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8500000013

第13章

第十二章 处世是一种生存能力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人活世上,除吃睡之外,不外乎做事情和与人交往,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做事情,包括为谋生需要而做的,即所谓本职业务,也包括出于兴趣、爱好、志向、野心、使命感等而做的,即所谓事业。与人交往,包括同事、邻里、朋友关系以及一般所谓的公共关系,也包括由性和血缘所联结的爱情、婚姻、家庭等关系,这两者都是人的看得见的行为,并且都有一个是否成功的问题,而其成功与否也都是看得见的。如果你在这两方面都顺利,譬如说,一方面事业兴旺,功成名就,另一方面婚姻美满,朋友众多,就可以说你在社会上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说你的生活是幸福的。在别人眼里,你便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幸运儿。如果相反,你在自己和别人心目中就都会是一个倒霉蛋。这么说来,做事和交际的成功似乎应该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了。

然而,在看得见的行为之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依我之见,那是比做事和交际更重要的,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做人。当然,实际上做人并不是做事和交际之外的一个独立的行为,而是蕴涵在两者之中的,是透过做事和交际体现出来的一种总体的生活态度。

就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来说,做人主要并不表现于做的什么事和做了多少事,例如是做学问还是做生意,学问或者生意做得多大,而是表现在做事的方式和态度上。一个人无论做学问还是做生意,无论做得大还是做得小,他做人都可能做得很好,也都可能做得很坏,关键就看他是怎么做事的。学界有些人很贬薄别人下海经商,因为自己仍在做学问就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气势。其实呢,无论商人还是学者中都有君子,也都有小人,实在不可一概而论。有些所谓的学者,在学术上没有自己真正的追求和建树,一味赶时髦,抢风头,唯利是图,骨子里比一般商人更市侩。

从一个人如何与人交往,尤其能看出他的做人。这倒不在于人缘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种人际关系是否和睦。人缘好可能是因为性格随和,也可能是因为做人圆滑,本身不能说明问题。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我认为是对的。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的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做事和交际是否顺利,包括地位、财产、名声方面的遭际,也包括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遭际,往往受制于外在的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应该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一个人不应该把非自己所能支配的东西当做人生的主要目标。一个人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对这一切外在遭际的态度,简言之,就是如何做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我确实认为,做人比事业和爱情都更重要。不管你在名利场和情场上多么春风得意,如果你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和谁一起过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周国平

哲思录:

美国哈佛大学行为学家皮鲁克斯有一句名言:“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把握不住这两点的人,永远都是边缘人。”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志、心装大事,才能通过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和正确的行动,获得事业的成功。做人,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活动。从大处来说,它包括改变个人命运的战略举措;从小处来说,它包括个人的日常行为。可以说,做人是我们对待生活和事业的态度。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无数的智者将做人放在一种至高无上的位置上。

同理心

虽然我不是音乐家,不过我这双手曾经有幸握过一把做工精致的古董小提琴。那把琴制作于18世纪,令我诧异的是,除了优美和谐的线条、漂亮的木头纹理,我将它握在手上的时候竟能感受到它的震动。它并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对象。它会和周遭的声音相应和,例如另一把小提琴、驶过街上的电车、某人的话音。如果你手握的是一把工厂大量制造的普通小提琴,它绝不会震动。尽管周遭的声音成千上万,普通小提琴依然无动于衷。为掌握如此幽微的敏感特质和异乎寻常的和鸣性,制作这把古董小提琴的师傅必须对木材和它的属性有深刻的认识。他们不但要具备切割木材、装饰乐器的天赋,还得有代代相传的传统手艺做后盾。小提琴令人惊叹的响应属性不只是出于被动,它是主动唱和。它能创造不同凡响的美妙乐音,也有与他物共鸣的能力,两者相得益彰,因此流泻出一种有灵魂的音乐,足以撼动人心,启发性灵。

