牙的四书五经,对活泼好动的马寅初来说,简直是活受罪,于是就像少年沈从文那样,他也学会了撒谎、逃学,在几个坏孩子的影响下,他一度还染上赌博的毛病。马棣生知道后当然是大发雷霆,于是拳头打、鞭子抽,想用武力迫使儿子改邪归正,结果收效甚微。马寅初人虽小,骨头却硬,再打再骂也不吭声不服软。

硬的不行,父亲只好来软的,一次,他和颜悦色、语气诚恳地对儿子说:“你渐渐长大了,又读了几年私塾,如果你真不喜欢读书,就回来管理家中的账目。”马寅初直截了当一口回绝:“我不喜欢读私塾,也不想回家管账目,我要去大城市读书。”父亲气坏了,他觉得孩子识几个字能当个账房先生就行了,去大城市读书,那要糟蹋多少钱?多少年来,他都是省吃俭用,哪舍得把大把的钱花在儿子身上。两人话不投机,又吵起来,像往常一样,父亲气急败坏时就喝令儿子“跪下”,马寅初毫不示弱,道:“跪下,我也要读书。”

父亲原本脾气火爆,在家中颐指气使、说一不二惯了,马寅初寸步不让的顶撞,让他火冒三丈,他操起鞭子,不有分说就是一阵猛抽,幸亏母亲及时赶来,才把马寅初从鞭下解救出来。马寅初趁机跑出家门。吃午饭时,马寅初没回家;开晚饭了,还不见他的影子,家人急了,四处寻找,一无所获。后来还是马寅初的一个小妹妹“告发”他的藏身地点,原来,他就躲在家中院子里的一个废弃的鸡窝里。父亲觉得被儿子戏耍了,恼羞成怒,作势欲打,这一回,马寅初忍无可忍,钻出家门,一口气跑到镇外,一头扎进水流湍急的小河中。

待马寅初再次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身旁站着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他认出此人是父亲的好友,上海瑞纶丝厂老板张江声先生,马寅初带着哭声说:“张伯伯,你干嘛救我,不读书,活着有什么意思?”张江声弯下腰,亲切地对他说:“谁说不读书,我来就是带你去上海读书。”

马寅初不想让儿子读书,张江声早有耳闻,这次回来就是想劝一下好友,让马寅初去上海接受新式教育。马寅初跳河获救后,张江声知道他们父子合不拢,就先让人把马寅初抬到自己家,再劝马棣生支持孩子读书。儿子为了读书宁可寻死,马棣生也不敢再阻挠,但他是个商人,悭吝成性,说什么也舍不得掏大笔的学费。张江声讲义气,又被马寅初宁死要读书的精神所感动,决定自己来承担马寅初的学费。

1898年,在恩人张江声资助下,马寅初来到上海,就读于“育英书馆”。张江声当时经济上也不宽裕,他的资助缴了学费就所剩无几了,所以,马寅初只能过十分简朴的生活。一次,有同学告诉他,用菜油灯比电灯省钱,于是晚上做功课时,马寅初就用菜油灯代替了电灯,为了省钱,他只点一根灯芯。某晚,有同学来访,觉得室内光线暗淡,就点了两根灯芯,马寅初忙说:“我没钱,点不起两根灯芯。”这事传到老师那里,老师连连夸赞:“孺子可教”,还为马寅初做了首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灯芯一根心中亮,寒窗十载必成人”。

清寒的生活没有浇灭马寅初求学的渴望,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在学校期间,他不和人比吃穿,比就比谁更用功,谁的成绩更好!

四年后,他以优异成绩从“育英书馆”毕业,并顺利考取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

在北洋大学,马寅初因学习刻苦,成绩出众而提前毕业并获得公派至美国耶鲁大学留学的资格。

在耶鲁大学,马寅初攻读经济学专业,三年后获得了硕士学位,旋即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财政学的博士学位。不久,北洋政府因经济危机停发了公派留学生的助学金。马寅初的生活瞬时陷入困境,他不气馁,坚持半工半读。然而,当时美国学费高昂,打工所得如同杯水车薪。马寅初的学业眼看难以为继。同学王正廷出于好心劝马寅初回国,他说:“现在国内处于乱政时期,各路军阀正在讨伐袁世凯。乱世出英雄,我们正好回去做官。”马寅初谢绝了同学的好意,说:“我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发财,是为了救国救民,日子再苦,我也要坚持学完。”

