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云水谣景区,便进入了梅林镇地界。这是一片峰峦叠嶂的神奇土地,分布着许多小村落,在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村落里,溪流边、山坳上长出一座座庞大的土楼——是的,这些庞然大物的夯土建筑就像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因为它们和周围的一切是如此谐调,完全融为一体。磜头土楼群是闻名遐迩的“七星伴月”景观:4座圆土楼、3座方土楼分布在一座半月楼的两边,从村子的山上往下看,无不惊叹这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
梅林镇所在地梅林村,这个古朴纯净的小村,就像梦中的世外桃源,在你面前徐徐打开了一幅画卷。书洋溪和曲江溪在这里交汇,高大茂盛的古榕树掩映着一条蜿蜒的古街,庄严肃穆的青石牌坊、天后宫、青砖碧瓦的府弟式建筑和成楼、明清学堂翠玉轩,还有和胜楼、松竹楼、辑宁楼……一座座古老的土楼散布在村子各个角落,历尽岁月的沧桑,却依然巍峨挺立,当你用手触摸那斑驳的土墙,或许能听到许多陈年往事的声音。土楼旁、山脚下,一片片梅花林蔚为壮观,当梅花盛开,这里就成了一望无际的花海,灿烂至极,如一朵朵火焰,在每个人的心头跳荡不已。
元朝至正末年(公元1368年),唐代名相魏征第十八代裔孙魏进兴携家带口,来到这里安居落户,繁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这个如梦如幻的美丽村庄,当之无愧地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它的古朴与美丽浑然天成,不事雕琢,就像一个普通的乡村女子,天生丽质,令人惊艳。你在这里慢慢地行走,随便走到一个角落,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时间好像静止不动了,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谧而超脱。古桥、古街、古树、古宅,还有一缕古风悠悠地迎面而来。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哗与骚动,这里飘动的是洗尽铅华的清幽和纯朴。
假如你农历三月底来到这里,那你将有幸躬逢一场土楼狂欢节。其实,这就是梅林的妈祖节。众所周知,妈祖是海洋女神,保佑所有航海的人们,而梅林处于崇山峻岭之中,远离大海,怎么也有妈祖信仰的习俗呢?原来这里山高水长,大家的日子并不好过,明末以来,梅林村的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漂洋过海下南洋、过台湾。古话说:“漂洋过海三分命。”大海变化莫测,当时的航海工具又极为简陋,不少人就在风浪中葬身大海。梅林村的父老乡亲为了祈求神明保佑游子的平安,从莆田湄洲岛千里迢迢请回了妈祖娘娘,在深山里供奉祭拜。根据记载,梅林村现在的天后宫始建于清康熙10年(公元1671年),民国辛亥年(公元1911年)重修。这座深山里的妈祖庙临溪近水,坐西朝东,分前后院,前院为平房,奉祀关公;后院两层为主殿,楼上奉祀天后妈祖。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雕梁画栋,古香古色。
从农历三月二十一日开始,梅林村的人们就开始为妈祖节忙开了,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打糍粑、买糖果,络绎不绝地前往天后宫烧香朝拜。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诞辰日,人们早早来到天后宫,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被选作理事主持,身穿大马褂,一派威仪式,一声唱诺,铳炮齐鸣。村民们用红轿抬着妈祖神像出来了,随后是锣鼓队、西乐队、舞龙舞狮队和大鼓凉伞队。一列队伍浩浩荡荡从天后宫出发,开始了全村的巡游,举旗打伞,敲锣打鼓,奏乐鸣炮,舞龙戏狮,逶迤行进在土楼与街巷之间,行程约15公里。队伍所到之处,人潮涌动,土楼门前的禾坪上摆满了桌子,桌子上面堆满各家各户送来的糕点、鸡鸭、水果等供品,妈祖神像的红轿一到,所有的人烧香点烛,对着妈祖神像顶礼膜拜,祈盼妈祖保佑平安幸福。最朴素的心愿在这最传统的祭拜形式里虔诚地表达,不管是村子里土生土长的村民,还是外出回家的游子,或者从遥远的大海那边专程赶回来的后裔子孙,无不怀着同一个心愿。
妈祖巡游后要回庙了,抬轿的人们突然猛冲进庙前的溪流,两岸的人群发出惊呼——妈祖节的高潮到来了,这就是“妈祖过海”。人们抬着妈祖像在河水里狂奔,全身湿透,河水挂满脸盘也顾不上擦,每个人都兴奋不已地向前冲,河岸上是欢呼、掌声和不断闪动的闪光灯。岸上水里,欢乐和激情交织成一片。这是一种仪式,象征先辈们漂海过洋的艰辛,也象征妈祖在危难关头普渡众生的慈悲,这又不仅仅是一种仪式,它表明人们历尽劫波,终获美满。
妈祖回庙了,这个深山里的土楼村落依然不眠,傀儡戏、芗剧轮番上演,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吃喝声和欢笑声传出了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