人类也像那把小提琴——至少有这个可能。打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就具备了和其他人声气相和的能力。一个新生婴儿被抱到另一个啼哭的婴儿前面,他也开始啼哭。从一开始只是简单共鸣本能的同理心,借着一点一滴的累积,最后发展成一种体恤他人情感的能力——认同。

如果这种能力没有发展完全或是受到阻滞,我们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果我们对他人的感受浑然不觉,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会变成永远无解的哑谜。不把别人看做是有血有肉的生灵,而以无异于一个冰箱、一盏街灯的物体视之,我们会任由自己操控甚至侵犯他们。反过来说,如若同理心得到充分发展,生命会变得多姿,无比富饶。我们能够走出自己,进入他人的生命。人际关系成了趣味的源头,为个人的感情和性灵提供养分。

无论我们的内心世界多么广阔而多元,它依然是个封闭的体系,终究狭隘而压抑。我们的思绪、忧虑、欲望充塞其中——难道只有这些吗?有时候似乎如此。可是,一旦走出内心世界,进入他人的心灵,对别人的热情、恐惧、希望、痛苦感同身受,我们就像进入太空在星球间探险——只是前者容易得多。封闭自己、拒人于心门之外,会让我们失去平衡,反之,进入他人生命让我们更健康、更快乐。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心态容易滋生郁闷和焦虑。众所周知,最自私的人最容易感到害怕,也最郁郁寡欢。

打从史前时代开始,同理心就是人类存亡的关键。人类唯有加入群体,才能共生共荣,如果个人不能感受他人的情绪和心意,要如何与群体共存?观诸日常琐事,道理亦然;有人喜欢插队,在街上乱丢垃圾,别人睡觉的时候制造噪音,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没有能力顾及别人的感受。同理心是沟通、合作的前提,也是社会凝聚力的先决条件。抹杀了它,人类会回到蛮夷状态,甚或绝种绝迹。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同理心都是让它更上层楼的最佳良方。你可曾目睹这样的争吵: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愿也没有能力以对方的角度来看事情,多么痛苦。可是这种事处处可见,在国际关系上也每每可见。同理心是世间最欠缺的人格特质,也是解决种族问题和偏见的最佳对策。当今的种族冲突和偏见不知已累积了多少世代,在这样的时候,同理心尤其重要。

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更多的人发现,自己必须和不同文化的人面对面打交道。那些人的生长环境和我们截然不同。不同的宗教信仰、体型外貌、习俗、饮食、衣着、时间、礼节、责任感、工作观、金钱观、对性的态度,几乎样样不同。遇到和我们不同的人,我们第一个反应往往是存疑。我们现在知道,种族偏见根深源长,而对异于我们的人存疑并非出于理性,却是基于我们无从控制的实时反应。虽然有人说理论上他们没有任何偏见,事实上偏见是存在的。

同理心的培养或许是一切教育的当务之急。美国杰出小提琴家曼纽因在一次访问中说过几句深具洞见的话。他说:“如果德国青年在成长期间不只学欣赏贝多芬的音乐,同时也能随着传统的犹太音乐哼唱舞蹈,那场大屠杀绝不可能发生。”

同理心不但有助于解决问题,它也能放松心情。研究显示,富有同理心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较为满意,他们健康、有创意,也比较不固执。虽然好处多多,同理心面临的阻力却不少。有些人认为,为体恤别人而认同他人,这是弱者的行为。然而,对任何人而言,这都是最好的出路。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被理解,当他体会到他的论点言之成理,他的要求无可厚非,他的态度会改变。如此一来,无数的纷争就可以避免。

——[意大利]皮耶罗?费鲁奇

哲思录:

