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2400000023

第23章 恋爱篇 此恨绵绵无绝期:民国婚恋(7)

江冬秀:“最后一位‘福人’”

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村姑江冬秀订婚。一个是留学美国的才子,一个是蜗在乡下的村姑,两人的不般配是一目了然的。虽然,两人到底还是结为百年之好,并且做到了白头偕老。但胡适内心深处对这桩婚姻显然不甚满意。在给好友胡近仁的信里,他坦陈了对自己婚姻的看法:

“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此意但可为足下道,不足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吾所以极力表示闺房爱者,亦正欲令吾母欢喜耳。岂意反以此令堂上介意乎?吾之欲令冬秀早来,其原因已详说于家书中,想已见之。此亦补救之一法。不然,吾十余年独居,岂不能耐此几个月之岑寂耶?

此事已成往迹,足下阅此书后,气拉〔把〕烧之,亦望勿为外人道,切盼切盼。”

不过,胡适在好友高梦旦面前,却说自己很满意这样的旧式婚姻,并且认为,自己的婚姻是一桩很讨便宜的事。

1921年8月30日,胡适在和高梦旦交谈后于日记里记下这样一段话:

“他谈起我的婚事,他说许多旧人都恭维我不背旧婚约,是一件最可佩服的事!他说,他的敬重我,这也是一个条件。我问他,这一件事有什么难能可贵之处?他说这是一件大牺牲。我说,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更讨便宜的了,有什么大牺牲?他问我何以最讨便宜?我说,当初我并不曾准备什么牺牲,我不过心里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了。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其实我家庭并没有什么大过不去的地方。这已是占便宜的,最占便宜的,是社会上对于此事的过分赞许;这种精神上的反映,真是意外的便宜,我是不怕人骂的,我也不曾求人赞许,我不过行吾心之所安罢了,而竟得这种意外的过分报酬,岂不是最便宜的事吗?若此事可算牺牲,谁不肯牺牲呢?”

胡适的这两次谈话听起来很矛盾,这反映了胡适本人对自己婚姻的矛盾态度。一方面,胡适很羡慕西方家庭的夫妇关系:既是生活的伴侣,也是精神的知音;另一方面,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中国旧式婚姻,他也不反感。胡适在中国公学上学时,曾在《竞业旬报》上发表一篇《婚姻篇(续)》,文中称赞“父母主婚”:“一定要父母主婚,这是极正当合时势的办法”。即使后来到了美国,胡适的婚姻观也并没改变,在给母亲的一封家书里,他说:

“今之少年,往往提倡自由结婚之说,有时竟破坏已订之婚姻,致家庭之中龃龉不睦,有时其影响所及,害及数家,此儿所大不取。自由结婚,固有好处,亦有坏处,正如吾国婚制由父母媒妁而定,亦有好处,有坏处也。”

胡适还认为,一个女子,即使文化程度不高,也可成为贤妻良母:

“女子能读书识字,固是好事。即不能,亦未必即是大缺陷。书中之学问,纸上之学问,不过人品百行之一,吾见有能读书作文而不能为良妻贤母者多矣。吾安敢妄为责备求全之念乎?”

人们普遍认为,包办婚姻缺少爱情。胡适不这样看,他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也能产生爱情:

“中国婚姻之爱情是名分所造的。订婚之后,女子对未婚夫自有特殊柔情。故偶闻人提及其人姓名,伊必面赤害羞;闻人道其行事,伊必倾耳窃听;闻其有不幸事,则伊必为之悲伤;闻其得意,则必为之称喜。男子对其未婚妻,亦然。及结婚时,夫妻皆知其有相爱之义务,故往往能互相体恤,互相体贴,以求相爱。向之基于想像,根于名分者,今为实际之需要,亦往往能长成为真实之爱情。”

胡适认为,对丈夫而言,妻子知识的多寡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智识上之伴侣,不可得之家庭,犹可得之于友朋。此吾所以不反对吾之婚事也。”

正因为胡适对婚姻持一种保守之态度,所以,他不像鲁迅那样对旧式婚姻深恶痛绝。胡适婚后,曾写有一组新婚杂诗。不妨抄录两首:

记得那年,你家办了嫁妆,我家备了新房,只

不曾捉到我这个新郎!

这十年来,换了几朝帝王,看了多少兴亡,

锈了你嫁奁中的刀剪,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样,

更老了你和我人儿一双!——

只有那十年陈的爆竹,越陈偏越响!

十几年的相思刚才完结,

没满月的夫妻又匆匆分别。

昨夜灯前絮语,全不管天上月圆月缺。

今宵别后,便觉得这窗前明月,格外清圆,格

外亲切!