导师赛利格曼听说了马寅初的情况,决定资助他完成学业。马寅初很感动,他向导师表示,等自己工作后将如数偿还这笔资金。赛利格曼却说:“大可不必,我对才能出众的学生一向珍爱,只要你的学习能取得出色的成绩,就是对我的最好回报。”

导师的资助解决了马寅初的后顾之忧,也促使他更努力地学习以报答导师的善举。1914年他完成了博士论文《纽约市的财政》。答辩会上,专家们给予这篇凝聚着马寅初心血的论文极高的评价。由于论文极富创见,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出版发行,一年后,这部著作还被选为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一年级本科生教材。博士论文能被选为教材,这是极为罕见的当然也是极高的荣誉。

68年后,在马寅初百年寿辰之际,天津经济学界权威李权在给马寅初祝寿时还提到这部名重一时的著作:“我1921年冬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拜读了马寅初先生1914年的博士论文《纽约市的财政》一书,当时虽未见先生之面,但对先生的学识才华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沈宗瀚:尝尽苦学味

1895年,沈宗瀚出生于浙江余姚沈湾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自他记事时,家中就开始举债度日,他的大哥、二哥、三哥读了几年私塾后就相继辍学,分别教书、从商、务农去了。

沈宗瀚行四,在家乡读私塾时,目睹农民胼手胝足却忍饥挨饿的生活,他暗暗决心学农,立志以自己的知识,救农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信念支撑下,他四处借贷,省吃俭用,终圆读书梦,获美国乔其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和康奈尔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沈宗瀚7岁那年入私塾开蒙,第一天念的是《诗品》,第一句为“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小宗瀚不解其意,难以背诵,就灵机一动将“大用外腓”想象为“大雄鸡外飞”;第二句则百思不得其解,终于背不出。

由于沈宗瀚不擅死记硬背,他在私塾因背书不熟常挨训挨打。尽管如此,小宗瀚还是常常将墨汁涂在唇上,向村人炫耀:我是读书人了。当时当地,农民们终日土里刨食,早不见日头晚不见天,对读书的孩子,羡慕也重视。

沈宗瀚8岁后,开始随塾师读孝经、四书、左传,死记硬背,乏善可陈,所获有限。12岁起,跟随伯父读书,其读书兴味才慢慢变浓,因伯父“重讲解,善开导,鲜扑责”。

14岁那年,沈宗瀚报考余姚私立诚意高等小学堂,不仅考中,且因分数出众,获得免费生资格。

读书期间,该校一位顽劣学生,常在晚自修时骚扰宗瀚,使他无法用心读书,成绩急剧下降。校长不明究里,叫来宗瀚父亲,严加训斥,道:“你儿子是寒额(免费生),却不知用功,这样下去,只能退学。”父亲也恨铁不成钢,责骂他“不知自爱,不孝之至”。那位顽劣学生其实不是外人是宗瀚一位恩人的儿子,他若说出实情,以恩人的脾气会痛揍自己的儿子,宗瀚不想因为自己的缘故让恩人动怒,他左右为难只得掩瞒实情,向校长和父亲保证痛改前非迎头赶上。

好在恩人的那位不思上进的劣子不久因成绩太差而离校了,沈宗瀚得以安心读书,学问大进,考试分数不仅名列前茅,且比第二名高出许多。

那时的沈宗瀚一心只读案头书,杜绝一切娱乐玩耍,有同学笑他迂腐,他则答:“我只求心安。”求学期间,他学问精进,思想进步,主要归功于对梁启超等硕儒著作的苦读精研,他说:“吾一年间思想之进步,第一为黄梨洲、梁任公之爱国思想,第二为曾文正之自省与修养,第三为王阳明之知行合一。此三者对于我以后求学做事之精神有莫大影响。”

假期在家,沈宗瀚苦读依旧,家中屋小,他就躲在阁楼上用功。以木箱为桌,借天窗的光亮,勤读不辍。大年初一,他给长辈拜完年后,就匆匆爬上阁楼演算数学。演算完一道难题,家人已吃过午饭。此事成为笑谈,家人说他是:“书呆子不知年月日矣。”

17岁那年,沈宗瀚即将从私立诚意高等小学毕业。当时几位哥哥已陆续完婚,家中入不敷出。父亲希望他尽快谋职贴补家用。经人介绍,沈宗瀚得到一个小学教员的职位,年薪90元。父亲催他尽快上任,可沈宗瀚想的却是进一步深造。恰好他在报上看到浙江省农业学校招生的消息,上面提及若考试成绩为前两名,可包膳宿费。于是他推掉聘书,回家请求父亲允许他继续求学,只要父亲拿出学费,膳宿费自己设法。

父亲大怒,道:“如我有田,可卖田给你当学费;如我不是债务缠身,也可借债给你读书,可我如今,一屁股债未还,利息还逐年加重,如你今年不挣薪水,我明年利息都还不上,你让我到哪里去筹学费?”