我们不可能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论是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还是生存需求,我们都需要跟自己以外的人打交道。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需要感知到对方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以对方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从社会的观点看,信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在中国的道德哲学中,信是五常之一。所谓常者,即永久不变的道德也。一个社会之所以成立,全靠其中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例如我们不必自己做饭,即可有饭吃。乃因有厨子替我们做饭也。在此方面说,是厨子助我们。就另一方面说,我们给厨子工资,使其能养身养家,是我们亦助厨子。此即是互助。有此互助,必先有互信。我们在此工作,而不忧虑午饭之有无,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厨子必已为我们预备也。我们的厨子为我们预备午饭,因他相信,我们于月终必给他工资也。此即是互信。若我们与厨子中间,没有此互信,若我们是无信的人,厨子于月终,或不能得到工资,则厨子必不干;若厨子是无信的人,午饭应预备时不预备,则我们必不敢用厨子。互信不立,则互助即不可能,这是显而易见的。

从个人成功的观点看,有信亦是个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设想一个人,说话向来不当话,向来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但是到时一定不赴。他说要还一笔账,但是到时一定不还。如果他是如此的无信,社会上既没有人敢与他来往、共事,亦没有人能与他来往、共事。如果社会上没有人敢与他来往、共事,没有人能与他来往、共事,他既不能在社会内立足,不能在社会上混。反过来说,如一个人说话,向来当话,向来不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到时一定到。他说要还一笔账,到时一定还。如果如此,社会上的人一定都愿意同他来往、共事。这就是他做事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譬如许多商店都要虚价。在这许多商店中,如有一家,真正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一家虽不能占小便宜,但愿到他家买东西的人,比别家多。往长处看,他还是合算的。所以西洋人常说:“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中国]冯友兰

哲思录:

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面貌、心灵和思想都应该是好的。”那么,诚实作为心灵的一部分,必须是好的。当诚实守信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心灵深处,它就会像一眼泉水,逐渐浸润和深入灵魂。到那时,诚实取代了伪饰,有序取代了无序,简单取代了复杂,温情取代了冷漠,让我们的生命从此生生不息。

在与人交往中,爱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在与人交往时不会发生令你和别人痛苦的事,那么当你感觉不到对别人的爱时,就不要与他人交往。

没有爱时只能与物打交道。没有爱,可以伐树、烧砖、冶铁,但和人打交道不能没有爱,就像同蜜蜂打交道不能不小心一样。如果跟它们打交道不小心,就会伤害到它们,也会伤害你自己,与人交往也是如此。

感觉不到对他人的爱,就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自己做点想做的事,只要不是有关他人的事。一旦你在没有爱的时候放任自己与人交往,那你就无暇顾及你是如何失去人性而变为兽的,你就会伤害他人,同时也折磨你自己。

如果你受到别人的欺侮,你会对这欺侮做出反应,就像狗、像牛、像马一样。如果欺侮你的人比你强壮,你就会逃走,否则就会吠叫,用头去抵,或尥蹶子去踢。而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人,你会对别人的欺侮做出这样的反应,对自己说:这个人欺侮了我,这是他的事,而我的爱,就是做我认为好的事,对他做我想为自己做的事。当你看到那些总是对所有人都不满、一直在责备所有人的人时,很想对他们说:“要知道你们生在世上,并不是只为了弄明白生活的荒谬并去指责它,发泄一通怒气然后死去。这是不可能的。你们要想一想,你们不应该发怒和指责,而应该劳动,进而矫正你所看到的坏事。”

要消灭你所看到的坏事,用激愤的方式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只能用对待所有人的善良的情感,这种情感始终存在于我们身上,只要你们不再窒息它,你们立刻就会感受到它。

应当养成这样的习惯:只有当你对自己不满的时候,才可以对他人表示不满。对自己不满只应对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对自己的灵魂不满。对他人也同样应当如此:责备他的行为,但同时去爱他。

为了不对自己周围的人做坏事而是爱他们,就应当养成不对他们说坏话和不说他们坏话的习惯。为了这样做,必须习惯于不把人往坏处想,不允许仇恨的情感进入自己的灵魂,哪怕是这样的念头也不行。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保持暴躁的习性。他们总是有事可干,遇到有人跟他们打交道,他们很高兴有机会把这人骂得狗血喷头了。这样的人非常令人厌烦。但是应当记住,他们也非常不幸,因为他们从不曾摆脱疾病和痛苦,同样,使你为之祝福的那个人会不会早亡?或者你希望世上所有的人——男人、女人、孩子都爱你?

