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宁呆呆的坐在椅子上。
面前的桌子上空无一物,整洁的发亮。
他没有课本。
他没有任何一门学课的课本。
讲台上的杜老师嘴巴一张一合,说着某些关于工式定理之类的东西。
结合黑板上的字,林宁估计他现在讲的应该是数学。
其实他讲什么对林宁来说并没有什么差别,没有教课书,他根本不可能听懂杜老师说的是些什么。
只能大概的做到一知半解。
可是就算是这区区一点点的一知半解,也使林宁感到了一丝疑惑。
这些知识……
也太老了些吧?
林宁记得自己曾经在高三的时候,在校园图书馆里看过一本陈旧的大学数学教课书。
当时好像是为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他把那本书翻了个遍。
问题最终没有得到解决,可那本书的内容林宁倒零零碎碎的记住了不少。
而现在了杜老师嘴里说的工式定理正在一点点的和林宁记忆里那本教课书的内容吻合。
林宁突然模糊的记起来了那本教课书的出版日期。
好像是58年。
哎呀!
林宁突然没来由的一阵烦躁。
想那么多有什么用,管他讲的是几几年的书,反正自己又没有。
林宁把头贴在桌子上。
他现在很无聊,所以想睡一觉。
这种想法很大胆。
不过林宁对这个大胆的想法表现的有些无所谓。
怕什么,反正现在讲台上的老师是一个只会板着脸,不痛不痒的说几句的老学究而已。
自己又没书,听不懂他讲什么,睁着眼坐着也是浪费时间。
既然是浪费时间,那我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舒服一点的呢?
大不了被他说一顿好了。
林宁乱七八糟想了一大堆宽慰自己的理由。
眼睛竖线排列,林宁开始在脑袋里储存临睡前最后的画面。
一排中间的女生,就是上午脖颈会响的那个,留长发。
二排左侧的男生,板寸头,脖子上有颗黑痣。
三排离自己最远女生,就是上午帮自己擦血迹的女孩,现在头发改梳成了马尾,还欠她一条手绢,要记得还给她。
四排斜对角距离自己最近的男生,很消瘦,体重最高不过超过一百二十……
林宁一个激灵坐了起来。
是那个中午陪自己的男生。
他现在正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面朝讲台,像教室里其它的人一样,以一种好学生的姿态听着杜老师讲课。
林宁明明记得他比自己来的晚。
自己迟到了。
他没迟到。
也许是他知道一条更近些的路。
林宁这么冲自己解释。
可还有比直线更短的路吗?
林宁选择忽略这个问题。
但是他睡不着了。
下课铃的响的时候林宁正在看着前排女生的背影发呆。
发呆的太投入了一些。
所以他并没有听到下课铃响。
还是杜老师拉门离开的咯吱声告诉他。
他已经被释放了。
林宁在杜老师离开的下一秒就站起来放肆的伸了个懒腰。
他觉的这节课过的特别漫长。
漫长的都快值得用光年记算了。
不过不管怎样,林宁总算是熬过来了。
他满足的打了个哈欠。
站定了身子,环视四周。
尽管林宁不喜欢做太多发愣的动作,可是在环视四周后,
他还是止不住愣了一下。
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第四……
所有人。
都保持着刚刚上课时所做的标准姿态。
手肘平放在桌子上,面朝黑板。
像一班三年级的小学生。
很乖很乖的小学生。
如果换做上课时间,讲台上有老师在孜孜不倦的讲授课本。
这会是一个很完美的场景。
就像林宁不久之前想的那样。
一屋子都是好学生。
可现在已经下课了。
讲台有残留的板书,有飘浮的粉笔灰。
唯独没有老师。
“你们……”
林宁站在自己的位置。
“已经下课了吧?”
冲前排的女生轻轻的说。
前面的女生扭转身体
。
林宁又听到了脖颈磨擦的声音。
嘎崩嘎崩。
这次很清晰。
女生用一种和杜老师同样冷默的眼神看着林宁好久。
点了点头门。
女孩的点头动作刚一做完,林宁就拉开椅子跑了出去。
他实在是受不了教室里的诡异气氛。
一屋子都是奇怪的人。
林宁扶着教学楼前大槐树前平复心情。
顺便调整呼吸。
他打算把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理一理,它们太混乱了。
从杜老师和马班导。
到腐朽气味和红色液体。
再到现在全班同学的不正常表现。
这一切都让林宁觉得,这个学校处处充斥着隐秘,仿佛两个峭壁之间的黑色深渊。
而自己正在一步步的向里迈进。
刮来了一阵风。
大槐树被吹的哗哗直响。
林宁的后背一阵发冷。
直觉告诉他,这不是风的关系。
是因为有人在背后看着他。
林宁猛一下扭回了头。
是那个上午帮自己擦拭胳膊的女生。
她站在大楼的阴影里,一动不动的看着林宁,与林宁对视。
林宁放松了警惕。
就凭那个女孩上午的帮助,林宁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对她保持戒备。
但是他又不敢就这么冒然的走过去。
林宁和她又不熟,谁知道她现在注视着的是林宁。
还是林宁身边的大槐树。
于是林宁就那么僵持着。
直到女孩抬起右手,轻轻的冲林宁这个方向招了两下。
这个动作肯定是对林宁做的。
因为这个方向没有没有其他人,而他身边的大槐树又不可会走路。
林宁向那个女孩走了过去。
女孩站在阴影里看着林宁走过来,目光一步也没离开他的身体。
还是和上午一样的目光。
是bo澜不惊。
而不是杜老师或其它人那种冷默无情。
林宁走到女孩跟前,还没张口问她有什么事,女孩就把一个东西递了过来。
是一本摊开的,黑色封面的笔记本。
上面写着四个字。
“我是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