家中境况竟如此窘迫,沈宗瀚闻言放声大哭,但到底割舍不了读书求学的念头,就对父亲说:“不付利息,是不讲信用,但我不读书就没有前途。我有读书报国的志向,家中一时的困难我目下难以考虑。”

随后,沈宗瀚辗转托人找到债主,恳求他手下留情不要逼债太狠,让父亲能缓一口气。父亲也不让步,四处托人为儿子谋职,可沈宗瀚已决心读书,坚不应聘。他说:“余立志既定,百折不回,虽一时拂逆父命,然深信日后终能获得谅解也。”

后经朋友、亲戚的劝说和帮助,父亲也收回成命,允许儿子升学读书,还为他置备了一个黄皮箱和衣物。

家中兄嫂一向认为宗瀚随和脾气好,唯独对升学一事固执异常,谁劝也不听。沈宗瀚对他们解释:“我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也。”

在浙江农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沈宗瀚颇为失望。因该校老师多照搬日文教材,教学内容不切实际,教学方法照本宣科。那年夏天,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在上海招考,宗瀚两位同学考取。沈宗瀚动心了,因他一直有赴美留学的志向,而只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留美考试。于是,他决定报考北京农专,先读预科,再入本科。决心已定,他随后退学回家,和父亲商议此事。

他向父亲表明了升学的志愿和理由:“第一,浙江农校还要两年才能读完,北京农专三年半即可毕业。前者是中等学校,后者是专科学校,差别很大。第二,去北京农专读书,自信能取得第二名的成绩,学费可免,只需一百元可维持生活;第三,因有亲戚愿补助50元,向同学借了30元,本族祭产奖学金20元,如此,膳宿费不愁。”

父亲没想到儿子擅自退学,根本不听解释,厉声斥责:“人贵知足,你能就读浙江农校已属不易,现在又得陇望蜀要去北京。你这样读下去何时到头,你若不尽快挣钱养家,我就要被债主逼死!到时候,你就是毕了业,遂了愿,你能心安吗?”说着说着,父亲竟老泪纵横。沈宗瀚听罢父亲这番话也伤心愧疚,但读书的念头那么强烈,他实在无法听从父亲的安排。顿了一会,他对父亲说:“父亲穷困,是为给儿子娶亲所致。我的婚姻大事自己解决,不花父亲一分钱,你就把婚费节省下来给我读书吧。”

父亲没想到婚姻大事儿子也想自作主张,更是怒不可遏,又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最后,父亲逼迫沈宗瀚回农校继续学业。沈宗瀚佯装答应,实则准备去找在海滨收账的二哥想办法。

费劲周折,总算找到二哥。二哥被他求学的苦心所打动,决定向钱庄借四十块钱,给他做路费。

买了船票,沈宗瀚在旅馆给父母写了封长函,详述自己求学的志愿和苦心,希望二老能原谅他的“忤逆不孝”“不告而别”。

同类推荐
  •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生命中的每一段光阴都不可磨灭。记忆里的那些片段,如今变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故事。那些拥抱我们的人,给了我们温暖。那些放弃我们的人,教会了我们成长。流浪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份安定。安定之后,我们却又选择了继续颠沛流离。或许,在某一天的清晨,你从床上醒来,想起了一个深藏于心的故事。故事里,有美好,有遗憾,有喜悦,有悲伤。看似纷杂凌乱,但是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当你辗转失眠时,当你需要安慰时,当你等待列车时,当你赖床慵懒时,当你饭后困顿时,应该都能找到一个适合阅读的故事。
  • 诗建设

    诗建设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杂志的常设栏目有:《开卷》、《诗选》、《跨界》、《细读》、《笔记》、《建设》、《译介》等。
  • 永靖诗情

    永靖诗情

    本书内容包括:八臂观音、八盘峡水电站、吧咪山、白塔川、白塔木匠、白塔寺、伴客同游炳灵寺,归途口占等。
  •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作纪实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作纪实