圣人说:“这些我都不希望,因为上帝会不失时机地使人们摆脱他给予他们的东西——摆脱贫困和痛苦,摆脱疾病,避免夭亡。我也害怕人们的爱。我怕的是,人们的爱会诱惑我,会妨碍我唯一重要的事,即妨碍我对上帝和对他人的爱。”

所有的精灵都说:“这个人是以真正的神性而成为圣人的,是真正爱上帝的人。”

爱只是付出,而无所需求。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哲思录:

因为孤独、不安,所以我们需要爱的温暖。为了索取这种温暖,我们会主动与人交往。如果感觉不到那种温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只是一笔冷漠无聊的交易。所以,在交往中,爱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给予爱还是接受爱,我们都能感受到温暖。

德行

人间的德行就是彼此为善,没有为善于人的人就不算是有德的人。

德行是什么呢?德行就是对别人好。除了做好事之外,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可以叫德行吗?我很穷,你便慷慨解囊;在我危难之际,你来鼎力相助;别人欺骗了我,你把真实情况告诉我;别人怠慢了我,你来安慰我;我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你来帮助我,给我解答,我自然毫无疑问地称你为有德行之人。

你有节制,这与我无关,这是你奉行的养生之道,你因此会身康体健。

你有信仰和德行,我祝贺你,你因此会身心安康。

但谨言慎行只是使自身获得优良的品质,却非对别人的善行。品德端正的人能造福人类。

只许有益于他人的品德吗?当然,我们怎么能够承认其他品德呢?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只有有益于社会的事才是好的。一个独善其身的人可能饮食有节,信心虔诚,他也许穿的只是一身破衣服,那么,他也许是个圣徒。只有当他做了一些善事,别人受到恩惠之后,我们才可能说他德高望重。一个孤独的人,既不为害于人,但也不对人有益,他对我们来说是无所谓的。

人间的德行就是彼此为善,没有为善于人的人就不算是有德的人。倘若一个圣徒生活在人间,必定会造福于人的。他若远隔人世,他人也就有理由不给他德高望重的称呼;只对自己好的人,对于我们没有什么好处。

如果一个人关起门来,大吃大喝,荒淫无度,他便是个无德行的人;那么反过来,他若有相反的品质,也就是个有德行的人。这却是我不能同意的。倘若这个人具有您说的这类缺点,这是个很坏的人;但是这些丑事既然无害于社会,对于社会来说,也就无可非议。

——[法国]伏尔泰

哲思录

德行是一轮明月,不仅使自身洁白光明,还能照亮夜空,给夜行的人指路。洁身自爱、明哲保身之人不能称之为有德行的人,有德行的人不仅要拥有美德,还要将这些美德发扬光大,照耀别人。

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因为,一切美好的品质和本性,像来自纯净之地的和煦春风,吹进人们的心扉,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心灵就与一切美好的事物拉近了。

相互同情的愉悦

我们总会对别人发自内心的同情感到无比欣慰,无论这同情从何而生;相反,我们会对别人无动于衷的表情感到莫名的失望。有些自恋的人自以为知晓喜怒之情的来由,于是热衷于用他们的原则去揣摩人类的情感。据说,当人感到软弱无助时,只有当他确信别人的同感可以帮助他的时候,他才会高兴,否则别人的敌意会使他感到忧伤。但是喜怒之情往往如闪电般一闪而过,来得莫名其妙,显然不是来自任何私心。一个人使劲浑身解数去逗乐他的朋友,如果没有人认同他的笑话,他会觉得非常沮丧;反之,如果大家一起大笑认同他的笑话,他就会觉得受到了最大的奖赏。