你该笑我,饱尝了作客情怀,别离滋味,还逃

不了这个时节!

胡适因公务缠身,蜜月没度完就匆匆离开家乡。新婚满月那天,胡适正在船上,还做了一阙“生查子”,寄给江冬秀:

前度月来时,你我初相遇。

相对说相思,私祝长相聚。

今夜月重来,照我荒洲度。

中夜睡醒时,独觅船家语。

从这些词句里,我们可读出胡适和江冬秀的闺房之乐和蜜月之甜。对男人来说,从妻子那里享受到闺房之乐,就会对妻子多一份怜爱;拥有蜜月的夫妇,婚姻基础就非常坚实。(鲁迅为何对朱安那么冷漠无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两人之间从未享受过闺房之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江冬秀虽是一个传统女性,但她不死板不保守,婚前,胡适在美国写信劝她放脚、习字,并鼓励她大胆给自己写信,江都一一应允。(鲁迅在日本时也曾给朱安写信要她读书放脚,均被朱安婉拒,可见江朱两人在思想上实有很大差距)

在胡适的鼓励下,江冬秀坚持亲自给胡适写家书,尽管错字不少,措辞不当,但由于坚持不辍,她最终也写出了让胡适满意的家书。胡适对此也予以了表扬:

“你这封信写得很好,我念了几段给钱端升、张子缨两位听,他们都说,‘胡太太真能干,又有见识。’你信上说,‘请你不要管我,我自己有主张。你大远的路,也管不来的。’他们听了都说,‘这是很漂亮的白话信。’”

像中国所有传统的女人一样,江冬秀把丈夫当成命根子,对丈夫的照顾无微不至,但可贵的是,尽管文化水平远远不如丈夫,身份、地位也远不能和丈夫比,但,在声名显赫的丈夫面前,江冬秀从不自卑,相反,当丈夫犯了错,她照样批评,有时言辞还很犀利。

我认为,江冬秀做的对。事实上,胡适并非毫无缺点,他在上海期间也曾吃过花酒,也曾深陷赌博之中。妻子偶或的批评对他显然有益无害。

1926年3月,当江冬秀风闻胡适在上海“大玩大赌”时,她当即写信批评:

“你在上海同一班很阔的人在一块儿,天天赌钱,跟阔老爷、太太、小姐们天天在一块大玩大赌,来很大的牌,很大的牌九。有很多朋友送你几千块钱把你过年用。这件事可是当真的吗?别的事是真是假,只要你自己明白,不要把身体弄坏了。就是你一生的痛苦,害老婆孩子,到那个日子就不容易过了。”

这封信还是起到了作用,因为后来胡适在回信中向江冬秀保证:“要严肃地做个人,认真地做番事业。”

胡适曾说:“智识上之伴侣,不可得之家庭,犹可得之于友朋。”确实,文化程度很低的江冬秀很难成为胡适“智识上之伴侣”,所以,胡适只能“得之于友朋”。胡适朋友很多,女友也不少。而男女之间,友谊深了就会演变为爱情。有段时间,胡适和北大毕业的徐芳关系很亲密,江冬秀在整理胡适信件时发现了徐芳给胡适写的信,她强压内心的怒火写信给胡适:“我算算有一个半月没有写信给你了。我有一件很不高兴的事。我这两个月来,拿不起笔来,不过你是知道我的脾气,放不下话的。我这次理信件,里面有几封信,上面写的人名是美的先生,此人是哪位妖怪?”胡适心中有数,只得在回信里“老实交代”:“谢谢你劝我的话。我可以对你说,那位徐小姐,我两年多,只写过一封规劝他的信。你可以放心,我自问不做十分对不住你的事。”

江冬秀还知道胡适有位美国女友叫韦莲司。婚前,胡适就在家书里常提到这位红颜知己,但江冬秀人在中国,无法确定胡适和韦莲司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于是,她只能以投石问路的方式来一记敲山震虎:

“我想,你近来一定有个人,同你商量办事的人,天上下来的人。我是高兴到万分,祝你两位长生不老,百百岁。”

江冬秀的话非常巧妙,真真假假可进可退,把难题抛给了胡适。

江冬秀看不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恋爱,因为,当时陆小曼是有夫之妇,她和徐志摩恋爱自然属于红杏出墙,而胡适偏偏充当了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的红娘,且那段时间,胡适和陆小曼也过从甚密。所以,当胡适想给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江冬秀极力反对。一次,她还当着胡适朋友的面,斥责胡适和陆小曼关系不正常,并扬言有一天要揭开他的真面目。江冬秀的吵闹让胡适斯文扫地。当时胡适要赴英国公干,在火车上,忍不住给江冬秀写了封信表白内心的痛苦:

“你自己也许不知道我临走那时的难过,为了我替志摩、小曼做媒的事,你已经吵了几回了。你为什么到了我临走的那天还要教训我?还要当了慰慈、孟禄的面给我不好过?你当了他们面前说,我要做这个媒,我到了结婚的台上,你拖都要把我拖下来。我听了这话,只装作没听见,我面不改色,把别的话岔开去。但我心里很不好过。我是知道你的脾气的;我是打定主意这回在家绝不同你吵。但我这回出门,要走几万里路,当天就要走了,你不能忍一忍吗?为什么一定要叫我临出国还要带着这样不好过的影像呢?”

这件事,显示了江冬秀刚烈的一面。

在驭夫方面,江冬秀颇有技巧,她刚柔并济,有理有节,还能做到抓大放小,原则上的问题寸步不让,对一些生活小节,则揣着明白装糊涂。可以说,她洞悉了胡适的心理。

虽然江冬秀的文化程度和胡适有天壤之别,但两人在一起,有优越感的是江冬秀,因为胡适的一切心思,她尽在掌握。

江冬秀读书不多,又属女流之辈,但她头发长,见识却不短。我们知道,夫贵妻荣的观念如同毒药,国人鲜有不被其腐蚀的,而江冬秀却看透了官场的丑恶,坚决反对丈夫当官,这一点深契胡适之心。江冬秀对官场的厌恶和鄙夷,胡适曾在信里多次予以激赏。

1938年7月30日,胡适在信里对妻子江冬秀说:

“我去年七月九日离平,十一日的飞机被人包去了,十二日才上飞机,飞上九江。我在飞机上忽然想起今天是七月十二日,在二十年前的七月十二日,我从外国回来后,在上海的新旅社里发下一愿,决定二十年不入政界,二十年不谈政治。那二十年中,‘不谈政治’一句话是早就抛弃的了。‘不入政界’一句话,总算不曾放弃。那一天我在飞机里想起这二十年的事,心里当然有不少的感慨。我心里想,‘今日以后的二十年,在这大战争怕不可避免的形势里,我还能再逃避二十年吗?’

果然,不出两个月,我就跑出去了。现在怕更躲不开了。我只能郑重向你再发一愿:至迟到战争完结时,我一定回到我的学术生活去。你记得这句话。”

1938年11月24日,胡适再次在信里向妻子说了几句真心话:

“现在我出来的做事,心里常常感觉惭愧,对不住你。你总劝我不要走上政治路上去,这是你的帮助我。若是不明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你跟我二十年,从来不作这样想,所以我们能一同过苦日子。所以我给新六的信上说,我颇愧对老妻,这是真心的话。”

1940年4月,国内传闻胡适要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有人向江冬秀道喜。江冬秀立即写信给胡适,信中说:“你千万拿定主意,不要耳朵软,存棉花。千万你的宗旨要拿定,不要再把一只脚踏进烂泥里。再不要走错路,把你前半生的苦功放到冰雹里去了;把你的人格、思想毁在这个年头上。”

江冬秀不仅反对胡适做官,就连儿子想从政,她也反对,她曾在信里说:“小三死没出息,他要学政治,日后做狗官。”

就无意仕途这方面来看,江冬秀和胡适堪称心心相印,志同道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她也能算胡适“智识上的伴侣”。

江冬秀虽是村姑,但言谈举止间却颇有一种豪气,重友轻财,为人大气。

胡适大哥是个败家子,三哥早逝,二哥境况也不佳。所以,胡适侄子的上学费用几乎都依赖胡适的薪水。对此,江冬秀毫无怨言。胡适和二哥的感情很深,他二哥也常在胡适家养病,江冬秀总是好酒好菜招待。一次,胡适的三嫂写信给江冬秀要皮袄子、皮背心,江冬秀手头紧,就把自己的一件皮袄子拆了改成一件皮背心,又另买一件皮袄子寄回老家。

抗战时期,物价飞涨。当时胡适人在美国,无法定期给江冬秀汇去生活费。江冬秀和两个儿子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十分困顿、窘迫。尽管生活异常艰难,但只要手头一宽裕,江冬秀会非常慷慨地将钱分赠给困境中的亲友。一次,江冬秀接到胡适汇来的1600元,她立即分赠给同样急需用钱的亲友,其中给罗尔纲夫妇一百五十元,吴晗一百元,借给毛子水一百元,给佣人一百四十元,又给几位同乡几百元,另外还捐给某学堂两百元。胡适很欣赏妻子的慷慨,在回信中特别给予充分的肯定:

“我很赞成你捐二百元给周先生的学堂。我到欧洲之后,也还要设法寄点钱捐给他。你在患难中还能记得家中贫苦的人们,还能寄钱给他们,真是难得。我十分感激。你在这种地方,真不愧是你母亲的女儿,不愧是我母亲的媳妇。”

同类推荐
  • 百年沉浮

    百年沉浮

    本书介绍中国体育界百年沉浮的故事。向世人披露百年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马家军”勇夺冠军的坎坷艰辛路,乒乓球队从独霸世界到与“海上兵团”的对峙,女排“五连冠”的风雨历程和后来的英姿不在,“梦之队”教练的双双出走,足球俱乐部的内幕,与球迷的恩恩怨怨。
  •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让我陪你慢慢走

    让我陪你慢慢走

    本书是一部散文和短篇小说作品集。书中既有相爱的甜蜜,也有背叛的痛楚;既有会心的微笑,也有苦涩的泪水;既有对真爱的追寻,也有对错爱的悔恨……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将情感世界的悲欢离合收录笔端,呈现在读者面前……
  • 善良丰富高贵

    善良丰富高贵

    《善良丰富高贵》是《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之后的第四个散文结集。历经两年,周国平作了最新修改,增添了并收入了周国平自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本书的书名原是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这六个字是作者这些年思考的一个总结,表达了作者在本书出版时最想说的话。
  •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最早发表在《国粹学报》上,是王国维自己删定的,共64则,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则是总论,标举王国维论词的一个纲领,就是“境界说”。十至六十四则是具体批评,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文艺美学思想,具体评论从李白一直到宋代的许多诗词名家。这是《人间词话》的正文。被王国维删掉的49则后来重新整理刊印出来,叫《人间词话删稿》。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外的著述中的一些论词语录,被人摘编成《人间词话附录》,共29则。本书注析《人间词话》,收录范围包括正文和删稿共计113则。
热门推荐
  •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街灯完全憔悴了,行人在绿光里忙着,倦怠着归去,远近的车声为着夜而困疲。冬天驱逐叫花子们,冬天给穷人们以饥寒交迫。现在街灯它不快乐,寒冷着把行人送尽了!可是大名并不归来。
  •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民国异闻档案

    民国异闻档案

    这是一个关于民国的故事,一个叫做雷一心的人在这个疮痍的年代走遍了中华大地,见识了各种匪夷所思的民国异闻,他将此写成一本书,以供后人传阅。死人军队,僵尸之地,小镇闹妖……各种各样耸人听闻的故事将在这里发生!本书作者唯一官方QQ:2127506869
  • 爆笑来袭:青梅竹马快接招

    爆笑来袭:青梅竹马快接招

    “小哥哥,你叫什么名字啊?你家在哪啊?你几岁了?你怕不怕黑,你要不要和我一起睡觉啊,我会保护你的!”小女孩一脸正义的说但对方好像是被他屏蔽了似的,良久,薄唇轻启“你这是在变相的说你怕黑。”说罢,便起身进了卧室留下了小女孩在那里纠结10年后,“你只能是我的,记住了”他霸道的说,说完就转身离去了“哎,莫名其妙!"说罢一脸迷茫的她也转身离去
  • 重回大荒

    重回大荒

    一个情场失意的高中少年,本应在学校里发奋读书迎接高考,却因赶上地球万年轮回的机遇而陷入长眠,等他醒来后这个曾经熟悉的世界却已经被神奇莫测的元素大潮所改变,原来的亲人朋友恋人此刻也与他天各一边,后天努力的他究竟能否重新融入新的纪元.....
  • 天台宗未决

    天台宗未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冥记瑾花开

    穿越之冥记瑾花开

    她,是国际美女特工界的第一把交椅一朝穿越,沦为祥瑞出身却万人鄙视的木架四小姐他,是江湖魔教凰涅宫的妖孽宫主,亦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冷酷王爷一次失误,无奈被救,醒来之后便跌入灿若星辰的黑眸他说:“我这一生,唯一没有掌握到的,便是沉沦与你”她说:“我这一生,唯一幸运的,便是遇见了你”风起云涌,四国澎湃
  • DNF魔战士之天下无双

    DNF魔战士之天下无双

    魔战士的成长历程,南征北战,天下无双……
  • 鹿晗之倾城皇妃

    鹿晗之倾城皇妃

    鹿晗和女主温馨的小故事。此文为原创,如有雷同我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