    本书为重庆文学院策划的报告文学集。辑录了重庆25位知名作家深入彭水电站工程第一线,记录的当地苗族土家族同胞兄弟舍小家顾大家支持电站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动人颂歌!
热门推荐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千亿竹马.邪恶总裁.腹黑妻

    千亿竹马.邪恶总裁.腹黑妻

    十年的之约,只为换你一眼,一生承诺,原相伴你左右,苦苦等待却等来是爱情的玻璃心破碎。今生无缘只求来世在做你最爱的人。我只愿你手牵手一直走到世界的尽头去……………
  • 重生之美人如玉

    重生之美人如玉

    卑微如他,我我,我只是一个渺小的,卑如尘埃的普通人,她,我绝对不能连累。斯文如他,为什么,教你学会爱的是我,你喜欢的也是我,为什么他一出现我就成了外人。温润如他,追寻你近四年,可等越近,越接近你,我才知道,我要的,不止远远观望。妖气如他,直到最后,我才知道,我错得有多离谱。淡漠如他,君子之交淡如水,可我,,,阳光如他,我做了一件对不起你的事,你却狠心地偷走了我的心。冰冷如他,如果,当初我不这样做,你是不是会看我一眼。稳重如他,我是不是,该早点表白。……她说,谁都不能伤害小烟,哪怕是你,爱上你,哪怕最后付出我最昂贵的代价,最终答案却是毅然不悔。她,笑的凄然……
  • 生活知识百科(第二册)

    生活知识百科(第二册)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知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家庭生活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因为更完善、更及时地向人们介绍生活知识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需要。本书针对家庭生活知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科学的指导,是专门介绍家庭生活知识的百科式的工具书。其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其他图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致命视觉

    致命视觉

    "你有没有留意过,在公众场合被一个陌生人呆呆地注视着?仿若霎那失神。那不是真的走神儿,而是有东西,正透过那个陌生人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你......"
  •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

    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你感动的故事,以顿悟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带给你与众不向的感受,助你的人生更上层楼!
  • 总裁唯爱小娇妻

    总裁唯爱小娇妻

    浑身疼痛不堪的我根本没办法出去,即使我出去也肯定跑不掉,门外的保镖们可不见得是吃素的。我只能蜷缩在墙角,离那张床,离那个人远远的。不知在黑暗中过了多久,他渐渐醒来,环视一周,不等洗漱便要出门,完完全全把墙角的我忽视了。就在他走到门口的时候,仿佛感觉到我在注视他,缓缓转头瞥了我一眼,蓦地瞪大了眼睛,但随即又恢复那冰冷的表情,好似我之前看到他表情的变化只是一种错觉。他抬脚出门,根本不曾理会我。只是,我恍惚中好像听到他对门口的人说了句:“她,给我留着。”
  • 他来了

    他来了

    苏玥是一名高中生,她学习虽然不是很好,但苏玥很努力。因为易仰说:“北大比较好。”易仰是位明星,苏玥在他刚出道的时候就知道了他,然后就一直安安静静的陪着他。只是让苏玥没有想到的是,两个人的轨迹在新学期的开始慢慢的重叠到了一起。易仰不仅成为了她的同学,还成为了她的同桌。某天晚自习,班里安静的只能听见同学们的写字声。忽然,眼前一黑,让苏玥一时感到不适应,接下来教室里就穿出来窸窸窣窣的说话声。恩,貌似停电了。苏玥猛地一惊,想起来一件事。看向易仰,隐隐约约看见他身体的轮廓。“易仰。”易仰听见声音,偏过头。“害怕?”苏玥没有再说话,她在意的是他的鼻子好像碰到了自己,他刚刚说话的热气散了自己一脸。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逆天绝宠:废柴三小姐

    逆天绝宠:废柴三小姐

    黑道上的死神,杀手界的第一高冷女王——紫魅,一朝穿越到夜家废柴三小姐身上。再睁眼时已不再是懦弱无才无能的废物,身怀逆天神器。什么?废物,天阶炼药师,驯兽师.。。。。。四大神兽围着她转悠,圣级契约兽?放眼望去一片黑压压的兽头。无数妖孽美男围着她,谁才是她的归宿?从废柴到鬼才,看她一步步走向世界高峰。强大的她,却在感情上屡次被骗,成天一服笑嘻嘻的她,又有谁知道她笑容下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