他人的同情可以为快乐锦上添花,无人回应会让我们觉得失望,但这些并不是全部的原因。我们会觉得反复读一本书或一首诗很无味,但是当我们再次为朋友朗读时,我们会变得劲头十足。如果朋友觉得新鲜,我们就能够从朋友的角度去体味其中的意蕴,感到一种如获知己的兴奋。反之,如果朋友对此毫无兴趣,我们就会非常生气,再也没有心情朗读下去。这再一次证明,朋友的欢笑是我们快乐最大的源泉,而朋友的冷漠是我们失望最大的深渊。虽然这可以解释为何我们时而高兴、时而伤心,但并不是唯一原因。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朋友的同感会锦上添花;当我们伤心的时候,朋友的同感如果不是雪中送炭,就是火上浇油。通常情况下,同情总能另辟蹊径,增添快乐,又能温暖人心,减轻痛苦。

所以说,与高兴的时候不同,我们在不高兴的时候更希望找个人一吐为快,希望得到朋友的同情和安慰,而不是面对朋友的无动于衷。

可怜人最希望找到一个吐苦水的对象,这可以使他们觉得非常宽慰。因为那个人的同情可以卸下他们心头的重荷,分担他们的内心痛苦,从而减轻了他们的心灵重负。在倾诉的同时,那些可怜人又会想起过去的伤心事,于是痛哭流涕,沉浸在悲痛之中,但是他们也从别人的同情中获得了更大的补偿;反之,可怜人觉得最无礼的侮辱就是轻视他们的不幸。不愿与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只是缺乏礼貌,而不能认真地倾听朋友的苦恼则是不近人情的表现。

爱使人愉悦,恨使人不快。因此我们希望拥有朋友的友谊,但更渴望他们理解自己的愤慨。身处顺境时,我们可以原谅朋友过少的关心。但是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却接受不了他们的无动于衷。就像朋友不领会我们的感激我们可以原谅,但是不同情我们的怨恨会使得我们怒火中烧一样。我们很少对和我们的朋友关系不错的人给予友谊,却很容易对跟我们的对头接近的人产生敌意。即便我们对前者不满,也很少跟朋友争论这个问题。但是对后者想要大动干戈,如果他们跟朋友友好相处。爱和快乐总会令我们内心惬意,满足而别无他求;悲痛和愤懑却总会令我们因得不到同情宽慰而耿耿于怀。

如果一个人因为得到我们的同情而欣慰,得不到同情而受到伤害,那我们会为奉献自己的爱心而感到高兴,为做不到而感到自责。我们会祝贺成功人士,也会安慰苦难的人们。和一个肝胆相照的人谈话时所得到快乐,远远可以偿还我们为他的遭遇所感到的痛苦。反之,如果我们对他不能产生同情,即使可以免除内心的痛苦,我们也会为无力分担他的不幸而难过。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人因为不幸而失声痛哭,可是在我们设身处地想象之后觉得事情不致如此,我们就会认为此人小题大做,胆小怕事。另一方面,我们会瞧不起那些捡了一点小便宜就洋洋得意的人,觉得他们头脑发热。我们还会因为朋友对自己认为并不好笑的笑话大笑不止而感到生气。

——[英国]亚当?斯密

哲思录:

当看到有人受到痛苦,或是为某事悲伤时,我们会从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情愫——同情,这是我们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产生的一种与他相同的情感,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天性赋予我们的能力。

同情是一种换位思考,我们如果总是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看事情,不能直接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就不会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思想。通过把自己想象成是当事人,设身处地为对方想,就可以让我们对那种感受有一定的了解,让当事人的思想进入自己的体内,切实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体会、去感受,完全忘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样,在情感上就能产生一种共鸣、愉悦与温暖,我们就能变得充实且快乐起来。

坦然走过乞丐

喜欢张爱玲的一个理由,是她说自己不喜欢乞丐。凡人不敢说厌恶乞丐,特别是女性,那样显得多不善良啊。

乞丐是一个现象,它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了,瘫软地体现了出来。它把人的哀助赤裸裸地表达着,让他人在同情之后,起了帮助的欲望和收获施予的喜悦。

