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漳州有条驿道,上连福州,下通广东。
驿道上设有驿站。其下设分站,叫作“铺”。
在漳州南郊,有丹霞驿,木棉铺。
木棉铺是宋代漳州郡守傅伯寿建于淳熙十五-十六年(1188-1189)的,因在九龙岭前的木棉社,故名。当时,因为由此到广东的驿道上人烟稀少,傅伯寿乃“随铺立庵”、“以庵设铺”,置田养僧,并由庵中僧人负责铺事支应。他从漳州到与广东交界的汾水关共设十三铺,木棉铺即其中之一。它铺、庵合一,但人们都称它为“木棉庵”。
明代冯梦龙《三言》中的《喻世明言》,其22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写的就是在这木棉(“棉”是“绵”的后起字)庵郑虎臣诛杀误国权奸贾似道的故事。这是昭天下公愤,快举世人心的重大历史事件。
贾似道是宋朝继秦桧等人之后的第四大奸臣。《宋史·奸臣传》中说他“少落魄,为游博,不事操行”,以其父贾涉“荫补嘉兴司仓”。恰好他姐姐贾玉华“入宫,有宠于理宗,为贵妃”,他这浪荡无赖凭此青云直上,官至右丞相。他在相位15年,不可一世,倒行逆施,陷害忠良,祸国殃民,最终使南宋、也使自己走到穷途末路,遗臭万年。
该传记述,开庆元年(1259)九月,忽必烈攻鄂州,宋理宗大惧,“以似道军汉阳,援鄂,即军中拜右丞相”。贾似道却密遣心腹宋京去向元军求和,“请称臣输岁币”,被拒绝。后因蒙古王蒙哥死于合州,贾似道又让宋京仍以“称臣纳币”求和。忽必烈一心回去争夺王位,遂答应其乞和,撤兵北回。贾似道竟欺下罔上,谎报元军畏惧自退。这样,他被“以少傅右丞相召入朝”。
他“权倾中外,进用群小”,在朝政上倒行逆施:(1)“买公田”。“浙西田亩有值千缗者,似道均以四十缗买之”。如此贱买肥沃民田为“公田”,“浙中大扰”,“六郡之民破家者多”。(2)滥发“关子”(纸币),结果“物价益踊”。(3)实行“推排法”。田地若契书、买卖来历、四至有出入,即没收。倘丈量后面积有多出的,以隐匿田数,也没收。且“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税,而民力弊矣”。
如此弄得天怒人怨,但度宗即位后,却又加他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封魏国公,奉为“师相”。
他更肆无忌惮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遭他毒手的不少。其中太学生萧规、叶李等人上书说贾似道专政,结果都被“黥配”。叶李被剌配漳州。
更有惨无人道的,他一个小妾的哥哥站在府门外,像要进府的样子,被他看见,竟命人缚投火中烧死。
德祐元年(1275),忽必烈挥军南下,贾似道不得已带兵至芜湖,又故伎重演,仍是“请输岁币称臣”。但这次忽必烈不答应了,鲁港一役,宋军溃灭,贾似道逃入扬州城。
终于台臣、御史交章弹劾,乞诛贾似道。谢太后被迫将他贬为高州团练使,于循州安置。循州即今广东的龙川,如此,就一定要经过漳州这条驿道了。
宋时立法,大臣安置边远州县,要有个监押官,名为护送,实则看守,无异于押送犯人。当时会稽县尉郑虎臣慨然请命,当了这监押官。
郑虎臣监押贾似道上路,到了一座古寺,内有吴潜南行题字,就问:“贾团练,吴丞相何以至此?”“似道惭不能对。”吴潜曾是理宗朝丞相,贾似道要取而代之,就制造谣言,将他贬去循州安置,又叫循州知州刘宗申逼他服毒而死。贾似道心狠手辣,令人发指!但天道好还,而今,轮到他“于循州安置”了。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中写道:到泉州时,真是冤家路窄,就在洛阳桥上,贾似道与被他陷害而剌配漳州的叶李相遇。叶李得赦还乡,恰好在此遇上这“贾平章”,于是作词一首:
君来路,吾归路,来来去去何曾住!
公田关子竟何如?国事当年谁与误?
雷州户,厓州户,人生会有相逢处。
客中颇恨乏蒸羊,聊赠一篇长短句。
这首词下阕是说宋朝寇准在澶渊使辽兵请盟罢兵而退,有功于朝廷,但被丁谓谮陷,贬为雷州司户参军。不久,丁谓奸谋败露,贬去厓州。路经雷州,寇准派人送他一只蒸羊。丁谓羞惧,连夜偷偷离去。叶李说他在客中,没有蒸羊可送,只能送上这首词了。贾似道恶有恶报,这词送得太叫人拍手称快了。
最后,《宋史·奸臣传》中写道:“未至八月,似道至漳州木绵庵。虎臣屡讽之自杀,不听,曰:‘太皇许我不死,有诏即死。’虎臣曰:‘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拉杀之。”
这很简单。倘有兴趣,不妨去看看冯梦龙的那卷话本。现在的问题是:这一历史事件何以会发生在木棉庵?
据《宋史·奸臣传》中所载,“似道行时,侍妾尚数十人,虎臣悉屏去。夺其宝玉,撤其轿盖,暴行秋日中。令舁轿夫唱杭州歌谑之。每名斥似道,辱之备至。”这些,话本中都有记述,并说:“郑虎臣的主意,只教贾似道受辱不过,自寻死路。”但“这恶物事,偏受得许多苦恼,要他好死却不肯死”,他有“太皇许我不死”,又有谢太后这把保护伞,哪会去死呢?
就这样,一路延挨下来,到了漳州。
漳州郡守赵分如是他的门客,出城迎接,见他“光景凄凉,好生伤感”,只因虎臣监押着,“不敢十分殷勤”。当日设宴馆驿,管待虎臣,竟要请似道同席饮酒。虎臣不许。赵分如竟“过意不去”,另设一席,让通判来陪侍他。
这奸贼为相15年,广有羽翼。此去广东,不乏刘宗申之类的鹰犬。那时节,谁敢说死灰就不会复燃?更别说他有太皇、太后做靠山!那样,后患之烈将更甚于前。既然他不肯自杀,那么,该是郑虎臣下手的时候了。
就是此等原因,使木棉庵成了处决贾似道的严正法场。这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
事后,郑虎臣自行投案,病死在福州狱中。他为国锄奸,英烈正气由这木棉庵而充盈天地间。
过了约250年,即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福建总兵俞大猷在木棉庵前大榕树下立下一碑,上刻“宋郑虎臣诛贾似道於此”十个大字。
此碑后来断失下截。清乾隆十三年(1748)龙溪知县袁本濂摹原字镌立新碑于庙前。
民国二十五年(1936),国民党陆军第八十师师长陈琪视师漳州,公余游木棉庵,“爰谋诸绅耆,共集泉币”,在庵左边筑一座“木棉亭”。将俞、袁所立二碑及王肇衡题、书的诗碑移立亭后,并作《木棉亭记》一篇,勒石二片附于左侧。
清代,龙溪的张士楷在一首关于这古迹的七律中写道:“千古快心推此地。”是的,千秋万代,普天之下,大快人心的,要推这木棉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