于是乞丐就成了常说常新的话题,名著中的乞丐常常是睿智和淳厚的,平常人也有很多与乞丐有关的故事。听过一个女子讲述,她最终决定嫁给丈夫,是因为那个男人在看到乞丐的时候,总是一往情深地掏钱,某次竟把请女孩吃饭的钱悉数捧出,以致两个人只能空腹沿江散步(女孩的钱只够两人回家的路费)。女孩认定男子值得信赖,很快和他结婚了。那个衣衫不整的乞丐不知不觉中成了红娘。当我对女孩见微知著的聪敏欣赏不已时,她脸色陡沉,说婚后不久发现丈夫狭隘虚伪,很快分道扬镳。于是那个乞丐又在浑然不觉中成了罪人。

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个大城市眉眼上的瘤。某天和海外宗教界的朋友结伴走地铁。肮脏的老丐裹着污浊破毡,半跪半俯地挡住了阶梯,破旧草帽中,零星小币闪着暗淡的光。毡下像枪管一般刺出半截腿,该长着脚的地方,是一团褐色的腐肉。情景的惨和气味的熏,使人不得不远远抛下点钱,逃也似的躲开。

我知趣地退后了几步,和朋友拉开距离。依她的慈悲和博爱,无论捐出多少,都是心意,也是隐私,我尊重地闪开为好。她端庄地走了过去,俯身对残疾老人说,请您让一让,不要阻了通道,您没看到人们都绕开你走吗?这让大家多不方便啊。老人从地面抬起半张脸,并不答她的话,我行我素道,行行好,太太,给几个小钱……

朋友悄然走了过去,不曾放下一枚分币。进入地铁,找到站内的工作人员,她说,通道上有个乞丐,妨碍了交通,请你们敦促他走开。

我无声地看着这一切,心想不给钱尚能理解,比如恰逢心绪不佳,无有余力关顾他人,但找了公安驱赶老丐,是不是也嫌过严?忍不住替她找理由,说,我看到报载,有些乞丐骗吃骗喝,白天在街上讨乞衣衫褴褛,下了班之后,西装革履地下馆子。有的干脆以此为业,几年下来,居然在乡下起楼造屋成了当地首富。想你一眼看出那乞丐正是这路人等?

朋友笑了,说我哪有这份神功。你说的那些事例我也在报上看过。具体到这位老人,没有证据,我们不可以随便怀疑。我疑惑道,既然你不认为他是坏人,为何不施舍?朋友道,可我也不能判断出他是否真的贫病无告,难以自食其力啊。我说,这却难了。每个人在掏腰包施舍之前,难道还要雇个私人侦探,一一查访乞丐们的收入情况吗?

朋友正色道,这正是现代社会的为难之处。农耕社会,谁个穷谁个真无助,十里八乡的人都心里有数。进入信息社会了,人员大量流动,我们知道火星几日几时几分大冲,一般人却无法掌握乞丐们的真实背景。

我说,那怎么办呢?有些乞丐挡住你的路,展示他们的残疾和可怕,吓得你不得不甩钱。几个人同行,若你袖手而过,就显出小气和不仁,压力也挺大啊。

朋友说,我是从不在马路边施舍的。那样不是仁慈,而是愚蠢。当然了,我不敢说马路边的每个人都不该救助,但救助,也要有现代的意识。你给了一点钱,他就叩头,他靠出卖尊严得到金钱,你收获了廉价的欲望满足。你的那几个小钱,是不配得到这样的回报的。他轻易地以头触地,因为他已不看重自我。那种靠展示生理恶疾,压榨人们的感官,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利用丑恶博得金钱,古来就被称为“恶乞”,被人所不齿。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良之风,不正与你善良的愿望相悖吗!

我听得点头,又问,那我们如何施舍呢?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向,一清二白才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

从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当然了,也积极向正规机构捐助并期待他们的清廉。

——[中国]毕淑敏

哲思录:

乞丐就像社会的一面镜子,能照出很多深层次的东西,你的爱心、你的仁慈、你的冷漠、你的虚伪,似乎在这面镜子面前一览无遗。因此,很多人走过乞丐时,总是忐忑不安,总为要不要掏钱包而矛盾和犹豫。

事实上,这面镜子已慢慢蒙上了厚厚的尘垢,它已变成某些不愿自食其力的人出卖尊严获得生存的工具,已变成某些作秀的人标榜自我的舞台。所以,走过乞丐时,慷慨解囊之人不见得心存慈悲,扬长而去之人也不见得是钢铁心肠。

同类推荐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列子原来这样说

    列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阐述列子在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被称作“有道之士”列子主张顺从自然之道,内外相应,物我两忘,淡然生死,观行闻声,至言无言,安时顺命。不要太执着于当下“我”的生命,而要从宇宙自然地永恒生命的背景中去体验个体生命的永恒。
  •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孟子

    孟子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热门推荐
  • 婚宠99次:洛少,请克制

    婚宠99次:洛少,请克制

    阔别十年,再次重逢,他成为了传说纵横商业的王者,而她还只是一介清纯的女大学生,却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他,在斗智斗勇的婚姻路上,她屡战屡败,两人却自然而然地爱上了对方。
  • 重塑心灵: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

    重塑心灵: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NLP的历史、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等基础理论;共分为10章,每章都有其独立的主题。书中提供了少量NLP技巧,既安全又容易产生实效的技巧,以及更多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新观点与新案例;同时本书的概念与技巧也可为所有人在面对人生时提供启迪。
  • 嗜血尸姬狂天下

    嗜血尸姬狂天下

    她,是傀儡组织的首席杀手,断情绝爱,爱情、亲情、友情,她避之不及却偏偏唯一拥有她信任的同伴把她推入了阿鼻地狱........他,是举世闻名的天才战神,半生戎马,名誉,地位,权利。他淡泊名利,却在遇见她后淡薄的心为之悸动,她回眸一笑百媚生........“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佛说魔娆乱经

    佛说魔娆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雇佣兵手记

    雇佣兵手记

    我一直都是个小人物,被不同的人雇佣我,在不同的位面冒险。我永远都为了自己而活,也为了保护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活,谁若想要毁灭我这仅有的念想,那就试试看。
  • 至强神刃

    至强神刃

    修炼之路,艰难坎坷,为其至亲挚爱...人挡杀人,神挡弑神。天地为我颤抖…
  • 我是医神

    我是医神

    美女很了不起吗?得了绝症照样得求我,因为我能治!商业大亨很拽吗?生病了还得求我,因为我能治!高官达人很牛逼吗?有了毛病还是得求我!我不但治人,治病,我还能渡人成仙!我就是这样牛逼,就是屌,因为我是神,我是医神。
  • 无限恐怖之哀伤

    无限恐怖之哀伤

    俗话说得好〝世界以自己为中心旋转着〞神秘的叶家,连结表与里两个世界的家族之一,惨遭灭族!叶家的幸存者,生而〝异常〞者,在复仇完後进入了主神空间!会掀起什麽样的风暴,引起什麽样的狂岚?------..非常抱歉,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寫這本書了,或許是因為沒有熱情,但這本書..說穿了只是一時熱血上腦血的作品,因此,在此決定不與更新。2013.10.31
  • 傲娇帝少腹黑女

    傲娇帝少腹黑女

    受人辱骂,遭人欺凌的龙氏集团大小姐。万人敬仰,受尽宠爱的御氏集团二少爷。他与她,不过是一个过客。她与他,不过是一个从未未谋面的陌生人。命运多舛,又该如何。
  • 你的名字,我的权利

    你的名字,我的权利

    他们的缘分,好似捉弄人般,一次次的相遇,一次次的淡忘。擦肩而过的同时,心中默念你的名字,你是否还记得当初的你我。如果这注定是一段孽缘,那么请给我当事人的权利,让我陪你共渡难关。你的人生,我的彼岸,你的名字,我的权利。